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有關植物的科學小常識
植物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是生命的主要形態之一,認識植物是我們小學科學必須掌握的內容之一,所以為大家帶來了有關植物的科學小常識。
植物的科學小常識 篇1
1、丁香、薄荷、刺槐、月桂分泌的芳香物質,影響相鄰植物伸長生長;
2、榆樹的分泌物能使櫟樹發育不良;
3、榆樹根系到達的地方,葡萄生長發育嚴重受抑;
4、柏樹揮發油中含有醚和三氧四烷,可使周圍植物中毒呼吸減緩,生長停止;
5、核桃、石松、云杉、銀冷杉能影響和毒害周圍很多植物;
6、核桃、胡桃的葉和根系釋放,分泌水溶性葡萄糖胡桃醌,在土中水解氧化后產生毒性更大的胡桃醌,造成周圍松、蘋果、樺、馬鈴薯、番茄及樹下多種草本植物受害或致死;
7、核桃落葉性炭疽病菌會引起大量果樹落葉;
8、刺槐對多種果樹有較強抑制作用導致常年不結果;
9、桃樹殘根在土壤中腐敗水解時會產生大量氧化鉀和苯甲醛等毒性很高的物質,抑制果樹根系呼吸作用,直接殺死果樹幼根,不宜與蘋果、梨、山楂等混栽;
10、日本紅松的針葉在雨霧淋溶下產生有害物質,使松樹林旁不能種莊稼;
11、鈴蘭和丁香在一起,丁香萎蔫;
12、鈴蘭和水仙在一起,兩敗俱傷;
13、丁香和水仙在一起,危及水仙生命;
14、丁香、紫羅蘭、郁金香和毋忘草在一起會兩敗俱傷;
15、成熟的蘋果、香焦與含苞待放或正在開放的盆花、插花在一起會使花朵早謝;
16、榆葉、櫟樹與白樺不能間種;
17、枳樹與云杉不能間種;
18、櫟樹、白樺排擠松樹;
19、櫟樹冠層水淋溶物(水楊酸)使下層灌木生長不良;
20、桉樹淋溶出綠原堿,林下幾乎沒有雜草生長;
21、洋槐能抑制多種雜草生長;
22、薄荷屬和艾屬植物分泌物揮發油阻礙豆科植物幼苗生長
23、番茄附近的葡萄生長不好;
24、番茄地下部分揮發物,根部的分泌物(單寧等酚酸類)對各類蔬菜的種子和幼苗生長發育有抑制作用;
25、黑松與野牛草不能混栽,因為都屬深根性植物,會互相爭奪地下水,造成松樹生長不良。
26、云杉具有自毒作用,造成連作障礙。
27、松和櫟、栗不能混栽,會誘發油松櫟柱銹病;
28、油松、馬尾松、黃山松等二針(葉)松不能與芍藥、赤藥等芍藥科、玄參科、毛茛科、馬鞭草科、龍眼科、鳳仙花科、蘿蘑科、爵床科、旱金蓮科等多種植物混栽,會誘發二針松苞銹病;
29、油松和黃檗不能混栽,會誘發油松針葉銹病;
30、紅花、華山松、喬松等五針松不能和茶麃子、刺梨等混栽,會誘發五針松苞銹病;
31、云杉和稠李不能混栽,會誘發云杉稠李球果銹病;
32、云杉不能和杜鵑,喇叭茶混栽,會誘發云杉葉銹病;
33、紅皮云杉不能和興安杜鵑混栽,會誘發紅皮云杉葉銹病;
34、青海云杉不能和青海杜鵑混栽,會誘發青海云杉葉銹病;
35、檜柏類(圓柏、檜柏、龍柏、沙地柏等)不能和蘋果、梨、山楂、山定子、貼梗海棠等混栽,會誘發蘋檜銹病和梨檜銹病;
36、落葉松和楊樹不能混栽,會誘發青楊葉銹病;
37、垂柳不能和紫堇混栽,會誘發垂柳和銹病;
38、在蘋果、梨區不能栽刺槐,因為刺槐是蘋果、梨炭疽病菌體的越冬場所,同時又是根部紫紋羽病的中間寄主,還易招引蘋果、梨、桃的蝽象;
39、細葉結縷草與雞矢藤混栽,會誘發細葉結縷草銹病。
40、紅松和云杉混栽,易發生紅松球蚜;
41、落葉松與云杉混栽,易發生落葉松球蚜;
42、冷杉與云杉混栽,易發生冷杉異球蚜;
43、楊樹與果樹鄰近,易發生楊樹潰瘍,果樹輪紋病(兩病的病原菌大致相同);
44、果樹周圍種泡桐,易引發果樹根部紫紋羽病,葉片黃化干枯;
45、楊樹、蘋果種植區周圍種桑、構、櫟、小葉樸,易導致桑天牛大發生,因為桑天牛成蟲羽化出孔后必須補充營養,只有在取食桑、構、櫟、小葉樸后才能產卵,僅取食毛白楊、蘋果枝葉是不能產卵的;
46、柑桔園和葡萄園周圍不宜種榆樹,因為榆樹是星天牛和橘褐天牛的喜食樹種;
47、夾竹桃花朵聞之過久易使人昏昏欲睡,智力下降,誘發呼吸道、消化系統疾病分泌的乳白色液體、接觸過久易中毒;
48、月季花散發的'香味,久聞會使人感到不適,憋氣、呼吸困難;
49、郁金香花朵含有一種毒素,接觸過久會使人頭昏腦脹、中毒,眉毛稀疏,毛發加快脫落;
50、水仙花汁液可使皮膚發紅,鱗莖含拉丁可毒素,食后會嘔吐;
51、虞美人全株有毒,果實毒性更大;
