- 初中語文教學經驗分享心得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初中語文教學心得分享
導語: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比小學階段的范圍擴大很多,要求也更高,更注重理解與運用,更貼近生活,更注重傳統文化的傳承,也更難了。這也就是為什么小學語文普遍都有90分以上,到了初中語文能上80分就不錯了的原因。
初中語文教學心得分享
一、更新理念,角色定位
語文學科的人文性與工具性決定語文教學要立足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新的課程理念將教師是課程的傳播者變為課程的開發者,教師不僅要活用教材,還要充分利用本校、本地區、本班學生豐富的課程資源,要充分挖掘并利用語文教學過程中動態生成的語文課程資源。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多種思維碰撞才會產生智慧的火花。根據與學生溝通所發現的實際情況,生成新的教學內容,這些內容有的是教材上沒有的,教師預先也沒有想到的,這種動態生成的語文課程資源,體現了學生個體之間在知識結構、思維能力、直接經驗、生活閱歷等方面的差異,這種差異往往具有很高的開發價值。把學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導他們走向社會大課堂,引導學生熱愛 生活,關注生活,培養他們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和使用語文的習慣。
二、轉變方式,激活資源
課堂閱讀環境較為特殊。它既能進行個體的獨立思考,又會受到群體的閱讀制約。個性化閱讀教學,師生都是探究者,都面對著新問題,對文本都能在已有的知識積淀之上,建構自己的新視點,賦予自我的新理解,這也就決定了要相互探討,相互啟迪,而最終達成相互提高。徜徉于文本思想智慧的海洋之中,進行多元化的文化選擇和多方法的文化品味,但群體的從眾效應也影響著個體的獨特視角,因此,閱讀必須互動。“文本與閱讀主體互動”、“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惟有互動課堂才是流動的、鮮活的、生機的課堂,個性化閱讀結論的開放交流,暢所欲言,可充實完善自我結論,提升思考質量。
三、品讀感悟,高效閱讀:
新的課堂,教師不是告訴而是啟發、激趣、組織,學生不是被動接受,而是主動探究,靈活運用,使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初中語文教學心得分享
做好預習和復習,高效聽課
課前認真預習,對新授課中不會的字詞,及時查字典或做好標記;把握新授課文章的大致思路,體會文章給你的最初感受,將自己不能理解的部分標記出來,這樣課堂聽課會比較有目的和針對性,有問題當堂解決。課下要及時復習,再次研讀課文,把老師講過的書上的內容再復習一遍,尤其是老師重點強調和小結的部分,以鞏固當天所學。
朗讀伴隨語文學習的始終
中考無非是從基礎積累與運用、閱讀和寫作三大塊進行考查,朗讀不僅僅是能識字、校音這么簡單,長期的朗讀積累可以培養和發展我們的語感,有助深入領會文章,感受文章的魅力。誠然,語文的學習是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不可能得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同樣,語感的培養和發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長期有意識的朗讀實踐才能不斷加強和提升。韓愈有言“手批目視,口詠其言,心惟其義。”朗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善于運用聯想和想象
我們通過聯想和想象,可以豐富學習的內容,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進而學以致用,指導我們的寫作實踐。因此,在語文學習的整個過程中,同學們應該善于運用聯想和想象,有意識地把對語言文字的學習和對生活的感知與思考結合起來。魯迅先生寫何首烏根聯想到成仙;寫傳說的赤練蛇聯想到長媽媽講美女蛇的故事;寫捕鳥便提到閏土的父親;寫學生讀書就提到先生讀書等。沈復先生寫兒時的“物外之趣”,“夏蚊成雷”想象成“群鶴舞于空中”的動人圖景;同樣,借助想象,“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飽覽了“大自然”的風光。這些必要的聯想和想象,使文章富有情趣、多姿多彩。善于運用聯想和想象,頭腦中浮現的是一幅幅生動的`畫面,語文學習的興趣得以培養的同時,語文能力也逐漸提高了。
做作業
1、做作業之前,必須對當天所學的知識認真復習,理解其確切涵義,明確起適用條件,弄清運用其解題的步驟;
2、認真審題,弄清題設條件和做題要求;
3、明確解題思路,確定解題方法步驟;
4、認真仔細做題,不可馬虎從事,做完后還要認真檢查;
5、及時總結經驗教訓,積累解題技巧,提高解題能力;
6、遇到不會做的題,不要急于問老師,更不能抄襲別人的作業,要在復習功課的基礎上,要通過層層分析,步步推理,多方聯系,理出頭緒,要下決心獨立完成作業;
7、像歷史、地理、生物、政治這些需要背的科目,要先背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