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現(xiàn)代教育技術中級培訓總結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yè)單位和個人在自身的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肯定成績,得到經驗,找出差距,得出教訓和一些規(guī)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他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不妨讓我們認真地完成總結吧。我們該怎么去寫總結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中級培訓總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學習情況:
20xx年8月,剛結束了學院內訓師培訓,休整了不到兩周,又開始了赴寧波職業(yè)技術學院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中級)》培訓。培訓時間是8月20日到25日,我系一行6人于19日來到了寧波。
寧波職業(yè)技術學院于1999年由教育部正式批準設立,是一所從事高等職業(yè)技術教育的全日制綜合性高等院校,是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yè)院校首批立項建設院校。學院是全國高職高專現(xiàn)代教育技術師資培訓基地、全國高校產學研合作教育首家高職高專實驗基地、教育部數(shù)控技術實訓基地、浙江省重點建設的示范性現(xiàn)代制造技術實訓基地、國家維修電工職業(yè)技能鑒定所等。整個學院給人的感覺是校企結合非常緊密,學院的一個大型軟件研究所,也是寧波最大的軟件基地,是跟企業(yè)、政府聯(lián)合運作的。學生的做出來的設計,可以到企業(yè)直接去實現(xiàn)。這一點非常重要。企業(yè)可以從中獲取需要的人才,學員也能在這種互動中真正的創(chuàng)業(yè)。而且我發(fā)現(xiàn)學院還有一條專門的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街。創(chuàng)業(yè)的項目種類包括快遞公司,旅行社等等。這種開放性,充分的體顯了沿海的大學校園和內地校園的不同,也值得借鑒。
再說回本次培訓。本次培訓緊緊圍繞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基本理論及其重要技術手段展開,總共包括5個模塊的學習,即《教育技術及其核心課題》、《多媒體素材的制作和處理》、《Photoshop與圖象處理》、《計算機網絡的教學應用》、《Flash多媒體課件制作》。培訓學習共6天,整個學習過程中,我始終做到認真聽講,努力實踐,并與兄弟院校的同行深入交流。學習完畢,經考核合格,獲得了《“雙師”素質結業(yè)證書》。
很感謝學院能給我們這樣一次機會,出來開闊了眼界,也提高了自身的水平。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包括示范建設過程中,我可以利用這次培訓新學到的一些教育技術手段,豐富課堂的內容,為示范建設添磚加瓦。
二、培訓內容:
(一)教育技術及其核心課題
1、教育技術的產生和發(fā)展。教育技術伴隨著教育的發(fā)展而發(fā)展。教育是一種有目的地培養(yǎng)人的社會實踐活動。為了達到預定的教育目的,就需要有一定的計劃、措施和方法。教育離不開一定的技術手段。從教育產生的第一天起,教育技術就已存在。教育技術伴隨著技術的發(fā)展而發(fā)展。在人類文明的發(fā)展過程中,新技術總是會被用于教育教學。
2、教育技術的含義。教育技術就是人類在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所運用的技術。包括有形技術: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所運用的物質工具;和無形技術:包括在解決教育教學問題過程中所運用的技巧、策略、方法,又包括其中所蘊涵的教學思想、理論等。
3、教育技術的定義。美國教育傳播與技術協(xié)會(Associationfor
EducationalCommunicationsandTechnologyAECT’94)的定義是,教學技術是關于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的設計、開發(fā)、運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與實踐。教育技術包括“教”的技術和“學”的技術。教育技術的研究領域包括:教育技術學的理論基礎、媒體與教學、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與應用、教學過程的理論與實踐、教學設計與開發(fā)、遠程教學技術、教學評價技術。
