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案模板通用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地理教案模板通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地理教案模板通用1
新課程理念: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改變原有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自然成為這場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指出,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是一個接受知識的過程,而且也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下面我就《海陸分布》這節課的教學過程當作案例來進行分析一下。
一、問題導入,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愿望
師:同學們,地球是我們生活的家園,早已廣被接受,但宇航員加加林在太空看到的地球卻是一個蔚藍色的美麗的星球。他說:“我們給地球起錯了名字,它應叫做水球。”那么到底應該叫地球還是水球?
學生活動
1、觀察地球儀和火箭升空的動畫演示,覺得新奇
2、學習小組討論:是地球還是水球?
3、由學生討論后請學生代表發言,在此基礎上教師歸納。
評析:問題是科學研究的出發點,是開啟任何一門科學的鑰匙。通過學習來生成問題,把學習過程看成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愿望,從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激發了學生勇于探索、創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
二、動手觀察 探究新知,觀察思考,深入自學
1、師:引導學生旋轉地球儀,開展“擁抱地球”活動,觀察任何半球是陸地大還是海洋大?最后統計學生的擁抱結果,從而得出結論。(海洋比陸地大)
2、師:這個結果對于我們現代人來講是很容易的,而古代人認識海陸分布有沒有那么容易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來認識幾位著名的探險家和他們為人類認識世界所作的'貢獻吧。
3師:看看陸地主要集中在哪個半球?
海洋大多分布在哪個半球?圖中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分別是海洋還是陸地?
學生活動
1、隨機的用雙手擁抱地球,看看他們的右手大拇指所指的地方是海洋還是陸地。
2、觀看展示
3、觀察不同的地圖進行分析判斷
4、學生踴躍回答問題
師:無論是哪個半球,海洋面積總是比陸地大,接下來請學生在圖中找出海洋有幾種表示方式?(海、洋、海峽)
師:看完海洋,我們一起來看我們熟悉的陸地吧。(引導學生區別大陸、半島、島嶼和大洲)
學生看圖鞏固陸地和海洋的各種表現形式,并回答問題
評析: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軀體、自己的感官、自己的頭腦、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知識和思想基礎、自己的思想和行動規律。正如每個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質營養一樣,每個學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營養。這是別人不能代替,也不能改變的。教師不可能代替學生讀書,代替學生感知,代替學生觀察、分析、思考,代替學生明白任何一個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條規律。教師只能讓生自己讀書,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觀察、分析、思考,從而使他們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活動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和提高學生讀圖的能力,使學生在使用地球儀、世界地圖中,培養學生分析資料、提取信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及快速獲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學生也體會人類的認識世界是需要不斷的探究和拼搏的,追求真理是人類的永遠的目標。
三、師生互動 突出重點
1、師:在地球的廣大的海洋和陸地我們可以用六個字含蓋全部。
(七大洲四大洋)
2、教師指導并和學生一起找七大洲四大洋
“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太大印北”
