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飛天”凌空——跳水姑娘呂偉奪魁記》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飛天”凌空——跳水姑娘呂偉奪魁記》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飛天”凌空——跳水姑娘呂偉奪魁記》教案1
知識與技能
1.了解新聞特寫的文體特點。
2.把握呂偉表演“5136”的全過程,體會她跳水動作的“飛天”之美。
3.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品味、批注等多種方法來理解作品的內容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領會作品中流露出來的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一、導入新課
在運動領域,美國有籃球夢之隊,中國有跳水夢之隊,中國姑娘呂偉從10米跳臺縱身一躍,瞬間驚艷了全世界。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新聞特寫《“飛天”凌空》,感受中國姑娘那“飛天”之美。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把握內容,體會寫法
提問1:朗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哪些內容。
明確:呂偉跳水之前的場面,呂偉跳水動作全過程,呂偉跳水后觀眾的反應和裁判評分等情況。
提問2:呂偉跳水動作連貫流暢,全程只有1.7秒,但作者卻解說得十分清楚,這里使用了什么樣的寫作技巧?
明確:呂偉完成跳水動作只是瞬間的事,想要解說清楚十分困難,所以,作者采用了動作分解的寫作技巧,把完整連貫的'跳水動作分解為起跳、騰空、入水三個步驟,逐一刻畫,猶如慢鏡頭回放,精彩地再現了跳水的全過程,讓讀者仿佛親眼看見一般。
提問3:課文標題是《“飛天”凌空》,能不能只寫呂偉跳水這一部分內容,把其他內容刪去?
明確:不能。跳水前的場景描寫,特別是對白云和飛鳥的描寫,是用白云和飛鳥的動來襯托呂偉的靜。跳水后觀眾的反應以及裁判的評分等,是側面表現呂偉跳水動作的完美。
目標導學二:品讀課文,把握情感
提問4:默讀并批注,體會呂偉跳水動作的“飛天”之美。
明確:可從選詞、修辭手法、寫法等角度進行品析感受。
示例:①“輕舒”“舉起”“一蹬”“飛去”四個動詞,把呂偉起跳的輕巧靈動生動具體地描繪出來。②“一瞬間,她那修長美妙的身體猶如被空氣托住了,襯著藍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畫中凌空翔舞的‘飛天’。”這句話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呂偉比作凌空翔舞的“飛天”,生動形象地寫出呂偉形體優美、動作輕盈,宛如天仙凌虛蹈空。③“如夢初醒的觀眾用震耳欲聾的掌聲和歡呼聲,來向他們喜愛的運動員表達由衷的贊賞。”這里使用了側面烘托的手法,“如夢初醒”寫出了觀眾被呂偉優美的跳水動作所陶醉,沉浸在藝術享受之中;“震耳欲聾的掌聲和歡呼聲”,寫出觀眾被呂偉的表演征服,用鼓掌和歡呼表達由衷的贊賞。這樣的手法,把氣氛推向高潮,讓讀者有一種酣暢淋漓的精神享受。
提問5:細讀課文,說說這篇特寫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對運動員呂偉為國爭光的贊美,為中國有這樣優秀的跳水運動員而自豪,表達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目標導學三:拓展延伸,比較異同
多媒體顯示:
中國運動員呂偉亞運會奪冠
新華社新德里11月24日電 11月24日,中國跳水姑娘呂偉在10米跳臺跳水比賽中,技壓群芳,一舉奪魁。
新德里跳水運動館,10米跳臺跳水比賽進入白熱化狀態。八名各國選手按照次序登臺比賽。4輪比賽過后,中國姑娘呂偉以微弱優勢排在第一。第五輪比賽,選手們紛紛上了難度。呂偉這最后一輪選擇的動作是“5136”,這是跳水比賽中難度系數最高的動作。只見她登上高臺,靜靜站立。起跳,向前翻騰一周半,空中轉體三周,身體打開,筆直地入水,壓住了水花。完美的表現,裁判給了9.5分的高分。憑借著這一跳,呂偉獲得第9屆亞運會10米跳臺跳水賽金牌。
提問6:請仔細閱讀上面的消息,說說這則消息和課文的異同,真正掌握消息和新聞特寫各自的文體特點。
