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培養兒童的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應該從小培養起,這樣小孩才能擁有獨立的性格,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于培養兒童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歡迎大家閱讀。
如何培養兒童的生活自理能力
1、以足夠的耐心引導孩子學會生活自理是關鍵要素。
一般來說,孩子無論是學吃飯,還是學穿衣,都比成人替他做要麻煩的多.但是,孩子學習獨立生活必須有一個過程,成人千萬不能因為怕麻煩或溺愛孩子,就什么都替孩子包辦,這事實上是“剝奪”了孩子自我鍛煉、自理能力提升的機會。而結合好育園網站上眾多父母的育兒經驗,允許孩子嘗試,以足夠的耐心引導孩子學會生活自理是培養和提升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關鍵要素。
2、教育孩子從最簡單的事做起。
孩子最先學會的往往是最簡單的動作,然后才開始學較復雜的動作。如:孩子吃食物的動作的發展順序一般是,先學會用手抓東西吃,接著學會用手捏東西吃,最后學會用勺舀東西吃。學習用勺時,孩子先學會用勺舀東西,然后學會把勺送進口里。因此,成人應該遵循孩子動作發展的規律,把握好訓練的進程,只有這樣,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得到迅速提升。
3、通過游戲活動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如:孩子不會使用勺子,就多讓他練習拿小鏟子將沙土裝入桶中,等孩子的這一動作熟練后,學習使用勺子就方便了。在如玩替娃娃穿衣服的游戲,能幫助孩子自己穿脫衣服。
獨立生活的能力是完整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培養孩子的這一能力,讓孩子自己動手做自己的事情,從系鞋帶、用勺子吃飯、自己穿衣服等小事做起,只有這樣,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得到有效培養和提升!
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第一:提供機會,讓孩子盡情體驗能力是在過程中得到發展。孩子只有更多的參與到個人事務的處理過程中,才能發展他們的個人事務自理能力。在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可以讓3—6歲的孩子自己去決策,自己去做,在做的過程中,讓孩子自己去思考、去體驗,去成長。爸爸媽媽可以成為幕后的把關者。
第二:營造寬松的氛圍,學會耐心等待成長需要時間。孩子們可能拿著筷子卻夾不起飯菜;可能想穿衣服卻找不到衣袖的入口;可能想親近某個伙伴,卻被別人討厭。不要要求孩子第一次就做得好,他們需要的時間。當他嘗試的時候,等著他,鼓勵他;當他苦惱的時候安慰他,幫助他。當他進步的時候,表揚他,激勵他。相信孩子在爸爸媽媽的支持下會成長得很好。
第三:要求積少成多,讓孩子逐步獨立,要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對孩子來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們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難度也不一樣。爸爸媽媽可以幫他們安排一個進度表,一樣一樣地學,逐漸增多。
第四:教給孩子必要的方法,個人事務不是想做好就能做好的,它需要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比如,穿褲子就需要先看褲子的前后,坐下來,把腿伸進褲腿里;想玩小朋友的玩具,就需要和別人協商,想辦法征得同意,而不能搶;玩玩具就得知道玩具的特性和相應的規則。因此,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予適當的方法引導是必要的。
10個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好方法
一、與幼兒園保持一致,習慣成自然
家中的生活習慣與幼兒園保持一致,是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第一步。
其實,幼兒園一日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在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就說吃飯,孩子在幼兒園都是自己吃。但在家里,家長常喂孩子,結果孩子吃飯慢吞吞,自理能力差。正確做法是創設與幼兒園相對一致的生活環境,比如關閉電視,一家人一起吃飯,鼓勵孩子獨立吃飯。
二、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
作為家長,你既不需要購買專門的器材或操作手冊,也不需要刻意創設一個環境。因為,日常生活中就充滿了各種事情,玩具玩好自己收拾,自己的襪子自己洗,媽媽買菜、孩子可以剝豆子等等,數不勝數。
三、樹立孩子自我服務的意識
著名心理學家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提出,“3-6歲是主動對內疚,主要的發展任務是活動主動感和內疚感,體現目的的實現!焙唵蝸碚f,家長鼓勵、支持孩子的行為,樹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對孩子來說是十分有價值的。
四、家長放手,堅定地相信孩子的能力
對于孩子,很多家長很難百分百去相信孩子的能力,所以,很多成人常說:“你還小,這個不行的;等長大了,你就能做!闭驗槌扇吮в羞@樣的觀念,所以,當孩子第一次吃飯吃得都是;當孩子穿衣服能穿一個多小時;當孩子倒水打翻杯子...家長處處為孩子“解決瑣事”,以至孩子自己都不再相信自己的能力。
五、適當地示弱
在孩子的眼中,大人們都是超人,什么都會做、都懂。事實上,大人也是普通人。如果在生活上,成人對各種事情都包辦代替的話,那么,當你需要孩子幫忙的時候,孩子可能會拒絕你。作為家長,在生活中,對孩子適當地示弱,讓孩子參與其中,更積極地去做,獲取各種生活體驗的過程。
六、樹立榜樣,讓孩子看得到
現在社會,很多家長雙方都是工作族,所以家中很多事情都是祖輩幫辦代替。家長自己的事情都不自己做,怎能要求孩子去管理好自己的事情呢?3-6歲孩子模仿能力強,所以孩子會去模仿家長的生活習慣。如果你想讓孩子學會生活自理,做給他看,你就會發現自己的榜樣對孩子有多大的影響了。
七、耐心等待
成人常常很著急,做很多事情都希望能趕緊做完。有時會因孩子做不好或做的慢兒包辦代替。任何事都是熟能生巧,通過不斷地練習,孩子才能熟練起來。平時,家長請多一點耐心,讓孩子在生活中去實踐、去學習。
八、設置合理的生活自理能力目標
如果孩子對很多事都懶于動手,不用焦慮,你可以嘗試調動孩子的目標意識。和孩子一起設定生活習慣的階段目標,先從最簡單的目標開始;逐漸加大目標的難度,形成一個螺旋式的目標階梯。在此過程中,孩子不僅會獲取成就感、感到愉悅的情緒,而且在不知不覺中養成良好的自己能力。
九、教給孩子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
當孩子因為不會才不做時,家長要教給孩子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尤其是和其生活密切相關的,如穿脫衣服和鞋襪、洗手洗臉、擦鼻涕、擦屁股的正確方法。具體地說,穿衣服時如何看前后、里外,簡單的方法去教孩子。只要你努力去教,并給孩子嘗試的機會,孩子也會很認真地學習,并最終掌握的。
十、及時且多樣的獎勵形式
當孩子做得好,家長要及時地給予獎勵,但形式可以多樣化,目的是告訴孩子,你看到并認可他的行為和努力。但切忌用單一的獎勵形式。當孩子做得不好,家長切忌將孩子的行為與其他孩子做比較,甚至訓斥孩子。
總之,無論孩子做得好壞都給予適當的肯定,以免剝奪他發展自理能力的機會哦。
【如何培養兒童的生活自理能力】相關文章:
托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培養3妙招03-05
怎么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10-26
家長怎樣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12-21
《培養學生自理能力》活動方案12-12
如何培養幼兒的生活習慣09-17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07-06
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06-12
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11-28
幼兒自理能力培養教案(通用13篇)05-10
如何培養禮儀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