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如何在班級管理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直接決定著學生健康成長、社會的和諧發展,而班主任作為班集體的主要管理者、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肩負著班級日常管理和德育工作的重要職責。班主任有許多接觸、觀察學生的機會,這為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有利條。那么我們應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如何在班級管理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加強自身修養是前提
班主任是一個特殊的崗位,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學生,這就要求班主任要在以下幾方面下功夫:第一,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有積極、樂觀向上生活態度;第二,要努力形成溫文爾雅、言行一致的形象,為健全學生良好的人格起好榜樣作用;第三,要學習先進的教育藝術,不再以分數、升學率論成敗,要學會掌控自己的情緒,不斷積累班級管理經驗,要跟學生交朋友,平等對待他們,即使他們犯錯,也要多給他們機會,多啟發他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能改正。
二、全面了解學生是基礎
班主任要想對學生進行有效地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對學生進行全面、深入地了解。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班主任要了解班情,對班級學生的思想傾向、家庭狀況等應做到心中有數;二是要了解學生個體,主要包括他們的個性特征、興趣愛好、成長經歷等。這些都是我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口和出發點,是班主任因材施教的主要依據。
班主任常用的了解手段和途徑有:如研究學生的檔案材料、書面材料(作文、日記、藝術作品等),還可通過日常觀察、個別談話或咨詢、活動組織、調查訪問、QQ、周記、信箱等途徑獲得。
三、和諧環境是重要保障
學生心理素質的培育,行為習慣的形成都會受到他們長期生活和學習環境的熏陶和影響。因此,班主任老師要精心構建適合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班級環境。
1. 良好的師生關系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因此,我們首先應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這就要求我們摒棄傳統的師道觀,從尊重學生出發,將學生當成自己平等的朋友,多站在學生的角度和處境去感受學生的心態,了解他們的心聲。讓學生從心理上、感情上接納自己,這樣才能使學生對你產生信任,愿意和你溝通、交心,才能有效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2. 健康的班級氛圍
集體中健康的輿論能扶正壓邪,鼓舞人心,我們首先應建立一個良好的班風,使之形成一個健康的輿論。讓學生在班級中始終處于一種積極的角色地位,讓他們處處都能感到溫暖并處于一個愉悅的心境中。在這種寬松友善的個性發展空間中,學生定能逐漸形成健康的個性、健全的人格,也能有效地預防心理疾病的發生。班主任可從環境的布置(教室衛生、立志標語等)、和諧的同學關系等方面去創設一個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環境。
3. 民主的課堂環境
民主的課堂環境是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因此,教師應努力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努力構建一個和諧、寬松、平等、民主的課堂環境。教師教育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學生好動、好奇、好表現的特點,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應多鼓勵學生,并創造機會,適當降低難度,讓更多的學生分享更多的成功喜悅。
四、主題班會是主要途徑
根據學生的心理狀態和不同時期發展變化的特點,應定期舉辦一系列有針對性的主題班會或團體輔導活動,不失時機地組織學生,通過角色扮演、討論、游戲等多種形式開展活動,比如“天生我材必有用(自信心訓練)”“笑傲挫折(抗壓、抗挫折訓練)”“運籌帷幄”(高考前心理調適)等主題班會。讓學生在這些活動中不知不覺地得到啟迪,消除困惑。(論文范文 )從而激發他們自我教育的強烈愿望,逐漸掌握維護心理健康的“金鑰匙”,促進心理的健康發展。
五、心理訓練是重要保證
