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培養幼兒的良好情緒
導語: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及其相應的行為反映,包括人的喜、怒、哀、懼、愛、惡、欲等。它是伴隨著認識活動和意志活動而出現的,具有獨特的特點與功能。即情緒的兩極性會影響人的活動能力,消極、減力的情緒則會降低人的活動能力,所以培養并保持幼兒良好的情緒和健康的情感是至關重要的。
一、讓幼兒愉快地參與學習和活動
情緒影響幼兒的認知發展。當一個孩子處在積極的狀態時,快樂向上,樂于學習。思維靈活,想像大膽、豐富并具有創造性。當孩子情緒處在消極狀態時,表現就沉默、呆板、反映遲鈍且少言寡語。這種情緒影響幼兒身心健康。為此,我千方百計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幼兒的學習、參與興趣。讓他們以愉快的心情,積極參與的態度,投入學習和活動。
二、正確看待幼兒情緒的不穩定性
幼兒情緒的穩定性很差。常常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而波動。如:當孩子們靜靜地聽老師講故事時,窗外傳來鼓樂隊的鑼鼓聲。幼兒就會立刻轉移注意力,興奮地大叫起來。此時,教育活動一下子“冷場”了。遇到此種情況,老師們可千萬不要惱火。不要以為幼兒失控了,指揮不靈了,而采用強制手段。強拉幼兒回來。盡管讓幼兒稍微盡興,再示意他們回到座位上,靜下來。孩子們滿足了好奇心后,會靜下來,繼續上課。另外,幼兒的不穩定性中還包括情緒的“易感性和轉移性”。正因為如此,幼兒才顯得天真、幼稚、可愛。如:“當孩子因搶玩具情緒激動、嚎啕大哭時,因老師的一個搞笑表情,幽默的語言,給予安慰時,他的眼淚還掛在臉上又馬上發出笑聲。所以,對幼兒的情緒教育要有充分的耐心,使用適當的方法,不能動粗、大聲訓斥。注重引導,借助幼兒的易感性和易轉移性轉變幼兒的不愉快的情緒。
三、幫助幼兒認識和理解自己的情緒
人的情緒是一種主觀的內在體驗的產物,他需要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來宣泄。因此,在教育活動中要做到。1、給幼兒說話的權利,2、老師給予理解、接納。為了避免類似“頂嘴”現象的發生,我們可以經常開展一些《講心里話》或《小小討論會》活動。1、評論班級中不文明的行為、現象2、訴說自己的煩惱。老師做好公正人。對于幼兒的觀點看法,給予正確的評價和引導。幫助幼兒認識自己的情緒和評價不良行為的能力。
四、幫助幼兒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教育教學活動中,滲透參加活動和生活中各種禮儀教育,高興時如何表達情緒,生氣時如何控制情緒等等。
請家長配合。在家庭教育中循序善誘,家長做好榜樣,不亂發脾氣,盡量少用物質獎勵來達到教育目的。家園聯系,形成合力。共同幫助幼兒對積極情緒的愉快體驗。幼兒直接經歷的情景比起故事、圖片來更能引起情緒共鳴,也更能深入內心世界。因此,老師、父母、長輩的微笑和鼓勵,會使孩子得到情緒上的滿足。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長此以往,孩子經過多次的強化以后,就會在同樣的情境下正確地表達情緒(積極樂觀的心態),并逐漸成為一種穩定的情緒定式,我們也就達到了培養目標。
如何培養幼兒的良好情緒
1幼兒情緒問題的表現及產生因素
幼兒階段年紀尚小,心理發育尚未成熟成型,在經歷從家庭進入幼兒園,外在環境發生變化、周圍人物發生變化、環境對幼兒的要求發生變化等等原因,使幼兒表現出以自我為中心,孤獨、自卑、怯懦、退縮等心理。追根溯源,引起幼兒情緒問題的因素不外乎內在和外在兩方面因素:
1.1內在因素
筆者通過長期日常觀察、心理篩查等方式發現在園的很多孩子存在潛在的情緒障礙,通常表現為:以自我為中心,對幼兒園產生恐懼心理,在集體生活中不容易適應;容易產生分離、焦慮、孤獨、自卑、怯懦、退縮等心理傾向;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呈減弱的趨勢,影響身體健康等。
1.2外在因素
從家長方面來說,現代的父母對自己的孩子成長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為很多家長迫切心態的一種寫照。家長的意識忽視或方式不當,都直接間接地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另外,家長對幼兒某些行為不夠重視,忽視了幼兒的消極情緒反應,沒有及時采取行動給予幼兒積極影響;家長平時較少與教師交流,不了解幼兒在園情況。
此外,一些教師教育觀念未更新,導致教育方式不當,師幼關系不平等;教師精力有限,無法充分了解各個幼兒的特點,導致“批量”化教育;教師由于“職業疲憊”,缺乏足夠的耐心和積極的態度面對幼兒,容易導致發生損害幼兒身心健康的行為
2培養幼兒快樂情緒的思路及方法
2.1積極創設安全、溫馨、舒暢的幼兒快樂情緒發展環境