52、一品紅全株有毒,白色汁液使皮膚紅腫;
53、馬蹄蓮花含生物堿,有毒,誤食后會昏迷;
54、虎刺梅乳汁有毒,使人不能入睡;
55、五色梅花葉有毒,誤食后會腹瀉、發燒;
56、珊樹豆全株有毒,食其紅果很危險;
57、南天竹含天竹堿,全株有毒,誤食后會腹瀉、發燒;
58、含羞草有含羞草堿,接觸過多會引起周身不適,頭發變黃脫落,眉毛稀疏;
59、鳳仙花對鼻咽和食道疾病有促發作用;
60、天竺葵絨毛的分泌物與人接觸會使有些人皮膚過敏,發生瘙癢;
61、夜來香排出物使人精神興奮難以靜心入睡,還能讓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容易感到頭暈目眩,郁悶不適,咳嗽,氣喘,甚至使病情加重;
62、萬年青含有毒酶(啞棒酶),莖葉的汁液對皮膚有強烈刺激性,誤咬后會強烈刺激口腔粘膜,引起咽喉水腫,甚至聲帶麻痹失音(民間稱萬年青為“啞毒”);
63、百合花、蘭花的濃厚香味久聞后,易引起眩暈、失眠、咳嗽、氣喘和瞬間遲鈍;
64、仙人掌和仙人球類植物,葉面上的刺均有毒性,易引起皮膚發炎,紅腫痛癢,痛苦難忍;
65、五色梅、燕飛掌、龜背葉、虎刺、霸王鞭、文殊蘭、銀邊翠、虞美人、、石蒜、龍舌蘭、鳳信子等花粉或漿汁對人有毒。
植物的科學小常識 篇2
1、(看)、(聽)、(摸)、(問)、(量)、(聞)等方法都是科學觀察的基本方法。
2、能用(測量)的方法比較樹葉的大小,能用(數據)記錄植物的變化。
3、植物按生存的環境不同,可以分為(陸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根據莖的不同,可以分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4、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陽光),(空氣)和(營養)。
5、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種植物都有一定的(壽命)。
6、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長在一定的(環境)里;需要(水分),(陽光),(空氣)和(營養);都會(生長發育);都會(繁殖后代);都有從生到死的(生命)過程。
7、植物的葉一般由(葉片)和(葉柄)組成,葉片上有(葉脈)。
8、植物的一生要經歷種子、發芽、幼苗、生長、開花、結果、死亡等過程。
9、水葫蘆葉柄部位膨大的海綿體充滿(空氣)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10、水生植物和陸生植物都有(根)、(莖)、(葉)等器官。它們的生長需要(水分),(陽光)和(空氣)。
11、水生植物有(水葫蘆),(金魚藻),(水花生),(浮萍)等。
12、水葫蘆和狗尾草的相同點:生長需要(水分)、(陽光)和(空氣);有(根)、(莖)、(葉);都會(繁殖后代);壽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3、大樹的特征可以用樹的高矮、樹冠的形狀、樹干的粗細、樹皮的樣子和樹葉的樣子等來描述。
14、樹葉是有(生命)的,要經歷葉芽、嫩葉、老葉、枯葉的過程。
15、大樹和小草的共同點是:都生長在(土壤)中,都有(綠色)的葉,都會(開花結果),都需要(水分)、(陽光)和(空氣)。
16、大樹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處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莖的粗細不同、莖的質地不同、壽命長短不同。
17、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長階段是:種子、發芽、生長、開花、結果、枯死。
據統計,目前存在的植物物種大概有350000種,大致被分為種子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擬蕨類植物四類。對于一個普通大眾來說,要想全部掌握的話是不太可能的,因此,我們只能掌握其中最常見的部分,這樣的學習才會有效率!
