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生活中怎么培養孩子運動能力及睡覺誤區
看到孩子回家不是坐著就是躺著,父母都會覺得憂心。孩子正是成長發育的時候,不愛運動偏愛宅在家,光是看著就覺得“喪”。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生活中怎么培養孩子運動能力及睡覺誤區,歡迎大家閱讀。
父母注意生活中孩子運動能力培養
許許多多的家長有意無意的都會限制了孩子的運動機會。束縛了孩子的發展,比如。孩子媽剛給買的新衣服。穿上了,這就囑咐說,不要亂跑,不要弄臟衣服。不要跌倒。這樣那樣的各種不允許。這保護的是孩子的現在,損失的卻是孩子的整個將來。
其實,運動能力在孩子的日常活動中就能得到鍛煉,可惜卻被家長忽視了。與其花錢讓孩子去學運動,不如放手讓孩子隨意走走道牙子,爬爬柵欄,與小朋友、小動物一起開心玩耍。
在運動游戲中,孩子們的創造能力也得到充分發揮。比如“單腳跳”這個動作,老師僅僅示范幾種跳法,但孩子們玩的時候,他們可以“發明”各種各樣的動作。做著自己發明出來的動作,孩子們更加投入,他們獲得了成就感和價值實現感。
不少家長存在重智力而忽略對運動能力培養的傾向,使幼兒體力欠佳、意志薄弱。如果有組織地讓孩子進行跑、跳、投基本動作練習和適當長距離的運動,不但能提高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而且能迅速提高幼兒的運動能力,提高身體素質,培養堅強的意志。
幼教專家把孩子的運動分成兩大類:一種是粗大動作;一種是精細動作。幼兒粗大動作技能練習除了能增強體質、體能外,還可以發展他們的認識潛力、良好的性格和社會行為能力。
精細動作(使用勺子、筷子即是精細動作能力的體現)中,鍛煉眼部肌肉有助于幼兒將眼神集中到一行字符線上,鍛煉面部肌肉有助于幼兒面部表情的豐富,鍛煉手部肌肉有助于幼兒靈活地用手進行各種活動。
很明顯了,孩子現在的鍛煉,是為了以后的各種學習和運動。小時候的身體。若是練出了協調性,平衡性。那么從今往后是,既不愛受傷。又不愛得病。家長不要對孩子“愛護有加”不讓孩子有一點的潛在危險。這等于是閉關鎖國。限制發展了。
孩子睡覺的誤區盤點
誤區1:睡的時間長越好。
孩子睡覺的時間要比成人長一些才行,這樣能保證孩子的休息需要。但是睡覺時間不能太長,不宜超過12個小時,因為不同年齡段的孩子、不同體質的孩子需要的睡眠時間不一樣的,父母要根據孩子的身體條件、疲勞程度來安排孩子的睡眠時間,這樣才能提高其睡眠的質量。
誤區2:睡得越早越好。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睡覺睡的越早越好,其實不然,這樣睡的過早,孩子容易半夜醒來,或者很早就起床了。會影響孩子的睡眠質量的,一般來說,比較合適的是晚上9點左右讓孩子睡覺就行,最晚不要超過10點。
鍛煉身體的有哪些好處
體育鍛煉的最大作用在于全面增進人的健康,具體表現簡述如下:
(1)預防心血管病
心血管病是當今世界上危及人類生命的頭號殺手。據報道,在美國每死去的兩個人中就有一個是心血管病,在我國死于心血管病的人亦居首位。大量研究表明,參與有規律的體育鍛煉可以顯著地降低心血管病形成和發生的危險性。
(2)改善呼吸系統的功能
人在體育鍛煉過程中呼吸過程加深,會吸進更多的氧氣,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從而使得肺活量增大,殘氣量減少,肺功能增強。經常鍛煉的人由于身體適應能力較強,其呼吸顯得平穩、深沉、勻和,頻率也較慢,平均每分鐘呼吸6~8次,而不鍛煉的人平均每分鐘呼吸12~15次。
(3)提高消化系統的功能
體育鍛煉會增強體內營養物質的消耗,使整個機體的代謝增強,從而提高食欲。另外,體育鍛煉還會促進胃腸蠕動和消化液分泌,改善肝臟、胰腺的功能,從而使整個消化系統的功能得到提高,為人的健康和長壽提供良好的物質保證。
(4)改善神經系統的功能
人的活動是在神經系統支配下的協調活動,堅持鍛煉的人(特別是中老年人),常表現為機體靈活、耳聰目明、精力充沛,這正是神經系統功能健壯的表現。
(5)降低糖尿病發生的危險性
糖尿病的特征之一是人的血糖水平很高,如果病人不加控制,還會引起許多其它健康問題,如視力減弱和腎虧等。有規律的體育鍛煉由于能控制血糖水平的提高,從而使個體產生糖尿病的可能性大大減小。
(6)預防骨裂
骨質疏松會引起骨裂,骨裂在各個年齡層次的人群中均會發生,在老年人(特別是老年女性)中比較普遍。
研究表明,有規律的體育鍛煉可以通過提高骨質密度和骨的強度達到預防骨裂之目的。當然,體育鍛煉對于骨質疏松病人也具有積極的治療作用。
(7)保持身體活動的能力
人類老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是身體活動能力的逐步衰退,尤其是60歲以后,身體活動能力的退步尤為明顯。我國有句諺語:“老年勤鍛煉,拐杖當寶劍”。事實表明,有規律的體育鍛煉能使老年人身體活動能力的退化減慢。
