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參觀實習總結范文
總結是在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在我們的學習、工作中起到呈上啟下的作用,不妨讓我們認真地完成總結吧。總結怎么寫才能發揮它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建筑參觀實習總結范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建筑參觀實習總結范文1
6月19日,我們一行人乘車到達沿江大道參觀實習,由于我們很早就出發了,所以一路上還比較涼爽,不是很熱。一到達沿江大道,周圍的近代建筑群立刻吸引了我的眼球,因為他們被保存得如此完好,鮮明的建筑風格給人一種清末民初的感覺,獨特的外形構造與建筑群和而不同。盡管年代久遠,當時的建筑技術受到一定的限制,建筑材料也比較單一,但它們都使用功能一點也沒受到影響,反而獨具一格,具有重要的建筑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
首先,在一個拐角處,我們看到的是江漢關大樓。其高大的建筑感覺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樸實莊重,四周外墻、柱全部采用花崗巖,給人厚實的感覺,細部雕刻花紋也十分精美,歷經百年紋理仍然清晰可見。很明顯,從整體上看,大樓可以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主樓和鐘樓。兩部分疊加,相得益彰,鐘樓在上,外形高聳,挺拔獨立,具有明顯的古典英式風格。底層主體建筑為矩形4層樓,8根柱子裝飾支撐,門前20多級臺階自下而上,直至正門入口處。受建筑材料的限制,由于當時鋼筋混凝土在中國尚未大規模應用,其正門過梁采用斗拱結構,故而開間狹小,顯得不夠大氣。樓頂的屋檐略微出挑也與材料的局限有關,太大的'出挑程度對材料的要求增加,以當時的建筑水平只能達到這一程度,而且其上部荷載也很大,能夠建成這樣也是一大挑戰。全部參觀之后,可以得出這樣的印象:狹小的斗拱和略微出挑的屋檐都是漢口近代建筑群的共同特征。
接著,我們又路過了武漢港客運大樓。其別具一格的新穎外形,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氣勢磅礴。很明顯,大樓分為三個部分:左邊塔樓,中央大廳和右邊小樓(上圖僅為右邊小樓)。三者有機組合,高低錯落,前后搭配合理,好像一艘泊岸待發的巨輪,極富現代氣息和獨特的藝術效果。整體構型和周圍環境相得益彰,與其使用功能也十分和諧。左邊塔樓好像巨輪的煙囪,高聳獨立,很能吸引眼球;中央大廳采用弧形頂部覆蓋,曲線之美便顯得淋漓盡致,現代材料的應用也使得屋頂荷載大大減輕,采光條件也大大提升;右邊的三層小樓好像巨輪的船頭,自下而上,逐漸內縮,層次感鮮明。
后來,我們又路過了英國匯豐銀行漢口分行舊址(現為光大銀行)。它也是典型的西式古典主義建筑,外形平穩簡潔,顯得非常嚴謹;橫立面開闊伸展,沿路展開。第三層有較大幅度出挑,由十根石柱支撐,頗有氣勢。外墻和基座都有精致的石刻雕飾,與整體風格保持一致。正門與江漢關類似,并不顯得很大,但在這里卻是應用的巧妙,與銀行的防盜要求和保守風格搭配得合理。建筑內部以天井采光,構成大樓主體,內部經現代化改裝,裝修精致華麗,光照得到大大提升。現在漢口近代建筑群基本上都經過現代化改裝,要么墻面翻新,柱梁加固,要么加高樓層,增加挑檐,要么增添現代化設備(比如上圖正門口的LED顯示屏),當然內部裝修是必不可少的。這些改進無非都是為了使以前的建筑適應現代的人們工作和生活,幸運的是這些建筑基本保持著原有的風貌,沒有遭受毀滅性損壞。
我們還沿途參觀了很多其他建筑,基本都具有典型的特點。比如德國領事館舊址是磚木結構,在樓頂的四角,均建有一個小圓尖塔,雖然看不出尖塔有什么實用功能,但卻是整棟房屋的亮點;橫濱正金銀行舊址是磚混結構,底層也是麻石堆砌的臺階;中信銀行漢口支行坐落于“丫”字路口,主體成三角形,別具一格,外墻涂紅色顏料,很是搶眼,內部為穹頂,石柱支撐(當我們準備在內部拍照時,被工作人員制止)。
漢口沿江這一片近代建筑群,記載和見證了武漢在十九世紀初二十世紀末的歷史。歷經滄桑,目前這些建筑群依然保存完好,極富歷史價值和建筑藝術價值。在那里,有武漢港客運樓,還有時尚的夜總會,可以說,這些建筑群與現代時尚建筑已經融為一體,不可分割,使得這些近代建筑更具生命活力。
經過半天的實習參觀,我對沿江大道附近的建筑群有了初步的了解,親身感受到建筑群的魅力,我也將房屋建筑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進行了聯系和對比,獲益匪淺。從中,我也深刻體會到土木工程在社會中的廣泛應用和巨大貢獻,深感肩上責任重大,同時也感到驕傲。我們土木學子一定不負眾望,建設祖國的美好未來!