明確:同:這則消息和課文寫的都是同一事件——呂偉奪冠,都具有真實、簡要、迅速的特點。
異:這則消息側重呂偉奪冠的經過,表達方式主要是記敘,語言準確精練。而課文側重描寫呂偉最后一跳之美,表達方式主要是描寫,語言生動形象。由此可見,消息和特寫的共同點是:簡要而迅速地報道新聞事實;不同點是:消息往往則要地報道新聞事件的全過程,而特寫主要抓住新聞事件中富有特征的片段展開。
小練筆:學習課文的寫法,選擇發生在學校的一件事,寫一篇特寫。
三、板書設計
可取之處
重視學法的指導,從抓關鍵語句,梳理情節到正、側面描寫的分析,從多方面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不足之處
對于文章中描寫呂偉起跳這一部分的動作描寫,很多學生都從不同細節中讀出了呂偉精湛的技法,但由于時間原因,未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必要的評價。
《“飛天”凌空——跳水姑娘呂偉奪魁記》教案2
教學目標:
1、了解特寫與消息的相同點與不同點,明確特寫這一新聞體裁的特點。
2、體會本文寫作手法上的特色。
3、了解新聞特寫的特點。
4、賞析本文動靜穿插、清新優美等特色。
一、新課導入
在以通信衛星為代表的電子傳播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人們可以通過電視實況轉播同步看到比賽現場瞬間的景象,那么,文字記者如何做好現場報道呢?下面這篇文章運用形象思維的方法,使用形象的語言精心構筑的現場目擊式新聞報道,發揮了文字報道的長處,在當今同電視、攝影記者的激烈競爭中取得了成功。
二、了解新聞特寫
結合課文后材料《什么是新聞特寫》,讓學生閱讀,教師補充以下內容:
新聞特寫的創作方法
新聞特寫的寫作要準確把握其“新”字的屬性和本質,努力在“聞”字上挖潛力,不斷在“特”字上下功夫,刻苦在“寫”字上做文章,是新聞記者和廣大業余新聞報道員應努力掌握的最基本的新聞特寫的寫法,也是原則。
新,是新聞的基本屬性,更是新聞特寫的特性和本質。所謂“新”,在新聞特寫上應體現所寫內容是新近發生的故事,也就是新聞時效性強的事件,不是舊聞和陳年老賬。
聞,就是故事、事件、事情,就是內容。沒有故事,新聞特寫就如同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要有事件的特色。要報道出現場所見所聞的新人新事。新聞特寫要有生動的故事性。講故事,已經成為當下新聞寫作的常用技巧之一。因為受篇幅簡短所限,一篇新聞特寫往往精選一兩個典型故事,用十分精當的語言敘述出來,輔以設置懸念、制造矛盾沖突和抖包袱等故事表現手法,在增加報道趣味性的同時,不斷深化或襯托新聞主題并強化了新聞傳播效果。
特,寫好新聞特寫,首先要有強烈的現場感。新聞特寫最大的“特”,在于用生動的細節描寫和鮮活的人物對話來再現新聞現場,讓受眾身臨其境,進而達到對報道聚焦的新聞事實感同身受、蘊含的思想觀點在思想上、情感上形成強烈共鳴的傳播效果。記者讓受眾“走進”新聞現場,在強化了新聞特寫現場感的同時,也增強了報道的貼近性。特寫就是要對報道的某些局部作突出的、重點的描繪,而不是面面俱到的泛泛之筆。從時間上來說,局部化意味著對生活作片段的截取。它不是去展示事件發展的前前后后,而是選取那種最具包孕性的片斷,動中取靜,以靜寫動,讓人們通過一個典型的鏡頭,一個畫面,獲得對其前前后后經過的了解。這種片斷,通常是能反映事物特征的片斷或事件發展的高潮部分。從空間上來說,局部化意味著選取那些最有特征、最富表現力的細節。
寫,新聞特寫由于借鑒了影視手法,將對象鏡頭化,所以能產生很強的可視性,人們常把它稱為“視覺新聞”。通過描繪,讓讀者將文字的內容轉換為可視的畫面。新聞特寫,一定來自新聞現場,記者通過將現場目擊、親身感受形諸于筆,再現大喜大悲的新聞場景,使受眾如臨其境,產生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等感官沖擊和心靈感應,從而獲得鮮明而深刻的印象。寫的現場感,首先是來自記者的現場觀察。一般新聞報道的材料來源,主要是由記者訪問得到的,而特寫的采訪則特別強調記者的現場觀察,強調第一手材料的.獲取。所以,在不少的特寫中,我們都可以感受到記者觀察活動的存在。
三、整體感知
1.用簡要的語言概括這篇特寫的內容。
交流,明確:這篇文章記敘中國跳水姑娘奪取桂冠的1.7秒,贊美了中國健兒的拼搏精神。
2.新聞特寫主要把精彩的瞬間場景固定下來,從捕捉瞬間這一點來看,文章主要展現了呂偉跳水時哪些生動的瞬間?
