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孩子的想象力與創造力要培養
將想象力和創造力落實的最佳工具
當AB寶小五的時候,我開始思考一個問題:我們總是強調要培養孩子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但即使上了一流高中、前段大學,和考試為主我們的教育體制相比,臺灣孩子在這“兩力”的表現還是相對的弱。
這時,我已經陪著AB寶自由自在玩了快十年,孩子學多學少不是問題,因為學習是快樂的。她們出外是放膽探索自然、觀察自然的野小孩,也會扯鈴、騎獨輪車,在家既能彈琴,又是小小書蟲,每天都過得很快樂,但我一直沒有具體去思考培養想象力與創造力這件事。
這“兩力”為何如此重要?當知識都轉成數據儲存在計算機上,取得的成本為零。如何把碎片似的數據組合成有意義的信息,發出力量,憑借的就是想象力和創造力,以及一顆主動進取的心。
創造力和想象力,必須從面對生命的態度開始。
我決定要好好培養AB寶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當然不是送到補習班。想象力和創造力不是某個特定科目的技能培養——如果有這種補習班的話,想必老師會以各種科學實驗進行之,但事情不是這樣的。
我深深覺得,它們是一種面對生命的態度,也是一種素養,必須經由每天的生活習慣緩慢養成。
既然這樣,我要找到一個核心概念,既可以持續操作,又能夠陪伴孩子。為此,我讀了很多資料,也搜尋國外案例,終于讓我發現一個培養“兩力”的秘密——讓孩子敢于發問,并且能問出好問題。這需要回頭追索過去人生的所有經驗,因此不適用于低年級孩子。
好問題比好答案重要,孩子有沒有想象力、創造力以及主動探索的精神,看問的問題就知道。
問問題需要勇氣和能力,也就是說,需要不斷的訓練。不管面對何種狀況,孩子如果能大膽地問,并且問出好問題,便等于擁有追求新知識以及超鏈接的能力。
發現這個秘密,并有了具體目標后,我開始大量看探討各種人生面向的影片。
其實一開始是我們一起看電影,類型涵蓋藝術、科幻、音樂、驚悚、動物……通過問問題我可以知道孩子看懂多少,能不能理解角色之間的對應。如果看完電影沒有討論,并讓他們發問,這電影就白看了。
但這碰到了一個狀況:電影兩小時,看完之后再討論個一二十分鐘,AB寶還不習慣問問題,因此覺得不耐煩,一個找借口說我要去運動,一個說我要去寫功課,全都溜掉了?措娪耙苍S很快樂,但思索是困難的,實在很難強迫她們問問題。
于是我改弦易轍,號召十幾個有同年齡小孩的家庭,像辦讀書會一樣辦電影欣賞會。電影由我挑選,像《鯨騎士》或《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一群人看完電影后,舉辦分組比賽,三五個小朋友一組,家長一組,提最多問題的一組獲勝;趫F隊競爭和榮譽感,孩子大多會奮勇發問。這也是強迫他們思考的機會。如此操作二十幾次下來,我發現這方法跨年齡、跨階級、跨領域,不論對象為何,全都有效。
很多家長十分感動,他們驚訝于自己的孩子竟然能夠問出這么好的問題。而AB寶經過三四次訓練,已經敢于發問,而且愈來愈會問。不過老問題還是存在,不比賽時,她們看完電影后,還是不甩我,不想問問題,我也沒轍。還好,后來我發現了日劇。分集的日劇是終極法寶,孩子想看就得問!
日劇?這好像是天外飛來一筆,其實不然。老實說,我是日劇白癡(現在是日劇達人)。我們家不看電視,但有上萬本書,和五六千部影片,一直到有人推薦我看《交響情人夢》DVD,這是我的第一部日劇。怎么會這么好看,又讓人看得這么快樂呢?即使已經看過上萬本書和幾千部電影,我仍然無法抗拒野田惠和千秋的魔力。此后,我對日劇狂熱了起來,累積到一百多部的雄厚實力。此時,我知道我有能力為女兒挑片了。
我家現在有大約四百部日劇。因為沒有版權代理的關系,日劇不貴,新片三部五百,舊片更便宜。不過價錢不是問題,問題在你要花時間挑出適合孩子看的片子,全臺灣用日劇來娛樂、教育小孩的爸爸,我應該是第一個吧!
