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加強公司內部管理
完善的企業內部管理控制體制,不僅能夠確保企業的正常運營,也是衡量一個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度。企業內部及時的管理和系統的調控規避了風險,提高了運營效率和會計核算水平,是企業在市場上獲得絕對競爭優勢的關鍵。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如何加強公司內部管理相關內容,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如何加強公司內部管理
1、建立科學的用人制度
要堅決改變用人觀念,拓寬視野,按照德才兼備的原則,大膽任用一批能人,不拘一格,敢動真格地選好配好企業的廠長(經理)。在選拔和任用企業領導干部時,首先要考慮對國家、對企業、對職工負責,把那些既有責任心又有管理能力的人提拔到廠長(經理)位置上,尤其要配備好企業的“一把手”,使其成為率領企業職工奮發向前的領頭雁。其次要從德、才、識、體等方面注意發現任用企業各級領導干部。
2、突出重點,抓好質量管理、資金管理、營銷管理和成本管理
這是企業內部管理的實質和核心。抓質量首先要牢固樹立“質量、信用”的觀念。企業領導者要成為企業產品質量和信用的第一責任者,要健全以質量否決權為核心的責任制,加強技術基礎工作,建立健全質量管理機構,大力推行科學的質量管理方法,深入推行全面質量管理,認真貫徹IS09000系列標準。抓資金管理,需要從思想上,要樹立勤儉辦廠的精神,想方設法開源節流。
3、加強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
加強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貫徹“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是創造高度的社會主義物質和精神文明的必然要求。如果沒有堅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就不可能正確執行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如果沒有堅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就不能凝聚人心,造就一支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職工隊伍,企業發展就會失去最大的力量源泉。把加強思想政治工作作為企業的一項重大的基本建設來抓,這對于搞活國有企業乃至整個國有經濟,具有長遠的戰略意義。
4、制定科學有效的績效考核制度
人的潛在能力是巨大的,要調動員工的勞動積極性和創造性,必須用嚴格的獎懲制度去約束和激勵其努力奮斗,充分發揮潛能。人的潛能不會自然發揮出來,而是必須用激勵的手段使其產生“動力”,“動力”的產生是靠人按不同的標準可劃分為許多種類。如生理需要、社會需求、物理需要、精神需要去引發。如何才能讓員工產生“需要”并且能逐步發展,從“需要”促使其產生心理張力,引起其產生達到一定目標的內部動力“動機”,“動機”推動其去“行動”,實現達到“目標”,“目標”實現的同時需要滿足,緊張解除,這時又需要使其產生新的“需要”。以此周而復始地循環,使人不斷地被激發,潛力不斷地發揮。這每個循環的運轉過程都需要企業“幫助”產生,即建立起一個適應我國現階段員工的科學有效的績效考核機制。
具體而言,有以下幾條規則:
(1) 自我設限,捍衛底線
意思是充分授權,你面對的是人才,應該讓他們盡可能自由發揮,減少干涉,但該管的時候又必須去管,不能發怵。
(2) 追求球員自我改變
如果你希望某人去改變,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他,而應該鼓勵他們自我改變。因為他們是“能人”,要逼他們培養自我改變的能力。
(3) 把平凡變為神圣
球隊要獲得成績,就要變成團隊,而團隊需要某種儀式感。類似教堂禮拜,看似平淡,但堅持下去就能形成一種“意義”。教練的一個職責就是構建籃球這樣運動的存在意義。我讓隊員在比賽前必須集體“冥想”一會兒,我認為保持這個“簡單”的傳統,能讓籃球超越娛樂的意義,讓球員會更尊重它。
(4) 關注精神層面,而不是記分牌
很多教練喜歡戰術,但我更關心精神和諧。這些明星球員如果能合作,反而更容易發揮各自的天賦。個性和團隊邏輯上是矛盾的,只有從精神層面協調了,他們才能愿意合作。而當他們看到合作的效果之后,就更愿意利用自己的天賦加深彼此的合作。這就是集體運動的意義。
(5)不知所措時,什么也不要做
有的時候,什么都不做效果更好,讓時間來解決問題,尤其似乎復雜的問題。因為盲目決策的效果更糟,不如盡觀其變,期待靈感。
杰克遜的總結是:領導力不僅要有對比賽的深刻理解,還需要一顆包容的心,一個清醒的頭腦,以及對人類精神運作方式有強烈的好奇心。
該如何提高管理能力
1、明確的架構
接手任何一個部門的最重要的事情,是明確或者重新調整組織架構。架構的關鍵是:誰在什么位置,負責什么內容,一定要明確。
所謂"明確"的意思是:
不允許兩個人交叉負責
也不允許集體領導
不允許有模糊的領域
出了問題,大家都清楚誰應該出來承擔責任。取得了成績,誰的功勞也很清楚。
2、明確的目標
領導不是決定怎么爬梯子的人:他是決定把梯子搭在哪個墻上的人。
所以他必須明確的指出這個方向,向全員傳達。如果這個沒有做好,再優秀的團隊也不會拿出好的結果。
3、沒有權力,沒有責任
天底下沒有讓馬兒跑,又不讓馬兒吃草的事情。
你明確的委托了你的要求,就要明確的授權和投入資源給他。否則,出了問題責任不是他的,而是你的。
上司的一個重要職責,是為下屬解決他們解決不了的問題。而你能提供的,其實就是權力和資源。用好他們。
4、可視化
團隊大了,最大的問題就是:你看不到問題。
即使團隊還小,組建一個可視化的工具和流程的組合是必須的。這樣你的團隊才有足夠的可擴展性。
比如
github可以讓你看到每個程序員的每一次commit。
issues可以讓你看到課題的解決過程。
pivotaltracker的燃盡圖可以讓你看到整個團隊的效率。
微信群可以讓你們實時溝通。
基于wiki的文檔和匯報可以讓所有人對項目的狀況一目了然
你并不需要真的跟蹤這些,但是,你需要有看到這些的能力。這樣才能在出問題的時候掌握第一手的材料。而團隊成員知道他的東西"可能會被看見",執行的效率和質量,也會有提升。
可視化還意味著"信息的對稱"。上面所有的工具和流程可以保證團隊成員用最低的成本了解"項目中的新鮮事"。保證快速準確的響應。
5、扁平化
做事情上,不要設置太多級別。確保任何一件事的負責人,都可以直接找到可以拍板的那個人。
6、分割和適當的中間結果檢查
把一個大項目分割成多個時間點做檢查可以有效的管理風險。
確保你檢查的結果不是虛的。一定要求可見的,最好是可觸摸的產品。導入一些敏捷管理的方法保證這一點。
7、提前要求承諾
管理上常被忽視的一點是,沒有提前要求團隊成員的承諾。一個"上面布置下來的任務",往往不會很好的完成。而一個"向上承諾會做好的項目",則不一樣。雖然很可能是同樣的事情。
8、不要試圖改變一個人
人并非不可改變,但公司里往往成本上并不合適。
如果一個人在他的崗位上做不好(不是在上升的過程中),那么最好的辦法是把他換到更合適的地方去。
所謂"有潛力","慢慢提高"等很多時候都是一廂情愿。
9、要結果,不要借口
工作上的事情只有兩個結果:搞定,或者沒搞定。
如果沒搞定,我想聽的是損失如何?是否有fix的辦法?需要再投入多少?
至于你為什么搞砸了,中間有什么狗血?不要給我匯報。這些事情事后匯報沒有任何意義。
10、不斷改善
"改善"是管理方法的核心之一。世界在飛速的變化,今天有效的方法,明天可能就失效。觀察團隊,發現問題,不斷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