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經驗
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經驗1
了解幼兒園工作的人都知道,幼兒園的工作是復雜而具體的。光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就包括:專門的教育教學活動、游戲活動還有生活常規活動等多種多樣的活動。其中的生活常規活動又包括:用餐、就寢、入廁等很多小的細節和工作。這些活動雖然微不足道,也不被大家所重視,但卻是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幼兒園一日活動得以順利開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可以稱得上是幼兒園一日活動的潤滑劑。因此認真做好班級的生活常規管理活動讓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就顯得尤為重要。那么,教師在面對繁瑣而緊張的教育教學活動時,要怎樣做才能二者兼顧呢?我們嘗試發揮幼兒的自我管理優勢,讓幼兒參與班級的生活常規管理。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科學、合理地安排和組織一日生活”中明確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規,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為,逐步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苯Y合《綱要》提出的“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并針對我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我們采取“以強帶弱、雙向互補”的原則,將全班幼兒進行了配對,兩人一組輪流值日,負責協助教師管理班級的常規生活活動如:督促小朋友認真洗手、排隊喝水、整理物品等等。在實施的過程中,我們逐漸發現:由值日生負責管理班級常規活動已經成為一種習慣,無論是管理者還是被管理者都養成了自覺的生活常規行為,這極大地促進了班級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其獨特的優點有以下幾點:
1、為幼兒提供了鍛煉自我的機會,充分發揮了孩子們認真、負責的態度,轉變了幼兒在班級管理中的角色。
2、對于管理者――值日生來說,不僅提高了幼兒的服務意識和監督管理意識,同時也樹立了幼兒的自信心。這對于一些性格內向、不善表現的幼兒來說,可以為他們提供主動與別人進行溝通、交流的機會,樹立他們在班集體中的自信心。
3、對于被管理者――全體幼兒來說,可以督促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時也會激勵他們以良好的表現爭當值日生。有時讓幼兒參與班級的管理,也會贏得其他孩子們的接受和認同。例如:一次美術作業前,我邀請值日生負責發作畫工具。在分發的過程中,我卻驚奇地發現:幾乎每一個上前接筆的幼兒都說了一句“謝謝xx”,這讓我很納悶,怎么老師發筆的時候從沒有“享受”過這般待遇。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想最大的原因可能在于由來自他們身邊的小伙伴來負責管理和服務他們,會給他們帶來一些新鮮感,他們也更樂于接受和認同吧。
同時在實施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幼兒之間存在著明顯的能力差異問題。這顯然不是短時間就能提高和解決的難題,我們希望能與家長達成共識,多為幼兒提供“當小主人”的機會,鍛煉幼兒的責任意識,提高幼兒為自我和為他人服務的能力。另外,我們也會適當考慮為幼兒調整配對,讓幼兒嘗試與不同的小伙伴之間的合作。由此可見,在實施“值日生”制度時幼兒成為了管理生活常規活動的主角,但并不是教師就解脫了,就沒有責任了。此時,教師更要擔當起關注者、引導者的.重任,以旁觀者冷靜的眼光,細細觀察幼兒在其中的行為表現、引導幼兒做出正確的行為。
豐富多彩的幼兒園生活,幼兒在園的表現,兩位教師的密切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們班級內,兩位教師和保育員不管在什么活動中,都做到有商有量,使的工作能細致到位地去做好。平時碰到問題,一起坐下來討論解決。
與家長緊密配合,共同做好對幼兒的常規管理工作等也是教學常規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我班把每日活動情況發布在家園聯系欄中,以便于家長及時地了解掌握。當然我們也鼓勵每位家長可以通過論壇對班級的常規工作情況及時進行回復,使我們能便捷地了解工作中的得失,及時采取補救措施,密切了家、校的聯系。
