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領導心態與管理心態有什么區別?
如果部屬不信任組織或者上司的Ethos(倫理或品格),感受不到上司的Pathos(同理心或感性),自然對組織目標冀工作沒有熱情,這時,用再先進的管理方法都不能對癥下藥。下面就是jy135網為大家整理的領導心態與管理心態有什么區別的經驗,希望能夠幫到大家。覺得有用的朋友可以分享給更多人哦!
1、“目標管理”與“自我控制”須結合
管理宗師彼得·德魯克曾經說過:經理人既需要通過并偕同上司完成任務,也需要使部屬的績效能夠充分展現。為此,得魯克在1954年出版的《管理實踐》一書中強調:“目標管理”與“自我控制”是需要兩相結合的管理哲學(德魯克所說的“自我控制”相當我們今天所說的“授能自主”——Empowerment)。結合今天的管理實踐來看,“目標管理”屬于管理范疇,“自我控制”則屬于領導范疇。
約翰·科特教授和史蒂芬·柯維博士曾多次評論說:現在的組織是“管理過度,領導不足”。的確,如果企業只強調管理,并視員工為人力資源,這樣自然會以“利用資源完成任務”為出發點,而視“升遷、獎金”為交換代價,如此,“目標管理”淪落成了利益磋商與交換的工具,而這絕非德魯克的本意!
質量管理大師戴明博士曾多次提醒我們:“我們盛行的管理系統其實在摧毀人,人天生是具有內在激勵、自尊、學習好奇心的”。
2、《綠野仙蹤》中的錫人
戴明博士的說法讓我聯想到《綠野仙蹤》一書中錫人的故事:錫人原本是一個活生生的伐木工人,他全心地愛著一個女子,女子希望能夠有一棟結婚的新房,因此,這位伐木工人努力工作,即使在女巫害他失去手腳甚至腦袋的情況下,他也借助于錫匠為他用錫做好他的手腳和腦袋來工作,而且,他的工作效率不但沒有降低,甚至還得到了提高——他為了心愛的女子在努力地工作著!等到女巫傷了他的心,使這樣一個“錫人”成為沒有心的人(“他”變成了“它”),這時,它雖然仍然努力伐木,但由于已經沒有了心,沒有了愛,不會想到去與原本心愛的女子結婚,甚至不會關心那位女子的處境和想法!直到有一天,它被淋濕生銹,并在樹林里站了一年,它才領悟到自己最大的損失是丟失了起初的愛心。
這個故事可以給人很多企業,要避免戴明博士指出的上述現象,經理必須激發發起部屬的內在動機。為此,上司必須首先視員工為活生生的人,并用心去領導,如此,他才能激發起部屬的內在聲音,點燃其內心之火,使部屬的天賦才能(心智)、社會需求(身體)、熱情(情感)與良知(心靈)能夠結合起來(這才是伐木工人起初的內在激勵),然后再通過評估、考核管理來使組織中最重要的人力資源產生績效。這必須是一個由內而外的過程,也就是說,必須要先領導,然后再管理,否則,員工就會成為沒有心的錫人,雖然他仍然在努力工作,但其目的只是為了“交換”名利,其實,這對員工和組織來說都是巨大的損失!
3、激勵的第一步是以身作則,第二步是肯定別人的價值和潛能
鼓舞、激勵的英文“Encourage”中的拉丁字根cor的原意是心(heart),cor還有一個意思是熱忱、友好(Cordial),因此,Encourage的意思就是用一顆熱忱、友好的心來鼓舞、激勵對方。
柯維博士在《第八個習慣》一書中說:激勵他人的第一步是以身作則,第二步是肯定別人的價值和潛能。我經常提到的“影響力順序”(倫理或品格→同理心或感性→理性)不但適用于部屬對上司的影響,也一樣適用于上司對部屬的影響。如果部屬不信任組織或者上司的倫理或品格(美國只有20%的人完全信任自己的組織),感受不到上司的同理心或感性(美國只有17%的人覺得組織鼓勵坦承溝通,尊重不同意見),自然對組織的目標和工作沒有熱情(美國只有19%的人對組織的目標有熱情),這時,你用再好的管理方法都不能做到對癥下藥。
我也曾多次在講授領導力課程中問學員:“各位在這幾天學到的是領導力,還是操控人的技巧?”通常,學員稍愣一會后都會發出會心的一笑。其實,“領導”的關鍵存乎一心:關鍵在于你把部屬視為“活生生的人”(領導心態)還是“沒有心的錫人”(管理的心態)。
【領導心態與管理心態有什么區別?】相關文章:
領導關鍵:領導心態與管理心態12-21
心態管理的十大正面心態04-30
員工心態管理06-04
心態管理的辦法04-30
領導和管理有什么區別05-03
"管理"和"領導"有什么區別04-28
員工心態管理的技巧04-17
自我心態如何管理03-31
心態管理的案例分析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