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學班級管理的策略
導語:班主任工作復雜、艱辛、繁忙,需要耐心、細致、認真、負責地付出心血和勞動。然而,精心的勞作,辛勞的汗水,換來的結果卻常常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甚至事與愿違。我們不得不在苦澀中沉思,思索管理中的科學,感悟管理中的藝術。
中學班級管理的策略
一、讓學生主動參與管理,成為班級真正的主人
中學階段是一個人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重要階段,是個體身心全面成熟,開始走向生活,承擔社會責任,成為正式社會成員的時期。同時,中學階段的學生心理不成熟,不能正確把握思想、控制行為,認識能力和認識水平都較低,這就對班級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1.重視班干部的組織建設
在選拔班干部時,選拔程序非常重要,應讓學生明確,班干部是為大家服務的。因此,班主任可最大限度讓學生發表意見,民主、集中地選擇品學兼優、責任心強、樂于助人的學生擔任班干部。為了減輕班干部的負擔,班主任可將班級工作細化,讓更多學生擔任班干部。這樣一來,班級工作容易開展。另外,由于班干部的帶頭作用,好的班級風氣便能很快形成。
2.以科學的班級管理規范人
一個班級就是一個小社會,學生和教師就是這個小社會的成員,在這個小社會里,班級管理制度由每個學生參與制定,每個學生再用自己制定的班級管理制度引導和規范自己的行為習慣。班級管理制度的制定使各項班級工作有章可循,有規可依。
3.開展有意義的教育活動
對中學生而言,寓教于樂更適合他們的心理特點,有利于教育管理。為此,班主任可通過班會形式教育學生。例如,我在我班召開過主題為“為誰而學,為什么學,怎么學”“我的理想”“父母為我辛苦付出”“面對面的承諾”等的班會,收效甚佳。此外,集體活動具有較強的育人功能。藉此,班主任應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學校舉辦的各項活動。例如學校召開家長會時,班主任可組織學生把家長請進教室;又如學校組織的辯論賽使學生更加善于思考、勤于鉆研。各項有意義的活動不僅促進學生相互學習、共同協作,更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擁有正確的學習態度,獲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二、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亦師亦友”是形容良好師生關系時最常用的.一個詞語。“師”和“友”的最大區別在于:“師”具有嚴肅性和權威性。因此,班主任在教室里、課堂上處理問題時,必須嚴肅而權威,必須掌控全局。當然,班主任在課下應和學生做朋友:微笑著面對學生,親切地鼓勵學生,深深地理解學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才能達到心的深處。因此,班主任只有走進學生的心靈,做學生的朋友,才能時常感受到當班主任的快樂與幸福。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呢?
1.尊重學生
在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時刻尊重學生。具體而言,有兩方面。當教師與學生談話時,一定要沉著鎮定、言語文明,讓學生充分展現自己的個性,讓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當教師批評違反紀律的學生時,也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不諷刺、不挖苦、不打擊。
2.言傳身教
教師要努力完善自己,使自己擁有熱情、大方、幽默、風趣、真誠和寬容的良好品質,拓寬知識范圍,提高理論素養,增強教學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中思路開闊、得心應手,把課講活,贏得學生的尊敬與愛戴。
3.注意策略
教師在與學生交流時應注意策略。有時,教師的一個微笑、一個目光和一句鼓勵,都會引起學生內心的波動。因此,教師在與學生交流時,要縮小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主動關心、親近學生,與學生坦誠相待,把學生當成知心朋友。
4.平等待人
在班級管理中,教師要做到平等待人。無論面對哪類學生,都應做到:表現好就表揚,違反紀律就批評。例如,“優等生”違反紀律,教師應嚴厲批評,不要讓“優等生”萌發優越感。又如,“學困生”違反紀律,教師既要嚴厲批評,又要尊重和理解他們,千萬不能傷了他們的自尊心。同時,要肯定他們的長處,指明他們的努力方向,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克服自身的缺點。只有教師平等待人,學生才能感到公平與公正。
三、做好班級管理工作,要體現 “勤”字
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對象是學生,了解和研究學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為了了解和研究學生,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班主任要體現“勤”字。班主任的“勤”,主要體現在勤于學習、勤于觀察、勤于指導和勤于思考這四方面。
1.勤于學習
班主任要勤于學習。具體而言,有四方面。一是學習時事、政策和法律法規;二是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知識;三是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和班級管理經驗;四是學習百科知識。勤于學習是班主任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的保障。
2.勤于觀察
班主任要獲得關于學生的第一手資料,就要勤于觀察。每個學生都是獨特而復雜的個體,班主任只有經常地、有目的地和反復地觀察學生,才能從外部的種種表象洞悉學生的內心世界,才能對學生的思想、行為作出實事求是的評價。另外,學生希望班主任和他們打成一片,參與他們的各種活動,希望得到班主任的尊重、愛護和關心,希望能直接得到班主任的多方面指點。如果班主任能抓住這一契機,對學生充滿熱情,深入了解學生,那么學生便會對班主任產生心理認同,教育便成功了一半。
3、勤于指導
學生畢竟是學生,他們無論是做事,還是學習,往往只憑一股“熱乎勁”,做事缺乏思考。如果班主任不加以指點和引導,那么學生就很有可能做錯事,或效率很低地完成任務。因此,班主任要有超前意識。只有加強對學生的悉心指導、細心點撥,才能“防患于未然”。
4.勤于思考
為將班內的每個學生塑造成符合社會要求的全新的人,班主任要付出最具創造性和高度復雜性的勞動。因此,開動腦筋、勤于思考是班主任工作的靈魂。班主任需要思考的內容十分廣泛。具體而言,大致有三方面。一是既要思考如何在自然狀態下掌握學生的感性材料,分析、研究其隱藏著的本質特點,又要思考通過怎樣的方法和途徑才能實施有效的教育和引導。二是既要考慮全班學生的共性特點,又要考慮不同學生的個性差異。三是既要考慮班級目標的遠景性、整體性,又要考慮班級目標的近景性和局部性。可見,班主任的一切工作都離不開大腦的積極參與。
中學的班級管理工作需要班主任結合實際、探索發現、不斷反思和不停總結。只有如此,中學的班級管理工作才能落到實處,進而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中學班級管理的策略】相關文章:
小學班級管理策略06-22
小學班級管理的意義及策略03-04
小學班級管理的問題及策略09-07
班級管理策略和方法08-28
幼兒園管理班級的策略12-05
幼兒園班級管理策略12-08
高中班級管理的策略03-18
小學班級管理策略7篇06-22
小學高年級班級管理的策略(精選10篇)11-22
中學班級管理制度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