植物的科學小常識 篇3
蘑菇就是真菌,和動物、植物并稱的物種,因為目前生物學家把生物界分為5大類動物、植物、細菌、真菌和病毒。其中細菌、真菌和病毒統稱為微生物。蘑菇和我們人類一樣,不能進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機營養物,而是需要從外界獲取,這種營養類型稱作異養。雖然蘑菇沒有和我們人類一樣的消化系統來消化吸收營養物質,但它們有菌絲,能用來吸收營養物質。
在林地或草地、枯木上經常能看到一種現象,一場大雨過后草地上突然出現了許多蘑菇,這些蘑菇并不是憑空出現的.,是在下雨之前,它們的菌絲就已經在土壤中靜靜地生活很久了。
我們平時看到的吃的蘑菇,叫做“子實體”,是蘑菇的生殖器的。子實體是持續時間很短的生殖結構,含有92%的水分(這也是它快速生長的原因)。而蘑菇的菌絲體扎根于地底,不同于子實體,菌絲體可以生活數年的時間。
植物的科學小常識 篇4
竹類植物是單子葉植物的一大族群,屬于禾本科(Gramineae)竹亞科。
世界竹類有70余屬1200多種,主要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少數分布在溫帶和寒帶,有亞太竹區、美洲竹區和非洲竹區。
中國竹類有39個屬500多種,涵蓋亞太竹區的全部屬類。全國竹子分為4個區:黃河,長江竹區、長江,南嶺竹區、華南竹區、西南高山竹區。除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新疆外,均有分布。另外,還有多元的竹林區劃:散生竹區、叢生竹區、亞高山竹區和混生竹區等。
關于竹子,歲寒三友“松竹梅”,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竹林七賢,鄭板橋的竹畫,蘇東坡的'“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揚州個園,清明上河圖的竹作等。
竹子區分,主要是從它繁殖類型、竹稈外形和竹籜形狀特征來識別。按繁殖類型,竹分為三大類:叢生型(合軸)、散生型(單軸、合軸)和混生型(復軸)。竹子分類學上要求從竿籜、筍期、葉色、竿色等部位看。
叢生型
如粉單竹、慈竹、孝順竹(慈孝竹)、小琴絲竹(花孝順竹)、黃金間碧竹(青絲金竹)、鳳尾竹、佛肚竹等;
散生型
如剛竹、毛竹、紫竹、斑竹(湘妃竹)、金鑲玉竹、黃皮剛竹(黃皮綠筋竹)、碧玉間黃金竹(槽里黃剛竹、綠皮黃筋竹)、早園竹、烏哺雞竹、桂竹、淡竹、龜甲竹等,以上都為剛竹屬;
混生型
如苦竹、茶竿竹、方竹、菲白竹、菲黃竹、箬竹、闊葉箬竹、鵝毛竹等。
植物的科學小常識 篇5
細菌性病害是由細菌病菌侵染所致的病害,如軟腐病、潰瘍病、青枯病等。侵害植物的細菌都是桿狀菌,大多數具有一至數根鞭毛,可通過自然孔口(氣孔、皮孔、水孔等)和傷口侵入,借流水、雨水、昆蟲等傳播,在病殘體、種子、土壤中過冬,在高溫、高濕條件下容易發病。細菌性病害癥狀表現為萎蔫、腐爛、穿孔等,發病后期遇潮濕天氣,在病害部位溢出細菌粘液,是細菌病害的特征。
病狀
植物受細菌性病害侵染后產生的病狀有:
斑點型:植物由假單孢桿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中,有相當數量呈斑點狀。如水稻細菌性褐斑病、黃瓜細菌性角斑病、棉花細菌性角斑病等。
葉枯型:多數由黃單孢桿菌侵染引起,植物受侵染后最終導致葉片枯萎。如稻白葉枯病、黃瓜細菌性葉枯病、魔芋細菌性葉枯病等。
青枯型:一般由假單孢桿菌侵染植物維管束,阻塞輸導通路,致使植物莖、葉枯萎。如番茄青枯病、馬鈴薯枯病、草莓青枯病等。
潰瘍型:一般由黃單孢桿菌侵染植物所致,后期病斑木栓化,邊緣隆起,中心凹陷呈潰瘍狀。如柑桔潰瘍病、菜用大豆細菌性斑疹病、番茄果實細菌性斑疹病等。
