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植樹節的由來和意義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對植樹節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植樹節的由來和意義,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植樹節有什么由來
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國的植樹節,其實這天是孫中山先生逝世的紀念日。確定這一天為植樹節,一是從植樹的季節考慮;二是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一生提倡植樹造林的功績。
孫中山先生從小就喜愛植樹,在他的故居至今仍生長著一棵已滿百歲的檀香山酸豆樹。這是1883年,年僅只有18歲的孫中山,千里迢迢從美國檀香山帶回幼苗親手栽種的,在他的精心培育下終于成材。
孫中山也是我國近代最早極力提倡植樹造林的人。他親自起草的政治文獻《上李鴻章書》中提出,中國欲強,必須“急興農學,講究樹藝”。
辛亥革命以后,孫中山先生提出了在中國北部和中部大規模植樹造林的計劃。1924年,他在廣州一次演講中強調:我們防止水災和旱災的根本方法就是要不斷植樹造林,而且要造大規模的森林。此外,他還在許多著作和演講中,反復強調毀林的危害性和植樹造林的重要性,并且身體力行,親自植樹。
在孫中山先生的倡議下,我國曾于1915年7月30日首次規定,每年清明為植樹節。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后,決定將孫中山的逝世日——3月12日定為植樹節,以紀念他提倡植樹造林的功績。
植樹節的意義
植樹造林不僅可以綠化和美化家園,同時還可以起到擴大山林資源、防止水土流失、保護農田、調節氣候、促進經濟發展等作用,是一項利于當代、造福子孫的宏偉工程。為了保護林業資源,美化環境,保持生態平衡,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根據本國實際情況設立了植樹節。隨著人們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并積極投身植樹造林活動,我們人類生存的環境將會得到不斷的改善。
植樹節的由來和意義
植樹節的由來最初是由凌道揚和韓安、裴義理等林學家于1915年倡議設立,后經孫中山先生的支持和推廣,最終在1979年被全國人大常委會定為每年3月12日。
中國的植樹節起源于20世紀初,當時的林學家們意識到森林對于國土保安、水土保持及氣候調節的重要性,因此提出設立植樹節。最初這個節日被定在清明節,后來為了紀念孫中山逝世三周年,國民政府將其改為3月12日。新中國成立后,鄧小平提議并經由全國人大常委會確認,將每年的3月12日正式定為植樹節。
植樹節的意義在于宣傳保護樹木,動員全民參與植樹造林活動,以促進國土綠化和生態環境的改善。
植樹節不僅是一個強調森林效益和綠化祖國的節日,也是提高公眾環保意識的重要途徑。通過植樹活動,可以有效地改善生態環境,提升土地質量,保持生物多樣性,同時對抗氣候變化帶來的負面影響。此外,它還能培育公民對環境的責任感和綠色價值觀,鼓勵人們為綠水青山的建設貢獻力量。
總的來說,在植樹節這一天,各級政府機構、社會團體以及學校都會組織各種形式的植樹活動,旨在增強全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和參與度。通過這些活動,不僅能夠美化環境,還能夠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植樹節的由來和意義】相關文章:
小滿的由來和習俗06-03
驚蟄的由來和習俗03-06
芒種的由來和習俗06-04
世界地球日的由來及意義04-18
小滿節氣的由來和習俗06-03
小年的由來習俗和禁忌01-16
夏至節氣的由來和習俗03-30
建黨節的由來和習俗03-25
拍拖的意思和由來是什么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