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的知識點總結
成績的提高是同學們提高總體學習成績的重要途徑,大家一定要在平時的練習中不斷積累,小編為大家準備了必備的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要點: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希望同學們不斷取得進步!
1、動物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
可供人類食用、藥用、觀賞用等,與生物反應器和仿生關系密切。
2、生物反應器:
利用生物做“生產車間”,生產人類所需的某些物質,這個生物或生物的某個器官即生物反應器。目前最理想的生物反應器是“乳房生物反應器”,是對動物的基因進行改造。它意義在于:生產成本低、效率高,設備簡單、產品作用效果顯著,減少工業污染等。
3、仿生:
模仿生物的某些結構和功能來發明創造各種儀器設備的方法。常見仿生例子:宇航員穿的“抗荷服”,冷光燈,雷達,薄殼建筑,智能機器人。
一、人與動物的關系
在青年馬克思那里,人是有意識的自由自覺的生命活動的感性存在,這是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所在。要明白這一點,首先要對人與動物的關系進行具體分析。
(一)人與動物的聯系
1、人與動物都是自然的存在。
“無論在人那里,還是在動物那里,類生活從肉體方面說來就在于,人和動物一樣,靠無機界生活。”“人直接的是自然存在物。人作為自然的肉體的感性的對象的存在物,和動植物一樣,是受動的,受制約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也就是說,他的欲望的對象是作為不依賴于他的對象而存在于他之外的。”相對于人來說,自然界是外在客觀的,人們所接觸的自然界按其自身的規律運動,人的活動必須以遵循這些規律為前提。
2、異化勞動者是動物性的。
因為人作為類的特性是自由的,但在異化勞動中是非自由的。在異化勞動中,“人只有在運用動物機能時,才覺得自己是自由的,而在運用人的機能時,卻覺得自己不過是動物。動物的東西成為人的東西,而人的東西成為動物的東西。”在馬克思看來,勞動的現實化就是勞動的對象化,但另一方面,勞動的現實化表現為非現實化,對象化表現為異化。對象化和異化是勞動的兩個方面,當人的勞動被肯定時,勞動表現為對象化,當人的勞動被否定時,勞動表現為異化。馬克思所處的資本主義時代就是人的勞動被否定的時代,也就是勞動異化的時代,勞動的異化又導致人的本質的異化。
(二)人、動物在與自然、社會的關系上的區別
盡管人與動物都是自然存在物,在性質上有某些相通之處,但在與自然、社會的關系上,二者又是有區別的。
1、人的自然存在與動物的自然存在的區別。
雖然人與動物都是自然的存在,但人與動物在對于自然界的關系方面有所不同。動物的受動使它在外部世界面前無所作為,而人的受動是能動的前提,因為人意識到自己的受動,不滿足于這種受動,正是這種受動激起人們去追求認識和改造外部世界的對象。“人作為對象性的,感性的存在物,是一個受動的存在物,因為他感到自己是受動的,所以是一個有激情的存在物。”
2、人的社會存在與動物的社會存在的區別。
人是社會存在物。“應當避免把社會當做抽象的東西同個人對立起來。個人是社會存在物……只有在社會中,自然界對人來說才是人與人聯系的紐帶……才是人的現實的生活要素:只有在社會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的人的存在的基礎。只有在社會中,人的自然存在對他說來才是他的人的存在。社會是人同自然界完成了的本質的統一。”人與自然界的關系,是人與人之間發生社會關系的基礎。而這種社會關系又使自然關系具有社會意義。“人的生物的類生活依靠社會生活才開始成為可能”。現實的人就是在這兩種關系中存在的,人是自然存在物和社會存在物的統一。而人的社會性存在是由人有意識的生命活動創造的。社會就是通過人的感性活動實現了人同自然界的本質的統一的人的世界。“社會是人與自然的統一,是人的實現了的自然主義和自然的實現了的人道主義。這種社會是人的實踐本身和生活本身。”馬克思從當時的社會現實即異化勞動出發,說明了人的存在對社會有一定的依賴性,當社會聯系以異化形式出現時,人就同自身相異化。而動物的社會化存在與人的社會存在是有區別的。動物的社會化存在是動物在適應自然的過程中,通過自然選擇和物種遺傳所形成的一種本能的群體生活和行為習慣,是一種自然生物學意義上的規定性。動物以群體形式表現出來的生活和行為習慣以及由此形成的動物群體,人們雖然稱之為“動物社會”,但本質上仍然是一種自然關系的表現。動物的社會化同動物的肉體生命活動是直接同一的,是直接服從于它們的肉體生命需要并直接受這種肉體生命需要支配的。所以動物社會仍然屬于動物的自然存在形式,這與人的社會存在有根本區別。
(三)就生命活動談人與動物的區別
在與自然、社會的關系上,人與動物是有區別的。而馬克思對于人與動物的區別主要是鑒于他們的生產活動,因為生產活動是人與動物最基本的存在方式。而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在于人是有意識的自由自覺的生命活動的感性存在。
1、人是類存在物。
“不僅因為人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把類――自身的類以及其他物的類――當做自己的對象;而且因為――人把自身當做現有的有生命的類來對待。”由于人使自己的生命活動變成自己的意識,人就能通過實踐改造對象世界,這也證明人是有意識的類存在物。“因為有意識的生命活動把人與動物的生命活動直接區別開來,所以人才是類存在物。或者說正因為人是類存在物,他才是有意識的存在物,也就是說他自己的生活對他是對象。”而動物的類雖然也是一種類,但這不是一種類存在,因為動物不具備類意識,只有人才是類存在物,并且人還能超出自身所屬類的限制,成為自由的存在。
2、人的生命活動是有意識的。