腐爛型:多數由歐文氏桿菌侵染植物后引起腐爛。如白菜細菌性軟腐病、茄科及葫蘆科作物的細菌性軟腐病、以及水稻基腐病等。
畸型:由癌腫野桿菌侵染所致,使植物的.根、根頸成側根以及枝桿上造成畸形,呈瘤腫狀。如菊花根癌病等。
識別方法
上述病狀類型,植物真菌性病害也有類似表現,但在病癥上有截然區別。經過農業技術人員田間取樣研究發現:細菌病害的病癥無霉狀物,而真菌病害則有霉狀物(菌絲、孢子等)。細菌病害的病癥主要有:
1、斑點型和葉枯型細菌性病害的發病部位,先出現局部壞死的水漬狀半透明病斑,在所候潮濕時,從葉片的氣孔、水孔、皮孔及傷口上有大量的細菌溢出粘狀物——細菌膿。
2、青枯型和葉枯型細菌病害的確診依據,用刀切斷病莖,觀察莖部斷面維管束有否變化,并用手擠壓,即在導管上流出乳白色粘稠液——細菌膿。利用細菌膿有無可與真菌引起的枯萎病相區別。鑒別茄子青枯病和枯萎病就可用此法區別。
3、腐爛型細菌病害的共同特點是,病部軟腐、粘滑,無殘留纖維,并有硫化氫的臭氣。而真菌引起的腐爛則有纖維殘體,無臭氣。如鑒別白菜軟腐病和油菜菌核病常用此法。
4、鏡檢:遇到細菌病害發生初期,還未出現典型的癥狀時,需要在低倍顯微鏡下進行檢查,其方法是,切取小塊新鮮病組織于載玻片上,洋小點水,蓋上玻片,輕壓,即能看到大量的細菌從植物組織中涌出云霧狀菌泉涌出。早期確診水稻白葉枯病常采用此法。
植物的科學小常識 篇6
【植物是從哪里來的?】
植物的祖先來自大海。
根據推算,綠藻在大約15億年前就起源了。它在海洋中欣欣向榮了幾億年之后,一面見證了寒武紀海洋的“生命大爆發”,一面和真菌一起結合成地衣,征服陸地。到5億年前的奧陶紀,綠藻已經演化成更復雜的陸生植物,廣袤的大地終于披上了綠裝。
【南極那么冷,有植物存在嗎?】
南極是個冰天雪地的世界,但也有100多種綠色植物生長。不過,其中絕大多數是苔蘚,種子植物只有2種——禾本科的南極發草和石竹科的南極漆姑。
【花開的時候會有聲音嗎?】
花開時,隨著花部器官的運動,會產生一定的聲音,但這種聲音人類的耳朵難以分辨得出。
【有哪些會吃動物的神奇植物?】
比較常見的會吃動物的植物有捕蠅草、豬籠草、瓶子草等,它們一般生長在較為貧瘠的環境中,為了獲取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它們的`某些部位,如葉子,會化成捕蟲囊,借以捕食蚊、蠅和小型的甲蟲等。
【動物有寄生蟲,那植物有沒有呢?】
植物也有“寄生蟲”。有些植物寄生在其他植物上,靠吸收被寄生的植物體內的營養來維持生命,這種現象叫做“寄生”。常見的寄生植物有菟絲子、槲寄生、無根藤等。
【無花果真的沒有花嗎?】
無花果不僅有花,而且有許多花,只是人們用肉眼看不見罷了。我們吃的無花果,并不是無花果的真正果實,而是它的花托膨大形成的肉球,無花果的花和果實就藏在這個肉球里面,所以從表面上看不見無花果的花。
【世界上活得時間最長的植物是什么?】
生長在非洲的“龍血樹”一般能活2000年,有的能活五六千年,甚至8000年至10000年。
【樹中之最是什么?】
答:一、世界上的樹:它是美國加利福尼亞的一棵巨杉。高達100米;在離地面1。5米高處,樹干的周長為34。1米。二、世界上的樹:它是北美紅杉。較早于測量為112米。名字叫謝爾曼將軍樹。三、世界上最小的樹:是北方柳樹(又稱草樹)只有2厘米高。四、世界上最老的樹:是日本柳杉,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200年,柳杉已經有7179歲了。五、世界最粗的樹:是意大利埃特附近的,名叫百馬樹,樹驅干的周長達62米。六、世界上歷史最長的樹:是銀杏(又名白果樹),早在16000萬年就有了。。樹為什么能長得那么高大?