4、教育技術的理論基礎。介紹了教育技術的哲學基礎如下包含技術主義和人本主義的觀點。及教育技術的系統(tǒng)論、傳播理論、學習理論、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等觀點。
5、學習資源。學習資源是指那些可以提供給學習者使用,能幫助和促進他們學習的一切要素。培訓中介紹了從職業(yè)教育課程論出發(fā)的課程資源,包括有專業(yè)教學標準、課程標準、支持課程實施的資源,如時間資源[計劃內課時]、物質資源[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環(huán)境、校內外實驗/實訓環(huán)境/、計算機網絡、圖書館等]、人力資源[教師、同伴、小組、群體、社會人士等]、信息資源[記錄在不同媒介上的用于課程教學的信息,包括教材與輔助教學材料,如文字材料(如教師教學記錄冊、學生學習記錄冊、練習冊、操作手冊、學習任務書、引導文、學生自我評價表)、多媒體素材(如音頻、視頻、動畫)、教學軟件(如音像教材,多媒體課件、網絡課程、交互式學習環(huán)境、仿真/模擬軟件]。等等。
6、教學設計概述。課上老師比較了客觀主義教學設計模式和建構主義教學設計模式的基本步驟,內容和優(yōu)缺點。
7、中國教育技術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
8、教育技術的發(fā)展與趨勢。
(二)多媒體素材的制作和處理
1、多媒體課件的定義及分類。多媒體課件,就是使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制作的課件。它使用多種媒體手段來存儲、傳播和處理教學信息,能讓學生進行交互操作,并對學生的學習做出評價。課程介紹了課堂演示型、自主學習型、操練/練習型、教學游戲型、資料/工具型、模擬實驗型課件的形式。
典型課件開發(fā)工具有基于頁面的工具(Page-Based),如Asymetrix公司的ToolBook、方正奧思、凡高課件大師及MSPowerPoint、MSFrontPage和MacromediaDreamweaver,其中后二者用來創(chuàng)作基于網頁的多媒體課件(例如用于開發(fā)網絡課程);基于圖標的工具(Icon-Based),如MacromediaAuthorware;基于時間的工具(Time-Based),如MacromediaFlash、Director和Action等;基于高級設計語言的可視化開發(fā)環(huán)境,如VisualBasic、VisualC++、Delphi等。
2、多媒體素材及其分類
多媒體素材,可以概括為聽覺和視覺兩大類。根據(jù)素材存放和表現(xiàn)形式的不同,把多媒體軟件的素材又進一步細分為五種:即文本、圖形/圖像、動畫、視頻和聲音。本部分介紹了常見的圖像格式文件,動畫格式文件,視頻格式文件和聲音格式文件。
3、視頻素材的制作與處理。視頻素材的制作方法講解了如下方法:利用數(shù)碼攝像機、攝像頭拍攝的方法;利用視頻捕獲卡和視頻編輯軟件將模擬視頻節(jié)目轉換為數(shù)字視頻;使用屏幕動態(tài)捕獲軟件,如TechSmithCamtasiaStudio、HyperCam,AdobeCaptivate;錄制已知地址的網絡電視節(jié)目;錄制P2P網絡電視節(jié)目;使用屏幕錄像工具錄制網絡電視。這些方法有些是接觸過的,但大部分都是第一次接觸。對于做好課件有著重要作用。視頻格式的轉換部分講解了利用CanopusProCoder等通用工具、利用Real媒體轉換工具、利用MS媒體轉換工具、利用HDTV視頻轉換工具、利用Flash視頻(FLV)轉換工具轉換視頻的方法。視頻素材的編輯加工部分介紹了專業(yè)級的非線性編輯軟件,如AdobePremiere、PinnacleStudioUltimate、CanopusEdius的功能。練習使用實用的視頻編輯小工具實現(xiàn)視頻的提供分割、合并、轉換功能;講解了使用MicrosoftMovieMaker制作簡單影片的方法和使用使用AdobePremiere制作復雜影片的方法。4、聲音素材的制作與處理
介紹了錄音音源的種類,常用的錄音工具軟件,講解了獲取聲音素材的常用方法,如提取視頻節(jié)目中的音頻、轉換其它格式的音頻文檔至需要的格式,編輯現(xiàn)有音頻素材。并就使用聲音素材時聲音質量的選擇、聲音節(jié)奏的選擇、協(xié)調聲音與其他媒體間的關系提供了具體方法。5、網絡資源的獲取
使用搜索引擎查詢資源的方法。保存網頁上的元素文字、圖片、PPT、動畫、視頻的方法。講解了使用網站下載、文件傳輸(FTP)、文件交換(FXP)、點對點傳輸(PeertoPeer)的方法。
(三)Photoshop與圖像處理
