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家長如何確定孩子的特長種類
特長,漢語詞語,意思是指特別擅長的專門的技藝或興趣、研究領域,出自明胡應麟《詩藪·唐下》和沈從文《會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家長如何確定孩子的特長種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特長種類:
一、孩子的言談舉止
在平時生活中,得注意觀察孩子,比如說,孩子喜歡動手拆東西、喜歡鼓搗電腦、喜歡創作……這里說的喜歡,并不是一天兩天、一月兩月的喜歡,而是一直以來都喜歡做的一類事情,孩子不用家長監督、督促就能堅持去做的一件事情。另外呢,就是孩子在平時的交流中,常發散出來的是一種唯美的文學氣息(文科),還是一種很有思維、禁得起推敲的邏輯關系(理科)呢?注意到了這些,就基本了解了孩子的興趣、愛好。
二、孩子的關注點
平時孩子都喜歡看什么書籍、報紙,都關注哪些新聞報道?這些都是作為一名合格的家長應該知道和了解的東西。我們可以從孩子的這些關注點去了解到孩子的興趣愛好,幫助孩子選擇文理,選擇專業。
三、孩子的想法
在與一些家長交流的時候,我問他們孩子對選擇文理、專業有沒有什么自己的想法,往往得到的答案就是:“哎喲!我們家孩子都為學習忙得暈頭轉向,問他喜歡什么專業,他自個兒都答不上來。”家長們不妨仔細想想,孩子是否在平時說過一些類似的話:“要是我能像xxx一樣就好了”,“xxx其實不難學”,“我倒是蠻喜歡xxx的”……別小看這些平時的“不經意”,就是這些不經意的話語,就透露了孩子的一些想法,我們在聽到這些話語后,可以適當的簡單記一記,這對將來幫孩子做出選擇是很有用處的。
培養孩子興趣特長的最佳年齡:
2-3歲:兒童學習口語的最佳年齡
這個年齡的孩子與外界有了更為廣泛的接觸與交往,他們的認知水平亦有了一個較大的提高,認識了更多的事物,萌發起強烈的語言交流愿望,而且能夠較為準確地理解事物間的聯系和詞匯的意義。此期是兒童發展口語的一個活躍期。然而,兒童口語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環境和教育的條件。有許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精通一種外國語,那么,你們不妨從這個時期開始,著手為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和教育,我想定會事半功倍的。
3歲:兒童學習小提琴的最佳年齡
3歲的孩子手指運動相對地較為嫻熟,而且能夠協調地做身體簡單的運動(把握好拉琴的姿勢),對音樂能夠較好地感受,口語的迅速發展亦有助于兒童理解成人的教學。因此,在這個年齡學習小提琴、二胡之類的樂器,無論是心理上還是生理上都比較容易為孩子接受。當然,這里有一個先決條件,那就是要具備教的能力和學的興趣。
4-5歲:兒童學習書面語言的最佳年齡
生起學習書寫和閱讀的愿望。這個年齡的孩子已能夠簡單的小人書中了解其書面語言的含義。同時這個時期的孩子特別喜歡繪畫,借此表現他們生活中所熟悉并感興趣的事物。兒童畫是兒童的一種獨特語言。此時家長可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培養孩子的繪畫能力和閱讀興趣。
5歲:兒童學習鋼琴的最佳年齡
5歲的孩子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較之先前都有一個大的提高。在較為完善的口語和一定書面語言基礎上,孩子對復雜的五線譜不單單能機械地記住區分它們,還能在一定的程度上理解它們。5歲的孩子手腕力量和指關節活動有了一定的力度,故而學習鋼琴條件較好。加之此時孩子尚未接受學校教育,時間上也顯得充裕。但孩子學習鋼琴,除天賦興趣外,環境氛圍也是十分重要的。
6歲:兒童學習足球的最佳年齡
身體力度的增強和靈活度是這個時期孩子學習足球的內在條件。
10歲以前:兒童學習外國語的最佳年齡
至于到底讓孩子學什么為好,這要看他的興趣和天賦,如何知道孩子有哪方面的天賦呢?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才能贏得信任
父母只有放下架子,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對待孩子,與孩子建立相互信任,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才能實現最成功的溝通。
