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見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見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在健康領域中明確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方面的良好狀態。幼兒正處于身體和心理發育的最初階段和重要時期,維護和促進幼兒健康是第一位的,也是最重要的。”幼兒天性酷愛游戲,這不僅僅是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更是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在《指南》的引領下,我在小班體育游戲中嘗試了幾種做法,在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方面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創編適合小班幼兒特點的體育游戲。
小班幼兒正處于身體生長發育的初期階段,其肢體的活動能力和運動能力都比較弱,特別是在上臂投擲類活動時,一般只能單一地“扔”或“撇”,做一些很簡單的動作。但我發現,孩子在平時非常喜歡“爬”著取物,喜歡“扔、撇”物體。結合幼兒這一年齡特點,我選擇了讓寶寶們扮演他們喜歡的小動物“小猴和小獅子”的角色,并以“小寵物”為主線,設計了體育游戲“喂喂小寵物”。引發寶寶對游戲的欲望和興趣,同時又注意到以簡單地爬行和扔、投來鍛煉幼兒的肢體動作和身體的協調性,使幼兒對游戲始終保持著濃厚的興趣,享受著快樂和成功的愉悅,增強了自信心。
二、創設安全、寬敞、有趣的游戲環境。
創設良好的游戲環境,是滿足幼兒身體、身心發展的需要,也是促進孩子肢體的發展功能和身體協調性的必要條件。在幼兒人園游戲活動中,我針對幼兒第一天到幼兒園的心理狀態,在場地上放置兩個圓形大呼啦圈兒,里邊有各種顏色鮮艷、大小不同的彩球,好像在歡迎小朋友。寶寶們看見這些好玩的彩球,一下子就快樂起來了,快速跑到老師這,投人游戲活動中,鉆的鉆、爬的爬,教師和寶寶們一起游戲,適宜的指導語使孩子們發揮起極大的活動的主動性,其樂融融,寶寶們的積極性、自主性和潛能得到了真正的發揮。
在體育游戲中,隨著寶寶的成長,鼓勵寶寶大膽去嘗試。先讓寶寶自己玩球,我觀察其不同的玩法,然后有個游戲的目標,讓寶寶玩兒“運水果”的游戲,引導幼兒用各種不同的方法把“水果”(彩球)運送到相隔一定距離的、有障礙物的“水果箱”里,比比誰的辦法多、誰的“水果”運的快。寶寶們在有情景、有競爭的游戲活動中,將游戲外部的要求,轉化為自己游戲的內部動機,使幼兒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促進了幼兒肢體、動作的協調性、靈敏性的健康發展。
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幼兒是個不斷發展的個體,各種能力通過游戲不斷地發展。為寶寶設計體育游戲應堅持從易到難不斷提高游戲要求的原則。如:在游戲“運水果”之前,我先讓寶寶有個準備游戲的過程,不斷地積累經驗,逐步學會運動方式的遷移,身體素質、情感及個性方面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
(一)激發了寶寶的創造性。游戲中,他們自由地、寬松地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創造性地體驗角色的情感,豐富了語言,訓練了動作,提高了寶寶的想像力和自我意識的能力,學會了與同伴交往,發展了動作的協調性。
(二)培養了寶寶的堅持性。在游戲場景中,設有許多的障礙物,肢體動作也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寶寶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完成任務。由于游戲的角色與情境吸引著寶寶,使他們把游戲外部的要求逐漸變為自己內在的需求后,不但積極主動學習,還能堅持完成游戲任務,達到游戲的要求,參與游戲的熱情高漲,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四、增強了寶寶的自信心。
小班寶寶的個體差別明顯體現在肢體動作的發展上。有的寶寶肢體動作發展得好,就能獲得游戲的成功,有的寶寶肢體動作發展稍差,游戲中常常膽怯,導致失敗。我在游戲活動時,有意識地表揚勇于參與游戲的寶寶,鼓勵并幫助動作不夠協調的寶寶來完成游戲目標,逐步提高他們肢體動作的能力。當他們發現自己進步、成功時,就自然而然地產生繼續游戲的欲望,增強了自信心。
通過小班體育游戲的嘗試,大大地提高了寶寶活動的能力,促進了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提高了寶寶身體機能的靈活性與均衡性。同時我們從切身經驗中也充分認識到,體育游戲不但對幼兒身體健康有促進作用,對寶寶的心理健康發展也具有極大的價值意義。讓我們在《指南》的引領下,為幼兒身心健康發展貢獻力量。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見】相關文章:
淺談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見05-07
幼兒園英語教育之我見05-11
淺談幼兒園安全教育之我見05-07
教育反思之我見孩子玩水05-06
幼兒園教育教學管理方法之我見04-25
幼兒心理健康如何教育04-20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辦法05-10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特點03-18
論幼兒心理健康教育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