建筑參觀實習總結范文2
實習時間:20xx年6月24日
實習地點:上海
參觀過程安排: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喜馬拉雅中心,上海嘉里中心實習目的:更好的理解建筑,了解建筑設計的表現手法,學習新的建筑設計技術。加強對實際建筑空間、城市空間的親身體驗,提高對建筑設計內涵的了解。分析建筑立面細部處理的特點。
實習內容:城市公共建筑
一.上海環球金融中心是位于中國上海陸家嘴的一棟摩天大樓,20xx年8月29日竣工。樓高492米,地上101層,是目前中國第八高樓(截止20xx年)、世界最高的平頂式大樓。開發商為“上海環球金融中心有限公司”,由日本森大廈株式會社主導興建。這座高度為492米的“垂直型花園城市”,聚集城市生活的多種元素,兼具金融中心和信息中心的'雙重功能,并設有大型文化傳媒中心。
建筑的2—3層是各種商場和餐廳,3—5層是會議中心,29層是上海環球金融文化傳播中心,7—77層是辦公設施空間,79—93層是上海柏悅酒店,94,97,100層作為觀光廳供人盡覽城市美景。
觀光廳
高度自然是上海環球金融中心觀光大廳的最大優勢,但它有的不僅僅于此。三個觀光大廳,高度不同,面積不同,而其內部設計亦各具特色。
1:94層,422米的離地高度和8米的室內凈高,使其具備了極佳的采旋光性能和觀賞視野。94層觀光大廳的特點在于大廳就是歷史和未來的‘交融’。
2:97層,離地438米的97層觀光廳更像一座浮于天際的橋梁,這個位于倒梯形風洞下口的觀光廳除卻地板外,側壁及頂部均由巨大的玻璃幕墻構成,寬達270度的觀光視角能使游人得到更多的視覺享受。
3: 100層觀光廳,是目前世界上人可到達的最高的觀光設施。這個處在風洞上口高達472米的觀光廳像是一座吊橋。透過它們游人將能真正體會到“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樂趣。
外墻裝飾
環球金融中心大廈塔樓外墻裝飾采用單元式玻璃幕墻,玻璃形式為夾膠中空或中空Low—E玻璃,玻璃外表面配有水平鋁合金分格條。裙房外墻裝飾采用單元式玻璃幕墻,不銹鋼板幕墻、干掛花崗巖幕墻相嵌組合,達到建筑裝飾的表現效果。
二.喜瑪拉雅中心是由證大集團精心打造的占地超過3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8萬平方米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綜合商業地產項目。由證大·大隱精品酒店和證大藝術酒店、喜瑪拉雅美術館、大觀舞臺和商場共同組成。運用古老中國精神和哲學,從傳統中國文化中淬煉出屬于當代中國的生活美學指標,旨在打造體現當代中國文化藝術的高品質生活與服務。
建筑整體被分為上下兩部分,上方部分由立面被光的藝術圍繞的、造型純粹的立方體構成,下方部分則由表面蜿蜒曲折的有機形體的“林”構成。簡介明快的立方體內是五星級酒店和創意辦公中心,對應了城市尺度;“林”內則主要為藝術館及演藝娛樂設施,三維曲面的委婉變化對應了人的尺度;“林”間則是開放的城市文化廣場,并結合地下商業設施設置了下沉廣場作為公眾活動的聚集地。
建筑特色:
(1)異型林
據了解,異型林部分又被命名為無極場,29根柱子如參天大樹破土而出,相觸相擁,頂部為5300平米空中花園。內部包含喜馬拉雅美術館與大觀舞臺。“異型林”結構部分,承載了喜瑪拉雅中心的藝術性,不僅從外形上、更從內涵上將藝術的渲染力源源不斷地擴散到整個建筑,使整座建筑的魅力隨異形體不斷生長。
(2)天書幕墻
建筑底部的兩側的外表面都采用了由藝術轉化的象形文字,抽象的演繹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結構采用的是新型GRC材料(玻璃纖維增強混凝土)
三.上海嘉里中心,位于上海萬商云集的靜安區南京路,毗鄰上海展覽中心,與上海商城隔街相望,各國領事館、銀行、跨國企業、國際級酒店、商務中心和高級餐廳近在咫尺。總面積達34,478平方米的優質辦公大樓,采用無柱式開放設計,每層建筑面積可達1,462平方米,實用率高達84%。辦公樓層設有天花吊頂綜合系統,內藏照明、空調及消防設施。部分樓層可分隔為多個單位,面積由111平方米至174平方米不等,給予用戶設計和布置的最大靈活性。
建筑整體布局分析:
辦公樓酒店服務式公寓裙房。
建筑參觀實習總結范文3
20xx年6月23號,在老師的組織下,我們進行了本學期房屋建筑學的第一次的參觀實習,實習地點為漢口江灘。本次實習的目的主要在于:首先,通過參觀實際建筑,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建筑文化、建筑知識以及建筑施工、建筑材料的認識,鞏固和擴大所學理論知識,提高學習積極性。然后,通過參觀在建工程及閱讀施工圖紙,進行現場比較,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提高識讀工程圖的能力。再者,通過實習,了解建筑工程施工工藝,熟悉房屋構造,了解建筑材料的特性及應用...
