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經驗
導語:教育也是一種教授育人的過程,可將一種最客觀的理解教予他人,而后在自己的生活經驗中得以自己所認為的價值觀。教育當以最客觀、最公正的意識思維教化于人,如此,人的思維才不至于過于偏差,并因思維的豐富而逐漸成熟、理性,并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擁有最正確的思維認知,或許,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十個方法讓你正確教育孩子
1、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教育者
0-6歲是孩子品質及良好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兒童生命的最初兩年,是與父母建立牢固情感紐帶的關鍵期,是兒童未來心理成長并與他人建立信任和愛的關系的基礎。
所有關于生命知識的50%,是在生命的第一年學習的,生命的第二年,學習25%,這里的生命知識主要是指愛的能力和情感的發展。
2、如果想要改變孩子的行為,父母應先改變自己
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的一個過程,孩子的不良行為,往往是從環境或父母那兒直接傳授下來的。樹立榜樣來教育是發展孩子道德行為的最可靠的辦法。
3、培養兒童的靈性品質其重要性遠遠超過智力開發
靈是樹,心智是果;靈是燈,心智是光。人的智力是靈性品質的反射。如果只注重技能的培養(如各種五花八門的早期智力開發興趣班),而忽視兒童的精神品質的培養,只能是本末倒置,孩子長大成人后,他們的人格就會有缺陷,道德發展受到阻礙。
4、合理的管束
管束孩子是告訴他們行為的標準,即什么樣的事情可以去做,什么樣的事情不能做。管束要有權威:當孩子可能要犯錯誤,我們不得不進行管束的時候,一定要有權威性。讓孩子知道你是嚴肅的,而且你們提的要求是將伴隨懲罰或獎賞的。合利地限制孩子可以培養孩子的紀律觀念,當然,對孩子的管束必須是負責任的。而且要告訴孩子你提出要求的原因。和孩子的爸爸保持一致性:父母在管束孩子時保持一致,這樣孩子可以建立統一的行為標準。即使對爸爸的管束有異議,也最好在以后孩子不在場時,再與他進行討論。這樣做,也可以樹立起父母雙方的權威性。不要懲罰得太多:不可從生理和心理上虐待孩子,要把孩子管好,上策就是對他好的表現進行獎勵。
5、用積極鼓勵的方法,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價值觀
父母需要主動地將基本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教給孩子。以便于孩子在社會上成長。當然,在這方面,身教勝于言傳,我們可以做孩子的好榜樣。創建良好的家庭氛圍是很重要的。因此,我們不可以讓孩子去做我們不愿意的`事,也不可以自己做一套,讓孩子去做另一套。只有我們以身作則,注重孩子價值觀與禮貌的培養,才能教育出品德高尚的下一代。
高自我價值觀的人具有三個“能力”:我有能力;我能與周圍的人交往;我能隨時隨地為他人的幸福作出貢獻。相信自己有學習和成長的潛能,發展出勇氣、信仰、自信、信賴生活和他人等等品質。反之,低自我價值觀是一種對自我的消極認識,自責、羞辱、憤怒、憎恨等毀滅性感覺始終伴隨一生。
6、設立明確家規,定期召開家庭會議
孩子需要知道界限在哪里,哪些是該做的,哪些是不該做的,沒有規則孩子反而沒有安全感。家規不超過5條到6條,應適合于家里的特定需要,而且必須用肯定句來陳述,將家規貼出來。如果違反家規應明確相應的處罰措施。一旦建立,就應堅決執行,每隔一段時間,應對家規作調整和修補。定期召開家庭會議,使全家一起分享生命發展的過程,發展民主,相互尊重,享受愛的氛圍。
7、在一定范圍內給孩子選擇權
隨著孩子的成長,給他越來越多的自由和控制自己生活的權力是很重要的。必須有意識地要求自己;甚至是克制自己的那種什么事都為孩子做的想法,來給孩子一些自由度。給孩子一定的自由,表明我們信任和尊重孩子,孩子也會因此更加尊重我們,愛我們。
在一定范圍內給孩子選擇權,通過提供選擇,可以避免緊張氣氛,給孩子提供做決定的實踐機會。如“睡覺時間到了,你是要聽昨天的故事呢,還是想聽一個新的故事?”“你今天是想穿粉紅色的上衣,還是藍色的T恤?(如孩子兩者都不選,父母可問:“是我幫你選,還是你自己選?”)做選擇并讓孩子負責任都是日常的行為,對于發展孩子的自我價值觀是至關重要的。