電影看完就結束了,但日劇一般都是十二集,好看的日劇會讓人看完一集后,急著想追看下一集。當AB寶要求看下一集,我會壞壞地說:“想看下一集? 好,先提兩個問題來看看再說。”沒辦法,我大權在握,她們只好乖乖擠出兩個問題,非問不可。她們不問,就我問,她們答。
抽不出時間?日劇一集不到五十分鐘,周六周日各看個兩三集,快則兩星期就看完一部。做不到的話,表示你的孩子太忙,或者不會利用時間。
兩年觀賞下來,AB寶心目中的第一是《司法研習八人組》。當時,小學高年級的社會科正好切入法律單元,我為了跟她們解釋何謂檢察官和司法官,所以特別挑了這部日劇。日本司法官沒有條件限制,任何學歷、任何行業的人都可以報考!端痉ㄑ辛暟巳私M》里有八個來自不同領域的司法研習人員,這群天兵的作業天天被K,便組成一個團隊在課后討論,每一集討論一到兩個案件。因為背景不同,看事情角度各異,討論總能擦出精彩的火花。AB寶對它如此熱愛令我相當訝異,后來一想,她們的身份是學生,司法研習人員也是學生,學生之間的伙伴關系,以及雖然意見不合卻彼此相挺的情義,應該是這種相似的情境讓她們深深認同吧!
《Code Blue救護直升機醫生》排名第二,女兒看過之后,決定長大要當救人的醫生。她們也喜歡《幸福小廚師》,一個總要先和客人聊五分鐘再決定為他做什么料理的廚師。
醫生、護士、律師、警察、偵探、美發師、廚師、老師、科學家、業務員、企劃、家庭主婦……從另一個角度看,日劇又是職業眾生相的呈現,認真地看,等于上了一堂堂的職前體驗課。
會發問=有思考基礎,下一步就是寫下來!
習慣發問之后,我順水推舟訓練AB寶寫作文。
因為寫作是整理一個人思緒最好的方法。我們通常藉由寫作來思考,美國著名詩人佛洛斯特就曾經這么說:“我還沒有開始寫之前,我怎么知道我在想什么?”
在這全球化快速變遷的時代,人與人的接觸頻繁而短暫,能清楚表達自己想法的寫作能力,也成為競爭力的關鍵,美國曾做過一次大規模調查,發現寫作成績與整體在學校的學習表現相關性最高,因此從2005年起,美國大學入學考試加考二十五分鐘短文寫作。
寫作的確非常重要,可是現在的孩子為什么每到作文課就唉聲嘆氣,提筆有如千斤重呢?說故事,與人分享不是人類自古以來的天性嗎?
我想,這大概是因為老師或家長不知道該如何引導孩子享受寫作的樂趣,人類樂于分享的天性被錯誤的方法與壓力給抹殺掉了。
我訓練AB寶寫作,就是通過日劇,一開始先由我根據日劇內容提兩個問題,她們用兩三百字回答,這就是作文。不寫呢?對不起,那就不能看下一集了。
用日劇訓練孩子發問和寫作文,同時也在測試她們傾聽的能力。從問的問題和寫的文章,我可以察覺她們能不能捕捉到人與人互動之外的弦外之音,是否關心他人、理解別人,有沒有同理心,等等。讀出隱藏在言語和肢體之外的幽微真意,這種能力很難教,也不易培養,但通過電影或日劇的討論就可以達成。
或許有人會問,看電影、日劇還要附帶做這么多事,會不會失去娛樂的意義?電影和日劇本來就是娛樂。∥艺J為一點也不會。孩子沒有能力問的時候,當然要由大人引導他們,一步一步鋪陳。當孩子問出好問題,或提出一個不錯的觀點,他們自己反而是最高興的人。不要忽略了孩子也會期望進步和成長。
這兩年下來,除了我自己變成日劇達人,更大的驚喜是,我已經不再需要跟孩子教導什么,叨念著要改進什么。
道德教導從大人口中講出來,就很無聊、八股、討厭,聽都不想聽;一模一樣的話由日劇的角色說出來,孩子就感動得一塌糊涂。所以每當我有話想對女兒說,就挑部日劇給她們看:《考試之神》《東大特訓班》《家長是怪獸》《女王的教室》……要孩子用功讀書,要孩子學習勇氣,要孩子有團隊精神,都有對應的日劇。
而我所要做的,就是每一兩個星期到光華商場掃貨,一部一部先行看過,再分門別類,挑出適合給孩子看的,并在最適當的時候給她們看。
【孩子的想象力與創造力要培養】相關文章:
哪些游戲可培養孩子創造力04-11
美國人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02-01
幼兒教育中如何培養孩子創造力05-19
孩子的數感要如何培養11-17
要怎么培養孩子安靜入睡呢08-16
怎么培養幼兒的創造力03-15
怎樣培養幼兒的創造力04-01
如何培養幼兒的創造力03-23
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03-30
如何培養學生的想象力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