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爸媽如何培養寶寶的獨立能力
獨立是一個漢語詞語,它的拼音是dú lì,獨立是指單獨的站立或者指關系上不依附、不隸屬。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爸媽如何培養寶寶的獨立能力,歡迎大家分享。
1、培養寶寶的自理能力
父母要注意在日常常生活中就應培奍寶寶的自理能力和對界的適應能力,為今后的步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但是很多父母卻會忽略這種培養,現在大多數的家長喜歡事事為寶寶代勞,這種代勞就在間接性讓寶寶失去了自我動手意識,并使得孩子增加了對家長的依賴性,也失去對周圍環境的適宜能力,所以要想讓寶寶更加的獨立,就應該從改變家長的這種事事代勞的教育方式。
2、確定范圍,支持寶寶自已動手
只要是寶寶自已可以做的事情,家長必須支持寶寶自已做,而且還要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的擴大寶寶自已動手的范圍。允許寶寶自已動手,不但可以鍛煉寶寶動作的靈活性、準確性,還可以增強寶寶的自理能力。
3、耐心指導,教會技能
很多家長由于孩子的年齡小,就認為孩子的動手能力差,就干涉寶寶的動手處理。如果寶寶做的不好,甚至一塌糊涂,這時父母應該耐心的加以指導,并適時的做好示范,教會寶寶自已動手的技能,幫助寶寶一點點的進步、成功,寶寶會在這一過程中獲得足夠的自信心。
4、持之以恒
由于寶寶的年齡小,很多事情多是由于一時的興趣來引起的。小寶寶們的興趣廣泛也并不穩定,往往剛才想要做的事情過一會就不感興趣了。因此家長要從小就培養寶寶自已的事情就要由自已做好的習慣,父母可以從旁督促,激勵寶寶持之以恒。
當寶寶在處理一件自己的事情時,父母應看著寶寶完成這件事,不要讓其他事情分散他的注意力,防止他半途而廢或不負責任地亂做一氣。事情做完后也應及時的給予評價,父母應多給寶寶一些正面的贊揚或是鼓勵,以強化寶寶的良好行為,形成良好的習慣。
如果寶寶愿意自己來做的事情確屬其力不能及時,家長也不單純的制止,要耐心講清道理,讓寶寶明白不能自己做的原因,要讓寶寶從心理明白并接受自已不能做的原因。
父母如何幫助孩子獨立?
1、給孩子機會讓他去鍛煉
日常生活中,孩子能做的事情父母要讓孩子自己動手,盡管年齡小,但是他們能做的事情有很多:擺碗筷、擦桌子、幫忙掃地等家務活。
在孩子不斷的動手學習過程中,掌握更多的技能,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自信心也就慢慢的建立起來了。當成功的喜悅激發起孩子越來越喜歡自己動手和探索的興趣時,也就是孩子真正走向自立自強的開始。
2、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
在孩子玩游戲時,在孩子看一些視頻時,家長應適當保持安靜,讓孩子獨立去思考一些問題,如果孩子問的話再開口回答,家長應該做的是提供給孩子游戲道具和書,讓孩子自己去看,在孩子提問時耐心回答。
3、遇到困難讓孩子學著獨立去解決
在孩子遇到問題時,父母不要第一時間出手相助,而是應該先鼓勵孩子自己動腦、動手去解決問題,讓孩子發覺自己的潛能,認識到自己的能力。
因此,無論孩子做什么事情,父母都應該讓孩子獨立把事情做完,如果失敗了引導孩子動腦思考,再換另一種方式去做,直到孩子獨立把事情完成。
4、給予孩子鼓勵、尊重和信任
培養孩子獨立做事,孩子在認識不足、能力不夠的情況下,必然有犯錯的時候,這時父母應少責備、多鼓勵。另外,父母需要給予孩子信任,相信孩子再堅持一下就可以完成,要相信孩子有這個能力。
5、激發孩子的斗志心
父母對孩子的斗志進行鼓勵,孩子就會采取進一步的行動,這樣就幫助孩子從心理上和行為上脫離了依賴的惡習。慢慢的,孩子也會學會用實際行動去捍衛自己的自尊心和榮譽感。
培養孩子獨立的好處:
一、孩子更積極
獨立性強的孩子,創造力和創新力也會很強,這是孩子可以獲得成就非常重要的品質。
如果孩子習慣性地依賴父母,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那他走上社會之后也會習慣聽命執行,就根本不會思考怎么樣做事情可以提高效率、怎么做創新可以提升產量,事業的成就也會比較有局限。所以,獨立性強的孩子善于思考,勇于創新,做事積極,不容易被挫折打倒。
二、學習積極主動
獨立性好的孩子,其學習的積極性好,主動性好,他們懂得為自己的事情負責的規矩。屬于班上“愛學習”的孩子,是老師們喜歡的、家長放心的類型。
三、物品整理能力強
獨立性好的孩子,在小時候就顯示出了動手的能力,他們有照顧好自己物品以及整理歸納的好習慣。
四、抗挫能力強
獨立性好的孩子,內心力量比較強大,他們遇到挫折時會想方設法去面對和解決問題,而不是逃避與靜止不動。
獨立性好的孩子,他們的內在力量會幫助他們實現人生中的不同目標,向著他們想要的方向去生活。
【爸媽如何培養寶寶的獨立能力】相關文章:
如何培養幼兒的獨立能力03-30
如何培養寶寶的交往能力02-17
關于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08-10
如何培養幼兒獨立決策的能力04-22
怎么培養幼兒的獨立能力08-16
如何培養孩子的能力09-27
如何培養情商能力08-01
如何培養自信的寶寶01-11
怎樣培養寶寶的分享能力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