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你制定中學校本課程計劃
導語:教你制定中學校本課程計劃。據《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的指導精神,貫徹以“科研為先導,走科研興校之路”的方針,努力提高教師的教科研能力及素質,使教師不斷由“經驗型”、“學者型”向“研究型”轉變。
教你制定中學校本課程計劃
學校在完成國家課程計劃的前提下,可以對國家課程進行部分改造,可以自行開發和實施校本課程;實施校本課程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興趣和需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校本課程的開發還可以有效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和課程開發水平。隨著課程權力的再分配和學校自主權的加強,校本課程開發研究將是今后我國課程革新的焦點。為落實素質教育精神,順應課程教材改革的發展趨勢,根據省市課程改革會議精神,提出我校校本課程開發計劃。
一、指導思想:
(一)確立一個中心:人文素養的培養
通過對校本課程的需要評估,我們決定以體現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適應社會進步、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要求為前提,將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定為我校校本課程開發的基本方向。
(二)建立一個基礎:生活
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從生活出發,引導學生理解生活的意義,生活的方式,擴展學生生活經驗,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使學生從思想到行動,都能貼近生活,適應生活。從而解決學生生活中的問題,并創造生活,享受生活。因此,我們的校本課程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結合。在課程的'開發過程中我們重視師生的自我發展、自我體驗,正視學生的個人知識。重視學生的自我意識、自我體驗、自我選擇,張揚學生知識中的個性化,使之共同成為時代精神的建構者。
(三)明確一個原則:開放(包括內容和形式上的開放)
開放可以給師生更廣闊的天地,校本課程內容上的開放可以使教師更好的把握教改的實質,形式上的開放可以促進內容更趨科學、完整。
二、校本課程開發的目標和內容
1、總目標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鄧小平同志的"三個面向"為指導,體現時代的要求,體現本次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為核心內容,以學生發展為本,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指導學生,促使每一個學生生動活潑的發展,教師、學生共同成長。培養自尊、自強、自立的有獨特個性、有完善人格、有創造精神、敢于標新立異的人才。
2、具體目標
發揚"尊重人格、尊重差異、思想自由、個性解放、自知自律、自主發展"的人文主義精神,推進小學教育人文化改造,培養自尊、自強、自立的有獨特個性、有完善人格、有創造精神、敢于標新立異的人才符合課程改革的宗旨。因此,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是我校校本課程的目標,針對學生實際,我們把它分為:尊重他人、認識自我、勤于反思、善于合作。
3、 校本課程開發內容
校本教材的開發內容,主要有“課程整合、課程新編和課程選擇三種。
課程整合:主要包括不同學科間的整合和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兩方面。
課程新編:計劃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結合各科的特點來組織實施。
課程選擇:選修課和活動課,教材以選擇為主,選修課以學校開發的校園文化活動、社區服務、社會實踐活動等方面的教材。
除以上四門課程外,我們認為,校本課程的開發應該是多樣化的。
三、開發和實施校本課程的保證機制
(一)學校成立以主要領導為核心的校本課程研究小組: 組 長:仇洪財校長
全面負責校本課程開發工作,負責教研管理和教材編寫指導。 副組長:杜崇輝、孫寶武、孫正保。
審議教師的開發設想,確定校本課程開發內容,具體具體發展校本課程的設計與實施。 其中教科室:負責課程實施的設計指導和理論指導。 教務處:負責組織人員編寫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師上課,實施課程計劃。
組 員:各教研組組長
編寫校本課程綱要或教材。
(二)組織編寫校本課程綱要或教材
綱要或教材是課程的表現形式,是教與學的載體,在校本課程的構建中,編寫教材或綱要,是最艱難、最關鍵的環節。校本課程研究小組,要組織一批有一定實踐經驗的、善于思考問題的、文筆能力比較強的教師編寫校本課程綱要或教材。
(三)采用“三板塊”形式,進行全員性通識培訓。
(1)理論學習
組織教師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通識培訓》、《課程實施探索》等有關材料。采取自學和輔導、分散和集中、討論和測試、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辦法,組織教師學習課程改革的基本理論,樹立大教育觀,并用大教育觀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要樹立十種新型的教育觀即新型的教師觀;新型的教學觀;新型的學生觀;新型的質量觀;新型的課程觀;新型的人才觀;新型的教學方法觀;新型的過程教學觀;新型的教學手段觀;新型的終身學習觀。
(2)專題研究
學校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通過走出去、請進來使教師掌握新課改理念,樹立新課改意識,及時捕捉信息,開闊視野,尋找差距,完善自我,提高素質,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做好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3)活動實踐
每學期,我們都計劃按兩個環節進行。
①年段研討:每學期要以年級或年段為單位,對校本課程進行實踐研討。
②對外展示:每學年結合市級的各種教研活動對外展示,努力倡導新教材要活用,舊教材要再創造,但無論是新教材還是舊教材,都要體現新課標的教育理念。
(4)校本培訓的特點
①、自主探究
②、合作交流
③、發揮網絡的作用
(四)建立以“四定四制”為核心的管理機制,確保校本課程實施。主要建立了三個機制,
