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培養孩子既聽話又有主見
都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那是不是要孩子聽話又有自己的主見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呢?其實,這兩個看似矛盾本質卻不同。關鍵是從家長的教育平衡、規則自由、收放適度方面去探索那個切入點。
首先家長應該清楚自己想要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以及將來成為什么樣的父母。但是孩子有自己的本性,有自己的選擇,所以我們無法把握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但能夠把握自己成為什么樣的父母。因此,家長把著眼點放在自己身上,更能掌握教養訣竅。
讓孩子愿意聽話的方法:
1、言出必行
不輕易對孩子許諾游玩或禮物,如果許諾了就一定要兌現,萬一兌現不了就得真誠的向孩子道歉,讓孩子感受到朋友一樣的歉意。
和孩子明確規則,不許就不許,允許就允許。比如和孩子去超市購物,允許孩子只能買一個玩具,如果孩子買完一個還想再買一個,就一定要堅定的拒絕。不管孩子買的那個玩具怎么樣,適不適合,家長都不必插手。
2、讓孩子真實的感受到父母在為他著想
父母都是為孩子著想的,但孩子得感受到才有用。如果父母給的不是孩子想要的,就算再用心良苦也沒用。比如孩子希望媽媽陪自己玩,媽媽卻認為給孩子報興趣班最重要,孩子就感受不到父母的愛,內心壓抑,開始疏離或反叛父母。
讓孩子感到是在“為他著想”可以是教導他一些事該不該做的道理。比如電器插座不能拿來玩,因為涉及安全問題。比如現在好好學習,將來才能有更多出路。孩子對將來可能沒什么概念,那就讓他感受到學習帶來的快樂以及成績給予的成就感。
3、讓孩子對你信服
孩子不懂得、不知道的、沒法做到的,需要我們適時的幫到他、教給他,他就會信服了。比如我們教導孩子誠實,誠實不是說一定要實話實說,比如別人約我們出去玩,但是太累了不想去,就客氣的說“今天剛好有事,改天再約”,但孩子是敏感和認真的,他可能就認為父母不誠實了,內心有沖突就會產生懷疑,以后他更愿意相信自己看到的而不是聽到的。
如果父母在孩子眼里是說話算數的人,是為他著想的人,那么孩子自然就愿意聽父母的話了。因此孩子其實是依賴、看重父母的,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往往是因為父母的話不讓他愛聽,但是父母又非要讓孩子聽,親子關系就變惡劣了。
怎么讓孩子有主見
1、允許孩子做自己
兒童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很不同,孩子喜歡玩、喜歡邊吃邊玩,大人就很不理解,而大人總是很忙,時間很少,孩子也不理解,認為是自己不重要或者不夠好、不值得爸媽花時間陪自己。因此,大人需要通過學習、觀察來理解孩子的世界,了解孩子的性格、喜好、習慣等,允許孩子按照自己的需要和興趣做事。總而言之,就是要尊重孩子的性格,并且隨著孩子成長,他越來越有自己的見解,可能和父母的大相徑庭,但不代表就要被否則,不然孩子的“主見性”就會被抹殺。父母要做的是欣賞孩子的不同,互相接納,互相滋養,培養融洽的親子關系。
2、相信孩子能夠做好
依賴都是后天培養出來的,人性本偏好自由自主。很多父母往往因為“不放心”而事事為孩子操勞,這背后其實代表父母的“不相信”,因而培養了“依賴型”的孩子。
首先就是言行一致。
說我所做,做我所說。想讓孩子好好寫作文,那我每天都會堅持去寫作,以身作則。
即使是一歲半的小寶,一聽到我說要出門,他很開心,立馬跑過來說:出門出門,想要一起出去,這個時候我會蹲下來告訴他:媽媽是去送姐姐上課,等一下媽媽就回來了,你先去玩一會好不好?他會點點頭,回去繼續去玩他的玩具。
因為他知道媽媽說了會回來,就一定會回來,他很安心。
也是通過類似的一件件的小事,我取得了他的信任。
其次是承諾必現。
答應孩子的事情,我就一定會去做。
再小的事也是如此,比如答應孩子買某樣東西,答應孩子陪她玩,答應孩子講故事。
當然孩子并不是一開始就這么乖的,中間也經歷了幾次哭鬧,但是我給他說的所有的事情,他都看到了,我都兌現了,比如說我說媽媽一會回來,那我真的會一會就回來,我說媽媽去上班,晚上會回來陪你玩,那我就是晚上回來并陪他玩。
對女兒也是如此。
我會兌現我的承諾,那同樣的,我也會要求孩子兌現他的承諾,因為承諾是相互的,這也是我的期望:我的孩子是一個信守承諾的人,是一個守信的人,這一點對于我們現在以及未來的社會無比重要。
最后是尊重孩子。
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孩子也是,雖然孩子年齡小,但是他也有自己的想法,我們要多聽一聽孩子的想法。
對于我們覺得不合適的,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去做正確的選擇。
比如說孩子看動畫片看時間長了不好,但是孩子很喜歡看,那我們怎么辦?我們不能剝奪孩子娛樂的自由。
因為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所有被壓抑的需求,都會在某個時刻,以更具破壞力的形式爆發。
那我們就可以允許孩子看動畫片,但是和孩子商量具體的時間和看的方式,在這上面給予一定的限制。
總而言之,這樣一個聽話又有主見的孩子不是一件難事,但需要我們父母多做一些工作。
需要我們父母是一個言行一致,信守承諾的人,同時也是一個尊重孩子的人。
要知道,一個聽話的孩子,不是為了聽我們大人的話,而是聽從內心,符合原則的話,聽了父母的話,那是因為他們覺得有道理,不是為了聽而聽。
一個有主見的孩子,心中有一桿秤,對于事情有自己的評判標準,不會隨波逐流。
一個守信,又有原則,有主見的孩子,你還愁他不香嗎?