3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討論各大洲的輪廓及分布特征
4、引導學生在空白圖上填寫七大洲和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線(大多數學生可以完成,學習困難的學生可以向組長和老師求助)
學生活動:
1、請一位同學帶領全班學生認識七大洲、四大洋
2、讓全體同學根據世界地圖,說出主要大洲的分界線。
3、用簡單的幾何圖形繪制各大洲的輪廓以及和四大洋相對位置
4、各小組在空白圖上填寫七大洲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線
評析:師生互動有利于教師教學效率的提高。在教學的全過程中,學生是認識的主體,發展的主體。教師為學生的認識和發展提供種種有利條件,通過啟發、引導、講解、示范、督促、評價等等手段,使學生知道“應該學”和“怎么學”,使學生從愿意學、喜歡學到離開了教師也能學,這就是尊重學生的主動精神。教師因勢利導,給學生自讀、思考、質疑、認識、練習等獨立活動的機會,讓學生活動成為“多向”的信息交流,教學過程成為“立體結構”。教學過程中,學生自己閱讀、獨立思考、相互議論如能和教師釋疑和諧運轉,學生不僅能學得深刻,而且能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提高思維能力,增強自我意識,充分發揮主動精神。
地理教案模板通用2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知道天氣與氣候在s念上的區別。
2、記住影響天氣的主要天氣系統:鋒面、低壓(氣旋)系統、高壓(反氣旋)系統。
3、理解鋒面系統的分類,掌握它們對天氣的影響。
4、理解低壓系統和高壓系統的區別,記住它們對天氣的影響。
(二)能力訓練點
1、通過閱讀各類圖形,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識圖能力。
2、通過閱讀各類圖形,使學生學會綜合分問題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閱讀各類圖形,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方法
1、重點
鋒面分類及對天氣的影響。
2、難點
鋒面氣旋的形成及對天氣的影響。
3、疑點
鋒面與氣旋如何相互聯系形成鋒面氣旋。
4、解決辦法
(1)在講“鋒面的分類”時,采用讀圖分析法,先讓同學讀圖分析出哪種氣團是主動移動的氣團,依此來判斷鋒面的類型。“鋒面對天氣的影響”是比較抽象的,主要可采用畫圖分析法,讓同學想象冷暖氣團相遇后出現的天氣變化。
(2)鋒面氣旋的形成及其對天氣的影響,是綜合性較強的知識。它的形成書中并沒有寫出。因此,可采用畫圖設問法來尋找事物的內在聯系,逐漸深入問題內部了解其形成的原因,這樣可大大降低學習難度。鋒面氣旋對天氣的影響,可采用綜合分析法,通過抓住鋒面的概念、對天氣的影響、移動等知識來綜合分析問題。
三、課時安排
1.5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本節學生活動的重點放在畫圖讀圖分析問題。通過教師一系列設問,來指導學生讀圖,從圖中尋找各種事物的形成原因、發展過程及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五、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知識目標
(1)知道冷鋒的定義,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后出現的天氣現象和天氣變化。
(2)知道在冷鋒影響下形成的災害性天氣。
(3)知道暖鋒的定義,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后出現的天氣現象和天氣變化。
(4)知道低壓系統的概念及分類。
(5)記住低壓系統對天氣的影響。
(6)知道高壓系統的概念。
(7)記住高壓系統對天氣的影響。
2、能力目標
(1)通過閱途“冷鋒與天氣”“暖鋒與天氣”圖,學會區分冷鋒和暖鋒。
(2)通過閱讀“冷鋒天氣、暖鋒天氣”圖,學會從圖中分析天氣現象。
(3)通過閱讀“鋒面氣旋”圖,學會區分冷鋒、暖鋒天氣系統和低壓、高壓天氣系統。
(4)通過閱讀“1996年1月6日8時地面天氣”圖,使學生學會區分冷鋒與暖鋒,研究其對天氣的影響,提高實際分析問題的能力。
(5)通過閱讀“1996年1月31日4時地面天氣”圖,幫助學生區分高低氣壓天氣系統,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3、德育目標
(1)通過閱讀各類形式的地圖,提高學生把圖形語言轉換為口語語言的能力。
(2)通過地圖教學,提高學生分析地理事物間因果關系的能力。
(二)整體感知
在講課之前,教師可先播放一段反映冷鋒或暖鋒、高壓或低壓的`天氣形勢預報錄像。實際的天氣狀況配有解說員的解說,可幫助學生建立天氣現象與天氣系統的聯系。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新課導入]:[問]:每天電視臺都播放“天氣預報”。“天氣預報”這個名詞,可以不可以改成“氣候預報”?
(學生討論后,教師播放一段天氣預報錄像。)
[問]:這個天氣預報是預報多長時間內的天氣形勢?
