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試論素質教育如何開展
今年這一輪的高考、中考終于轟轟烈烈地結束了,人們又說起了素質教育。中小學推行素質教育已經多年,但事與愿違,學生參加考試的科目不減反增,考題難度不降反升。原來,孩子們升中學擇;蚩即髮W時,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各科成績。家長們看不到較為柔性的素質教育給孩子升學帶來的好處,反對學校把時間花在考試之外的教育內容上。
老師們左右為難。雖然老師們認為素質教育的本意被家長們給扭曲了,但是,擇校生越來越多,學校只有通過更多的考試才能過濾出想要的學生。最近,在一些城市里,奧數班的成績、各種特長班的成績也在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有的中學甚至用評測初、高中英語水平的公共英語考試來衡量小學生。
家長們和老師間的關系是個供與需的關系;家長們需要的正巧是老師們急迫地推銷的。這個供需關系是一個圈,并且能自我激勵。家長們把對孩子前途的焦慮轉化為提高孩子考試成績的熱情,家長們的熱情刺激老師們開發出更多的培訓班和考題科目,看到越來越多的培訓班和考題科目,家長們的焦慮也進一步增多。
中國社會很難支撐這個自我膨脹的供需圈,孩子們的身心更受不了。一份20xx年中學階段青少年發展報告顯示,中學生的身體素質有明顯退化的傾向。更嚴重的是,很多中學生的學習動機變得異常短淺,就是想靠高考的高分上名牌大學。他們幾乎沒有興趣閱讀文學名著或科幻小說,除與考試有關的東西外,能吸引他們注意力的只是些內涵淺薄的言情小說。
如何才能給這個自我激勵的供需圈一些負反饋,把這個供需關系拉回到素質教育的健康軌道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要求政府出重拳打擊,極端的人提出取消高考,家長們希望老師們采取一些行動,老師們奉勸家長們要理智。也許這些令人困擾的改善方案加在一起告訴我們一個事實,素質教育是如此復雜,沒有一蹴而就的辦法,需要我們從多個方面一起努力。
改革高考制度會有較直接的效果。如果學生參加高考后的結果只是分數高低,學生們也只能是盡全力多做題、做難題,以追求最高的考分。考試分數的高低可以衡量知識水平的高低,這是一個基本原則,高考的改革并不需要違背這個原則。但是,高考除了應該用考分衡量知識水平外,還應該鼓勵學生展示自己思維素質的特殊性。進一步講,大學挑選學生,不僅要看高考的分數,還要看學生的思維特殊性。同一道數理題,有志從事數理研究的考生應該有機會把問題轉換到其他抽象空間進行描述,并選擇相應的抽象符號體系推演解題,而大多數考生用高中的代數也能得出正確答案,獲得滿分。此外,那些在數學方面不能表現出特殊性的考生,也許能在作文方面有表現的機會。有的學生已經對社會問題表現出極高的興趣,無論他是生活在偏僻的山村或是繁華的上海,他都能選擇一篇論文針對社會問題下筆。另一位熱愛談論人性的同學,也能選擇一篇記敘文,把自己對人性的理解映射在筆下的故事中。他們雖說可以獲得同樣高的分數,但是,他們呈現給世界的是一顆顆特質不同的心靈。
學生和企業是素質教育的最終擁有者,他們應該站出來糾正素質教育的偏差。一位學生畢業后攜帶著自己的素質和知識到社會上謀生,受企業雇用成為員工,企業根據員工的具體素質和知識條件,安排合適的崗位。好企業很關心員工的素質,因為,知識很容易過時,學歷只能代表過去,而素質卻能決定員工在各種困難環境下的表現。所以,當企業面臨挑戰時,誰將被派去應對挑戰,候選者的素質起決定性作用。有的候選者擁有強大的分析能力,但略顯被動。有的人能在短時間內產生大量想法,但很難提出幾個有用的方案。另一些人的專業知識豐富,工作質量極高,但面對充滿矛盾的局面時容易變得心情沮喪?疾爝@些素質上的差異并不是用來評估員工的職務高低、地位尊卑,而是尋找更合適的、最有可能成功的人。好企業常常告誡員工,一個人的素質是秉賦的延展,不斷使自己的秉賦健康發展是最可靠的走向成功的道路。相反,看到別人成功,不顧自己的秉賦而模仿別人的人,往往一事無成。
媒體要用自己的影響力去改善家長和學生的態度。很多家長除了對孩子的成績感興趣,對世界上的其他事物沒有耐心去關心,他們往往過度地強調孩子的考績對將來功利的作用。中國素質教育的希望不在于有幾個專家能把素質教育搞得很清楚,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們、家長們和老師們理解素質教育,能作出適合自己的選擇。否則,中國家庭花在教育上的錢很多,孩子們花費的精力很多但學到的對社會有用的本事卻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