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茶道基本知識有哪些
茶道,就是品賞茶的美感之道。亦被視為一種烹茶飲茶的生活藝術,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一種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茶道基本知識有哪些,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茶道基本知識有哪些
人們學習茶道,要完全掌握個中道理,得花長久時間。從簡單茶禮開始,從基礎禮規到基本常識,學習過程簡約而富有趣味。既可加深體認中國優秀文化,又可培養出耐性、寬容心和基本茶性知覺;生活中,學習和參悟茶道機理,會有助于增進親子關系,提高情商水平,增強體能體質,好處實在多不勝數以下信息由愛茶網fjteaw.cn收集整理來源于網絡。
茶道活動較為靜態,如經過氣息調養練習,比如太極拳、太極推手、調息入靜等,再來學習茶道會比較輕松自然,韻律、姿勢易于接受和調整。
第一課認識中國茶
茶對人體健康有益,每日飲用3杯,既可幫助消化,亦可排清體內過多油脂,茶道所指泡茶規范,是為發揮各自茶性優點,抑制不足之處,禮序之中遵循“和儉敬美”基本要義。而中國茶葉六大類數以百計、千計品種規格,均可以相應茶道禮序來表現。
第二課認識與應用泡茶工具
近代的茶具制作完備,既有創意又符合傳統。要學習茶道,首先就要了解各種茶具及其功能。茶道過程實踐性很強,初學者可親身使用茶具泡茶,體驗各種情趣和奧妙所在。
第三課基本手勢
傳統茶道禮序過程很多,不同地區、不同流派會有區別,而普及性大眾茶禮則相對簡約。老師會逐一演示泡茶基本手勢及過程。由于能直接參與沖泡過程,初學者更能領略茶道樂趣。
龍井茶道的基本知識
(一)初識仙姿
龍井茶外形扁平光滑,享有色綠、香郁、味醇、形美“四絕”之盛譽。優質龍井茶,通常以清明前采制的為最好,稱為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的稍遜,稱為雨前茶,而谷雨之后的就非上品了。明人田藝衡曾有“烹煎黃金芽,不取谷雨后”之語。
(二)再賞甘霖
“龍井茶、虎跑水”是為杭州西湖雙絕,沖泡龍井茶必用虎跑水,如此才能茶水交融,相得益彰。虎跑泉的泉水是從砂巖、石英砂中滲出,流量為43286.4立方米/日。在將硬幣輕輕置于盛滿虎跑泉水的賞泉杯中,硬幣置于水上而不沉,水面高于杯口而不外溢,表明該水水分子密度高、表面張力大,碳酸鈣含量低。請來賓品賞這甘霖清冽的佳泉。
(三)靜心備具
沖泡高檔綠茶要用透明無花的玻璃杯,以便更好地欣賞茶葉在水中上下翻飛、翩翩起舞的仙姿,觀賞碧綠的湯色、細嫩的茸毫,領略清新的茶香。沖泡龍井茶更是如此。現 在,將水注入將用的玻璃杯,一來清潔杯子,二來為杯子增溫。茶是圣潔之物,泡茶人要有一顆圣潔之心。
(四)悉心置茶
“茶滋于水,水藉于器”。茶與水的比例適宜,沖泡出來的茶才能不失茶性,雙充分展示茶的特色。一般來說,茶葉與水的比例為1:50,即100毫升容量的杯子放入2克茶葉。現將茶葉用茶則從茶倉中輕輕取出,每杯用茶2~3克左右。置茶要心態平靜,茶葉勿掉落在杯外。敬茶惜茶,是茶人應有的修養。