[教師]是預報24—48小時左右的天氣形勢,所以只能用“天氣”這個名詞來表示。
[板書]:一、天氣與氣候的區別
[教師]:從天氣預報中可看出,在同一時間段內各地天氣有明顯的區別,這是因為各地受不同天氣系統的影響或處于天氣系統不同部位的緣故。
任何一個天氣系統都是大氣環流中相當獨立的系統,其生存時間一般較短,它的形成、移動都會對某地的天氣有明顯的影響。
[板書]:二、常見的天氣系統
1、鋒面系統
(1)概念:冷暖氣團的交界面叫鋒面。
(2)分類:冷鋒、暖鋒。
(看課本第49頁“冷鋒、暖鋒與天氣”圖)
[教師]:由于冷空氣密度大,暖空氣密度小。當冷暖氣團相遇時,一般是冷氣團在鋒面下面,暖氣團在鋒面上面。所以在鋒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風等天氣。
(在黑板上畫出閉合的等壓線,讓學生填出氣壓狀況并畫出兩條槽線,說出該地的氣流運動狀況。)
(學生畫在圖中填注出:低氣壓,并指出是氣旋。見圖一)
(讓同學根據風向原理在圖中畫出A、B、C三點的風向。見圖二表示水平氣壓梯度力,表示風向。)
(A、B兩地吹偏北風——冷空氣,C地吹偏南風——暖空氣。)
[教師]:與低氣壓相伴的氣旋,其水平氣流在北半球呈逆時針方向旋轉。由于在低氣壓不同的部位風向及性質均不同,因而出現冷暖氣流相互追趕相遇的現象。A、B兩地的風都是從北部吹來,所以氣溫比較低,屬于冷空氣;C地的風來自南部,所以氣溫比較高,屬于暖空氣。
假設C地吹南風,當它向北移動時會和A地的氣流相遇,冷暖空氣相遇就會形成鋒面。因為是暖空氣主動向冷空氣方向移動,所以叫暖鋒。
假設B地吹北風,當它向南移動時會和C地的氣流相遇,冷暖空氣相遇就會形成鋒面。因為是冷空氣主動向暖空氣方向移動,所以叫冷鋒。
(教師讓學生在圖中A、C之間和B、C之間畫出冷鋒和暖鋒鋒面符號。見圖三)
(看課本第49頁“冷鋒天氣、暖鋒天氣”剖面圖)
[問]:在冷鋒、暖鋒天氣圖中都有暖空氣沿鋒面爬升,但爬升的原因不相同,各是什么?
[教師]:冷氣團主動移動的鋒是冷鋒,暖氣團是被動爬升;暖氣團主動移動的鋒是暖鋒,暖氣團是主動地沿著鋒面爬升的。
(看課本第52頁“1996年1月6日8時地面天氣圖”)
[問]:圖中表示的冷鋒還是暖鋒天氣?
(學生回答:是冷鋒天氣。)
[問]:冷鋒過境時會出現什么樣的天氣狀況?
[教師]:當冷鋒過境時,隨著暖氣團的被動爬升而逐漸冷卻,其中水汽容易凝結成云、雨,常出現陰天、下雨、刮風、降溫等天氣現象。因為是暖氣團被動爬升,所以降水區域在鋒后。
(讓學生回答課本第51頁“活動”的第一題)
[問]:當冷鋒移動到我國東部地區后,內蒙古和青海一帶屬于冷鋒過境時還是過境后?會出現什么樣的天氣?
[教師]:屬于冷鋒過境后。這時內蒙古和青海被冷氣團控制,氣溫和濕度降低,氣壓升高,天氣晴朗。
[教師]:冷鋒對我國的天氣影響很大。比如:在夏季會形成狂風暴雨,在冬季形成寒潮。
(看課本第51頁“鋒面氣旋”圖)
[問]:我國東部的江淮地區是被冷鋒還是暖鋒控制?過境時會出現什么天氣?