人使自己的生命活動變成自己意識的對象。意識代表著人對對象世界的改造、實踐和生產,這種生產活動是感性的活動。而動物與它的生命活動是直接同一的,它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動區分開來。它僅僅為了維護生命有機體,而依靠自身器官向自然界獲取生活資料。
3、人的活動是自由的活動。
“一個種的全部特性、種的類特性就在于它的生命活動的性質,而人的類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覺的活動。”馬克思的自由強調主客體的統一,即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和自然的人化。這一自由是人的類特性,是人的有意識的生命活動。但動物的存在是非自由的,它只能重復自己的本能活動,它的活動是一種被動。
由此可見,“馬克思將人規定為有意識的生命活動的人,改變了傳統作為理性動物的人,將一個顛倒的世界重新顛倒過來。”而青年馬克思關于人與動物的區分,關于人的有意識的自由自覺的生命活動的感性的存在這一理論規定,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分,使人成為共產主義者。
二、人與動物區分的真正實現
人既然是社會存在物,就必然會受到社會環境的制約。馬克思所處的資本主義時代是一個異化的時代。對于異化勞動的本性,馬克思從現有的事實即勞動出發,從四個方面進行了分析。第一,人與勞動產品的異化。人生產勞動產品,但勞動產品卻成為與人對立的東西。“工人在勞動中耗費越多,他親手創造出來反對自身的異己的對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強大,他本身、他的內部世界就越貧乏,歸他的東西就越少”,最終人成為對象的奴隸。第二,人與勞動過程的異化。這導致勞動過程變成了對人的本質的否定,從事勞動只是滿足需要的手段,勞動變成了反對勞動者的東西,而勞動者也不屬于自己。第三,人與人的類本質異化。異化勞動把自我活動,自由活動貶低為手段,人的類生活變為維持人的肉體生存的手段。第四,人與他人的異化。人的各種異化只有通過人與他人的關系才能實現,這使人與人之間都以異化的形式相面對。
由于異化勞動,人的有意識的自由自覺的生命活動變成了非自由的。與人相比,動物是不自由的,人是自由的。但在異化勞動中,人的類特性的自由成為了不可能。人作為動物時才是人,而作為人時成為了動物。在這種情況下,人與動物的區分是無法實現的,因為“人的有意識的自由自覺的生命活動”成為了空洞,這就要求人與非自由的人區分,成為自由的人,并成為真正的人,也就是要求人與自身相區分,實現人的規定。而馬克思關于人與動物的區分正是為人與自身區分作準備的,因為人與動物的區分只是說明了人作為生物的類的特征,而不能闡釋人的歷史本性。而人是歷史的產物,也是歷史的主體,他在歷史中發展自己,改造自己,在歷史中自我實現。同時社會歷史的發展也要靠人來實現,因此人的歷史的發展尤為重要。而人的歷史的發展是通過人與自身的區分實現的。所以,人與自身的區分是馬克思研究的主題之一,馬克思認為人要與異化勞動者相區分而成為共產主義者。
在馬克思看來,共產主義“是人的自我異化的積極揚棄,因而也是通過人并且為了人對人的本質的真正占有,它是人向作為社會的人即合乎人的本性的人的自身的復歸”。它是人與自然的矛盾及人與社會的矛盾的徹底解決,是完成了的自然主義和完成了的人道主義,它是一切屬人的感覺和特性的徹底解放,感覺通過自己的實踐變為理論家,成為自由的;感覺的對象一方面成為人性的,另一方面成為物性的。共產主義者是一個真正的人,一個合于人性的人,一個獲得了現實自由的人。他不僅與動物相區分,還和異化勞動者相區分,它是自然主義者,也是人道主義者,共產主義使人與異化勞動者的區分得以完成,也使人與動物的區分得以真正實現。
三、青年馬克思關于人與動物的區分意義
首先,從理論上來說,馬克思關于人與動物的區分不僅突破了西方歷史上尤其古希臘和中世紀的哲學研究主題――人與神的關系,轉而將人與動物的關系作為哲學研究的主題,也突破了以往的研究視角――理性,轉而將存在作為研究的視角。具體地說,這種存在是指人的有意識的自由自覺的生命活動的感性的存在。“人是有形體的,賦有自然力的,有生命的,現實的,感性的,對象性的存在物。”
其次,從現實的角度來看,人與動物的區分為人與人的區分作了準備,為獲得對現代人的規定奠定了基礎。“對人的本性和人的歷史的理解,馬克思采用黑格爾的辯證法:肯定(人的本性),否定(異化),否定之否定(異化的揚棄和人的本性的復歸),但這一辯證法不是線性的,因為異化勞動的產生和異化勞動的揚棄走著同一條路。”異化的揚棄和人的本性的復歸即人成為共產主義者。而馬克思的目標是“使人在精神上得到解放,使人的完整的人性得到恢復,使人與自然界處于統一而且和諧的關系之中”,使人的個性得到發展,而人是社會歷史的主體和創造者,社會的發展要靠人來實現。因此,青年馬克思對人與動物的區分對于現代社會和人類發展具有一定現實意義。
【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的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生物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知識點04-25
生物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復習知識點04-26
初二生物動物與人類生活關系的知識點04-26
生物初二重點知識點之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04-26
電磁與人類的日常生活知識點04-25
水中生活的動物知識點總結04-25
電磁與人類的日常生活知識點歸納04-25
生物水中生活的動物知識點總結04-25
初中生物知識點之水中生活的動物知識點總結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