為何孩子會沒有主見呢?
1、喜歡包辦
所有沒有主見的孩子,他們背后都有特別疼愛自己的父母。一句“年齡小”,成了父母過度疼愛孩子的理由,所有的事情以為包辦和代替。從小到大,除了上廁所的事情需要自己完成,可能其他的事情父母都會幫忙。
過多的干涉,導致孩子養成不用思考,只需要聽話的心理。遇到事情,孩子會不知所措,因為他之前沒有經歷過,不知道如何下手,只能被迫追隨他人的想法,或者等父母救援。
2、喜歡否定
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卻做著傷害和限制他們的事情,這是大多數父母的真實現狀。總覺得孩子沒有主見,卻沒有想過他們也曾有想法,也曾無數次的表達出來,只不過被父母否定了而已。
或許是被否定的次數多了,孩子反而覺得沒有想法更好,反正說什么都不對,做什么都不可以,那就聽話照做。孩子已經沒有自信去表達想法,父母的否定讓他產生嚴重的自我懷疑心理。
這兩種“愛”的方式有些沉重,以為是保護孩子,結果去傷害了他們,相信父母也不愿如此吧。請記住:有一種愛,叫做“放手”,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唯有放手,才能讓孩子有機會去嘗試,哪怕跌倒后傷痕累累,也好過沒有獨立思想和實踐經驗。
如何培養出有主見的孩子呢?
1、降低要求
父母理想中的孩子,一定是優秀到發光的人,這樣的夢想有些不切實際。從現在開始,降低對孩子的要求,自然也就不會過分的關注他們的生活。父母的想法固然是好的,但對孩子而言,只會是“變態的控制”。
“聽話”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標準,他們一次次的妥協,都會在未來的社會中變成平庸。只有父母從內心改變,學會真正的放手,才能讓孩子的天性不被壓迫,慢慢恢復最初的自我判斷和思想。
2、表達自我
聰慧的父母,他們會擔心孩子的未來,但是更會尊重孩子的意愿。生活中,要多鼓勵孩子表達自我,哪怕說出來的想法有些天馬行空,也值得肯定。因為說出來的那刻,說明孩子在試著超越自我,而父母要做的就是認真傾聽。
作為家庭成員,允許孩子參與到家庭決策中,不管大小事情,他有發表意見的權利。即便有不同的想法,父母也應該心平氣和的與之探討,而不是直接否決。父母會發現,孩子在表達想法的時候,大腦已經再不斷思考。
3、學會放手
未來很長,父母束縛的愛,會成為枷鎖,一直牢牢控制孩子的思想及行為。所以從現在開始,把愛變成放手,把所有的權利交還給孩子。不要輕易替他們做決定,除非孩子真的遇到困難,尋求父母的幫助,而這時也是以長者的方式給予意見和引導。
要去鼓勵孩子多嘗試新鮮的事物,在失敗中積累經驗;允許他們做喜歡的事情,就算最后沒有成功,也沒有關系。因為經驗才是最重要的東西,會為孩子日后的生活打好基礎。
要知道,人生是孩子自己的作品,他們需要獨自去探索和完成。若是被父母強行填上色彩,那所有的孩子,豈不是都變成千篇一律的畫冊?別讓束縛和要求限制孩子的成長,他們有很多可能性,只是缺少機會而已。
【如何培養孩子既聽話又有主見】相關文章:
如何教育不聽話的孩子04-07
如何培養孩子的智力12-15
如何培養健康的孩子10-24
如何培養孩子的能力09-27
如何培養孩子的情商11-02
如何正確教育不聽話的孩子08-16
最新孩子不聽話如何教育02-20
如何培養孩子的防范意識09-23
如何培養孩子對識字的興趣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