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要注意培養孩子的性別意識
心理研究指出,人在3歲左右就有性別意識了。心理醫生提醒家長,為避免孩子性格發展出現偏差,最好從3歲前就培養孩子的性別意識,如告訴孩子男孩和女孩的差異。
專家指出,3歲前的孩子是不太有性別意識的,3歲后孩子逐漸意識到“男女有別”并開始以男女自居。隨著一點點長大,孩子對男和女的著裝、行為舉止、性格特征會逐漸形成全面認識,也就逐漸形成了心理性別。
然而,有的女孩家長有意無意把孩子的衣著、玩具男孩化;有的男孩家長甚至給男孩穿女孩的衣服或扎小辮子。這都可能導致孩子的性別意識混亂,甚至導致孩子以相反的性別來塑造自己,結果男孩子喜歡穿女孩子衣服,行為舉止女性化,自小喜歡和女孩扎堆;而女孩的言行可能男性化。在心理性格和生理性格嚴重不一致時,孩子會對自己的性身份產生認同困難,個別人長大后可能產生變性的愿望。
因此專家提醒,從孩子3歲前就該培養孩子的性別意識。如果是男孩,父親要多陪孩子玩;如果是女孩,母親要多與其相處。但也要結合兒童的脾氣秉性,不必刻板地按照男強女弱的模式去塑造孩子,允許孩子發展自己與生俱來的氣質。
培養寶寶性別意識
寶寶的性別教育,對于家長們來說似乎再簡單不過:男孩就是男孩,女孩就是女孩,沒有什么教導可言。但是專家指出,kcg ,這非但關系到孩子日后正常的社會交往、戀愛、婚姻、家庭生活,還會影響其心理發展。性別教育最終的目的就是幫助寶寶養成健全的人格。
有兒童教育專家認為,性別角色是以性別為標準進行劃分的一種社會角色,它決定著一個人的行為模式。如人們要求男性行為體現出陽剛之氣,女性行為表現出陰柔之美。雖然男女性別是由遺傳決定的,但性別角色卻是從兒童時期受到成人影響、教育的結果。
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都非常關心和重視孩子青春期的性教育,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愛護自己,這是非常必要的。但父母往往忽視了孩子從出生就應開始的性別教育和性別意識培養。性別意識培養是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的基礎,是孩子對自身了解的啟蒙,也是孩子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礎。所以從小就開始對孩子進行科學的性別教育也是非常必要的。孩子的性別角色意識可以從出生就開始,3歲以后就開始建立觀點,而真正形成性別角色意識是在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后。至于6-12歲的小學階段,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學習社會知識和興趣的培養上,這個階段則屬于孩子性別意識的潛伏期。所以,從小就要對孩子進行性別教育有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為他們進入青春期后正確處理兩性關系打下牢固的人格基礎。
在心理咨詢的實踐中發現,有同性戀傾向的人,都會追溯到幼兒階段的經歷。因此,家長和幼兒園應該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性別意識培養和教育,傳授給他們一些基本的知識和意識,讓孩子對自己有一個最基本的認知。
培養寶寶性別意識的重要性
嬰兒在出生的時候就是有性別的,但是他們的行為是不受性別意識支配的,當嬰兒開始探索周圍環境時,他們對自己的身體是包括在這種探索中的。這種探索是健康的,家長不要干擾寶寶的探索。寶寶對自己身體器官的探索以及通過和別人的交往,逐漸建立了自我意識和對性別的理解。所以,不要覺得“害羞”,這對寶寶非常有益。
性別意識和教育,就是指引導和影響孩子向適合于自己自然性別特征的健康的個性品質、風格、行為發展的活動。對孩子的早期性別教育,主要是父母在家庭生活中對孩子的教育。其中首要的一步就是‘性別認同’,它依賴于和諧、自然的雙性環境和雙性影響力:父母相互支持,能展現出各自的性別優勢等等,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的孩子,能自然地、順利地認同自己的性別。
由于很多家長對性別教育知之甚少,更談不上對孩子進行性別教育了。當面對越來越多的潑辣女孩和越來越多的細膩敏感男孩,他們往往感到束手無策。