交流,明確:作者將呂偉跳水動作分解成起跳、騰空、入水三個鏡頭,將這三個瞬間逐一回放,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可見,落筆集中,突出一點,是這篇特寫剪裁上的突出特點。能不能再結合文章內容具體分析?
交流,明確:特寫就是要對報道的某些局部做突出的重點的描繪,而不是面面俱到的泛泛之筆。但這篇特寫沒有寫整個緊張曲折的過程,沒有寫贏得金牌后五星紅旗如何在賽場上冉冉升起,也沒有寫她平時怎樣刻苦練功終于今日為國爭得榮譽。而是全靠記者現場觀察,所攝取的只是跳水冠軍呂偉最后奪冠的一剎那,并把這一剎那,及一連串的跳水動作用電影分鏡頭的藝術表現手法,逐一攝下、定格、放大,如“輕舒雙臂,向上高舉”、“輕輕一蹬”、“向前翻騰一周半”、“空中轉體三周”、“插進碧波之中”等等。這一系列短語把呂偉的5136這個高難動作分解成一連串特寫鏡頭、慢鏡頭,描摹出呂偉精彩剎那的具體形象讓讀者產生了比看電視還要深刻的印象,這就是典型的特寫形態。
四、研讀探究
這是一篇非常優秀的人物特寫,更是一篇美文,文章運用了很多手法,值得我們細細“品嘗”。請同學們分組討論,然后全班交流。
明確:動靜穿插。飄浮的白云、飛鳥與呂偉的“沉靜自若”形成鮮明的對比;一個“托”字猶如“定格”,靜靜停留在空中,與“疾如流星”形成強烈反差;“哧”地插進碧波中的身體,與悄然不驚的水花以及震耳欲聾的掌聲、歡呼聲,構成動與靜的協奏典。以靜反襯動,增強作品的可讀性。
豐富的比喻。僅一組跳水動作,記者就用了7個比喻,其中既有明喻又有暗喻,如“伴隨著旋風般地空中轉體三周”、“像輕盈的、筆直的箭”是明喻,“呂偉輕輕一蹬,就向空中飛去”、“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是暗喻。敦煌著名的壁畫《飛天》畫的是飄飄欲飛的仙女,記者則以“‘飛天’凌空”為題,比喻跳水姑娘如仙女般優美絕倫。精彩的比喻不但增加了特寫的文采,而且使動作更加可視可感。這些比喻增強了作品的形象性、生動性,調動了讀者豐富的想象力。
側面烘托。結尾中外國記者的贊嘆,觀眾震耳欲聾的掌聲,歡呼聲以及以印度觀眾“了不起,你們中國的人才太多了!”,將整個特寫推向高潮,也從側面將體育健兒奮力拼搏,為祖國爭光的主題突顯出來。
五、布置作業
《“飛天”凌空——跳水姑娘呂偉奪魁記》教案3
一、教材簡析
本文選自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報》有刪改。1982年11月24日,在印度新德里舉行的第九屆亞運會中,中國運動員呂偉獲得女子十米跳臺跳水冠軍。本文就是報道當時的盛況。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了解新聞特寫的有關知識,明確新聞特寫的一些特點,培養學生閱讀新聞的能力
【2】明確《飛天凌空》的結構內容,欣賞作者描繪的畫面,感受文中旗下的運動之美。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合作探究朗讀,欣賞作者描繪的畫面,感受文中旗下的運動之美,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體會文章中優美而生動的語言。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作者的愛國之情,增強民族自豪感,養成閱讀新聞的習慣。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
側面描寫、對比烘托寫法的運用。
難點:
1.了解新聞特寫的相關知識。
2.能夠區別消息與特寫,學習新聞特寫的寫法。
四、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與朗讀欣賞法相結合
五、教學用具
課件、錄音
六、學情分析
學生第一次接觸新聞特寫,它不同于消息,學生可以在分析課文的基礎上總結歸納新聞特寫的特點。
七、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十米跳臺運動員,你像一只輕捷的雛燕,架起嬌健的翅膀凌空一躍,在藍色的水池上方畫出美麗的曲線,酷似敦煌壁畫中凌空飛舞的“飛天”,給人帶來美的享受,今天我們就走進這篇特寫,一睹“飛天”女將呂偉的風采。
二】四邊互動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思考:這則新聞特寫報道了一件什么事?著重抓住什么場面來刻畫的?