8、游戲是兒童的主要活動,兒童通過游戲學習
兒童通過接觸具體的、仿真的與生活有關的東西學習,需要與同伴、成人和環境互動交流,游戲使兒童放松且發展專注的工作態度。在5歲之前不應過早開始對字母數字等符號的專門練習,這樣會限制孩子的思維,因為幼童的心智還沒成熟,對抽象的概念還無法理解。
9、正面告訴孩子應該做什么,而不是不該做什么
傳統型教育者的居高臨下的姿態,總是對孩子說“不準打人,不準在沙發上吃東西”等等,這種負面的口氣只會將注意力引向并集中于負面的行為;而孩子仍然不知道好的行為是什么,自己應該做什么。積極的說法是用美德修正孩子的行為,如“你忘記了與人和平相處”或“我們是在餐桌上吃東西的!”
10、每天抽時間跟孩子單獨相處,共同做點雙方都感興趣的事情
每個孩子都需要從父母那里得到足夠的重視。在每天工作之余,我們要騰出一些時間參加孩子的游戲。要為孩子提供各種各樣的經歷,盡可能讓孩子接觸到各類東西。父母作為孩子的傾聽者、支持者、精神的陪伴者,當孩子遇到挫折時,應尊重孩子的感受,以超脫且同情的態度陪伴在孩子的身邊。
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經驗技巧:
教育子女“學會求知”
學會求知的方法途徑很多,但重要的一條是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要強迫子女“死記硬背”知識,而是重在理解,學會靈活運用知識。
教育子女“學會勞動”
應引導孩子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支持子女參加社會公益勞動,培養子女的自理能力和勞動習慣。子女從小學會勞動,將終生受益。勤勞是所有良好品德的基礎,懶惰是萬惡之源。因此,安排子女從小參加勞動,是家庭教育的必修課和基礎課。四、教育子女“學會自立”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碰到的坎坷會很多,因此,父母要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勇于面對挫折的能力,隨機應變的能力,讓孩子在廣闊的天地里學會磨練自己的翅膀,展翅飛翔五、教育子女“全面發展”。當今的社會是一個競爭的社會,處在這個激烈競爭時代的人,若沒有知識和專門的技能及各種能力,就必將被社會所淘汰。所以,家長應教育子女不僅要學好文化科學知識,還應積極參加其它各項活動,培養各方面的能力,應得到全面發展,成為社會有用的人。孩子的教育和培養是一門很復雜的學問,我們家長一定會努力配合學校的教育,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教育子女“學會做人”
教育孩子學會做人,是家庭教育主要的、根本的任務,也是貫徹素質教育思想和要求的核心問題。教育孩子做人,就是要十分重視孩子思想品德的教育。作為家長不能重智育輕德育。因為比知識重要的是能力,比能力重要的是道德。家庭教育重在教育孩子做人,主要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培養其遵守社會公德的習慣,增強其法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培養孩子對學習的熱愛
父母僅告訴孩子上學很重要是不夠的',還必須向孩子說明學習并不因長級或是得一文憑而終止。學習是一種生活方式。
你不必花許多錢去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而要讓孩子們看到你在讀書。你可以帶他們去博物館或展覽會,這些豐富的課外活動會讓孩子們對知識產生濃厚的探索愿望。
曾獲得過美國教育部頒發的“愛因斯坦式青年”稱號的梅布得老師極力主張父母必須參與孩子學校組織的活動。這樣做會向他們表明你對他們的所作所為真的很關心。
你不必具有一項特長或是用許多業余時間幫孩子們做什么。多數老師歡迎家長陪伴孩子們郊游,與其他家長通通電話以及打印孩子的學期特別報告等。經常向老師詢問他們需要什么幫助。
開誠布公地交流
找出時間與老師進行交流,同時詢問、觀察孩子正在學習什么,得到這些的確實信息是十分重要的。家長可以給老師打電話得知孩子在課上學習了些什么內容,并且留了什么作業。
