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秋季健康生活小常識有哪些
金秋季節,秋高氣爽,在這個季節,我們應該怎么來增強身體的免疫力,讓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呢,一起來看看小編的分享吧!
秋季健康生活小常識
一般來說,秋季養生可以分為,初秋、中秋、晚秋三個階段。
初秋之時,欲食之味宜減鋅增酸,以養肝氣。古代醫學家認為,秋季,草木凋零,氣清風寒,節約生冷,以防疾病,此時宜進補養之物生氣。
中秋炎熱,氣候干燥,容易疲乏。此時應多吃新鮮少油食品。其次,應多吃含維生素和蛋白質較多的食物,現代醫學認為,秋燥癥應多食含維生素A、B、C、E類食品,如胡蘿卜、藕、梨、蜂蜜、芝麻、木耳等以養血潤燥,提高抗秋燥、抗病能力。
晚秋季節,心肌梗塞發病率明顯增高。此時日常飲食中注意多攝入含蛋白質、鎂、鈣豐富的食物,可有效地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切記進食過飽,其晚餐以八分飽為宜,晨起喝杯白開水,以沖淡血液。日間多喝 淡茶,堅持每天喝二、三杯茶水,對心臟有保健作用。
秋季健康飲食七項
進入秋季,由熱轉寒,陽消陰長。進入了“養收”階段。遵循“少辛多酸”的原則,減辛以平肺氣,增酸以助肝氣,以防肺氣太過勝肝,使肝氣郁結。所以秋季的飲食應該注意以下方面:
一、多飲水,維持體內水代謝平衡,防止皮膚干裂、邪火上侵。
二、多吃蔬菜、水果,補充體內維生素和礦物質,中和體內多余的酸性代謝物,起到清火解毒之效。
三、多吃豆類等高蛋白植物性食物,少吃油膩厚味。飲食上要盡可能少食用蔥、姜、蒜、韭、椒等辛味品,不宜多吃燒烤,以防加重秋燥癥狀。
四、宜多食溫食,少食寒涼之物,以保護頤養胃氣,防止腹瀉。另外,秋天每餐進食宜簡不宜繁,這是由于人體陽氣衰弱,胃氣亦弱,每餐吃品種繁多的食物,不易消化,容易導致胃病。
五、燥是秋季的主氣,肺易被秋燥所傷,進補時還應當注意潤補,即養陰、生津、潤肺,采取平補、潤補相結合的方法,以達養陰潤肺的目的。補肺潤燥,要多用芝麻、蜂蜜、水果等柔軟、含水分較多的甘潤食物。另外,秋季早晨食粥加入梨、蘿卜、芝麻等食藥俱佳的食物,則能收到良好的益肺潤燥效用。
六、由于秋季氣候宜人,食物豐富,往往進食過多。攝入熱量過剩,會轉化成脂肪堆積起來,使人發胖,俗話叫“貼秋膘”,所以,在秋季飲食中,要注意適量,而不能放縱食欲,大吃大喝。
七、秋季可多食芝麻、糯米、蜂蜜、荸薺、葡萄、蘿卜、梨、柿、蓮子、百合、甘蔗、菠蘿、香蕉、銀耳、乳品等柔潤食物。
秋季6大養生蔬菜
秋季容易出現口干唇躁等“秋躁”癥候,應選擇一些滋養潤躁的食物,燕窩、銀耳最好,白木耳也可以。養生金湯富含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以及磷、鐵、鎂、鈣等礦物質,選用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補益功效的食材,對治療“秋躁”非常有效。按照中醫“春夏滋陰,冬秋養陰。四季調理,各有所重”的理論,秋日里我們還應著重于養陰護陽。
一般來說,秋季養生食物有以下幾種:
豆芽菜——所含的葉綠素可以防止直腸癌,中醫認為,豆芽味甘性涼,有清熱解毒的作用。
胡蘿卜——味甘平,食之補脾健胃。胡蘿卜以燉食最好,炒食為良
菠 菜——是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蔬菜。菠菜中胡蘿卜素的含量大大高于其他蔬菜,抗壞血酸雖低于辣椒卻高于西紅柿。菠菜所含的具有止血作用的維生素K是葉菜中最高的。
菜 花——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類物質,每200克新鮮菜花可以為成年人提供一天所需75%以上的維生素A。
萵 筍——其中的鉀含量是鈉的27倍,有利于維持水平衡,對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有很大的好處。此外,秋季愛患咳嗽的人,多吃萵筍葉還可以止咳。
芹 菜——能興奮中樞神經,促進胃液分泌,增進食欲,并有祛痰功能。芹菜可與香干、肉絲等炒食,無不色彩鮮艷,味道清香。
秋季要預防七大疾病的保健常識
一、心理疾病
有心理學家統計,秋季由于氣候等其它因素的影響,加之“悲秋”情緒的影響,秋季患抑郁癥等精神方面的疾病的比率大幅度的提高。