班主任可指導設計一定的活動情境,針對一個心理問題,采用調查、訪問、換位思考、周記等不同形式讓學生自覺打開內心世界,自己調整自己,自己教育自己:比如情感等隱私方面,困擾著不少同學,我班上就有一個女生暗戀本班一位男生而不能自拔,她在周記中跟我透露后,我堅持每周給她寫跟蹤周記,不斷啟發她、引導她,告訴她應該先立業后成家的道理,最后該生終于平穩地渡過了那個悸動的階段。
六、家校聯手是重要補充
要使一個孩子健康成長,成為有用之才,必須重視家庭教育。然而現實中有一部分家長不懂教育藝術,違背學生成長規律,動輒對他們呵斥,甚至打罵。對那些承受著升學、就業等重重壓力的畢業班學生,危害很大。因此班主任要經常利用家長會或家訪等機會,和家長溝通,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努力為孩子營造一個有利于其心理健康發展的家庭環境。家長以健康的心態對待孩子、教育孩子,言傳身教,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積極配合,最終達到中學生心理素質全面提高的目的。
七、加強心理咨詢與個別談話
班主任應該多就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或者困惑給予指導——加強與學生的一對一溝通、個別談話。要注意的是:多傾聽學生的訴說,不要過多地催促或者插話,這樣容易讓學生產生“老師并不重視我的感受,也不重視我本人”的想法,從而失去了解學生的良機。在談話時,要多對學
生進行鼓勵,學生遇到了挫折與困難,會垂頭喪氣,有時可能還會傷心哭泣,教師很自然的反應便是勸慰和同情,設身處地去感受學生的內心世界,不要以自己為參照標準去評判學生的是非得失。班主任要不失時機地對學生的處境表示關切和支持,要挖掘其長處、優點予以肯定,這不僅可以使學生感受到被理解的溫暖,還可以給予學生面對困難的勇氣和力量,主動尋找自我解脫的良策。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只要我們善于抓住教育的契機,進行有效地工作,就一定可以提高我們的班級管理水平。
如何在班級管理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1.班主任老師要轉變觀念,樂于付出
做好班主任工作,首先必須真正改變教育教學觀念,正確認識當前的教育狀況和教育改革發展的方向,切實認識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規范管理,摒棄過時和落后的教育管理理念,重視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以提供認真而實際的愛心,以及對每個學生的真誠和真誠的關懷。
我記得當我第一次成為一名班主任時,我經常厭煩那些不聽話的學生。去請教我們的老校長如何與學生打交道?他的回答對我來說仍然令人難忘。他說:“你這句話說得不對,學生不是你的對手,用不著想什么辦法去‘對付’他們,而應該多想辦法去關心、幫助他們。”其中這句話使我理解了成為一名好老師和做好班主任的訣竅。就是以真誠,愛心和誠意來照顧學生。從現在開始,我覺得教育學生并不困難。一位年輕的老師后來問我:“為什么這些頑皮的學生在你面前這么誠實?”我總是這樣回答他:“不要以為學生年輕就無知。他們可以說出誰真正對他有好處,當他們遇到一位非常熱衷于他的老師時,他們會很聽話。”
2.正確科學地對待學生的心理狀態
中學生是青少年,半孩童,半成熟,半依賴和半獨立。青春期的感覺和學生的獨立性已大大增強。他們有自己的見解,喜歡自己的決定,愿意獨立處理事情。許多中學生容易出現心理焦慮問題,例如失眠,情緒波動,嫉妒心強,虛榮心強,虛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卑感。受學習壓力影響的學生,學生經常遭受自卑,焦慮,敏感,抑郁等心理壓力。如果他們不能及時得到指導和教育,他們將面臨一些異常的心理問題。隨著青春期模糊的性意識覺醒,學生的好奇心將增加,并且對異性會更好。除了互聯網和媒體的發展,如果不能有效地針對性發展,很容易在學生的青春期引發一系列的心理問題。
3.讓心理健康教育進入班主任的日常工作
學生學習,活動和交流的主要場所是教室,在學校與學生聯系最多的班主任,是對學生的思想和心理影響最大的班主任。負責班級的老師必須納入班級的日常活動,允許在集體教室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并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課堂活動中。
3.1充分發揮教室的文化氛圍的作用
課堂環境對學生的行為和道德感會產生無形影響,創造課堂環境和開展一些活動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發展。教室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也是學生情感聯系的精神家園。創建一個干凈、整潔、溫暖和美麗的教室環境是班主任必須注意的一個問題。教室環境整潔、美觀、舒適,可以使人倍感溫暖而鼓舞人心。它可以為學生提供學習和磨練情緒的好地方,也可以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良好發展。因此,班主任應組織學生,以教室文化為載體,精心安排教室環境,使教室環境具有獨特的教育效果。