日常生活常規活動可以稱得上是幼兒園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如何有秩有序、發揮孩子潛能、順應當前幼教發展新趨勢地開展幼兒園的生活常規活動?值得我們在實際生活中大膽嘗試、勇于反思。我愿意與大家一起探討、一起分享。
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經驗2
一、要讓幼兒產生歸屬感和集體意識
初入園的幼兒,他們第一次離開家庭,從分散狀態進入一個專門的教育機構,與陌生同伴、陌生環境、陌生成人一起生活,加上幼兒園作息制度與常規的約束,幼兒一開始不習慣于集體教育活動。所以幼兒在入園前教師應做好入園前的家訪,召開家長會,參觀幼兒園,組織一些親子活動,讓幼兒感受到幼兒園生活的快樂,真正喜歡幼兒園。入園后老師要用親切的態度、溫和的語言、溫暖的愛來打動孩子的心,對一些生活動自理能力弱的孩子、哭鬧的孩子教師要多關心、多體貼,使孩子們心里上感到安全,情感上得到滿足。另外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組織一些有趣的游戲活動吸引幼兒,分散幼兒“想媽媽、想家”的注意力。隨著時間的推移,幼兒在同教師和同伴相處過程中建立起密切的關系,逐步適應并融入班級集體,知道自己是xx班的小朋友,使幼兒產生班集體意識。
二、科學合理地安排好幼兒的一日生活
古人云:“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良好的規則是一切活動的保障,所以在班級管理中教師要科學安排幼兒的一日生活,游戲、體育、學習、娛樂等,要做到有規律、有節奏,有勞有逸,動靜交替、新舊活動交替,要兼顧到體、智、德、美諸方面,避免活動內容單調或一種活動時間過長。如在進行用腦活動過多后,可以安排一些輕松的音樂、游戲、午蹈等。由于每個幼兒的興趣、愛好、個性不一樣,教師安排活動時應采用集體、小組、個別活動,使每一個幼兒都能愉快地生活和學習。班內三位老師要互相配合,做到口徑一致、步調一致,有秩序地做好班級工作,以防每個老師的要求不一樣,導致幼兒無所適從。
三、用教師的“人格力量”感染孩子
由于幼兒年齡小,生活經驗少,辨別能力差,模仿性強,因而班級的一切,不論物質的或精神的因素,無時無刻不在熏陶著幼兒,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尤其是班上的老師,每天和幼兒朝夕相處,使幼兒對教師產生一種特殊的信任和依戀的情感。所以教師要做到“嚴而不厲”“愛而不溺“,要用這種真誠、無私、深厚、持久的感情變成一種無聲的教育力量,成為孩子健康成長的催化劑。班級教師要信任理解孩子,對孩子一視同仁,客觀公正地評價每一位小朋友,對幼兒的缺點給予滿腔熱忱的幫助和指正,而不是嘲笑或責罵,同時,要幫助幼兒建立友好的同伴關系和平等的師幼關系,教師要恰到好處地用人格力量感染孩子,真正做到“一切為了孩子!
四、用榜樣的力量激勵孩子人們常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對愛模仿、易受暗示的幼兒來說更是如此。教師要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利用具體健康形象和成功的行為做示范,來引導和規范幼兒的`行為。如在區域活動時,總出現幼兒把桌面結構玩具獨占的傾向,教師要利用情境表演“好玩的玩具大家一起玩”,歌曲“李小多分果果”,故事“孔融讓梨”等活動教育幼兒向他們學習,另外要結合班內的實際情況,鼓勵和引導幼兒發現自己身邊的榜樣,從而激發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五、用具體的目標指引孩子
由于幼兒受理解力、記憶力的限制,在確定幼兒班級活動目標時不能過于復雜、不宜過多,也不能過于抽象。制定目標時,最好由師生共同參與目標的討論和制定,使目標在幼兒心中有個具體的形象,并使幼兒了解為什么要實現這一目標。如對于剛入園的孩子,教師可以設立“高高興興上幼兒園”“跌倒了自己爬起來”“上幼兒園時不讓爸爸媽媽抱”中班可以確定“學習整理床鋪;學習獨立、有序地穿脫衣服;進班后,學習將帽子、外衣疊放在固定的地方”等,用這樣具體的目標指引孩子,使教師少化精力,提高管理效果?傊,班級管理是搞好幼兒園管理的基礎工程,是提高保教質量的基本保證,我們每一個幼兒園教師要高度重視。
【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經驗】相關文章:
分享班級常規管理經驗04-28
班級常規管理經驗分享04-28
小學班級常規管理經驗04-28
幼兒園班級管理經驗04-28
班級管理經驗06-17
教學常規管理經驗總結06-04
幼兒園班級管理經驗分享04-30
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06-22
幼兒園班級管理經驗交流03-27
班長班級管理經驗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