(8)控制體重與改變體型
眾所周知,過分肥胖會影響人的正常生理功能,尤其是容易造成造成心臟負擔加重,壽命縮短。如果一個人的皮下脂肪超過正常標準的15~25%,那么,他的死亡危險率會增至30%。俗話說:“長練筋長三分,不練肉厚一寸”。由于體育鍛煉能減少脂肪,增強肌肉力量,保持關節柔韌性,故可以控制體重,改善體形和外表。
(9)延年益壽
俗話說:“身體鍛煉好,八十不算老;身體鍛煉差,四十長白發”。大量的研究表明,有規律的體育鍛煉可以延年益壽。有一項持續30年的研究顯示,不鍛煉的人比經常鍛煉的人早逝的可能性為31%。那么,為什么有規律的體育鍛煉有助于延年益壽呢?主要原因在于有規律的體育鍛煉可以預防心臟病和癌癥的發生。
最容易犯的5個鍛煉誤區
1.走得多
人在劇烈運動時,體內會產生較多的腎上腺素和皮質醇等激素,當這些激素增加到一定量時,會使脾臟產生白細胞的能力大大降低,致使淋巴細胞中細胞活性大大降低。
2.速度快
對于走路和跑步而言,強度就是速度,強度過大容易發生運動傷害。比較常見的有膝關節、踝關節、髖關節及腰部的疼痛和損傷。
3.早起就猛跑
不吃早餐或不補水就出門“狂走猛跑”,會導致血糖過低。早起時,人體血液更黏稠,特別是心腦血管病患者,運動風險更大。此外,凌晨是心血管病高發期,高危人群應避免清晨劇烈運動。
4.嚴寒酷暑無阻
研究表明,極端溫度會加大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一熱一寒,是心腦的“大敵”。目前早晚溫差大,一定要時刻注意天氣變化,避免過度運動。
5.靠走路減肥
人體一天中攝入的熱量越多,器官負擔越重,但如果再進行超負荷的運動,器官的負擔則翻倍,久而久之,加快器官衰老。
正確的鍛煉方法
1.休息才是最好的鍛煉
小憩20分鐘讓心臟動起來
多項研究表明,小憩是減壓神器,能提高靈敏度和工作效率,也更有利于心臟健康。研究發現,一周午睡3次以上、每次小于30分鐘的人患心臟病的風險降低了37%。
2.喝杯熱茶讓大腦動起來
發表在《人類神經科學前沿》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喝水能夠讓你的大腦提速14%,有助于保持思維敏捷。
天氣漸熱,喝杯熱茶還是清熱止渴的法寶,因為熱茶能促使毛孔張開,加速汗腺分泌,還可以利尿。
3.伸個懶腰讓肺動起來
伸懶腰能增加對心、肺的擠壓,增加全身的供氧,還有利于全身肌肉的收縮和呼吸的加深。大腦血流充足了,人自然感到清醒、舒適。
4.曬太陽 讓免疫力動起來
曬太陽的好處不勝枚舉,但國人曬太陽的時間仍遠遠不夠。不妨在你感到疲倦時,把曬太陽這個功課補上。
上午10點和下午4點是曬太陽的最佳時間,此時可以散散步,或者邊曬太陽邊打電話,一舉兩得。可以多曬曬背部、雙腿和頭頂,有助于鈣的吸收、合成,還能提高免疫力,每次曬15~20分鐘為宜。
5.發呆5分鐘 讓精神動起來
美國哈佛醫學院和馬薩諸塞州立大學的研究顯示,發呆是最簡單的減壓方式。他們發現,心無雜念、腦子里什么也不想的時候,大腦中的α腦電波得到加強。
這種特殊的腦電波可以抑制信息超載,讓注意力和意念更加集中,從而改善情緒,減輕壓力,緩解焦慮不安,還能加強記憶力,緩解疼痛,并提高免疫力。另有研究發現,每天適當發會呆能將焦慮和抑郁風險降低25%。
鍛煉的最佳時間
如早晨時段:人體進行劇烈運動時,可促使交感神經興奮起來,這種急速變化可使機體產生一系列變化,并影響全天精神狀態,對健康有害。另外這個時段血糖正處于低水平,運動會消耗大量的血糖,容易導致低血糖的癥狀。而在上下午時段運動,則又受上班、工作、家務等客觀因素的影響。
人體體力的最高點和最低點受機體“生物鐘”的控制,一般在傍晚達到高峰。
[1]身體吸收氧氣量的最低點在下午6:00;心臟跳動和血壓的調節在下午5:00到6:00之間最平衡,而身體嗅覺、觸覺、視覺等也在下午5:00到7:00之間最敏感。因此,綜合來看傍晚鍛煉效果比較好。
[2]此外,人體在下午4:00到7:00之間體內激素的活性也處于良好狀態,身體適應能力和神經的敏感性也最好。所以,專家提倡傍晚鍛煉,但在晚間時段,要注意運動強度,否則強度過高會使交感神經興奮,妨礙入睡。
【生活中怎么培養孩子運動能力及睡覺誤區】相關文章:
怎么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09-22
怎么培養孩子語言能力10-29
家長怎么培養孩子的生存能力08-29
家長怎樣培養孩子的運動能力11-29
要怎么培養孩子的感官能力呢12-02
如何培養孩子的能力09-27
該如何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03-17
如何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03-24
如何培養孩子的協調能力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