幫助孩子做到有條理
幫孩子建立學習計劃,并把所有的作業都標在日歷上,這樣,孩子就會提前做好。
最重要事就是父母要花些時間和孩子在一起。研究表明,全家在一起用餐很重要。一般來說那些全家一起用餐的孩子的識字能力較強。用餐時的談話越生動明了越有助于孩子對詞匯的學習,詞匯量大,閱讀能力就強。
過程和結果同等重要
家長需為孩子創造一個無憂無慮的學習環境,不要給他們太多的壓力。許多時候家長只看重分數。如果孩子是個全優生卻不能告訴你他為獲得這樣的好成績都做了些什么,那么這時父母還要對他的學習過程進行全面的了解。
當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家長給他們一些啟示,讓他們自己找出答案。與其直接告訴他們答案,不如問他:“你認為在哪兒能找到答案呢?在字典上還是在因特網?”考試成績差是該同孩子談一談的信號。是什么原因使他落后了?他需要輔導嗎?還是因為他沒有做作業才使成績不發好的?這些父母都要清楚地了解到。
對孩子持有較高的期望
一種鼓勵孩子為他的未來著想的方法是設立家庭目標。家長寫一份自己家本年度應取得哪些成就的任務書,其中包括孩子應取得怎樣的進步。老師也有自己的任務,不要讓任何學生落后,盡力幫助成績差的學生取得好成績,幫優秀生更上一層樓。對孩子持有較高期望并讓他們知道這一點,能鼓勵他們對自己充滿信心并不斷進取。
怎樣教育孩子
不要采取過激的方式。有的家長認為,“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打罵不容易成才”。所以每當孩子犯錯的時候,不是心平氣和地講道理,而是不分青紅皂白先罵一通、打一頓再說。這樣粗暴的對待孩子,不僅沒有辦法讓孩子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很有可能會在心里留下陰影,性格容易變得偏激。
要以身作則。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他們的模仿能力很強,空洞說教遠不及實際行動的影響力大。不是有這么一則公益廣告嗎,母親給外婆洗腳,小兒子看在眼里,便有模有樣學著要給母親洗腳。同樣的`,“上梁不正下梁歪”,做家長的如果品行不端,那么教育出來的孩子很難說不是一個失敗的復制品。可見大人的言傳身教真的很重要。
大人的意見要統一。有的時候家長之間相互要通氣,對于同一件事的看法要爭取一致,態度也要統一,切忌你說東我說西,你扮白臉我扮紅臉,更不能當著孩子面就相互數落。否則的話孩子往往會莫衷一是,不知道究竟該聽誰的。時間一長,大人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和威信也會蕩然無存,再想要管教孩子就比較困難了。
不要扼殺孩子的興趣。學業固然重要,但是興趣是激發孩子創造力的源泉。現在的社會需要的不是讀書機器,而是全面發展的多面手。所以,如果孩子表現出某方面的愛好,千萬不要干涉,而是應該鼓勵他,說不定還能成為孩子的一項技能。
【 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經驗】相關文章:
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經驗06-05
教育孩子方法和經驗02-23
教育孩子方法和經驗04-28
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經驗分享04-26
幼師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經驗10-28
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經驗介紹04-26
如何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經驗04-26
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經驗交流04-18
教育孩子有哪些方法和經驗04-30
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經驗有哪些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