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教育孩子的經驗技巧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如何教育孩子的技巧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直接決定著孩子的未來。那么,作為父母,怎樣才能正確地引導孩子,培養他們的好性格、好習慣,使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未來的競爭中具備強大的競爭力呢?教育專家告訴我們,對于孩子的教育,方法最為重要!
如何教育孩子的技巧
1、笑口常開
常和孩子說說笑話、一起編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開懷大笑,對你和孩子都有益處。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運動。
2、有創意的贊美
當孩子表現很好時,不要只是說:“很好。”贊美要具體一些,說出細節,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現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動跟警衛伯伯說早安,真的很有禮貌。”不過,贊美時也要注意,不要養成孩子錯誤的期待。有些父母會用禮物或金錢獎賞孩子,讓孩子把重點都放在可以獲得哪些報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為上。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發現,完成一件事情所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質報酬來獎賞他。
3、給孩子隨意玩耍的時間,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規則
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湯姆斯·阿姆斯壯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計劃性的活動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更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將孩子的時間塞滿各種活動。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無所事事,隨意玩耍的時間。
4、教導他關懷別人
快樂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與別人有某些有意義的連結,了解到他對別人的意義。要發展這種感覺,可以幫助孩子多與他人接觸。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舊玩具,和他一起捐給慈善團體,幫助無家可歸的孩子。也可以鼓勵孩子在學校參與一些義工活動。專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齡,都能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快樂。并養成喜歡助人的習慣。
5、鼓勵他多運動
陪你的孩子玩球、騎腳踏車、游泳……多運動不但可以鍛煉孩子的體能,也會讓他變得更開朗。保持動態生活可以適度紓解孩子的壓力與情緒,并且讓孩子喜歡自己,擁有較正面的身體形象,并從運動中發現樂趣與成就感。
6、確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飲食,不僅讓孩子身體健康,也能讓孩子的情緒較穩定。不論是正餐或點心,盡量遵循健康原則,例如:低脂、低糖、新鮮、均衡的飲食。
7、激發他內在的藝術天份
雖然科學家已證實沒有所謂的“莫札特效應”,但是多讓孩子接觸音樂、美術、舞蹈等活動,依然可以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專家發現,當孩子隨音樂舞動或是拿著畫筆鴉,其實都是孩子在抒發他內在世界、表達情感的方法。孩子喜歡畫畫、跳舞或彈奏音樂,也會對自己感到比較滿意。
8、常常擁抱
輕輕一個擁抱,傳達的是無限的關懷,是無聲的“我愛你”。研究發現溫柔的撫觸擁抱,可以讓早產兒變得較健康、較活潑,情緒也較穩定。對于大人而言,擁抱也能讓人減輕壓力,撫平不安的情緒。
9、用心聆聽
沒有什么比用心聆聽更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關心。想要當個更好的傾聽者嗎?不要只用一只耳朵聽,當孩子對你說話時,盡量停下你手邊正在做的事情,專心聽他講話。要耐心聽孩子說完話,不要中途打斷、急著幫他表達或是要他快快把話說完,即使他所說的內容你已經聽過許多遍了。陪孩子去上學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覺時,是最佳的傾聽時刻。
10、放棄完美主義
我們都期望孩子展現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時候太過急切糾正或改善他們的表現例如,嫌棄他們沒把桌子擦干凈,干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糾正他們一定要把東西擺到一定位置。事事要求完美,會減弱孩子的自信心與不怕犯錯的勇氣。下次當你忍不住想要參一腳,急著幫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時,不妨先想想看:“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關嗎?”“想像10年之后,這件事還有這么嚴重嗎?”如果答案是No,那么就放手讓孩子去做吧。
