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模板《小小魔術手》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模板《小小魔術手》,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活動目標
1、通過改變橡皮泥的形狀讓它浮在水面上。
2、幼兒能大膽地表述自己的活動過程,發展口語表達能力。
3、通過活動發展幼兒的類比推理思維。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金屬板、相同質量的橡皮泥、幼兒記錄表、彩筆。
2、經驗準備:幼兒有玩彩泥和油泥的經驗。
活動過程
1、出示輪船導入
師:孩子們,這是什么?(鐵塊)把它放在水里會怎樣?(沉底)那鐵船為什么不會沉底?鐵塊或金屬塊改變形狀做成輪船就能浮在水面上。生活中還有很多金屬制成的東西也能浮在水面上。橡皮泥比鐵塊軟多了,更容易改變形狀,如果我們把橡皮泥改變形狀,它就一定能浮在水面上嗎?
師:你們想把它變成什么形狀呀?(幼兒紛紛回答)你們的想法真多,想寫在記錄表上嗎?
分析: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提出問題,引起幼兒的思考,調動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2、介紹記錄表
師:把你捏出的不同形狀的東西,記錄在表的最上面一格,捏出一種放到水里試一試,如果能浮上來,就在它下面畫一個成功的標記。
分析:正確使用記錄表對于孩子們來說很關鍵,能幫助孩子們歸納已有的經驗,活動開始前,教師應當詳細講解記錄表的使用方法。
3、幼兒嘗試改變橡皮泥的形狀,讓它浮在水面上教師應針對幼兒的不同表現進行引導。如果發現有的幼兒不能成功對前一次的造型進行改進,就要引導幼兒觀察別人,找出自己的橡皮泥沉底的原因,思考應該再怎么捏,捏成什么樣子它才能浮上來。讓幼兒交流各自改變的原因,談談自己為什么造出這種形狀。
分析:本環節是這次活動的重點,教師必須細心觀察,及時發現孩子們的需要和存在的問題,更應關注孩子們解決問題及合作交流的過程。教師需要給孩子們提供不斷嘗試的機會,不應過多地干預孩子們的想法和做法,這樣才更加有利于培養幼兒的獨立性和創造性。
4、討論
師:你都捏出了什么形狀,試過幾次,哪種形狀成功了?你發現了什么問題?捏成什么形狀能浮上來?
分析:教師要鼓勵孩子們盡可能用規范的語言講述自己的發現和實驗結果。教師一定要尊重幼兒的想法,切不可輕易否定他們的結果,要引導孩子們在活動后繼續進行實驗。
5、小結
改變橡皮泥的形狀,將它捏成小碗、小船就能浮上來。
(l))先把橡皮泥捏成薄餅狀,再在它的周邊圍成一個空間,使里面有足夠的空氣,這樣就不會下沉了。
(2)要盡量捏薄些,這樣才更加容易漂浮。
(3)要保持橡皮泥邊緣的厚度一致,如果一邊重,一邊輕,不平衡,就會下沉。
師:今天我們成功地改變了橡皮泥的形狀,讓它浮了起來。以后你們要多觀察生活,看還有哪些材料可以通過改變形狀也能浮在水面。
分析:本環節是活動的點睛之處。教師應盡可能調動孩子們的經驗,精練地歸納出活動的重點,給孩子們提供啟示。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小小魔術手》】相關文章:
《小小魔術師》大班教案03-16
小小魔術師大班教案9篇09-03
小小魔術師大班教案(9篇)09-03
蛋寶寶變魔術: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03-06
小小魔術師大班教案(通用14篇)03-05
小小魔術師大班教案匯編9篇09-03
小小魔術師大班教案合集9篇09-03
《小小魔術師》教案03-06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魔術》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