性別角色意識對孩子的成長起著重要的幫助作用,而社會環境和媒體的影響對孩子來說不能忽視。雖然當今社會追求男女平等,但這種平等是在尊重自然性別特征前提下的平等發展,是塑造人格的平等,不是性別無差異的平等。不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應在發揮自己“性別”優勢的基礎上,注意向異性學習,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項,促進身心的全面發展和人格完善。如:男孩多多學習女孩的細心、善于表達和善解人意,女孩則多多學習男孩的剛毅、堅定和開朗。
培養寶寶性別意識的方法
過去,堅強陽剛的男性和溫婉陰柔的女性一直都是人們眼中完美的性別標準。但如今,我們發現,有些人的性別意識似乎漸漸模糊起來,社會上越來越流行“中性”文化。但在國外,無論是家長還是社會,都會有意識地培養寶寶子的性別意識。
男寶寶穿藍色,女寶寶穿粉色
在英國和德國,一看新生兒的襁褓,就能馬上知道是男是女——男寶寶用藍色毯子,女寶寶用粉色毯子。嬰兒并沒有性別意識,凡事都需要學習。如果他們從出生開始就穿某種顏色的衣服,就能讓他們感到“這種顏色屬于我”。
男寶寶穿褲子,女寶寶穿裙子
裙子是女性天然的代表,而褲子則屬于男性。裙子的搖曳能讓女寶寶從小就從中獲得溫柔如水的特質,并且百變的裙子也能培養女性特殊的審美;而褲子直挺挺的,男寶寶穿上更能讓他們養成堅毅、果斷的性格。
爸爸帶兒子洗澡,媽媽帶女兒洗澡
德國教育心理學專家基尼指出,這是為了讓寶寶子從小就知道,男寶寶的身體跟爸爸一樣,女寶寶跟媽媽一樣。這是寶寶子最早了解人體和性別的啟蒙教育。
男寶寶玩機器人,女寶寶玩洋娃娃
玩具是寶寶們最親密的小伙伴,為寶寶選一個好朋友好玩具格外重要。只是玩具種類新奇多樣,爸爸媽媽難免迷花了眼。不同性別的玩具能幫助孩子掌握不同的技巧。通常來說,那些可愛的洋娃娃、畫板、過家家的玩具是女孩子的最愛。而男孩通常喜歡機器人、水槍、遙控車等。
寶寶護膚品分男寶寶、女寶寶專用
一般嬰幼兒的護膚很簡單,只需要面霜、乳霜之類的就可以了。不過,男女寶寶護膚大不同,這是很多年輕媽媽忽略掉的一個嚴重的問題,所以媽媽在選擇產品上面要格外注意。像噯呵針對男寶女寶獨家推出的護理產品,創新性地分別為男女嬰設計不同植物的提取物。不同的天然植物清香更為貼合男女寶寶不同的喜好差異和心理特質,更為人性化、個性化和細致周到。
男寶寶多擁抱,女寶寶多親吻
男人需要認可,女人需要呵護。在德國,男寶寶如果幫了別人的忙,父母會給他們一個大大的熊抱,然后拍拍后背;而女寶寶通常會獲得一個甜蜜的吻。因為,在大多數人眼里,擁抱代表肯定,而親吻則代表保護和愛。
男寶寶常做挑戰性運動,女寶寶要多做體操
在英國,很小的男寶寶就經常被父親強迫著去爬山或游泳;而女寶寶經常被父母送去練體操。挑戰性的運動能培養男寶寶堅強和不懼挑戰的性格;而體操的柔美與女性的身段正好契合,能培養女寶寶溫柔、平和的個性。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與女寶寶相比,培養男寶寶的性別意識應該更早更用心。尤其是父親,應多與兒子在一起,讓寶寶從男人身上學習如何做男人。
幫寶寶建立正確的性別意識
首先,為孩子提供盡可能完美的雙性別環境和雙性別影響力。父母雙方絕不能在孩子面前進行性別角色優劣的較量,更不要寄希望于自己能完全替代對方給孩子性別影響和教育。
其次,在家庭生活中父母雙方要互相支持,展現自已的性別優勢,充分展現兩性的互補作用。
再次,注重父親的角色。在幼兒性別教育的問題上,令教育者們比較擔憂的是小男孩的女性化傾向。有小男生的家庭,母親要竭力支持、鼓勵男性化氣質不夠的丈夫,讓他盡力為孩子做好男性榜樣。
第四,父母雙親在給予孩子正確性別認同教育時要注意不能太“刻板”。比如,要求小男孩要有男子氣、小女孩要文靜等傳統觀念,父母可在教育中根據孩子的個性重新要求。
最后,在生活中從衣、護、玩等方面有意識的給寶寶培養性別意識。
【要注意培養孩子的性別意識】相關文章:
如何培養孩子的防范意識09-23
怎樣培養孩子的環保意識03-14
怎樣正確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12-20
如何正確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04-25
團隊意識如何培養03-18
幼小銜接家長如何培養孩子們的獨立意識03-25
如何培養兒童的環保意識03-24
如何培養員工的服務意識03-21
如何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04-15
如何培養創新管理意識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