11、教導他解決問題
從學會系鞋帶到自己過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邁向更獨立的里程碑。當孩子發現他有能力解決面對的問題,就能帶給他們快樂與成就感。當他遇到阻礙時,例如:被玩伴嘲笑或是無法拼好一塊拼圖時,你可有幾個步驟來幫助他:
(1)確認他的問題。
(2)讓他描述他的解決方式。
(3)找出解決問題的步驟。
(4)決定讓他自己解決這個問題或提供一些幫助。
(5)確定他能獲得需要的協助。
12、給他表演的舞臺
每個孩子都有特有的天賦,何不給他們機會表現一下?如果他們喜歡說故事,鼓勵他多說故事給你聽。如果他對數字很擅長,帶著他去逛街,讓他幫你挑選價格便宜的東西。當你能欣賞孩子的才能,并表現出你的熱情時,孩子自然會更有自信心。
我們身邊的孩子所需要的,不只是衣食無慮的生活環境,他們需要大人陪伴他去經歷它的成長過程。有句話說:“要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樣子,得先蹲下來,由孩子的位置和高度去看世界。”
怎樣用恰當的方法教育孩子
(1)愛他們。在始終體現愛的家庭里,孩子富有安全感并表現了對父母深深的信任,結果,他們也會表現得自信。愛并不意味著寵。它是緊緊的擁抱,是微笑,是平日的一件小小禮物以及使他們可以再行千里路的支持。兒童0家教0幼兒0教育
(2)建立起他們的自尊心。如果孩子對自己沒有信心,那他們長大就不會通情達理、善于交際或有獨立意識。如果孩子覺得你認為他什么也干不成,那么他就真會一事無成。具有很強的自尊心,他們會創奇跡。
(3)向他們提出更高要求。那些獲得成功的孩子都是受到鼓勵凡事盡力而為的人,是得到支持涉足自己所陌生的領域的人;是學會把失誤視為成功之母的人。成功使他們嘗到了甜頭,因此他們愿獲得更多的成功。當然還要現實一些。鼓勵他們訂立與“他們的能力”而不是與“你的夢想”相當的目標。
(4)傾聽他們的話。每天找出幾分鐘--譬如臨睡前--與你的孩子單獨呆會兒。拿出一段專門的“傾聽”時間,不許電視和報紙來干擾--僅用來互相傾聽。如果這對你的家庭來說顯得不大自然,那大抵因為你們并未真正地傾聽。現在典型的家長并不利用充足的時間真正傾聽,雖然這是父母與孩子關系的關鍵。
教育僅靠愛不行,還要遵道
一、生了孩子,你就不能“退貨”
教育孩子是人類最重要而又最困難的學問。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懷有對孩子一生的責任。無論父母事業上多么成功,也抵不了教育孩子失敗帶來的后果。把天才培養成庸才,是對家庭和人類文明的犯罪。把孩子教育成功是家庭最重要的成功,也是你一生最重要的成功。
二、別錯過孩子發展的關鍵期
發展的關鍵期:是指人類的某種行為、技能和知識的掌握,在某個時期發展最快,最容易受影響。把孩子當人,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
你了解多少孩子發展的關鍵期,比如:
學習咀嚼關鍵期(6個月)。
秩序規范關鍵期(2.5~6歲)。兒童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這一時期形成的性格、行為、習慣往往到長大也不會改變。“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語言發展關鍵期(3~6歲)。
想像力發展關鍵期(2~8歲)。
文化敏感期(6~10歲):這個時期的許多孩子,非常好奇,愛動腦筋,問題特別多。應該滿足孩子的求知欲望。
黃金閱讀期(8~4歲):如果錯過了這一時期的科學閱讀指導和大量閱讀,將會給孩子的成長造成難以彌補的缺憾。
獨立關鍵期(12~15歲):這一段抓不好,孩子將永遠長不大。
重新認識母性之愛和父性之愛
母性之愛:德行禮儀、品格氣質。母親在孩子的嬰幼、少兒階段影響巨大。
父性之愛:方向性引領和理性作為。偉大的父親,一定是孩子的引路人、思想的奠基人。關注微信"商人之道"了解老板的思考邏輯。
規律:孩子成長需要的母性之愛呈遞減趨勢,父性之愛呈遞增趨勢。
中小學銜接階段是孩子成長的浪漫階段的結束和精確階段的開始;是由母愛為主向父愛為主的過渡期。這一時期,母性之愛應該適當減少,父性之愛應該適當增加。
三、給父親的建議
1、下班的路應該是回家的路。
作為父親,必須意識到自己肩上的教育責任,一定要記住:下班的路應該是回家的路。與父母一起吃飯的孩子更優秀。
2、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孩子的問題大多是父母教育不當造成的。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學校。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范本”。身教重于言教。
3、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把孩子當人,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做父母的,一定要理解孩子,找到與孩子溝通的語言密碼,但要注意惜“言”如金。成熟的父母,應該學習兒童教育學、心理學,了解孩子不同成長階段的特點和規律,經常與孩子溝通,明白孩子在想什么,在做什么。
4、一定要管孩子,關鍵是怎么管。
“一只手”、“一只眼”和“一根筋”教育均不可取。換一種思路教育孩子,努力豐富自己的教育方法。
5、做一個懂愛會愛的家長。
不少父母愛得糊涂,愛得錯位,有時又愛得過分。愛是一門藝術,愛需要表達也需要行動,愛要適度,不要讓你的愛泛濫成災。
6、不能當眾教育孩子。
即使孩子做了最糟糕的事情,你要教育他也應該把孩子帶回家,當眾責罵、毆打,往往后果非常嚴重。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尊重人的人格尊嚴,要保護孩子的心靈,做不到這一點,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可言。