(五)溫潤茶芽
采用“回旋斟水法”向杯中注水少許,以1/4杯為宜,溫潤的目的是浸潤茶芽,使干茶吸水舒展,為將要進行的沖泡打好基礎。
(六)懸壺高沖
溫潤的茶芽已經散發出一縷清香,這時高提水壺,讓水直瀉而下,接著利用手腕的力量,上下提拉注水,反復三次,讓茶葉在水中翻動。這一沖泡手法,雅稱鳳凰三點頭。鳳凰三點頭不僅為了泡茶本身的需要,為了顯示沖泡者的姿態優美,更是中國傳統禮儀的體現。三點頭像是對客人鞠躬行禮,是對客人表示敬意,同時也表達了對茶的敬意。
(七)甘露敬賓
客來敬茶是中國的傳統習俗,也是茶人所遵從的茶訓。將自己精心泡制的清茶與新朋老友共賞,別是一番歡愉。讓我們共同領略這大自然賜與的綠色精英。
(八)辨香識韻
評定一杯茶的優劣,必從色、形、香、味入手。龍井是茶中珍品,素有“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佳茗之稱。其色澄清碧綠,其形一旗一槍,交錯相映,上下沉浮。通常采摘茶葉時,只采嫩芽稱“蓮心”;一芽一葉,葉似旗、芽似槍,則稱為“旗槍”;一芽兩葉,葉形卷曲,形似雀舌,故稱“雀舌”。聞其香,則是香氣清新醇厚,無濃烈之感,細品慢啜,體會齒頰留芳、甘澤潤喉的感覺。
(九)再悟茶語
綠茶大多沖泡三次,以第二泡的色香味最佳。龍井茶初品時會感清淡,需細細體會,慢慢領悟。正如清代茶人陸次之所說:“龍井茶,真者甘香而不洌,啜之淡然,似乎無味,飲過后,覺有一種太和之氣,彌淪于齒頰之間,此無味之味乃至味也。為益于人不淺故能療疾,其貴如珍,不可多得也。”品賞龍井茶,像是觀賞一件藝術品。透過玻璃杯,看著上下沉浮的茸毫,看著碧綠的清湯,看著嬌嫩的茶芽,龍井茶仿佛是一曲春天的歌、一幅春天的畫、一首春天的詩。讓人置身在一派濃濃的春色里,生機盎然,心曠神怡。
茶道禮儀姿勢:
(一)站姿
雙腳并攏身體挺直,頭上頂,下頜微收,雙眼平視,雙肩放松。女性右手在上,雙手虎口交握,置于胸前;男性雙腳微呈八字分開,左手在上,雙手虎口交握置于小腹部。
(二)走姿
以站姿為基礎,切忌上身扭動搖擺,行走應盡量成一條直線,到達來賓面前若為側身狀態,需轉成正向面對;離開客人時應先退后兩步再側身轉彎,切忌當著對方掉頭就走,這樣顯得非常不禮貌。女性可以雙手同"站姿"交握胸前,男性雙臂下垂于身體兩側,隨走動步伐自然擺動。
(三)坐姿
端坐椅子中央,雙腿并攏,上身挺直,雙肩放松,頭正,下頜微斂,舌頭抵上顎,眼乎視或略垂視,面部表情自然。女性右手在上,雙手虎口交握,置放胸前或面前桌沿;男性雙手分開如肩寬,半握拳輕搭于前方桌沿。全身放松,調勻呼吸、集中思想。如果作為來賓被讓于沙發就座,則女性可正坐,或雙腿并攏偏向一側斜坐,雙腳可以交叉,雙手如前交握輕搭腿根;男性可雙手搭于扶手上,兩腿可架成二郎腿,但雙腳必須下垂且不可抖動。
(四)跪姿
