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音樂教育中培養幼兒節奏感的指導策略
音樂是美妙的,一首動聽的樂曲,可使人陶醉,可以喚醒人們許多美好的回憶。音樂又是人們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小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可以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而節奏是音樂的基礎,也是音樂的生命。提高幼兒的節奏感,又是幼兒園音樂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幼兒學習音樂基本技能、技巧的基礎。但訓練幼兒的節奏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于幼兒年齡小,他們對節奏的感受、理解和表現的能力較弱,頭腦和動作的反應對音樂節奏的感受不能相互協調。那么,如何使枯燥的節奏練習變得有生命力,如何讓幼兒對節奏產生濃厚的興趣是我們作為教師應該研究的。
《幼兒心理學》表明,3——6歲的幼兒好動、好玩、好模仿、好創造、好參與、好表現,根據幼兒的這些特點,我發現游戲是幼兒達到練習節奏的最佳途徑。以游戲作為切入點,在游戲的過程中帶領幼兒走進節奏的世界,讓幼兒在游戲中認識節奏、了解節奏、體驗感受節奏的美,從而提高他們的音樂素質;讓他們在節奏游戲中,學會觀察和聆聽周圍的世界,讓幼兒充分感受生活、學會合作,從而提高幼兒參與節奏活動的積極性。
一、從感受節奏入手,在生活游戲中培養幼兒的節奏感。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幼兒的節奏能力與它們的聽覺發展有密切的聯系。在教學中,我首先引導幼兒學會傾聽,培養幼兒的音樂聽覺能力,為幼兒創設、提供了各種發展聽覺的物質條件。并在幼兒一日生活中,自然的加入了一些訓練聽覺能力的游戲,讓幼兒掌握聽的技巧,感知音樂的各種節奏要素。
對于,剛剛進入幼兒園的小朋友,每天在入園時給他們播放一些優美的樂曲,使孩子們沉浸在優美的音樂環境中,漸漸的,你會發現孩子們不僅減輕了緊張的焦慮情緒,還會和老師一起手舞足蹈,這說明孩子們已經開始了初步的感受音樂的能力。
然后,我留心引導幼兒傾聽一些日常生活中幼兒經常見到的,感興趣的,能發出各種聲音的物品:活動室中,請幼兒聽一聽鬧鐘“嘀嗒嘀嗒”的聲音,然后模仿鐘擺的樣子玩“大鐘”的游戲;操場上,與小朋友相互聽聽體育游戲前和游戲后不同的心跳聲、聽聽中班哥哥姐姐拍皮球時“咚咚咚”的聲音,問一問幼兒心跳的聲音和拍球的聲音是否一樣,玩一玩“大皮球拍拍拍”的游戲。
在生活游戲中,我組織幼兒玩“開火車”的游戲時,先給幼兒播放火車從啟動→行進→減速→靠站時的錄音,然后讓幼兒聽一聽以下四種節奏:
4/4 ×0 ×0 ×0 ×× | ×0 ×0 ×0 ×× ||
4/4 × × × × × × |× × × × × × ||
4/4 × · × × -| × · × × - ||
④4/4 × - - 0 | × - - 0 ||
讓他們去分辨火車四種不同的運行狀態。然后,和孩子們來玩“開火車”的游戲。師:火車出發嘍,嗚!幼兒讀節奏;火車開起來了,幼兒讀節奏;火車減速了,幼兒讀節奏;火車靠站了,幼兒讀節奏④(用“轟隆隆”的字來讀節奏)。
在這些生活節奏游戲的進行過程中,孩子們懂得了如何用耳來捕捉、傾聽生活中的各種聲音,怎樣用心去理解、感知生活中各種美妙的節奏。這樣,有意引導幼兒在生活游戲中尋找節奏,進一步增強了他們對各種節奏的感知。
二、從認識節奏音符入手,將認知過程游戲化。