1、激勵機制:校本課程的開發為教師提供了無限的表現與創造的空間,要想讓每一位教師都能人盡其才,各盡其能,對會教能編的教師,學校要采取各種形式,及時進行表彰和鼓勵。
2、評估機制:要研究制訂校本課程評價標準,并與學校對教師的綜合素質考核相結合。要恰當的采用行政手段,確保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使每一位教師真正成為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者。
3、投入機制:要有基本投入,要舍得投入,要優先投入。 以上計劃根據校本課程開發的進程,適時進行調整。
教你制定中學校本課程計劃
一、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意義:
我校校本課程的開發是根據學校地處農村,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社會事業、經濟發展等方面的優勢,結合我校的傳統和特點,以及學生的興趣和需要,自主開發的適合我校的課程。學校課程的開發要提高課程的適應性和實效性,適應學生發展的興趣和需要,適應學校、社區發展的需要。校本課程的開發,為教師提供了專業發展的機會和條件,也為學校培植辦學特色創造條件,有利于完善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彌補其局限性。
二、提高認識,領導重視,全員參與
校本課程是相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而言的一種課程,是指以某所學校為基地,在理解國家課程設置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特點和資源,組織并開發實施的課程。學校將開辦講座,組織教師學習有關校本課程的理論,使教師領會校本課程實施的要領,掌握校本教材編寫的基本原則。
校本課程的實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必須使所有的教師都參與到課程實施中來。我校科技制作、歷史教育、手工制作、編織等科目,涉及的知識面寬廣,內容豐富多彩,對教師的要求也相應地提高了。因此全校教師都要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三、校本課程教學的基本原則:
學校課程是由在國家課程計劃框架內,學校自行決定、自主開發的課程,開發主體是學校教師。因此,我校校本課程教學堅持遵循以下原則:
1、合作性:校本課程開發、教學是一種集體配合的事業,學校課程更是如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校長、其他同事、學生、家長、社區人員等通力合作,發揮群體智慧。
2、民主性:學校校長、教師、學生、家長構成學校教育的.“共同體”,成為學校課程教學的主體。學生需要學什么,喜歡學什么,“共同體”里教師、家長最清楚。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廣泛聽取他們的意見,形成一個民主氛圍。
3、選擇性:校本課程教學要有利于學生全面而主動的發展,讓每一位學生的潛能都獲得充分和諧的發展,使個性得到張揚。因此,教學時盡量為學生提供多樣化、可供選擇的內容,適應學生的需要、興趣和經驗。
4、開放性:校本課程教學時,在資源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包括學校、家庭、社區等多方面的資源;在主體方面要充分調動校長、教師、家長、上級領導、參與的積極性,共同進行課程建設。
5、靈活性:校本課程教學時,不求全求大求新,立足本校實際,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四、校本課程實施計劃
1、校本課程的實施方法
校本課程的實施通過三個角度來進行:
分層:依據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水平和個人意愿,組建教學班,進行分層次教學。
分組:按課程類型、學習內容、學習程度、教學目標等采取多種教學形式以實施課程計劃。研究性課程以實驗班進行為主,班內分組進行。
分塊:校本課程安排在每雙周校本課進行。學校所有教學和活動場所根據課程安排劃分成不同功能的板塊。
2、校本課程教學常規管理:
校本課程的常規管理由教務負責,主要負則排課。教師的教案檢查、教師上課情況的檢查、均衡學生選修科目和班級的選擇,監督學生上課的情況由馮校長負責。
對學生上課的管理,由班主任負責,由教務處負責檢查學生的上課情況。要求教務處的常規管理方法講究科學,工作要細致入微,確保校本課的正常運作。
教你制定中學校本課程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十八大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落實提高教學質量,為新農村建設培養勞動者和向上級學校輸送學生的辦學宗旨,振興家鄉經濟,繁榮社會,有效實施素質教育。本著有效利用現有教育資源,依據農村學校的特點,依靠本校教師和當地資源共同開發的原則,采用自編、選編和整合的方式開發校本教材。
二、目標
1、培養學生廣泛興趣,了解一門自己喜歡的課程。
2、培養學生在參與教學活動中學會觀察與思考,學會探究與質疑,形成創新意識。
3、培養學生學會交往與合作,誠實、自信、積極的人生態度面對生活。
三、課程實施
1、課程分類:理論課和實踐參觀課。
2、學期內容:七年級家政服務、八年級溫室大棚建造及蔬菜栽培技術、九年級調味品釀造技術。
3、課程實施辦法:每周開設一節,按照課程表授課。
四、師生情況分析
農村學生熱情高,好奇心強,缺少創新。副校級領導任課,生活經驗豐富,責任意識強,工作認真負責。
五、校本課程評價
1、評價內容:校本課教學計劃、教案。
2、對教師校本課程教學的評價:體現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原則;重視創新能力的培養;注重情感熏陶,強化立德樹人;目標明確具體得當,符合學生實際;按照四學模式備課,面向全體,反饋及時,矯正效果好;啟迪思維。
3、對學生的評價:課上認真聽課、積極思考、勇躍回答問題;學會傾聽、學會分享、學會交流。
4、對學生的評價結果作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依據之一。
【教你制定中學校本課程計劃】相關文章:
教你制定高一學習計劃06-04
教你量身制定屬于你的胎教05-31
教你制定學前班保育工作計劃06-03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12-16
中學生制定學習計劃03-20
中學生制定的學習計劃03-20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優秀11-05
初中學生制定學習計劃04-01
乒乓球校本課程或地方課程教學計劃11-25
中學生制定學習計劃8篇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