明確:
1】這則新聞特寫報道的是:跳水姑娘呂偉在新德里亞運會上贏得金牌的事。
2】課文抓住呂偉跳水動作來細致刻畫的`。
2.學生自讀課文。思考:本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來記敘的?試著列出課文的結構提綱。明確:
1】本文是按照時間順序來記敘的。
2】課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1):呂偉站在10米高臺的前沿,準備跳水。
第二部分(2~4):細致刻畫呂偉起跳、騰空、入水的跳水動作。
第三部分(5~8):寫了觀眾的反應和贊嘆以及現場的氣氛。
三】四邊互動感受語言魅力
在文中第二部分,記者用詩畫般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再現了中國跳水姑娘呂偉奪魁的精彩瞬間,字里行間,洋溢著動態美,請同學們認真讀2~4段,品味動詞的精妙之處。
明確:第二段中“輕舒雙臂”“輕輕一蹬”“向空中飛去”對呂偉起跳、飛天的動作進行細致的刻畫,有力地突出了呂偉動作的輕柔、優美、舒展,充滿了動態美。第三段中“向前翻騰一周半”“空中轉體三周”,第四段中“‘哧’地插進碧波”對呂偉轉體、入水的動作進行了近鏡頭的特寫,有力地突出了呂偉動作的高難、驚險、完美,震撼人心。
四】四邊互動感受描寫的魅力
課文除了運用側面描寫,對比烘托的寫法外,還善于運用一些修辭手法,你能找出來嗎?
明確:一瞬間,她那修長美妙的身體猶如被空氣托住了,襯托著藍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畫中凌空翔舞的“飛天”。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的寫出了跳水運動姑娘呂偉如仙女般優美絕倫的身姿,不僅增加了特寫的文采,而且是動作更加可視可感。
“1.7秒的時間對她似乎特別慷慨,讓她從容不迫地展示身體優美的線條”。此句運用擬人修辭手法,把時間擬人化了,賦予了人的情感,說“時間”特別慷慨,把“時間”寫得有情有意。從而展現了呂偉跳水動作既快又瀟灑。
五】小結
1、主題:
這篇新聞特寫,善于捕捉瞬間,落筆集中,突出一點,在1.7秒的時間里,記者層次鮮明地描繪了一幅美麗的“飛天”畫卷。文勢有起有伏,動靜結合,側面烘托,將體育健兒奮力拼搏為祖國爭光的主題突顯出來,不僅是一篇非常優秀的人物特寫,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值得我們細細品鑒。
2、寫作特點
1】落筆集中,突出一點。
2】文字清新優美。
3】文勢有起有伏,動靜穿插自如。
開頭起筆不凡,采用了動靜結合,對比烘托的寫法。先是“靜”中的呂偉站在10米高臺的前沿“沉靜自若,風度優雅”,再用“飄浮的白云、掠過的飛鳥、翹首的觀眾”這些動感的環境加以烘托,動靜結合,充分展現了呂偉的沉著冷靜,堅定自信和觀眾的高度關注,為呂偉的起跳作了一個巧妙的鋪墊。文中還采用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對呂偉起跳前的沉靜自若及起跳、騰空、入水一系列動作的慢鏡頭回放采用了正面描寫。而對記者的贊嘆,觀眾的掌聲、歡呼聲,游泳場的氣氛的描寫則是側面描寫,這樣結合起來寫。
六】拓展延伸
怎樣寫好現場短新聞?
用“五官”采寫是寫作現場短新聞的基礎,作者深入到現場后,不能像個木偶,必須充分發揮“五官”的作用去觀察現場。
眼:要像一部攝像機。要把事件主要人物的肖像、行動、細節乃至現場的景物攝下來。
耳:要像一部錄音機。要把主要人物的話原汁原味錄下來,其他人物有意義的話錄下來。
鼻:要成為“新聞鼻”。要嗅一嗅現場空氣的氣味是否正常,盡可能感受是什么氣味。
口:要成為“新聞嘴”。要張開嘴伸出舌頭舔一舔,看是什么味道。
身:要勤莫偷懶。要注意感受現場的冷暖,對有關東西要掂一掂,感受輕重,對有關路程,邁開腿去量一量,看看有多遠。
五官感受的東西越多,寫出來的稿子就越生動,否則就是一杯白開水
七】課堂練習
1】作者對呂偉跳水瞬間的描寫,突出了呂偉“奪冠一跳”的什么特點?
明確:突出了高、險、難、美的特點,描寫得準確貼切、優美傳神。
2】.文章結尾寫外國觀眾的稱贊,有什么作用?