房屋建筑學是研究房屋的構造組成、構造原理及構造方法的一門課程,同時還包括介紹建筑設計的一般原則的教學內容。因此本課程在土建類專業的課程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構造組成研究房屋的各個組成部分及作用。構造原理研究房屋各個部分的構造要求及符合這些要求的構造理論。構造方法研究在構造原理的指導下用性能優良經濟可行的建筑材料和建筑制品的構成建筑結構配件以及構配件之間的連接方法。建筑設計知識研究建筑空間的構成組織功能和外觀形象的基本概念及一般原則。
首先我們觀看了江漢關大樓,江漢關大樓是武漢市的標志性建筑之一,位于江漢路和沿江大道的交匯處。大樓使用英國建筑形式,主樓四層,底層為半地下室,鐘樓四層,總高度46.3米,為武漢當時建筑。大樓的建筑風格屬于文藝復興式樣,三段式構圖,中部設有典雅的鐘樓,鐘樓四面裝有直徑4米的時鐘,準點的鐘聲一直構成武漢城市生活的一部分。花崗巖外墻,堅固壯觀,東、西、北三個立面墻均有花崗石柱廊,采用科林斯柱式,北面的`8根石柱直徑1.5米。江漢關大樓是武漢古典復興風格的典范建筑。大樓為鋼筋混凝土結構,主樓4層,底層為半地下室。鐘樓亦為4層,頂端高出地面83.8米,在當時是武漢三鎮的第二高建筑。
沿著大道走來,我們有相繼看到了很多比較古老西式的建筑,比如重點保護建筑中國光大銀行舊址,中國光大銀行武漢分行大樓位于漢口沿江大道143號,原系英國上海匯豐銀行漢口分行大樓,具有歐式巴洛克建筑古樸精致,典雅大方的風格,是武漢外灘上的經典建筑之一。中國光大銀行主樓展現的是新希臘古典主義建筑風格。新古典主義的設計元素,懷舊復古的建筑內涵,典雅高貴的建筑形象,在稱為“東方芝加哥”的漢口,將流金歲月、從容人生詮釋得淋漓盡致。中國廣大銀行的主樓是鋼筋混凝土結構的4層大樓,可以說是武漢地區最早建造的一棟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大樓,所建大樓的鋼材和水泥全是進口。該樓高約20米,面對長江,橫立面開闊伸展,自左至右分5段構圖。基座、房身、屋檐為三段式構圖。主入口由正中凸出,使立面具有明確的垂直軸線,確定了建筑的主從關系,是西方18世紀古典主義手法。
一路走來,這里的建筑風格確實讓我們耳目一新,看慣了中國式的方方正正的建筑,西方建筑確實有其優秀的一面,首先,他的建筑風格多變,富有美感,中心部分突出。其二,建筑講究線條的韻律感、量感、空間感和豐富而有變化的立體感,并帶有繪畫般的效果。更講究壁面的形式美,利用繁復多變的曲線和裝飾性的繪畫布滿壁面,甚至利用鏡子或燭臺等使室內空間變得更為豐富。看到其外表的各種雕刻,不禁感到一種美感以及復雜。其三,便是其結構鮮明,大部分是柱承式結構,整個建筑看上去線條簡潔、外觀宏偉。
這些建筑大都建筑于民國時期,漢口作為租界,當時由西方各國所建,有領事館、洋行、飯店等等。根據現場的一些說明,這些建筑大都是景明洋行所建,其建筑風格多以巴洛克式為主。本次實習,盡管冒著大太陽,但這些古老的建筑風格確實讓我們頗為享受,同時我們對于西方建筑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時,對于各種建筑結構構造也有了更加明確的概念,豐富了我們對于房屋構造想象力以及空間想象力,這對于以后我們設計房屋時有著莫大的幫助。不管是空間分布還是框架構造以及承重形式。當然給我的沖擊還是屬于外形的魅力。只有這樣的建筑才富有吸引力,所以我心中便存在一種思考,如何才能夠更好的將中西方的建筑風格融合在一起?以后也將是是我人生道路上思考的重點及前進的方向!
【建筑參觀實習總結】相關文章:
建筑參觀實習總結04-22
參觀建筑實習報告11-18
建筑參觀實習總結范文(精選10篇)01-11
參觀實習總結02-10
參觀實習總結08-13
(薦)參觀實習總結09-20
電廠參觀實習總結04-24
參觀實習總結(合集)09-27
【優】參觀實習總結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