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產品質量檢驗管理制度
在發展不斷提速的社會中,各種制度頻頻出現,制度對社會經濟、科學技術、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對社會公共秩序的維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什么樣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產品質量檢驗管理制度,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產品質量檢驗管理制度1
1目的
為了加強產品出廠質量檢驗,確保產品質量,維護消費者利益,提高企業信譽,特制定本制度。
2內容
2.1化驗室負責產品檢驗工作,獨立行使檢驗職權,對產品逐批逐次進行檢驗,嚴把質量關,禁止不合格產品或產品不經檢驗出廠。
2.2化驗人員依據GB/T27588、GB2757標準,進行產品出廠質量檢險。檢驗項目為感官、標簽、凈含量、酒精度、總酸、總酯、總糖、干浸出物、甲醇,達不到標準要求的判定為不合格產品,不準出廠。
2.3出廠檢驗時,同一班次、同品種、同一次投料的產品規定為一個生產批,對每批產品嚴格按抽樣規則進行抽樣,經出廠檢驗合格后開據合格檢驗報告方可出廠。
2.4出廠檢驗指標如有一項不符合規定要求,不準出廠,應重新自同批產品中抽取兩倍數量樣品進行復驗,以復驗結果為準,若仍存在不合格,則判定該批產品為不合格。
2.5檢驗包裝物是否完好無損,不得有臟污和破損現象,如有上述現象則按不合格拒絕出廠。
3相關文件及記錄
《標準匯編》《銷售檔案》《出廠檢驗記錄》
第一條
為加強我廠產品質量保證工作,明確質量檢驗工作任務、范圍、職責,特制定本制度,產品質量檢驗規章制度
本制度在本廠范圍內實施,品保部負責監督執行。
第二條
本規定包含:產品質量檢驗制度、計量管理制度、各種標志的用途和定義、不合格品管理制度、鋼材質量檢驗制度、外協件質量檢驗制度、能源計量管理等規定。
第二章:質量檢驗制度
第三條
品保部的基本職責:
1、負責原材料外購、外協件、毛坯、半成品,直至成品出廠整個生產過程的質量檢驗工作。
2、執行不合格產品不出廠的原則,保證出廠產品符合規定的標準和技術要求,負責簽發產品出廠質量檢驗合格證。
3、負責各種儀器,量具校驗及管理。
4、負責客戶之抱怨,分析處理。
5、負責統計技術之運用及各類檢驗報告整理。
6、員工品質教育之規劃與訓練。
7、各種檢驗標準之制定。
8、各進料制程品保,檢驗之執行及分析記錄。
第四條
檢驗工作應嚴格貫徹質量標準、嚴格執行檢驗制度,檢驗人員應按產品圖紙,技術文件進行檢驗,做出正確判斷,做好廢品管理工作。
第五條
檢驗工作做到“預防為主”堅持備件檢驗,重視中間檢驗,嚴格完工檢驗,實行專群結合,充分發揮操作者自檢的積極作用。加強關鍵工序、關鍵零件,關鍵產品的質量檢驗,關鍵零件,關鍵產品要建立質量記錄檔案。
第六條
檢驗人員要努力做好“三員”(質量宣傳員、質量檢驗員、質量分析員)協助分廠,檢查工藝操作規程,貫徹執行情況,遇到違反操作規程情況應及時勸阻,必要時向分廠領導反映,迅速采取措施。
第七條
不定期組織抽查庫存或已經檢驗合格的半成品、成品、考查檢驗工作質量。
第八條
做好計量理化探傷工作、嚴格量檢具,周期檢定,量具維修工作,保證方法準確。
第九條
參加新產品試制鑒定工作,參與新產品的設計工藝審核,對新產品能否正式投產提出意見。
第十條
積極配合開展全面質量管理,定期地組織人員進行技術業務學習和國家有關檢驗(質量)文件的學習。
第十一條
原材料進廠檢驗:
1、凡進廠原材料、外購件、外協件須附有合格證或質保書,檢驗人員按規定進行檢驗并將檢驗結果,通知供應處檢驗合格后,方可入庫并作好記錄。
2、凡不具有合格證的原材料、外購件、外協件,檢驗人員應拒簽入庫單,財務處則不予結算。
3、凡檢驗不合格的原材料、外購件、外協件,供應處應向供貨向單位索賠,若需讓步,須辦理讓步手續,在未辦妥手續前任何人不得擅自動用。
4、外購件、外協件在簽訂供貨合同時要明確技術要求,質量標準和驗收方案作為供需雙方生產、驗收的依據。
5、原材料、外購件、外協件代用,應由供應處提出申請經有關部門會簽,研究所長簽字批準后,方可投產使用,代用單位在投入使用前遞交各有關部門。關鍵零件的代用須經研究所長批準后報總工程師審批。