[教師]:是被暖鋒控制。過境時,暖空氣主動徐徐爬升,冷卻凝結產生云、雨,降水多發生在鋒前,多產生連續性降水。
暖鋒過境后,當地受暖空氣控制,氣溫會升高,氣壓降低,天氣轉晴。
[板書]:
[教師]:影響天氣的天氣系統除鋒面外,還有一個氣壓系統。氣壓是影響天氣狀況的重要因素,風霜雨雪的形成與變化,都與氣壓系統及其變化狀況密切相關。
[板書]:2、氣壓系統
(1)分類:低壓系統、高壓系統。
(看課本第51頁“鋒面氣旋”圖,讓同學指出高壓和低壓中心)
(看課本第50頁“低壓系統和高壓系統天氣圖”)
[問]:高壓中心區和低壓中心區的氣流如何運動?
在高壓和低壓系統的控制下,當地會出現什么天氣?
(學生回答:低氣壓中心區氣流輻散下沉,天氣晴好。高氣壓中心區氣流輻合上升,云雨較多。)
(看課本第51頁“鋒面氣旋”圖)
[問]:蒙古和我國新疆東北部受高壓系統控制是什么天氣?
我國長江中游地區受低壓系統控制是什么天氣?
(學生回答:蒙古和我國新疆東北部是晴朗的天氣。長江中游地區會出現云雨天氣。)
(看課本第50頁“低壓槽和槽線”圖和第51頁“高壓脊和脊線”圖)
[問]:什么是低壓槽?低氣壓中心若從氣流運動狀態來看屬于氣旋還是反氣旋?
什么是高壓脊?高氣壓中心若從氣流運動狀態來看屬于氣旋還是反氣旋?
[教師]:低壓槽是從低氣壓區向外延伸的狹長區域,低氣壓中心屬于氣旋。高壓脊是從高氣壓區向外延伸的狹長區域,高氣壓中心屬于反氣旋。
(讓學生在黑板上畫出北半球氣旋圖)
[問]:在北半球氣旋的東南部和西南部各吹什么方向的風?
(學生回答:東南部吹西南風,西南部西北風)
(看課本第50頁“低壓槽和槽線”圖)
[教師]:所以在低壓槽圖中,槽線的兩側分別刮偏北風和偏南風。這樣冷暖性質不同的氣流在槽線附近相遇形成鋒面,形成鋒面氣旋。
(看前面的圖三)
[教師]:在氣旋槽部形成鋒面有暖鋒也有冷鋒。
(看課本第51頁“鋒面氣旋”圖)
[教師]:鋒面氣旋是具有鋒面的低壓系統。我國全年都受溫帶氣旋影響,主要活動在中高緯度。在此圖中有兩個鋒面氣旋,一個分布在內蒙古北部,另一個分別在長江中游地區。從兩個冷鋒的移動方向看,大體上是自西向東移動。從鋒面的影響地區來看,我國西部主要受冷鋒影響,東部主要受暖鋒影響。
以影響我國北部的鋒面氣旋為例,根據暖鋒和冷鋒分布地區可看出,華北和東北的南部主要受暖氣團的控制,如果暖氣團中的水汽充足而又不穩定,這里可出現弱的降水天氣;若氣團干燥則為晴見多云天氣。若從西部來的冷空氣勢力很強,冷鋒便會追趕暖鋒,致使暖空氣被抬升,華北和東北的南部就會被冷空氣占據,氣溫明顯下降,天氣以冷、晴、干為主。
[板書]:(2)比較
[教師]:在實際的天氣狀況中,一個地區的天氣是受很多天氣系統綜合影響的,但最常見的天氣系統是鋒面氣旋和氣壓系統。
【地理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地理教案06-04
中學地理教案09-19
初中地理教案01-06
《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地理教案09-06
初中地理教案范文11-16
地理初一教案05-29
極地地區地理教案05-21
初中地理復習教案10-13
關于初中地理教案02-13
初中地理優秀教案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