日本、韓國的茶人習慣跪坐,故國際間茶文化交流或席地而坐舉行的茶會多用到這一姿勢。跪姿分為跪坐、盤腿坐、單腿跪蹲。跪坐即日本的"正坐",兩腿并攏雙膝跪在坐墊上,雙足背相搭著地,臀部坐在雙足上,挺腰放松雙肩,頭正下頜略斂,舌尖抵上顎,雙手交叉搭放于大腿上(女性右手在上,男性左手在上)。盤腿坐只限于男性,雙腿向內屈伸相盤,雙手分搭于兩膝,其他姿勢同跪坐。單腿跪蹲常用于奉茶,左膝與著地的左腳呈直角相屈,右膝與右足尖同時點地;也可左腳前跨膝微屈,右膝頂在左腿小腿肚處。其他姿勢同跪坐。
茶道禮儀:
(一)鞠躬禮
分為站式、坐式和跪式三種。根據行禮的對象分成“真禮”(用于主客之間)、“行禮”(用于客人之間)與"草禮'(用于說話前后)。
站立式鞠躬與坐式鞠躬比較常用,其動作要領是:兩手平貼大腿徐徐下滑,上半身平直彎腰,彎腰時吐氣,直身時吸氣。彎腰到位后略作停頓,再慢慢直起上身。行禮的速度宜與他人保持一致,以免出現不諧調感。"真禮"要求行九十度禮,"行禮"與"草禮"彎腰程度較低。
在參加茶會時會用到跪式鞠躬禮。“真禮”以跪坐姿勢為預備,背頸部保持平直,上半身向前傾斜,同時雙手從膝上漸漸滑下,全手掌著地,兩手指尖斜對,身體傾至胸部與膝蓋間只留一拳空當(切忌低頭不彎腰或彎腰不低頭)。稍作停頓慢慢直起上身,彎腰時吐氣,直身時吸氣。“行禮”兩手僅前半掌著地,“草禮”僅手指第二指節以上著地即可。
(二)伸掌禮
這是品茗過程中使用頻率最高的禮節,表示"請"與"謝謝",主客雙方都可采用。兩人面對面時,均伸右掌行禮對答。兩人并坐時,右側一方伸右掌行禮,左側方伸左掌行禮。伸掌姿勢為:將手斜伸在所敬奉的物品旁邊,四指自然并攏,虎口稍分開,手掌略向內凹,手心中要有含著一個小氣團的感覺,手腕要含蓄用力,不至顯得輕浮。行伸掌禮同時應欠身點頭微笑,講究一氣呵成。
(三)叩指禮
此禮是從古時中國的叩頭禮演化而來的,叩指即代表叩頭。早先的叩指禮是比較講究的,必須屈腕握空拳,叩指關節。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演化為將手彎曲,用幾個指頭輕叩桌面,以示謝忱。
(四)寓意禮
這是寓意美好祝福的禮儀動作,最常見的有:
鳳凰三點頭。用手提壺把,高沖低斟反復三次,寓意向來賓鞠躬三次,以示歡迎。高沖低斟是指右手提壺靠近茶杯口注水,再提腕使開水壺提升,此時水流如"釀泉泄出于兩峰之間",接著仍壓腕將開水壺靠近茶杯口繼續注水。如此反復三次,恰好注入所需水量,即提腕斷流收水。
雙手回旋。在進行回轉注水、斟茶、溫杯、燙壺等動作時用雙手回旋。若用右手則必須按逆時針方向,若用左手則必須按順時針方向,類似于招呼手勢,寓意“來、來、來”表示歡迎。反之則變成暗示揮斥“去,去、去”了。
放置茶壺時壺嘴不能正對他人,否則表示請人趕快離開。
斟茶時只斟七分即可,暗寓"七分茶三分情"之意。俗話說:“茶滿欺客”,茶滿不便于握杯啜飲。
【茶道基本知識有哪些】相關文章:
游泳的基本知識有哪些04-22
中國茶道有哪些禮法禮儀06-03
汽車機油的基本知識有哪些03-31
單反鏡頭的基本知識有哪些04-14
攝像的基本知識與技巧有哪些04-26
除權除息基本知識有哪些04-22
新能源汽車基本知識有哪些08-10
汽車線束的基本知識有哪些03-31
公共管理基本知識有哪些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