第十二條
生產過程的質量檢驗:
1、各生產環節的檢驗人員,應按產品圖紙,技術標準和工藝規程的要求進行檢驗,合格產品,由檢驗人員簽章后隨《產品工序檢驗流程卡》流入下道工序,不合格產品開具《不合格品通知單》交品保部辦手續處理。檢驗前,檢驗員須先做到了解產品,了解工序,確定責任區內的檢驗量,靈活檢驗方式。
2、各生產環節的檢驗,均須強調“首檢”,加強“巡檢”,嚴格“完工檢”,操作者“自檢”。
(1)、首檢:凡加工改變后的首件,均須進行檢查,首件檢查應由操作者自檢合格后交首檢,首檢合格,檢驗員在《產品工序流程卡》及檢驗記錄本上簽字或蓋首檢章,方準成批加工生產,檢驗員應對首檢后的零件負責。
(2)、巡檢:在生產過程中反復進行、檢驗員每班至少巡檢兩次,做好巡檢記錄,并對巡檢結果的零件負責。巡檢時必須同時檢查作業員是否按工藝要求作業。
(3)、完工檢:工序終結,零件去盡毛刺、鐵屑、油污后進行。檢驗時應作好檢驗記錄,主要零件的'關鍵尺寸按檢測記錄要求進行。一般零件(或一般項目)抽檢不少于10%,抽樣檢驗時如發現不合格品,應加倍抽樣復查,若仍不合格則退回生產車間自檢處理,重新交驗;否則,檢驗員可以拒檢。
(4)、自檢:操作者對自己加工的產品進行自我檢驗,起到自我監督的作用。對不合格的產品要隨即做好標識,分別隔離。交檢驗員復驗后處理。
3、凡跨部門加工的工序(零件)須憑加工部門檢驗人員在《產品工序流程卡》上簽字,否則,下道工序可以拒檢。
第十三條
發現生產過程違反工藝規程,檢驗員應及時勸阻,若該行為為嚴重影響產品質量且勸阻無效,檢驗組長有權予以制止并立即報告有關廠領導,廠長或總工及品保部門。
第十四條
在生產過程中,對按規定應做而沒有做好“自檢”的產品(零件),檢查員可以拒檢。
第十五條
全廠各生產環節都應堅持不合格的原材料不準使用;不合格的零件不能轉下道工序;
1目的
未經檢驗或檢驗不合格的原輔材料及包裝材料不投入使用,確保不合格的半成品不流入下道工序,防止不合格產品出廠。
2適用范圍確保
適用于進貨檢驗(或驗證)、過程檢驗和出廠檢驗。
3職責
3.1技術部負責進貨檢驗或驗證、過程檢驗,成品出廠檢驗。
4檢驗人員
檢驗人員應具有高中(或中專)以上文化程度,了解產品特性,熟悉標準、規程等檢驗依據,掌握檢驗技術和相關知識,經培訓考核合格,持證上崗。
5檢驗規程
技術部組織制定進貨檢驗規程、過程檢驗規程和成品檢驗規程,經總經理批準后發放給生產部和檢驗人員。
6進貨檢驗或驗證
6.1采購的原輔料及包裝材料進廠后,倉庫管理員作好待檢標識,填寫申檢單交檢驗人員。
6.2檢驗人員按進貨檢驗規程進行抽樣、檢驗或驗證,填寫進貨檢驗或驗證記錄,出具進貨檢驗或驗證報告。
6.3檢驗或驗證合格的物資,由市場部倉庫管理員辦理入庫手續;檢驗或驗證不合格的物資,在不影響產品生產質量的前提下,經總經理批準后,作降價處理,若協商不成的,由市場部辦理退貨或索賠手續。
6.4市場部倉庫管理員根據檢驗或驗證結果對輔料、包裝材料作好檢驗狀態標識。
6.5當生產急需來不及檢驗時,由使用部門填寫“緊急放行申請單”,經總經理批準后,準予緊急放行。緊急放行時必須留下樣品進行檢驗,并對已放行的物資做好標識和記錄,一旦發現問題,由生產部門負責及時追回或更換。
6.6對隨貨提供檢驗報告的產品,檢驗員須查驗報告的符合性。對在供方檢驗合格的產品,倉庫管理員依據技術部檢驗員出具的合格檢驗報告直接入庫。
6.7進貨檢驗或驗證記錄由技術部歸檔保管。
7過程檢驗
生產過程中的各種半成品,依據過程檢驗規程進行檢驗;合格的轉入下道工序或入庫,不合格的由操作者及時返工或報廢。
8出廠檢驗
產品加工完畢,生產車間或倉庫填寫申檢單交技術部;技術部按產品標準或成品檢驗規程進行抽樣、檢驗,出具檢驗報告;合格產品準予入庫、出廠,不合格產品進行報廢。
9檢驗人員責任心不強,未按規定進行檢驗或驗證,由此而給廠造成損失,追究其責任,并視情況賠償所造成的經濟損失。
產品質量檢驗管理制度2
一、總則
1、目的
為嚴格執行公司產品質量標準,加強產品質量管理,嚴格落實國家產品質量的有關規定和要求,確保公司產品生產的質量安全穩定,特制定本制度。
2、責任
公司產品質量檢驗工作由公司品管部門負全責,生產部、技術部門協助配合。并由品管部門負責最終給產品張貼質量合格標識,負責向顧客提供有關產品的質量證明文件。凡因產品質量問題出現的客戶退貨、產品召回、糾紛等問題時,均由檢驗人員按規定承擔全部責任。
3、質量檢驗主要環節