因此,秋季要注意調節自己的情緒,凡事保持樂觀的心態,多與朋友交流,多散散步,或者參加秋游也是不錯的選擇。再者秋季氣氣干燥,人很容易引起“秋乏”,諸事沒精神,所以秋季一定要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
二、急性胃腸炎
秋季是各種水果豐收的季節,容易生熟不分亂食。加之進入秋季之后,人體的消化功能,腸道的抗病能力開始下降,所以很一不小心就會有腸胃方面的疾病的煩惱。
所以,秋季要注意預防胃腸方面的疾病,吃水果要注意其來源是否衛生,拒絕冷食冷飲,生熟要分開。再者也可以用一些面食,米湯等食物來養胃。
三、感冒
秋季是流行感冒最為嚴重的一個季節,忽冷忽熱的季節不僅讓人難以適應,同時整個免疫系統也很難調整過來。所以感冒等呼吸系統的疾病的發病率也就增高了。
平時要注意做好適當的增添衣服,注意補充水份,盡量少到人流量多的地方去。再者還要多參加一些戶外運動,幫助提高身體的抵抗力,遠離感冒的煩惱 。
四、口腔潰瘍
秋季人最容易上火,而上火之后口腔潰瘍是最直接的表現了。當然了也有些人表現為鼻子冒火,喉嚨痛,發燒等問題。
秋季口腔潰瘍高發除了由于氣候的關系外,還和人體激素水平的變化有著直接的關系。所以秋季要注意多調理,平時多補充水份,多吃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的食物,減少厚味刺激性食物的攝入。
五、皮膚病
秋季也是各種皮膚病高發的季節,其表現為皮膚瘙癢,紅腫,疼痛等癥狀。通常其部分以大腿,小腿的內側,關節等周圍也非常的常見。秋季的皮膚病是陣發性的,發病的持續的時間和輕重都是不一樣的。
秋季預防皮膚病要注意衣物的選擇,對于貼身的衣服可盡量選擇純棉的,同時減少刺激性食物的攝入,多注意個人衛生。
六、便秘
大便干燥,排泄痛苦是秋季最常見的問題之一,特別是很多老年人因為突然用力排便而引起心臟鄹停的問題。
所以秋季預防便秘是養生保健,日常要注意多攝入充足的粗纖維,保持水份,避免久坐,保持愉快的心情,定時排便,這樣才能趕走便秘等問題。
七、過敏性鼻炎
秋季天氣干燥,加之現在的空氣受到污染很嚴重,因此各種過敏因素就會增加,而過敏源會刺激到鼻粘膜,所以過敏性鼻炎的發病率非常高。
秋季保健,就要從生活中細節做起,多注意規律的生活習慣,避免不良的生活習慣,多運動,少食肉,少吃刺激性的食物,就能遠離多事之秋的煩惱。
秋季健康生活小常識
感冒
秋天氣候變化異常,季節轉換較快,早、中、晚室內外溫差較大,呼吸道黏膜不斷受到乍暖乍寒的刺激,抵抗力減弱,給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機,是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病的高發季節,特別是當環境通風不好時,感冒更容易在人與人之間迅速傳播。
★貼心提示
遵循“春捂秋凍”和“耐寒鍛煉從秋始”的規律,注意隨溫度變化選擇衣物;多增加戶外活動,積極鍛煉,增強體質;保持學習生活環境的良好通風,盡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要適當多飲水,多食新鮮水果和蔬菜,適當補充維生素;經常使用冷水洗臉。如果已感染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應大量喝水,宜吃清淡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不宜吃肥膩、煎炸及過涼的食物,少吃辛辣食物,多吃養陰潤肺食物,如梨、蘿卜等。
消化系統疾病
秋季天氣涼爽,人的食欲增加,易暴飲暴食,致使胃腸負擔加重,功能紊亂,晝夜溫差較大,易引起腹部著涼,或誘發結腸過敏,使腸蠕動增強而導致腹瀉。此外,秋季病菌繁殖快,食物易腐爛,是細菌性食物中毒、細菌性痢疾、大腸桿菌腸炎、冰箱性腸炎(耶爾細菌腸炎)等腸道疾病的多發季節。痢疾的早期表現有發燒、頭痛、頭暈、惡心、嘔吐等全身中毒癥狀。局部癥狀有陣發性腹痛、腹瀉,出現粘液、粘液血、全膿血,便次增多,合下墜感。傷寒則表現發燒時間較長,可有腹脹、全身乏力、脈搏緩慢、表情淡漠、胸腹皮疹、肝脾腫大等癥狀。
★貼心提示
夜間午間睡覺時要蓋好被褥,以防腹部著涼而引發腹瀉及胃部不適。注意食品衛生,不在學院餐廳以外攤點就餐,不購買無衛生許可證的盒飯、小菜及冷飲,不吃過夜及腐爛變質的食物,不生吃海(水)產品,生吃瓜果要洗凈后食用,確保入口食品的衛生安全。注意個人衛生,應經常洗澡、洗手、剪指甲,尤其注意飯前要用流動水洗凈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