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的經驗分享
在日常過程學習中,大家都沒少背知識點吧?知識點有時候特指教科書上或考試的知識。你知道哪些知識點是真正對我們有幫助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校管理的經驗分享知識點,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學校管理的經驗分享
一、學校內部的管理
舒適的校園環境是學校各項活動得以展開的首要前提。校園是包括學生、教師在內的校內人員活動的主要場所,學校的課內外的教學活動都在這里展開。干凈、整潔的校園環境有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能夠保證學生的課外活動順利開展。同時,對于教師而言,校園是他們和學生共同學習、工作的地方,良好的校園環境能夠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如何營造舒適的適于教師工作、學生學習的校園環境,是一個學校開展教學活動的首要工作。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僅是要簡單地栽植一些綠色植被,更需要能夠結合校園當地特色以及教學進行栽植。學校主要應從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為文化等四個層面進行整體設計,規范學校環境、規劃布局、建筑、綠化、人文景觀等物質層面的建設,使校園環境文化能與當地獨特的區域歷史文化相結合,從而提升學校辦學品味,不斷豐富教育內涵。
優秀的師資是學校教學活動得以展開的重要條件。教師無疑是培養學生、和家長溝通的學校重要的組成部分。當前,教師在校園里擔任的角色不斷增多,不僅僅是要課上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也要時時關注學生的心理問題,同時還要做好學校與家長的溝通工作,才能維持學校的正常教學活動。在年輕教師入職培養的時候,學校不應只關注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完成情況,更應該注重培養課外教師與學生的溝通能力。家長是配合學校繼續完成學生學習任務的重要人員,學校教師要培養自己與家長協調溝通的能力,這一點對于班主任而言尤為重要。
及時的醫療救助是教學活動得以展開的必要保證。學校占地面積較大,一般多分布在遠離市區和居民區的城郊地帶,在一些服務型機構的輻射范圍以外。然而,學校是人口密集的地方,學生的免疫能力較弱,換季的溫差變化都容易導致緊急性的疾病發生,緊急的醫療救助是必不可少的。學校醫生不只是在緊急情況下發揮效用,更應在平時開設相關的衛生教育課程,預防季節性的疾病。
另外需要注意的情況是,飲食的衛生是關系學生健康的重要一環,也牽動學校、家長的心。從食材的購買到餐具的消毒殺菌都需要學校后勤和食堂服務人員的嚴格把關和辛勤付出。同時也要注意學生的身體成長需要,注重膳食營養搭配。
二、學校外部的管理
校園的外部環境對于學校而言同樣重要。重中之重就是校園周邊的安全問題。校園的周邊環境復雜,雖然大部分校園遠離市區,處于城郊,但也有一些校園處于車流繁多、交通復雜的地域,這就需要學校的工作人員為學生上下學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
安全的周邊環境是維持學校正常教學秩序的重要前提。學生是學校教學的主體,學生的安全是學校管理的重要課題,學生家長希望學生在學校獲取新知,同時需要一個安全的學習、生活環境。校園周邊環境需要學校和家長的共同努力。學校相關的保安人員配備應齊全,具有處理應急事件、引導學生趨利避害的能力,同時也需要他們能夠及時發現、排除周邊安全隱患,為學生安全上下學保駕護航。
構建與學校與家長之間的良性互動是校園管理的重要課題。學生從家庭到學校實際上完成了從父母到教師手中的一個“轉交”過程。學校、教師對于家長而言就是一種保障,家長對于學校寄予全部的信任。對于家長而言,只要學校的各項工作都能為孩子的健康、快樂地學習服務,他們自身也愿意配合學校、教師開展工作。與學生家長的溝通,是學校運行管理的重要課題,關系學校的正常運作,也能夠敦促學生在校外繼續完成學習任務,這樣一來,學生家長成為了解學生成長、幫助學校完成教學工作的“幫手”。要做到學校與學生家長的互動協調,學校方面的動員不可或缺。一方面,需要學校、教師與家長建立定期的交流機制,隨時向學生家長匯報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心理成長狀況,另一方面需要讓學生家長擔負起監督、輔導學生離校后的活動,隨時給學校和教師以信息反饋,以便更好地幫助學生本身的成長。
