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梅雨天怎么辦
梅雨天經常下雨,天氣十分潮濕,室內比室外還濕,那么該怎么辦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梅雨天的小常識,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梅雨天怎么辦
一、保持家居衣物干燥,勤換衣服
梅雨期濕度大,真菌很活躍,皮膚癬容易在身體各部位蔓延,運動或流汗后應立即沐浴、更衣,保持干爽。少穿又厚又緊的牛仔褲或緊身褲,盡量穿棉質內衣。大家要注意保持家居衣物通風干燥,衣服要常洗常換,如果衣服曬不到太陽,不妨用烘干機、吹風機等弄干衣物。可用樟腦丸、防霉餅、竹炭、木炭制品等防霉、除濕用品,降低衣櫥、鞋子里面的濕度。梅雨天更加要注意保持鞋子干爽,如果有多雙鞋子可以換著穿,讓鞋子通風透氣。即使再熱,記得晚間睡覺鋪條小毯子,搭上薄被子,以免著涼。出門前,先關空調,開窗適應室外溫度,再換薄衣出行。
二、梅雨天預防食物霉變
梅雨季節食物易發餿或霉變,大家每頓飯不要做太多,盡量吃當天新鮮的,不宜吃過夜的食物。高溫高濕天容易讓人食欲不振,大家除了多喝水,還要注意補充營養,適當吃點冬瓜、薏米、紅豆這些祛濕的食物,蔬菜水果、肉蛋葷腥要合理搭配,不要吃太多冷飲。冰箱食物要加熱,隔夜食物要煮開。
糧食如果儲存不當,可能會發生霉變,尤其是在悶熱潮濕的梅雨季節。保存糧食的關鍵是保持糧食的干燥:將糧食存放在通風干燥處;廚房的濕度較大,陽臺有可能有雨水進入,均不宜儲存糧食;將糧食離地存放;存放糧食的容器不應過于密閉,可采用具有透氣性的編織袋或陶罐等。
三、保持室內通風
濕氣大易引發關節炎等病癥,大家呆在空調房里時,最好穿上有袖衫護住肩頭,穿長褲遮住膝蓋,保護關節等易受風部位。要注意保持室內通風,想靠緊閉門窗來隔離外部濕氣,作用不大。何時開窗通風,有講究。太陽未出時,渾濁空氣沉積地表,開窗會導入不潔空氣,對健康不利;中午空氣濕度大,引入室內會覺得悶熱,助長細菌孳生。清晨7-8點空氣流暢、傍晚5-7點空氣濕度低,這時開窗通風最科學。
四、準備防曬用品,注意出行安全
白天出行前準備防曬用品,如陽傘、遮陽帽、墨鏡等。正午時分,避免在太陽下運動,易虛脫。出門隨帶鹽汽水或綠茶,適當補充水分,能減緩勞累癥狀。晚間飯后,休閑娛樂,酌情活動,散步慢走。下雨的日子能見度往往比較低,部分路段可能出現漬水,道路容易不暢,無論大家是開車還是步行,都請放慢速度,留意前后路況,注意出行安全。
五、注意平時多鍛煉
健康的生活也是如此,要想順利度過黃梅天,需要我們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平日里的鍛煉上,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保持適當的體重,保證足夠的睡眠,均衡飲食等。梅雨時節,氣壓比較低,人體血液內的含氧量相對較低,體質不好的人就會覺得有些憋悶,似乎有一種氣不夠吸的意思。這樣的季節我們要特別注意適當運動。
拓展:梅雨天成因
梅雨形成的原因是因為亞洲緯度較高的地區對流層中部有阻塞高壓或穩定的高壓脊,大氣環流相對穩定少變,同時中緯度地區西風環流平直,頻繁的短波活動為江淮流域提供了冷空氣的條件。
一、梅雨形成的原因
1、在亞洲的高緯度地區對流層中部有阻塞高壓或穩定的高壓脊,大氣環流相對穩定少變。
2、中緯度地區西風環流平直,頻繁的短波活動為江淮地區提供冷空氣條件。
3、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有一次明顯西伸北跳過程,500hPa副高脊線穩定在北緯20度至25度之間,暖濕氣流從副高邊緣輸送到江淮流域。在這種環流條件下,梅雨鋒徘徊于江淮流域,并常常伴有西南渦和切變線,在梅雨鋒上中尺度系統活躍。不僅維持了梅雨期連續性降水,而且為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氣。
二、梅雨時節
梅雨開始的日子為“入梅”,結束那天為“出梅”。梅雨開始的時間,大致上緯度越高則時間越晚。臺灣地區大約在5月中旬入梅,6月中旬出梅。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平均農歷每年4月中旬入梅,5月上旬出梅。典型梅雨一般為6月中旬到下旬“入梅”,7月上旬到中旬出梅。迎梅雨指入梅前的陰雨,一般開始于4月中旬,為期約半個月。
【梅雨天怎么辦】相關文章:
下雨天鞋子濕了怎么辦04-25
下雨天家里太潮濕怎么辦?04-01
雨天車輛陷入泥濘路面是該怎么辦09-29
梅菜肉餅的做法09-14
雨天的經典語錄12-15
雨天軍訓心得01-01
雨天的心情經典句子04-08
白落梅經典語錄10-20
長沙梅溪湖游玩攻略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