7、不要完全把孩子交給長輩或保姆。
對孩子來說,他極度地渴望愛,又極度地渴求安全感。在愛與安全感兩個要素之間,任何一個要素的缺失,都將對孩子的成長構成不可修復的傷害。
8、在孩子面前多夸老師。
家長和老師是同一戰壕的戰友,一定要與老師結成同盟軍。如果家長在孩子面前總是絮絮叨叨訴說老師的“不是”,批評老師,甚至與老師爭吵,只會增加孩子對老師的排斥心理。久而久之,受害的是孩子,吃虧的是家長。
如何教育孩子的技巧
· 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父母要相愛
有的父母忙于工作,只是把家庭當作休息和睡覺的地方,有的父母在家中說一些消極負性情緒的話,如對社會不滿等,孩子在青少年時代常常感覺不到快樂,也會出現消極抑郁情緒。父母之間感情冷淡甚至出現爭吵等不良家庭氛圍都會給孩子的情緒帶來不良影響。
· 父母要關心自己
有的父母自己有抑郁、焦慮的情緒,在和子女溝通的過程中,無法理解子女的思想。父母本身是一個快樂開朗的人才能用更寬容的心去理解孩子。所以,父母也要經常檢查自己的情緒。
· 父母要學會了解孩子
針對不同個性的孩子,父母要采取不同的溝通方式。要注意,
(1)花時間傾聽孩子說話。
(2)花時間陪孩子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 父母要多了解自己的個性特點
父母本身固有的某種個性弱點會帶到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本身的個性局限,以能夠順暢地和孩子溝通。
· 尊重孩子,并給予孩子較大的發展空間。
· 如果孩子已經出現情緒障礙,這時父母經過努力仍然與之無法溝通,可帶他到醫院的心理門診咨詢,如果發現是焦慮癥或抑郁癥,可給孩子以百優解之類的抗抑郁藥物治療。
如何教育孩子的技巧
1、 避免失位教育
所謂失位教育是指父母沒有履行在教育過程中應有的責任,導致了孩子的缺失教育。經常看到有些失足青少年在犯了無法挽回的錯誤之后,父母才追悔莫及。在孩子應該受教育的年齡,爸爸媽媽就要做好榜樣,嚴格要求自己,不讓孩子有學習犯錯的機會。如果孩子沒有教育好,家長要承擔90%的責任。
2、 避免越位教育
揠苗助長的故事很好的解釋了越位教育,也就是說越位教育指的是家長因為心急而超越了孩子在這個階段所應該接受的教育的范圍。最常見的就是,孩子正在做作業,家長卻叫孩子去打擾衛生。這樣的教育方式會阻斷孩子的思維發育,打擊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對孩子產生不良的影響。
3、 了解常識教育
常識教育是適合每一個孩子的,只看父母怎么去教育。多給孩子些鼓勵,多給孩子獨立思考的機會,及時給孩子引導和幫助。即使面對孩子犯的一些錯誤也要樂寧處理,不要責打孩子,以免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4、 試試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道理在幾千年前的中華就已經開始施行了,所以不同的孩子一定要用不用的教育方式。父母也是最了解孩子的,對于孩子的特長和習慣,肯定十分了解。因此,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要多多改善,要注意培養孩子的特長。
比如說孩子喜歡繪畫,那么就要引導孩子去學習,那將來孩子就能夠充分發揮他們的天賦。
所以,家庭教育的學問是很多的,正確的方式能夠幫助孩子健康成長,錯誤的方式卻會成為孩子的阻礙。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避開錯誤的方式,這樣才能夠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和教育方式,讓孩子能夠健康的成長。
怎樣正確的教育孩子
作為父母,總是想把最好的都給孩子,希望他們能夠成長為有出息的人,因此在教育上總是不遺余力。但是錯誤的教育方式往往會適得其反。
步驟/方法
不要采取過激的方式。有的家長認為,“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打罵不容易成才”。所以每當孩子犯錯的時候,不是心平氣和地講道理,而是不分青紅皂白先罵一通、打一頓再說。這樣粗暴的對待孩子,不僅沒有辦法讓孩子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很有可能會在心里留下陰影,性格容易變得偏激。
要以身作則。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他們的模仿能力很強,空洞說教遠不及實際行動的影響力大。不是有這么一則公益廣告嗎,母親給外婆洗腳,小兒子看在眼里,便有模有樣學著要給母親洗腳。同樣的,“上梁不正下梁歪”,做家長的如果品行不端,那么教育出來的孩子很難說不是一個失敗的復制品。可見大人的言傳身教真的很重要。
大人的意見要統一。有的時候家長之間相互要通氣,對于同一件事的看法要爭取一致,態度也要統一,切忌你說東我說西,你扮白臉我扮紅臉,更不能當著孩子面就相互數落。否則的話孩子往往會莫衷一是,不知道究竟該聽誰的。時間一長,大人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和威信也會蕩然無存,再想要管教孩子就比較困難了。
不要扼殺孩子的興趣。學業固然重要,但是興趣是激發孩子創造力的源泉。現在的社會需要的不是讀書機器,而是全面發展的多面手。所以,如果孩子表現出某方面的愛好,千萬不要干涉,而是應該鼓勵他,說不定還能成為孩子的一項技能。
【如何教育孩子的技巧】相關文章:
如何教育孩子的經驗技巧04-02
教育孩子的技巧05-06
如何教孩子跳繩的技巧05-07
如何掌握批評孩子的技巧05-28
如何教育孩子?04-23
媽媽教育孩子的技巧04-16
關于教育孩子技巧05-06
關于教育孩子的技巧05-06
寓教于樂教育孩子的技巧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