舒適的校園環境、優秀的師資、健康的飲食衛生環境等為學生在學校的學習生活提供保障,而校園周邊的安全環境、與家長的良性互動又能夠及時為學生的校外生活保駕護航。除此以外,及時處理學校與周邊社區的矛盾糾紛、及時疏導學生成長和學習過程中的心理問題也需要學校付出更多的努力。
學校管理的經驗分享
首先,是學校后勤管理人員的配備。
在我們這樣規模的農村小學,學校后勤管理工作是沒有專門的管理人員,又加上學校的后勤管理工作任務重,因此,我校的后勤管理人員是兼職的,困難多、任務重。如我們學校的食堂管理工作,雖然沒有學生寄宿,午餐只有幾位老師在校就餐。但是負責食堂的工作也是很繁重的,每天除了完成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外,還要負責早上到市場買菜、回來后還要利用課余時間洗菜做飯,更要考慮到每天老師愛吃什么食譜。雖然這項工作比較麻煩,但是我們憑著一顆高度負責的心,認真負責,愛校如家,辦事熱心、細心、耐心。幾年來學校,食堂都辦得有聲有色,老師們都覺得非常滿意。又如在圖書出借方面,我們學校始終堅持以學生利益為第一的原則,我校指派專門的老師負責,各班主任配合,堅持每天按規定時間向學生開放,并且辦理借閱手續。讓學生每天都有書看,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又閱讀課外書。這樣來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讓他掌握一些在課堂上無法學到的知識。而且對學生進行愛護圖書的教育,保持書報的整潔、整齊。
第二,學校的經費管理。
沒有一定的教育經費,確實難于辦好后勤,這是起碼的常識。但是在提高教育經費的使用效能方面,卻有高低之分,大有潛力可挖。為什么有的學校少花錢可以多辦事,辦好事,有的學校卻花大錢辦小事.甚至辦不成事?這里關鍵就在于后勤管理人員是否合理地、科學地安排和使用了有限的教育經費。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應該承認管好經費,用好經費是檢驗學校后勤工作好壞的標準之一,也是衡量學校后勤人員素質高低的一個標準。特別是在實行“一費制”后的今天,怎樣用好每分錢,辦好每件事,對后勤工作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應該在有限的經費里來保證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同時我們還經常利用節假日時間到有關教育部門或者村委會談談我們學校的一些做法,從村里面那里爭取一些經費來改善學校的辦學條件。既要保持有多少錢辦多少事,又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力求少花錢多辦事。我們學校一貫每張發票都有主管簽名、有經手、有驗收。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經費審批制度,報銷驗收制度,檢查監督和民主理財制度,堅持“一支筆”批錢原則;保證專款專用,接受上級有關部門的檢查及老師監督。
第三,對校產的管理。
學校后勤管理不但要重視開源,而且更應當注意節流,勤儉辦學是學校后勤工作的基本方針。在目前財政尚不充裕、教育經費不足的情況下,固然要重視能力投資,根據需要與可能,千方百計有計劃地安排教育經費。不過對于學校自身來說,與其努力向上級爭取更多的教育經費,倒不如致力于提高已有經費的使用效益。這就要求一方面計劃用錢,真正把錢用在刀刃上,另一方面必須重視節約物力,做好校產的保管.維修工作,大力提高校產的使用率,延長校產的使用年限,加速校產使用的周轉率。管好校產必須建立和健全各種財產管理的責任制。所有校產都要建立賬卡或登記簿,分門別類登記造冊,我們學校每樣財產都有財產登記清單,并且設有資產登記卡,標明每樣財產的購買時間以及金額,做到手續完備,帳目清楚,帳物相符,杜絕流失和浪費現象的發生。在校產的修繕方面,我們盡量做到少花錢并且又能保證修理后能夠正常的使用,同時學校后勤管理人員經常利用早讀課、班會課等其他課余時間來加強對學生愛護公共財物的思想教育。把愛護公物納入教育的內容,形成以愛護公物為榮的好風尚。引導師生,愛惜公物,修舊利廢,自力更生,自己動手,注意節約,自覺地做校產管理的主人,努力延長各種教學設備的壽命,大力提高各種教學設備的使用率。
【學校管理的經驗分享】相關文章:
學校管理培訓學習經驗分享04-30
學校后勤管理經驗分享04-30
學校安全管理經驗分享(精選10篇)06-29
學校安全管理工作的經驗分享08-23
小學校長管理的經驗分享06-04
管理班級的經驗分享04-02
績效管理的經驗分享07-21
管理技巧經驗分享04-28
心態管理的經驗分享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