首先,建立良好師幼關系,尊重鼓勵溫暖幼兒。師幼關系是幼兒園中的重要的人際關系,教師不但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引導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扶持者,師幼間互相尊重信任、民主平等,能使幼兒感到安全、溫暖、寬松、愉快,心理上得到滿足。
其次,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引領家長學習提高家教方法。家庭對幼兒心理發展影響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幼兒許多心理問題都來自于家庭,不可否認的是,當前幼兒的家庭普遍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和技能。
再次,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創建和諧集體。讓幼兒認同自己的班級,通過輔導獲得讓幼兒了解同伴的長處,通過開展各種游戲增進幼兒交往,通過互幫互助學會關心同伴,在交往中學會正確評價同伴和自己,逐步形成會合作、樂幫助、守規則等品質,從而獲得成功和快樂的體驗。如我們在小班階段,針對幼兒之間不熟悉的情況,針對性地開展《歡迎新伙伴》活動,在游戲“很高興認識你”、“找同伴”中,小朋友能大方地與同伴交談,還能想出各種認識朋友的方法。讓幼兒在快樂的游戲中認識同伴,了解同伴眼中的自己。
2.2組織豐富、科學的心理活動,作為快樂情緒教育的載體
2.2.1快樂教學,讓幼兒感受學習的樂趣
快樂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追求的是創造愉快和諧的學習環境。幼兒因為有了快樂才會擁有自信;有了快樂才會有學習的動力;有了快樂才會有創造的欲望。因此,教師應該設法使自己的教育方法能夠將快樂帶給孩子。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小孩子生來是好動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在幼兒教育中,大部分的學習是通過游戲來完成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積極探索多種形式的游戲,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學習內容,明白人生道理;除此以外,教師還應善于發現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善于從幼兒的行為中捕捉細節,組織有效的`心理活動。另外要根據一些節日或主題活動及時更換室內環境布置、充分發揮環境的教育功能。
2.2.2將健康教育滲透到日常生活中,減少幼兒心理壓力
日常生活中蘊藏著許多心理健康教育的時機,每天隨時隨地要發揮隨機教育的智能,教師要堅持每天和每個幼兒或者說說話,或進行目光交流。在與幼兒交往中,讓鼓勵、贊賞、微笑的行為成為一種習慣,讓每個幼兒都有不斷獲得成功體驗的機會,不斷積累成功經驗。創設平臺讓有個別差異幼兒的獲得鍛煉的機會,如:協助教師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小小管理員,以及多點與其互動,鼓勵其與其他幼兒合作、發展友誼。同時要及時表揚他們的閃光點,讓幼兒不斷地看到自己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進步,并獲得快樂情緒、增強自信,減少心理壓力,促進幼兒健康發展。
3結論及建議
隨著幼教改革的深入進展和時代的發展,堅持以人為本、堅持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正逐漸落實到實際幼教工作中。在這個崇尚以人為本的時代里,工作在第一線的我們更要努力跟上時代的步伐,用愈加成熟的教育理念培養今天的孩子,讓孩子在“快樂中學會快樂”,快樂地過好每一天。
【如何培養幼兒的良好情緒】相關文章: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情緒08-21
如何培養幼兒的情緒能力01-17
如何培養幼兒良好性格12-21
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11-28
如何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10-27
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06-12
如何培養小班幼兒的積極情緒11-14
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何培養09-20
如何培養孩子管理情緒能力07-21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