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健康生活-廚房里常見的14個烹飪壞習慣
1.把油加熱到冒煙
大部分烹調油加熱到冒煙后,不僅口感變差,還會被分解,其中有益健康的抗氧化劑成分也被破壞,并形成有害健康的化合物。因此,加熱時,只要看到鍋中的油開始發出微光后就可以放心烹飪了。
2.過度翻炒食物
過度翻炒會讓食物無法被充分加熱,欠缺特有的滋味,還會將一鍋美味菜肴變成雜碎糊糊。
3.鍋中食材放得過滿
這樣反而會延緩烹飪速度,讓食材變得軟而黏。如果一道菜肴需要嫩煎,食材裝得過多會導致它們散發出大量水汽,使其喪失脆嫩口感。同樣的,鍋中放的肉太多會讓鍋內溫度迅速下降,導致粘鍋和烹飪時間過長。最佳措施是根據食材的軟硬程度和質地分批烹飪。
4.烤肉剛出爐就切
烤肉出爐后應該在熱環境下靜置一會兒,讓肉組織松弛。否則切時會出現大量血水,影響美觀和口感。
5.洗完生肉不清洗水池
沖洗生肉時水池會受到生肉中細菌的污染,很有可能引發由食物傳播的疾病。因此沖洗生肉后要立即清洗水池。
6.用高溫加熱不粘鍋
高溫會使不粘鍋內壁以煙霧的形式釋放出有毒物質,引發肝臟受損和生長發育功能問題。所以,使用平底鍋烹飪前一定要調低溫度。
7.在不粘鍋中用金屬器具攪拌
金屬器具會把不粘鍋表面刮破,讓其內壁的全氟化碳進入消化道,對健康造成危害。用不粘鍋烹飪時,最好用木質鍋鏟。
8.直接用食品攪拌機攪拌很熱的液體
這種做法很有可能高溫液體四處迸濺。如果在攪拌時移開食品攪拌機頂端的瓶塞,用折疊的紙巾或毛巾蓋住瓶口,就能有效預防。
9.將耐熱玻璃制成的餐盤放進烤箱
雖然耐熱玻璃能直接在爐火上加熱,但仍然無法承受烤箱的溫度,高溫會使它破碎。
10.過度攪拌面糊
這樣會讓面粉變成面筋,做出的點心口感很硬。最好輕柔攪拌,直到面糊的顏色均勻即可。
11、炒菜時切忌蔬菜先切后洗
切開后的蔬菜會和水的接觸面積大大增加,容易使蔬菜中的大量水溶性維生素(維生素B、維生素C等)和礦物質造成大量的流失。
正確的做法是:先用清水仔細的把菜上面的臟東西清洗干凈,把水濾干后烹飪,而且洗好的菜放置時間不要超過兩小時,否則易導致某些營養素的氧化。
12、做菜時先過油
在很多餐廳里面做菜的時候都是習慣先過一下油,撈出來在炒,這樣做出來的菜色澤明亮、氣味香濃。但這種烹調方法會導致攝入的油脂超標,破壞蔬菜本身的營養,同時還可能產生致癌物。
建議大家:少吃過油菜、煎炸菜,烹調蔬菜多用白灼、清炒、涼拌和清蒸等方式。
13、炒菜放很多含鹽調料
雞精中含鹽10%,醬油中含鹽量為15%~20%,豆瓣醬、蠔油也都含有不少鹽,如果用了這些調味品,就要減少用鹽的量,否則極易造成鈉超標。還有人喜歡炒菜放糖,然而甜味和咸味能互相抵消,易導致炒菜味道變淡,最終加入更多的鹽。
正確做法是:炒菜只放一點鹽或海鮮醬油,雞精味精也少用,可以多用蔥姜蒜或花椒等調味,這樣炒出的菜清淡可口,保留了食材本身的原汁原味。
14、炒素菜時放油過多
無論是哪種油,脂肪含量都在98%以上。蔬菜的吸油性特別強,如果用太多油炒素菜,和吃葷菜沒區別,而且還會使菜的表面都被一層油脂包圍,其他的調味品也不易滲透到蔬菜的內部,影響了食物的味道,同時這樣做也不利于消化吸收。
正確的做法是:每道素菜放油量不超過一湯匙,怕糊鍋可以用平底鍋炒菜,保證受熱均勻。
【健康生活-廚房里常見的14個烹飪壞習慣】相關文章:
生活壞習慣有哪些09-22
生活壞習慣都有哪些04-01
女人生活中最臟的壞習慣11-28
常見的運動方式對健康的益處11-04
4個常見健康知識誤區03-21
生活中常見的理財方法11-04
常見對象魚的生活習性06-04
生活中最常見的理財機構10-24
倩女幽魂手游生活技能烹飪技巧攻略03-15
雞蛋的烹飪做法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