本部分首先學習了安裝PhotoshopCS2的方法。并了解了PhotoshopCS2新特性,如全新AdobeBridge文件瀏覽器;圖像處理方面的增強;體驗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增強的設計功能。
第二部分學習了圖像處理的一些基本概念,如位圖和矢量圖概念與區(qū)別,像素的含義,三種分辨率即顯示器分辨率、圖像分辨率、專業(yè)印刷的分辨率的特征和常用的圖像格式:PSD格式、JPEG格式、TIFF格式特征及應用特性等。
第三部分學習了PhotoshopCS2基本操作,主要有:PhotoshopCS2主界面:菜單欄和工具選項欄、工具箱、活動面板、圖像窗口、保存自定義的工作區(qū);文件的基本操作:新建文件、打開文件、保存文件;圖像的查看方法:視圖查看、縮放查看、抓手查看;輔助工具使用:標尺、網格、參考線;圖像尺寸的調整:調整圖像大小、調整畫布大小;Photoshop參數(shù)的設置。
第四部分學習了基于PhotoshopCS2圖像的創(chuàng)作與修飾,主要有:Photoshop中色彩的使用:在工具箱中設定前景和背景、顏色面板、色板面板、選取顏色;繪圖方法:使用畫筆工具、使用歷史畫筆;擦除的方法:橡皮擦工具、背景橡皮擦工具、魔術橡皮擦工具;填充的方法:內部填充、邊框填充;修飾圖像的方法:圖章工具、修補工具、修飾工具。
最后學習了圖層的應用和使用濾鏡完成藝術化效果。主要有:圖層的基本概念和操作、圖層混合模式使用、蒙版層的使用、圖層樣式的使用、填充圖層和調節(jié)圖層、使用Artistic(藝術效果)、Blur(模糊)、Distort(扭曲)、Noise(雜色)、Render(渲染)、Sharpen(銳化)、Stylize(風格化)等實現(xiàn)圖畫的修飾。
(四)計算機網絡的教學應用
本課學習了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概念、網絡連接與配置技術、信息傳輸與共享技術、網站設計和網絡課件制作技術。
1、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概念部分學習。學習了計算機網絡的定義,計算機網絡的體系結構,主機IP地址的分配規(guī)則,IPv4協(xié)議和IPv6協(xié)議的特點,域名系統(tǒng)和統(tǒng)一資源定位技術,計算機網絡的遠程登錄服務Telnet、文件傳送服務FTP、電子郵件服務E-mail、電子公告板系統(tǒng)BBS、萬維網服務WEB、遠程科研協(xié)作、遠程醫(yī)療、遠程教育等。
2、網絡連接與配置技術。本部分學習了網卡、網絡傳輸介質,集線器、路由器的基本功能及其連接方式。IP地址的動態(tài)和靜態(tài)配置方法,特點及維護。利用ping,ipconfig等方法進行網絡連通性測試及網絡故障診斷方法。
3、信息傳輸與共享技術。本部分的學習內容包括線路交換、報文交換、分組交換的模式。流媒體傳輸技術方式,具體流程。網絡實時通信技術的特征和使用。利用、網絡傳送帶(NetTransport)、網際快車(FlashGet)、網絡螞蟻(NetAnts)、迅雷(Thunder)、BT(Bit-Torrent)、iShare、CuteFTP進行網絡資源下載的方法。4、網站設計和網絡課件制作技術。介紹使用微軟的OfficeXP中PowerPoint的附加組件工具Producer作為多媒體網絡課件制作多媒體課件的方法。該軟件生產的多媒體課件可以集合視頻、音頻、幻燈片、圖片以及HTML頁面,支持多種音頻和視頻文件格式,還可支持使用任何MicrosoftDirectShow(r)支持的捕捉設備進行實況捕捉。
(五)Flash多媒體課件制作
本部分為主要動手操作環(huán)節(jié)。課程學習過程中,在老師的帶領下練習了靜態(tài)實例的制作,包括受力分析圖繪制,三維立體組合圖繪制;還聯(lián)系了動畫的制作,包括打字機效果文字,汽車加速,單擺動畫,風吹文字,《虞美人》課件的示范制作。通過學習,基本掌握了使用AdobeFlashCS3制作動畫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三、所學內容對示范建設的支撐作用
通過本次培訓學習,我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起到對示范的支撐作用。
(一)轉變教育思想、模式和方法
通過學習,使我認識到現(xiàn)有教學思想,教學模式和方法存在的不足。
現(xiàn)有的教學模式以客觀主義教學模式為主。主要通過分析學習內容、分析學習者如何學習、分析并設計學習環(huán)境、設計學習策略、設計如何評價學習者的學習等環(huán)節(jié)來實施教學。客觀主義教學設計模式雖然能夠使學習者在較短時間內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但有著很大的缺點,主要表現(xiàn)為局限于低階層知識/能力的學習,忽視學習者的主體性,教師完全主宰課堂,學習局限于書本和課堂等等。