孩子往往喜歡與家庭以外的成人交往,因為那些成人對待他們很象同輩,而孩子在家庭中往往就感受不到這種氣氛。
有些父母對孩子,總象是上級對下級那樣,并強調他們自己的觀點與尊嚴而不顧及孩子的想法,父母從來都是對的,而孩子從來都是錯的。這樣做,不僅得不到孩子的認同,還容易引起他們的反感,破壞父母在他們心目中的形象,因而達不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其實,父母和孩子的交往,應該是平等和民主的,而不是獨斷的。首先在家庭中,在教育過程中要尊重孩子。孩子在家庭中扮演的雖然是子女的角色,但與父母一樣,他們的價值和尊嚴,應該受到尊重。總之,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父母要把自己放在一個平等的角度來與孩子交往,才能在教育孩子時,讓孩子對自己更加信服。
但是我們還應看到,在生活中,光有父母對孩子的尊重是不夠的,還要與孩子建立相互的信任,讓父母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
信任,可以理解為堅信別人的誠實、正直和可靠。
馬丁太太的女兒林達放學回家后抱怨今天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向她大聲斥責。馬丁太太聽后把腰一叉,用質問的口氣說:“你是干什么壞事了?”林達瞪起眼,很生氣地說:“我什么也沒干。”“不會吧,老師不會無緣無故地斥責學生。”
林達重重地坐在椅子上,一副不開心的樣子盯著媽媽。馬丁太太繼續責問:“那么你打算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林達很倔強地說:“什么也不做。”如果這樣再問下去,母女之間一定會對立起來,什么問題也解決不了。
此時,馬丁太太改變了她的態度,用一種友好的語調說:“我肯定你當時覺得很尷尬,因為老師在全班同學面前斥責你。”林達有些懷疑地抬頭看了媽媽一眼,媽媽接著講:“我記得我上四年級時,同樣的事發生在我身上,其實我只是在算術考試時站起來借了一支鉛筆,老師就讓我下不了臺,我感到十分尷尬,也很氣憤。”
林達露出輕松的樣子,很感興趣了:“真的?我也只是在上課時要求借一支鉛筆,因為我沒有足夠的鉛筆,我真的覺得為這么簡單的事,老師教訓我,不公平。”“是這樣。但你能不能想出辦法,今后可以避免這種尷尬的局面呢?”“我可以多準備一支鉛筆,那就不用打斷老師講課而向別人去借。”“這個主意不錯。”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相互信任是他們關系的重要方面,因為不信任會使現實關系中出現抵觸現象和直接影響教育質量。因此,作為合格的父母,還必須經常用正直和誠實的行為去獲得孩子的信任。
獲得孩子的信任其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要蒙騙孩子。對孩子的提問,包括象“死”和“性”等傳統禁忌的話題,也應作誠實的回答。
另外不要輕易對孩子許諾什么,除非是保證能做到的。孩子往往會將成人的許諾當作誓言,假如許下了承諾,但又破壞了這種嚴肅的承諾,孩子便不會再相信了。因此,你所說的必須是真心真意的,才能取得孩子的信任。
一旦孩子到了懂得道理的年齡,就應當相信他們所說的話,以建立相互之間的信任(除非他說的話很不真實),不要邊洋去問孩子:“你所說的確實是真的嗎?”或“不要對我撒謊!”這樣會引起孩子對你給他的信任的懷疑,要用善意代替對孩子的懷疑,他將盡力實現對你的信任。
還有,如果父母不等待孩子的申述結束,便根據一些跡象匆匆下結論,并進行不準確的譴責,是對孩子感情上的蹂躪。必須假定孩子是無罪的,除非你有足夠的證據能證明他犯了錯誤。如果不這樣做,將難以使孩子確信你們之間還存在著信任和真誠。
當發現孩子對你不老實了,仍然應該對孩子抱誠實和信任的態度,相信他將來會改變和克服這個毛病,要讓孩子體會到,老實承認錯誤對他是有益的。
總之,每一位父母都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正直的,并表示信任孩子的行為與你對他的尊重是一致的。
【家長如何確定孩子的特長種類】相關文章:
如何確定小升初孩子的特長種類05-28
家長如何確定孩子的興趣與愛好10-21
家長如何確定孩子的興趣及愛好07-26
家長如何對孩子正確定位不期望過高11-04
家長如何幫藝術特長生的孩子選曲05-22
如何培養孩子的興趣特長05-21
如何確定孩子發育是否正常05-25
如何培養孩子的興趣特長案例05-08
如何發現和培養孩子特長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