認識節奏音符是幼兒敲擊節奏的基礎。我在引導幼兒認識節奏音符的過程中,多采用一些直觀的教具,即小動物的頭飾或圖片。幼兒最喜歡小動物,對它們的聲音也最了解,因此,每次認識音符的時候,我都會先出示一種小動物。如在認識二分音符的時候,我戴一個大獅子的頭飾,很神氣得樣子走進來,“今天獅子我們獅子要參加唱歌比賽,看一看那一只小獅子叫得聲音最好聽。”幼兒對我的樣子已經很感興趣,再讓他們來模仿獅子的叫聲,他們就別提多高興了。紛紛的張開大嘴拉長聲音叫了起來,正在他們叫得起勁的時候,我將準備好的寫有二分音符的卡片出示在黑板上 引導幼兒看見一個叫一聲,這樣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認識了二分音符。當然,我們可以把四分音符比作小羊、小貓的叫聲、八分音符比作小狗、小雞,十六分音符比作小馬的馬蹄聲等。
當幼兒認識了這些音符后,為了加深孩子們的印象,我又制作了由各種小動物表示的“音符卡片”,將這些音符卡片進行排列組合,引導幼兒認讀。我還把這些卡片又分別做成頭飾,請幼兒自選后認讀并戴在頭上,站成一隊讀節奏。還可以與幼兒玩“送小音符回家”的游戲,教師分別彈奏二分、四分等音符,幼兒人手一套音符卡片,按照教師彈奏音的長短,選擇音符卡片并快速舉起。這些游戲大大提高了幼兒的興趣,而且能做到一目了然,加深了幼兒對音樂節奏的理解。
三、從肢體語言入手,在動作游戲中培養幼兒的節奏感。
音樂是看不見摸不著的,音樂中的節奏更是如此。由于3——6歲幼兒的思維具有具體形象的特點,因此他們對聲音中的快慢,即節奏的概念是不理解的。但是,有資料顯示,人們感受節奏主要是靠運動覺,肢體動作的參與可以幫助幼兒理解音樂中的節奏。因此,在培養幼兒節奏感時,需要有動作的參加,一定要讓幼兒在肢體動作的參與中加深對節奏的體驗和感受。
1、在運動游戲中感受節奏
幼兒在運動中,也可以感受到節奏。如在幼兒拍球時可以讓他們玩“變速拍球的游戲”孩子們可以通過拍高球、拍低球調整拍球的速度,在拍球的過程中感受節奏的快慢。還可以進行“走和跑”的游戲,幼兒站在圓圈上,我站在孩子們的中間每敲一下小鼓,幼兒就走一步,當鼓聲停止,幼兒也停止動作。漸漸的,我發現孩子們可以完全聽鼓聲的指揮,我的鼓聲也逐漸加快,當他們由于鼓聲過快而不能繼續走時,就會不自覺地跑起來。在這些運動游戲中,幼兒對節奏的感受力不斷提高,對節奏活動的興趣也非常濃厚,想用動作表現節奏的欲望也在增強。
2、在舞蹈動作中感受節奏
“快樂小鼓舞”的游戲也是幼兒非常喜歡的。游戲開始,我用兩個鼓棒同時在鼓的中間敲四個四分音符的節奏,幼兒兩腳并攏跳出四個四分音符x x x x 。老師用兩個鼓棒分開,在鼓的兩邊按四分音符同時敲兩下,又在鼓的中間同時敲出兩個八分音符和一個四分音符的節奏,幼兒則兩腳先分開跳兩下,然后兩腳并攏跳兩個八分音符的節奏和一個四分音符的節奏即x x x x x 。教師敲擊的速度由慢到快,幼兒即興在老師的鼓聲伴奏下跳出。
3、在感覺器官統合游戲中感受節奏
“身體樂器”的游戲則更能將我們身體上的各個器官進行運用,充分調動了孩子學習節奏的興趣,學習的積極性非常高。游戲中我用了碰牙、彈指、繃唇、跺腳、拍腿等肢體動作:活動室靜悄悄,小朋友眨眼笑,咱們開個音樂會,牙齒(碰牙)來報到:x x x | x x x)晚會開始了。手指(彈指)來舞蹈x x x | x x x 姿勢真美妙。雙唇(繃唇)來朗誦x x x | x x x 講得多么好。小腳(跺腳)奏起了鼓 x x|x x,鼓聲咚咚敲。手腿(拍腿)來伴奏x x x x | x x x 晚會真熱鬧。你唱歌,我跳舞,高高興興拍手笑。
四、從幼兒的口語表達入手,在語言游戲中掌握節奏
音樂節奏大部分來源于人類的語言,人類語言中又含有豐富、生動、微妙的節奏。如:說“姐姐、開門、跑步”等,平靜時節奏為x x ,歡快高興時為 x x ;說“點點頭、洗洗臉、快上車”等節奏為x x x ;在遠距離喊話、驚呼或憤怒時說“別走、阿姨、快來”等,節奏為x x.。
從另一方面講,世界上沒有生理缺陷的兒童都能學會本國語言,因此,沒有無天才的兒童,而最能發揮其天才的辦法是利用孩子本能的發展進程,從小讓幼兒從語言出發掌握節奏,這不僅容易,而且最富生命力。
1、在問答游戲中感受節奏
如:聽(看)節奏說句子游戲。我在與幼兒玩這個游戲的時候,先帶著幼兒玩一些簡單的四分音符的節奏游戲,我先拍出節奏x x | x x,幼兒聽后也拍出相同的節奏,我又根據這個節奏加上語言問:“你玩 | 什么?”幼兒根據我的節奏逐個編出:“我玩 | 游戲”(電腦、滑梯、玩具……)此游戲熟練后,我又在節奏中加入了八分音符x x | x x x |,我問:“你 要|干什 么|” 幼兒回答:“我要|出去 玩|”(跳一跳、伸懶腰、洗洗澡、跳舞蹈……)在節奏逐漸增加難度的基礎上,我又開始讓幼兒看著節奏卡片自己拍節奏,這樣由簡到繁,由淺入深的進行游戲,幼兒熟練后再加入競賽的形式,則更能引起幼兒的興趣。
