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生心理健康小常識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心理健康的小常識
個體心理在本身及環境條件許可范圍內所能達到的最佳功能狀態,不是指絕對的十全十美狀態。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心理健康的小常識,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一、什么叫心理健康?它有哪三個等級?
答:心理健康又稱精神健康,它是一種持續的心理健康狀態。心理健康的水平大致分為一般常態心理、輕度失調心理、嚴重病態心理三個等級。
一般常態心理者表現為經常有愉快的心理體驗,適應能力強,善于與別人相處,能較好地完成同齡人發展水平應做的活動,具有調節情緒的能力。生活中大多數人屬于一般常態心理者。
輕度失調心理者表現出不具有同齡人所應有的愉快,與他人相處略感困難,生活自理有些吃力。若主動調節或通過心理輔導專業人員的幫助,就會消除或緩解心理問題,逐步恢復常態。
嚴重病態心理。表現為嚴重的心理適應失調,不能維持正常的生活、工作。如不及時治療就有可能惡化,成為精神病患者。精神病是嚴重的心理疾病。
二、保持心理健康的小竅門
(一)心靈減壓十二招
1、開懷大笑,進行發泄
2、保持沉默有助于降壓
3、聽音樂、閱讀書報是增長知識和樂趣的最好辦法
4、作錯了事安慰自己“誰都有犯錯的時候”,以便繼續工作
5、在無人處大聲喊叫或大哭
6、與人為善,不要懷恨在心
7、世上沒有完美,甚至缺少公正,只要自己努力了,不要計較結果。
8、不要害怕面對自己的能力有限,學會適當地說“不”
9、對小事不去計較,裝糊涂最好
10、給久未聯系的朋友寫封信,吐露自己的感受。
11、換一個角度看問題,找出恰當的解決辦法。
12、車到山前必有路,今天很快就會過去。
(二)自我心理平衡術
1、自嘲法。生活中當遇到一些尷尬或難堪的場合時,若一味埋怨和逃避往往會使自己的心態越來越壞。不妨自己調侃一下自己,通過自我貶抑而達出奇制勝的效果,從而使心理達到一種高層次的平衡。
2、遺忘法。現實中不少人終日生活在對往事的痛苦回憶中,反復品嘗舊時受到的挫折,陷入惡性循環中,使心理愈加不平衡。因此必須學會遺忘,這是對痛苦的解脫。能使身心獲得寬慰,從而激發出新的力量,人性得到了升華。
3、激勵法。要走出每日“消沉—后悔”的心理不平衡怪圈,給自己確立一個值得去追求的目標。出去找個朋友開懷一下、踏踏實實干點活發筆小財、參加一個培訓使自己的精力集中起來等。有了成功的經驗和自信,我們就能再選擇更高的目標激勵自己。
4、閑聊法。閑聊對心理調適起很大功效。它可緩解緊張、消除隔膜、表達溫情、躲避碰撞、化解怨氣、發泄怒火。
5、哭泣法。我們當放棄有淚不輕彈的傳統戒條,讓自己隨情緒波動而哭泣。哭能使人產生有益的激素,使人體更加協調反應。
6、移情法。它是宣泄、調節情感的一種有效方式。
擴展資料
日常必知的心理健康常識
心理煩惱
心理煩惱是指有重大或者持久的心理刺激因素,或伴有不良教育及文化背景,導致出現暫時的情緒煩惱,但是自己可以識別、調節,身邊人可能沒有發現或者發現了完全能夠理解并提供有效幫助。
一般不會持續影響社會功能,不影響他人,包括日常生活中各種超出正常的情緒煩惱如天災人禍、生離死別等等,如果沒有刺激性社會因素,就不會出現情緒煩惱。這種明顯由社會因素引起的心理煩惱治療效果好,損害完全可逆,一般在一周以內緩解。
但如果不能妥善處理就有可能形成持續的心理問題,這種類型是心理咨詢的最佳選擇,一般不使用藥物治療,即使需要也是短期的,當然如果當事人有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不一定需要專業幫助。
心理問題
心理問題是指不良教育或者文化背景造成一定的個性偏差,可能由一定的心理刺激因素誘發,出現暫時或局部的情緒問題,自己可以識別但是難以擺脫,必須需要旁人或者心理醫生調節,身邊人也許能發現但是發現了只能部分理解,正常人如果處于相同的環境不會出現類似的問題。
如果沒有刺激性社會因素,也許不會馬上出問題,但以后仍然可能出現。在局部輕度影響社會功能,不影響他人,中樞神經系統或許功能性異常、治療效果較好,損害是可逆的,一般在半年以內緩解,也有可能長期遺留少許癥狀,這種類型是心理治療的主要選擇,如果配合藥物治療也是輔助手段。
心理障礙
心理障礙是指有明顯的個性偏差,伴隨一些輕度的心理刺激因素,出現持久的、較大范圍的情緒障礙,自己可以識別但是無法擺脫,因此主動求助,普通人難以提供幫助,一般需要心理醫生調節。身邊人經常可以發現異樣但是難以理解,正常人在相同處境下不會出現類似問題。
如果沒有刺激性社會因素,當事人也會出現情緒煩惱。部分影響自己的社會功能、一般不影響其他人,有中樞神經系統神經遞質障礙,治療效果尚可,部分損害有可能不可逆,但是程度較輕,這種類型可以叫神經癥,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同樣重要。
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是指有明顯的生物學因素,出現認知、情感和意志行為等心理過程的障礙,精神活動和環境不協調,影響嚴重、廣泛而持久,一般病人自己無法識別和調節,也拒絕治療,嚴重影響社會功能,并且會影響他人。普通人可以很容易地識別這種異常,但是非專業的幫助可能無效甚至是有害的。
社會學、心理學因素不是主要原因,和遺傳變異、神經生化以及腦結構異常等關系密切。在社會干預下治療效果尚可,損害基本上是不可逆的,需要長期治療和社會監護,藥物治療是主要的,心理治療和社會支持在康復期是有效的,這種類型一般叫精神病。
看完上述對心理的分類后是不是加深了你對心理健康認識的深度呢?若還想了解更多心理健康知識,可向本站心理健康專家在線咨詢。
【心理健康的小常識】相關文章:
小學生心理健康小常識07-27
冬季小常識08-18
安全小常識04-22
節電小常識09-26
科學小常識02-08
紅木的小常識09-27
春季養生小常識09-14
足球的規則小常識09-17
校園安全小常識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