而建構主義教學設計模式為我們進行示范教學改革提供了理論和實踐依據(jù)。其核心理念是:學習者對知識的學習與掌握不是通過教師的傳授和機械的記憶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與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它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與灌輸者。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shù)膶ο蟆=嬛髁x學習理論將“情境”、“協(xié)作”、“會話”和“意義建構”認為是學習環(huán)境中的四大要素。
建構主義教學設計模式以任務為核心驅動學習,任務可以是項目、案例、問題等。注重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驅動學生自主學習。其學習任務的設計準則具有挑戰(zhàn)性,即任務具有一定難度,體現(xiàn)學習價值,需要在一定范圍內學習新的知識、技能,才能完成;真實性,即源于真實,高于真實;覆蓋性,即能夠覆蓋學習目標所設定的知識、技能和態(tài)度目標;典型性,即是工作領域中的典型工作任務;趣味性,即任務貼近學生的興趣,有利于激發(fā)學習動機;協(xié)作性,即學生在協(xié)作學習中完成任務,合作、交流、妥協(xié)與容忍的能力得到鍛煉。構建主義教學設計模式的優(yōu)點是有利于培養(yǎng)學習者的高階認知能力,有利于學習者主動探索、主動發(fā)現(xiàn)。
通過對建構主義教學模式的學習,為我們一直開展的示范建設工作找到了理論支撐。這為我們以后一邊進行示范建設,一邊進行學習起到了一個良好的開頭作用。
(二)現(xiàn)今教育技術的應用
通過學習多媒體素材的制作和處理,可以讓我們制作出更加生動的教學素材;通過學習Photoshop與圖像處理,可以為課程開發(fā)和精品課程建設處理出漂亮的圖片;通過學習計算機網絡的教學應用,讓我們學會使用WINDOWS本來的FTP功能,能夠在局域網上很方便的調用各臺電腦上的資料,讓工作效率提高,使資源快速共享;通過學習Flash多媒體課件制作等具體技術,使我們能為網絡課程的建設錦上添花。總的來說,這些都是很使用的軟件。我自身本來也會使用一些這類軟件,通過學習后,我能更熟練的掌握了這些軟件的一些高級用途,受益匪淺。
四、結合本人在示范建設中承擔的任務,提出自己的工作設想及教學、教改方案。
我在高壓輸配電線路施工運行和維護專業(yè)中承擔了師資隊伍培養(yǎng)計劃的記錄和總結工作,以及“架空線路施工”課程開發(fā)任務。通過了本次學習,使我對現(xiàn)代教育技術有了新的認識,有助于課程開發(fā)中開闊新思路。我認識到目前我國教育技術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表現(xiàn)為如下兩個方面:一是對教育技術認識不足。大部分人認為,在學校里,教育技術就是管理教學設備、開展多媒體課件制作這些事。教育技術培訓也就是教教老師怎么設計、制作多媒體課件;二是對教育技術定位不準。表現(xiàn)為信息化建設重硬件建設,輕視軟件建設和資源建設,忽視教師培訓;教育技術應用水平低,很多學校花費巨資建設的多媒體和校園網絡應用水平低,投資效益未能得到體現(xiàn);教學模式、教學方法陳舊落后,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是知識的灌輸者,學生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學生的學習缺乏動力和目標;教育技術應用重“技術”輕“人文”。從學習中,了解到師資隊伍培訓的重要性。教育技術作為交叉學科的特點將日益突出;教育技術將日益重視實踐性和支持性研究;教育技術將日益關注技術環(huán)境下的學習心理研究;教育技術的手段將日益網絡化、智能化、虛擬化。
培訓中學習的一些多媒體軟件和FLASH軟件,可以幫助我為網絡課程做出一些出色的教學錄象或動畫。
五、對培訓機構的師資水平、培訓內容的實用性、先進性、針對性以及培訓教學服務(實施配置、教學資料準備、教學管理、綜合服務等)等方面進行測評。
【現(xiàn)代教育技術中級培訓總結】相關文章:
教育技術中級培訓總結02-16
現(xiàn)代教育技術培訓總結12-30
教育技術中級培訓總結15篇02-16
教育技術中級培訓總結(15篇)02-16
教育技術中級培訓心得04-03
現(xiàn)代教育技術培訓總結(9篇)12-30
現(xiàn)代教育技術培訓總結9篇12-30
教育技術中級培訓總結(匯編15篇)02-16
中級培訓總結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