答:因為樹一年四季都在生長,雖然冬天,許多禾本植物都枯萎了,但它還在生長,另外,樹活多久就生長多久,很多年齡大的樹都會長得特別高大。
【花為什么到一定時候就要落下來?】
答:花瓣落下來是為了結果實。雌蕊受粉之后,底部的子房慢慢膨脹變大,這部分就要長成將來的果實,但是果實只有等花瓣落下來之后才能開始生長。
【植物生活所必需的五大要素是什么?】
答:植物生活所必需的五大要素是:陽光、溫度、水分、空氣、養料,它們是植物的'生命線。溫度對植物生長發育有著很大的影響。植物在不同的生長時間期和不同的發育階段,都需要不同的,一定的合適溫度;水是植物的重要構成部分;空氣中的氧、氮、二氧化碳對植物生活影響極大;植物需要的養料很多,有碳、氫、氧、氮、磷、鉀、鈣、硫、鎂、鐵等10多種元素。
【曇花為什么只開一會兒就謝了?】
曇花是仙人掌一類植物,原產黑西哥干熱地區,養成了耐旱的習性,曇花晚上開放,是避免熱帶烈日的照射,開花時間短促,也是為了減少水分蒸發。所以曇花一現就謝了。這實際上也是曇花長期以來對自己生活環境的一種適應。
【藤蘿會把樹纏死嗎?】
會。因為藤蘿長得特別快,它只要攀纏在樹上,不長時間就會把樹干緊緊地纏繞起來。隨著樹干長粗,藤蔓就會越纏越緊,樹干輸送養分的路就會被匝得不通了。藤蔓的葉子繁茂遮光也影響樹的生長,慢慢地樹就會死去。
【車前子的葉子為什么排列成螺旋形?】
車前子長得矮,幾乎貼地而生,容易被比它高的植物擋住陽光。但車前子有一個爭得陽光的巧妙辦法。它的葉子按螺旋形排列。
【吃菠蘿為什么要蘸鹽水?】
因為菠蘿的肉果里含有豐富的糖分、維生素C、檸檬酸、蘋果酸等有機酸,但是當你不蘸鹽水生吃時,就會感到嘴巴有刺痛,那是菠蘿酸在起作用。由于這種酸能夠分解蛋白質,因此才會對口腔粘膜產生刺痛作用。菠蘿蘸了鹽水后,就能抑止菠蘿酸的作用,使菠蘿吃起來味道更香甜。
【春天的蘿卜為什么會糠?】
蘿卜從秋天播種時塊根部分就必須大量貯存養分,這樣,第二年春天才能將養分用來抽苔、開花,塊根中的糖分就被大量消耗了,這時纖維素迅速增多,蘿卜就會變得干癟無味了。所以,春天的蘿卜會糠。
【向日葵為什么向著太陽轉動?】
植物的向性運動可分為向光性、向地性和向觸性,向日葵花的向陽是典型的向光性運動。在陽光的照射下,生長素在向日葵背光一面含量升高,刺激背光面細胞拉長,從而慢慢地向太陽轉動。在太陽落山后,生長素重新分布,又使向日葵慢慢地轉回起始位置,也就是東方。但是,花盤一旦盛開后,就不再向日轉動,而是固定朝向東方了。
【為什么黃山松都千奇百怪?】
凡是游過黃山的人,都會對那里的“迎客松”留下深刻的印象。黃山松長得千奇百怪是那里的環境造成的。在山區,山風晝夜呼嘯,從山頂不停地向下勁吹,山上的松樹為了生存不得不改變自己的樹形,有的變得形狀如旗,有的長成傘形。黃山上大多是裸露的巖石,即使有土壤也十分瘠薄,在水分和養料都十分稀缺的地方,黃山松不得不將根系長得盤根錯節,密如蛛網,把企圖溜走的雨水攔住;而樹干長得矮小點,葉子變得細短一些,在葉面上增加一層厚厚的蠟質,可以減少水分的蒸發。黃山松經過長年累月的折騰,在惡劣的環境中生存下來了,但在樹形上卻留下了歲月的痕跡。
【植物的科學小常識】相關文章:
科學小常識02-08
科學小常識知識07-19
有趣的科學小常識08-04
幼兒的科學小常識01-24
科學小常識匯總07-20
科學現象小常識04-14
簡單的科學小常識05-27
關于科學的小常識04-18
科學健身小常識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