3.1.1營造黑板報,墻裙,走廊教育氛圍。黑板黑板報和周圍的墻裙是展示課堂文化的重要場合,它不僅可以展示學生的才華,而且可以調節學生的情感,表達自己的情感,與人交流,達到育人的目的。主題多樣,內容豐富,形式精美,既可以取悅眼睛,又可以可以讓人賞心悅目,自然而然內化于心。
3.1.2座右銘的激勵性和警示作用。座右銘起到精神支持的作用,使學生能夠隨時激勵和提醒自己,使學生保持學習的積極性和積極的學習態度,并保持良好的心態。
3.1.3.班級物品、花草的熏陶作用。有機地擺放教室的桌子和椅子,擺放衛生潔具,放置學生用品以及裝飾花卉和植物可以給人們帶來良好的心理感覺,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并改善他們的心理。平等,民主,和諧,和諧的課堂環境使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小組中的溫暖和關懷,從而使每個學生都有“我為班級感到驕傲”的心理體驗。
3.2對學生進行集體輔導應采用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
隨著學校教育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重視,班會將成為學生進行教師教育的重要形式。學校自覺地安排主題班會議的班級,班主任還自覺組織各種形式的活動。班主任還自覺組織各種特色活動,要求學生積極參與,使各種能力的學生在活動中表達自己,促進身心和諧發展。班上年齡和生活經驗相似的學生在某些事情上都有共識。班主任可以設計各種小組教學的主活動,使學生可以更積極地參與和討論,也愿意交流和接受。一起探索問題時形成的良好氛圍,有助于教師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并通過適當的指導和自覺的啟迪,解開學生心中的“障礙”,使學生可以通過反思的思想和觀念來改變自己的錯誤。鼓勵學生改變自己的心態。
3.3個別輔導,針對性的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中學生由于個性強,不愿與他人交流,缺乏交流的能力,因此經歷了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此外,進入中學后,學習速度很快,壓力很大,一些學生遭受心理問題的困擾,例如失衡,精神錯亂或心理障礙。學校校長應與學生進行更多的交流,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并了解學生的心理問題。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障礙后,采取有效有效的措施進行干預和教育,以確保學生的心理障礙健康發展。
3.4學會欣賞學生,表揚和鼓勵學生,幫助學生取得成功。
成功的老師知道“好學生受到稱贊”,因為每個人都希望得到他人以及學生的稱贊和肯定。為什么一位負責任的老師總是用批判性的眼光而不是謹慎的眼光看待他們?當然,對好學生給予認可,對所謂的“貧困學生”給予更多的照顧和欣賞,可能并不困難,因為他們需要更多的鼓勵和信心。自信的表情和愉悅的笑容可以帶來很大的影響。我們必須不時提醒自己不要取笑學生,并尊重任何學生的成功。這對他來說也是一種看不見的刺激。我們必須及時認識和鼓勵學生的亮點,使他們充滿信心。 對他們產生濃厚的興趣,表揚和鼓勵他們成為學生成功的催化劑。很難想象一個整日挑剔的人不會沮喪,有成就感并充滿信心。但是我們希望培養熱愛生活,自信和敢于挑戰的人才,這不是矛盾嗎?
總之負責的班主任應該有耐心和專心。班主任要能夠用心傾聽學生的心聲。和學生溝通交流時, 班主任要能夠用心傾聽學生的每一句話。班主任只有在與學生溝通時認真傾聽學生的話, 才能感受到學生的內心情感, 深入地了解學生, 幫助學生, 使學生脆弱的心理堅強起來, 逐步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淺談如何在班級管理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相關文章:
淺談如何在少先隊工作中滲透德育教育05-30
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04-30
淺談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05-25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03-15
如何在小學語文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05-25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03-08
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環境教育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