有如:游戲“看誰說的對又快”。出示不同物品的圖片,如水果類。問:“這是什么?”(葡萄)“葡萄是水果,小朋友想一想還有什么是水果?”然后游戲開始,我說:“你吃|水果”幼兒回答:“我吃|桃子”……看誰說的對,而且與其他小朋友說的不一樣。用此方法,還可以直接用語言節奏說出不同類的物品,如:你愛動物、你坐車輛、你吃蔬菜等,讓幼兒按節奏回答。
2、在說兒歌中感受節奏
將兒歌配以相應的節奏,從另一方面增加幼兒練習節奏的興趣。如: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x x x x x |x x x |
2 0 0 8 奧運 到, 全國 人民 開口 笑 , 開 心的 鑼鼓 敲得 響,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x x | x ||
咚 咚咚 鏘, 咚 咚咚 鏘, 咚 咚咚 鏘鏘, 咚 咚 鏘。
3、在表揚的語言中感受節奏
當孩子們將語言節奏說得很流暢時,我們還會用語言節奏游戲表揚幼兒,教師站在幼兒的對面輕拍幼兒的左、右肩膀,并豎起大拇指,對幼兒說:“你 | 真的 很不 |錯.你 | 真的 很不 |錯.你 |真的 真的 |真的 真的| 真的 很不 |錯. 0|| ”,幼兒會在這種表揚的節奏游戲中學會表揚自己,“我 | 真的 很不 |錯.我 | 真的 很不 |錯.我 |真的 真的 |真的 真的| 真的 很不 |錯. 0|| ”,在此游戲中孩子們不僅學會了表揚別人,也學會了表揚自己,從中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
五、從打擊樂器演奏中入手,在操作游戲中表現節奏。
不同的樂器,不同的造型,能發出各種不同的聲音,有的聲音像小鳥,有的聲音象青蛙……將小小節奏樂器引入節奏教學活動中,既能促使幼兒認識節奏樂器、掌握敲擊方法、達到熟練節奏的目的,又能激起他們對節奏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達到手、腦并用,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我首先在活動區為幼兒提供各種打擊樂器,讓幼兒在區域活動時,自發的游戲過程中隨意敲打著玩,目的是使幼兒了解樂器不同聲音也不同。然后,引導幼兒通過親身操作,知道不同的樂器敲擊的方法也不同。待幼兒對樂器產生濃厚的興趣之后,我開始鼓勵、引導幼兒用樂器為他們熟悉的歌曲打節奏。通過上述活動,幼兒對節奏發生了極大的興趣,感知節奏的能力也有了明顯提高。
讓幼兒運用不同樂器、節奏展現故事中小動物的特征是幼兒最喜歡的游戲了。如在故事《森林音樂會》的活動中,幼兒在理解了獅子高大威武、小馬悅耳的馬蹄聲、小兔子靈活跳躍的角色特點后,他們選擇樂器、創編節奏、合作表現:用鼓表現大獅子威風凜凜的樣子
x x |x x | ,用雙響筒來表現小馬蹄踏蹄踏跑步的樣子x x x x x x | x x x x x x ,用小鈴表現小兔子一蹦一跳的樣子x o x o | x o x o ,然后再交換演奏,在體驗了不同節奏的同時,對角色的特點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總之,游戲是幼兒掌握節奏的最佳途徑,幼兒在玩游戲的過程中,調動了其多種感官,達到理解、掌握節奏的目的。
【淺談音樂教育中培養幼兒節奏感的指導策略】相關文章:
淺談幼兒數學思維的培養03-17
培養幼兒獨立性的策略12-07
培養幼兒創新能力的有效策略10-19
培養幼兒獨立性的有效策略06-04
兒童興趣的培養策略12-07
幼兒注意力的培養策略有哪些03-07
培養幼兒安全意識的意義和策略03-29
淺談怎樣培養孩子的毅力06-02
淺談培養孩子懂得感恩06-01
淺談幼兒教育中的賞識教育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