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教師備課要求有哪些
導語:對于新教師來說,完整的備課是十分有必要的,下面讓我們了解一下新教師備課的要求吧!
(1)教學目標
目標的設置與陳述應當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要從結果性目標和體驗性目標相結合的角度確立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目標體系,要選擇合理的目標定位,要根據學生“最近發展區”制定明確、具體、可操作性強的當前行為目標,切忌大、空,不切實際。教學目標的明確,準確。許多教師往往會忽視教學目標的確立,會不假思索的照著教學參考書將教學目標抄下來,沒有思考目標是否符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其實,確立教學目標是備課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確立教學目標直接影響著教學環節的有效性,只有為教學目標的達成服務的教學環節才是有效環節。所有教學內容的確立都必須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因此,教學目標的有效確立是有效備課的開端。大家知道,數學枯燥無味。因此,在制定課時教學目標的把握上,除了“四基”目標外,還要注重:
(1)每一節課都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學習興趣、習慣、方法的培養目標,落實這一主要目標比教學生掌握所學知識更為重要。它體現的是一種態度、一種情感,最后才是一種結果。例如:在教《“10以內數”的認識》這節課時,讓孩子們認識了“10以內數”之后,迅速地將孩子們引進了一個精彩的世界
同學們,你們能用身邊的事物說說你心目中的數字嗎?老師用期待的目光掃視著全班同學,小手一個個地舉起來了。
“我們教室里有‘1’塊黑板。”
“我有一雙勤勞的手,一共是10個手指頭!
“我的衣服上有5顆紐扣。”……
老師巧妙的一問,讓學生自然地把數學與身邊的事物聯系起來,科學的價值與意義就在生活之中,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這一深奧的道理。在這種和諧的交流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感情,得到了融洽與升華。
。2)教學重點、難點
從確立的目標出發,認真鉆研教材,分清每項具體內容的主次,確定閃光點,放在突出地位。根據學生的實際,找準疑點、難點和關鍵,優化教學過程。
。3)教學準備
為創設情境,保證教學效果,教師要根據現有條件,恰當選用教具,合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必要的演示、操作、實驗,教師要提前試做,并依據教學活動需要布置(檢查)學生準備相應的學具,以切實保證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要注重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
。4)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教案的核心部分。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時要重點突出以下幾個方面:
、賱撛O情境 導入課題環節
導入環節主要是通過教師巧妙的“導”,創設情境,讓學生全身心的“入”,要求通過適當內容或簡短語言,把學生盡快有效地引入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導入起點要以學生的接受能力為標準,關鍵看導入設計是否讓學生盡快入境,是否服務于教學內容和重點,教案中應明顯體現創設的情境,導入語言及提出的問題。如:如教學“0的認識”一課,教材是從學生熟悉的“小貓釣魚”的故事引入,故事是學生愛聽的,事例是學生熟悉的,教師就要憑借這個主題圖,講敘生動的“小貓釣魚”的故事,提供豐富的學習素材,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興趣極高,對0的理解也很深刻。
、谧灾魈骄 合作交流環節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新教材內容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的空間。為此,我們要使用好新教材,挖掘新教材各種資源,為學生設計自主探究的學習環節。備課時應做到:凡是學生自己能夠探索得出的,教師決不代替;凡是學生能夠獨立發現的,教師決不暗示;凡是學生難于理解或不易接受的,教師要點拔引導,讓學生去主動建構;凡是學生獨立學習有困難的,可能通過小組合作,進行互相幫助學習。 如教學“比的基本性質的運用”時,可設計三個不同層次的自主探究環節,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學習方法,開展自主學習。第一層次,認為自己能夠解決,可以自己獨立嘗試進行化簡比。第二層次,認為感到困難的,可以打開課本進行自學,教材是怎么做的?第三層次,經過自己努力后還有困難,可以請教他人,求得別人幫助。問題的設計要具體、明確、適宜。要有啟發性、層次性、條理性、探究性,有一定的思考價值和思維廣度(即發散性、開放性)。切忌“滿堂問”或“以問代講”。設計的問題要明確反映在教案上,以防止提問的隨意性。此外,教師還應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以及如何篩選問題。教案中要突出引導的方法。
③聯系實際 拓展應用環節