質量檢驗主要環節分為:原材料檢驗(依據相關購買合同條款進行檢驗)、產品生產過程檢驗和產品出廠檢驗三個方面。
4、檢驗方法
直觀檢查與儀器檢查相結合、抽檢和普檢相結合。
5、檢驗人員權限
檢驗人員對產品質量擁有一票否決權,凡被檢驗認定為不合格的產品(或原材料),不得進行生產和銷售。
6、檢驗記錄
每次檢驗都要有檢驗記錄,并由相關人員簽字后進行存檔保管,產品原始檢驗記錄至少保存二年以上。
二、原材進廠檢驗
1、時機
原材料入廠辦理入庫前,由采購部門通知品管部門對來料進行檢驗,未經過品管部門檢驗或檢驗不合格的來料不得辦理入庫手續。
2、查驗內容
主要檢查產品合格證書是否齊全,查驗產品外包裝是否破損,是否受潮,雨淋。
3、質量抽檢
依據公司標準和與供應商簽訂的相關合同標準,對不同批次產品進行抽檢,如兩項以上指標不合格,則判定為不合格品,并通知采購部門進行退貨處理。合格品填寫來《來料產品質量檢驗單》簽字后交付采購部門辦理入庫手續。
三、 生產過程檢驗
1、生產過程檢驗原則
(1)原材料批次更換時必須取樣檢驗。
(2)原紙、紗線換卷時必須取樣檢驗
(3)生產線因故障停機,再開機后生產產品必須取樣檢驗。
(4)每卷紙下線后必須取樣檢驗。
(5)每卷紙生產過程中必須有3-5次取樣檢驗。
2、主要檢驗內容
(1)生產過程取樣檢驗主要檢測“定量(克重)、抗張力、撕裂度,耐破度”四項批標。
(2)產品下線及每卷紙生產中間應按照公司產品規定的檢測內容,進行不少于19個項目的內容檢驗(詳見《產品標準檢測表》)
3、產品質量判定。
根據檢驗情況,填寫檢驗報表,作出合格與否的決定。每卷產品下線后最終檢驗項目數據與中間抽檢記錄數據,一并進行存檔保存。
三、產品出廠檢驗
1、出廠檢驗的時機
產品出廠檢驗一般在產品復卷、分切后預包裝前進行。剛下線的.產品直接進行復卷、分切的可結合每卷產品下線后檢驗合并進行。已包裝好的產品出庫發貨,只對產品外包裝合格標識和外包裝情況進行檢查。
2、檢驗的內容
(1)外觀檢查:主要檢查有無分層、跑線、起皺、起泡、漿塊、樹皮現象;檢查產品顏色是否均勻無色差。對有上述現象的產品,如果超過產品總量的10%以上可判定不合格品,對未超過10%以上的,可責成相關人員進行人工分檢。
(2)技術指標測定:按照檢驗標準進行不少于19項技術指標的測,并與原始檢驗記錄進行核對,無出入的以最終檢驗結果為標準,對記錄進行存檔保存,并給單位包裝發放張貼合格標識。如與原始記錄差異較大的,可進行重新復檢,以復檢結果做為最終結果記錄備案。
(3)對3項以上技術指標檢驗不合格的產品,可確定為二級品,并張貼二級品標識,存放指定位置不予發貨。
四、檢驗儀器管理
1、檢驗人員職責
(1)檢驗設備管理由品管部統一管理、操作和維護保養。
(2)檢驗設備由品管部指定專人進行使用,維護管理,建立設備臺賬,設備資料明細表,校檢記錄,校檢計劃等。
(3)愛護設備,正確使用設備,精心維護設備。
(4)操作人員必須做到“四懂”“二會”即:懂結構,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會使用,會維護保養。
2、設備操作要求:
(1)使用前檢查:設備是否完好,線路是否連接正確。
(2)嚴格按規程進行正常操作和事故處理。
(3)嚴格控制操作規范要求操作,做到不超溫,不超壓,不超速,不超負荷。
(4)嚴格執行日常檢查制度,認真進行檢查記錄,使設備經常保持清潔、潤滑和良好的技術態。
(5)使用完畢后,立即清理試驗設備,并做好日常維護。
(6)關閉電源。
3、正常維護與保養
(1)檢驗計量設備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崗前技術培訓,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崗。
(2)操作人員必須嚴格按照《設備操作規程》正確使用設備。
(3)按規定進行及時加油,潤滑。
(4)定期檢查校驗,保持清潔,無塵埃。
【產品質量檢驗管理制度】相關文章:
品質部檢驗管理制度 產品質量檢驗管理制度05-11
質量檢驗管理制度04-17
質量檢驗管理制度(通用15篇)10-14
質量檢驗員管理制度(精選11篇)08-11
產品倉庫管理制度06-19
產品追溯管理制度09-17
產品管理制度12-31
產品質量檢驗技術培訓心得范文(通用9篇)12-15
產品生產管理制度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