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應該如何冬季養生
冬季也是各種疾病的高發季節,尤其是老年人,由于自身體質較弱,更應注意保養。那么,冬季如何養生?
補腎防寒是關鍵
在冬季,人體的陽氣收斂,氣血趨向體內,水濕不容易從體表外泄。經過腎臟、膀胱后,更多的水分下注膀胱成為尿液,這就加重了腎臟的負擔,容易導致腎炎、遺尿、尿失禁、水腫等疾病。冬季養生護腎是重要環節。腎是人體生命的原動力,只有腎氣旺,機體才能適應嚴冬的變化。保證腎氣旺的關鍵就是防止嚴寒的侵襲。
另外,人體其他部位的防寒保暖也不能忽視。如果頭部受到寒冷的刺激,血管會收縮,頭部肌肉也會隨之緊張,容易引起頭痛、感冒、胃腸不適等癥狀。寒冷刺激還可以通過背部的穴位影響局部肌肉或傳入內臟,危害健康。背部受涼還可能通過頸椎、腰椎影響上下肢肌肉及關節、內臟,促發各種不適。一旦腳部受寒,就可能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內的毛細血管收縮,造成抵抗力下降。
刺激足少陰腎經有補腎作用
在人體的十二經脈中,有一條“足少陰腎經”,適當刺激經脈上的相關穴位,可以起到補腎的作用。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是足少陰腎經的起點,每天用熱水泡完腳后,用左手的大拇指點按右腳心上的涌泉穴100次,然后換用右手的大拇指點按左腳的涌泉穴100次。也可按摩腰眼,雙手握拳,手臂往后用兩拇指的關節突出部位,自然按摩腰眼(第四腰椎旁約2寸的凹陷處),向內做環形旋轉按摩,持續按摩10分鐘,早、中、晚各一次。
冬季作息要早睡晚起補陽氣
冬季養生之道應該早睡晚起,起床時間最好在太陽出來后。因為早睡可以保養人體的陽氣,保持溫熱的身體,晚起可以養人體陰氣。等日出以后再起床,就能夠躲避嚴寒。在冬季睡眠時,人們不應該蒙頭睡覺。被窩里的空氣不流通,氧氣會越來越少。人在這樣的環境中睡覺,會感到胸悶、惡心、驚醒、虛汗,第二天也會感到疲勞。
建議,冬季室內的濕度,也要控制在適宜的范圍,一般以30%~70%為宜。室內濕度過高,人體散熱就比較困難,令人感覺憋悶,時間長會引起關節炎等疾病。室內濕度過低,空氣干燥,人就會感到口干舌燥,呼吸道不適。在冬季,市民們應該保持勤開窗的習慣,保持空氣流通,避免有害病菌在室內的停留。
堅持早晨散步可提高耐寒能力
人的耐寒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體質不同的人對寒冷刺激的反應也是有差別的。通過鍛煉可以提高機體對寒冷的耐受性。人們的鍛煉必須采取逐步使機體適應寒冷的辦法。如果人們能堅持每天清晨不間斷的野外散步,呼吸新鮮空氣,將會提高他的耐寒能力。隨著氣溫降低、活動量逐步升級,大家可以在冬季采取跑步、打球、登山等運動項目。
【應該如何冬季養生】相關文章:
冬季應該如何養生04-20
IT男性應該如何養生06-04
秋季應該如何養生04-19
冬季應該如何洗澡03-31
冬季應該如何養胃03-31
中年女性應該如何養生06-04
男人應該如何健康養生05-24
秋季便秘應該如何養生04-29
女人秋季應該如何養生04-29
冬季該如何養生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