課堂練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教師要緊密圍繞教學目的、重點和難點精心設計課堂練習,要做到有的放矢,要注重方法的靈活多樣。目前在課堂練習中主要存在這樣幾個問題:一是重講輕練,教師的主導作用“有過之而無不及”,而學生的主體作用(當然不只限于以課堂練習來體現)顯得薄弱;二是練習題設計的盲目性很大,缺乏較強的針對性;三是課堂練習的量偏大,學生手忙腳亂,沒有留給學生充分的思維時間;四是課堂練習題單調,無層次和坡度;五是教師在學生練習中忽視矯正錯誤這一環節,不利于知識的消化和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鑒于此,建議每個教師在實施課堂練習時注意以下幾點:在學生做練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巡視,及時獲取練習的反饋信息;對學生練習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講解,對出現的錯誤必須糾正;在練習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同時也應對有余力的學生輔之以富有思考性或綜合運用的題目。
、茏晕曳此 總結評價環節
老師引導學生說出:“本節課你學會了什么?你是怎么學會的?”你對自己的表現怎么樣?等,讓學生進一步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總結學習方法,進行自我評價、相互評價。培養學生的評價意識和良好的評價習慣。
(5)備作業:布置課外作業的目的在于使學生進一步消化和鞏固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和技能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備作業”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要根據教學需要和教材的內在邏輯體系來確定課外作業。
二是在內容上要做到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在形式上做到由模仿到獨創,由典型到變式,充分體現循序漸進的原則。
三是要注意把掌握知識與訓練技能相結合,做到通過作業掌握知識,通過作業訓練技能。
四是注意適量。作業的布置要少而精,作業的重點應針對學生易混淆、易忽視的教學重點內容。
五是要注意適度。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層次性,要做到難易適度,要體現出梯度,并提倡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水平布置不同的作業。
教師對待作業要及時收、及時批、及時講,要特別注意搜集通過作業反饋回來的重要信息,并在作業批改手冊上記錄好這些信息,真正發揮作業信息的重要作用。
(6)板書設計
板書是整個教學活動的綱目。課時板書設計包括分板書和整體板書,要突出學科特點,要充分體現教學重點、知識網點和活動主線。板書設計要做到巧妙、精煉、準確、條理清楚。布局要合理、美觀,力求多樣化。
。7)課后備課。
課前備課、寫教案固然重要,但課后反思,進行二次備課,更有利于教師的專業成熟與提高。教案的價值并不僅僅在于它是課堂教學的準備,教案作為教師教學思想、方法軌跡的記錄,也是教師認識自己、總結教學經驗的重要資料。在教學實踐中,課堂一旦放開,真正活起來,就會有很多突如其來的可變因素,學生的一個提問、一個“發難”、一個突發事件,都會對原有的教學設計提出挑戰。教師在課后把這些突發事件記錄下來,對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學生的表現、教學的成功與失敗進行理性的分析,通過反思、體會和感悟,則可以幫助自己總結和積累經驗,形成一套能適應教學變化的、能出色駕馭課堂教學的知識體系和本領。
設計教案,應注意的事項:
1.教案必須由教師本人獨立思考并設計,然后集體討論并修改,不能照抄教參,也不能照抄別人的教案。教過幾遍的教師,也要認真寫教案,做到常教常新,精益求精。
2.根據不同的課型、如新授課、實驗課、復習課、習題課等等,教案的寫法可以不同,但教案中要體現教學要素和各個環節。
3.教案的書寫要工整、清晰、圖表要用制圖工具描劃,整個教案要做到程度嚴謹、層次分明。
4.教師上課必須有教案,沒有預設的課堂是不負責任的課堂,有預設沒有生成的課堂是不成功的課堂,精心預設并且自然的生成的課堂才是最精彩的課堂。但教師在課堂上不能離不開教案,不能邊講邊看,更不能拿著教案照本宣科,要下功夫記憶教案內容,爭取做到脫稿講課。
5.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是新課程倡導的新理念,是教師教學能力提高的重要環節和途徑。教師要通過教學反思,積累、升華教學經驗,更好地指導實踐。教學反思關鍵是要形成習慣,重點是寫好教學后記。教師要在課前深入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案、課中靈活調整教學設計的基礎上,課后從教材的挖掘、教法運用、學法指導、師生互動以及三維目標的實現等方面回顧教學過程,挖掘亮點、尋找黑斑,寫出教學后記。
【新教師備課要求有哪些】相關文章:
做好備課工作有哪些要求04-01
敬酒的舉止要求有哪些03-31
上課對學生有哪些要求08-31
說課的要求有哪些04-27
體育上課學生的要求有哪些03-02
香港購物海關要求有哪些04-07
拜訪禮儀的規范要求有哪些06-02
新教師在備課中經常存在的問題有哪些04-21
有效備課的方法有哪些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