明確:側面描寫,將整個特寫推向高潮,也將體育健兒奮力拼搏為祖國爭光的主題突顯出來。
八】作業
上網搜集一些人物特寫,閱讀體會新聞特寫的寫法特點。
九】板書設計
飛天凌空
一、呂偉跳水
正面描寫精彩的表演
二、其他人的反應
側面襯托拼搏精神
三、主題:
奮力拼搏,為國爭光源
《“飛天”凌空——跳水姑娘呂偉奪魁記》教案4
一、復習檢測
用簡煉的詞語概括呂偉跳水的分解動作,并在文中找出相應的描寫。
明確:分解動作:起跳、翻空和入水。
相應的描寫:第二自然段起跳;第三自然段騰空;第四自然段入水課件展示
二、讀課文,品味語言
1.(1)她站在十米高臺的前沿,沉靜自若,風度優雅,白云似在她的頭頂飄浮,飛鳥掠過她的身旁。
飄浮的白云、飛鳥與呂偉的“沉靜自若”形成鮮明的對比,構成動與靜的協奏曲。以靜反襯動,增強作品的可讀性。
(2)還沒等觀眾從眼花繚亂中反應過來,她已經展開身體,像輕盈的'、筆直的箭,“哧”地插進碧波之中,幾串白色的氣泡擁抱了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則悄然不驚。
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跳水姑娘比作仙女般優美絕倫。精彩的比喻不但增加了特寫的文采,而且使動作更加可視可感,調動了讀者豐富的想象力。
(3)“妙!妙極了!”站在我們旁邊的一名外國記者跳了起來。這時,整個游泳場都沸騰了,如夢初醒的觀眾用震耳欲聾的掌聲和歡呼聲,來向他們喜愛的運動員表達由衷的贊賞。
外國記者的贊嘆,觀眾震耳欲聾的掌聲、歡呼聲,側面烘托了呂偉奪取桂冠中美妙的表現,同時也將整個特寫推向高潮,凸顯出體育健兒奮力拼搏為祖國爭光的主題。
三、作業布置
從篇幅、報道對象、時效性、表現手法等角度,區分消息與特寫的不同。
【板書設計】
“飛天”凌空
新聞特寫新聞:新聞性、時效性、真實性
(特點)文學:形象思維、生動形象
《“飛天”凌空——跳水姑娘呂偉奪魁記》教案5
【教學目標】
1.了解新聞特寫的特點。
2.學習襯托、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手法。
3.引導學生體會中國健兒奮力拼搏為祖國爭光的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
【教學重點】
1.品味本文富有層次的描寫和清新優美的`語言。
2.學習動靜結合、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
體會中國健兒的拼搏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感情。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賽場上,中國健兒奮力拼搏;站在領獎臺上,國旗下、金牌旁,國歌聲響起,那一刻,耀眼奪目!今天,讓我們跟著夏浩然、樊云芳的鏡頭,走近跳水池畔,欣賞中國跳水姑娘呂偉演繹的1.7秒的神話。
二、介紹相關知識
新聞特寫,記錄新聞事件中的某一場景,具體描述,生動形象地展現新聞事實。新聞特寫是以描寫為主要表現手段。
新聞特寫主要有事件特寫和人物特寫,事件特寫以寫事為主,人物特寫以寫人為主。本文是一篇人物特寫。
三、檢查預習
1.給加點字注音。
掠過:lüè 屏息:bǐng 翹首:qiáo 悄然:qiǎo 一剎那:chà
2.解釋詞語。
修長:細長、苗條的。
從容不迫:不慌不忙,沉著鎮定。從容:不慌不忙,很鎮靜。不迫:不急促。
眼花繚亂:看著復雜紛繁的東西而感到迷亂。也比喻事物復雜,無法辨清。
震耳欲聾:形容聲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聾了。投影或板書
四、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本文通過敏銳精細的觀察、迅速準確的捕捉以及多種修辭手法,惟妙惟肖地描繪出了我國運動員呂偉奪魁的美妙瞬間。
2.小結。
五、作業
朗讀課文
【《“飛天”凌空——跳水姑娘呂偉奪魁記》教案】相關文章:
跳水的教案02-24
《跳水》教案01-15
《跳水》教案07-28
《跳水》教案最新11-12
《跳水》教案(15篇)03-05
綜合實踐飛天圓夢教案09-30
跳水的教案[常用15篇]12-16
《跳水》教案(通用20篇)03-24
《跳水》教案(匯編13篇)10-27
《跳水》教案(集錦15篇)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