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生德育實踐總結
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的經驗方法以及結論的書面材料,寫總結有利于我們學習和工作能力的提高,因此十分有必須要寫一份總結哦。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總結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學生德育實踐總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青少年的品德狀況直接影響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歷史任務的實現。長期以來,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思想品德教育的功利色彩濃厚,很多學校為了提高中考或高考的成績,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經常采用靜態教學模式,教學中以講授法為主,過于注重陳述性知識的學習,片面強調知識的理解、記憶及題型的歸納和總結,悖離了品德形成和發展的規律,難以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思想問題,導致思想品德課失去了感染力和吸引力,思想品德教育內容很難內化為學生的品德。
俗話說:生命在于運動。思想品德課的生命力和價值也只有在動態教學中才能實現。通過動態教學,可以更好地捕捉學生的內在道德需求,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參與感并幫助學生體驗和感悟所學習的內容,有利于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可以有效地激發和培養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的興趣。我們必須揚棄傳統思想品德課的靜態教學模式,代之以動態教學模式,使思想品德課教學始終能與時俱進,不斷滿足社會發展和學生成長的需要。
一、全方位開展動態研究,為思想品德課教學提供信息和智力支持
影響品德形成和發展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這些因素又時刻處于運動變化之中,學生品德因個性及成長環境的不同也存在著較大差別。因此,我校成立了德育信息研究部,主要負責通過網絡、電視、各種平面媒體、專題會議,學校各部門全方位收集整理校內、國內和國際的各種德育信息,深入挖掘典型案例中的德育因素,動態地研究德育的社會要求和學生成長中的德育需求,及時地追蹤各種先進的德育理念和具有較強實用性的德育方法,為學校政工主管部門和思想品德課教師提供信息支持并提出合理化建議。思想品德課教師在深入鉆研思想政治教材的基礎上,依據信息研究部提供的信息和建議,大膽探索、實施各種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教學的科學性、趣味性和實效性。
二、積極開展思想品德課教學改革,實施以“動”為主、三維目標層次推進的教學策略
在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質量標準的基本要求。在制定思想品德課教學方案時,應根據教學目標、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生活經歷,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制定循序漸進的多層次目標結構體系,而每一層次中均包括知、情、意、行的分目標及其結合途徑和方法,增強教學的可操作性。
三、正確認識思想品德課教學的作用,重視“結點化”的動態教學策略。
思想品德課作為德育的重要陣地,應是實踐―課堂教學―再實踐這樣一個螺旋式上升的教學過程,課堂教學只是其中的一個“結點”。在課堂教學前,不僅需要教師備課,還要求學生動起來,圍繞某個或某類主題廣泛搜集實踐資料或歸納生活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教師上課時可依據教材并結合這些實踐材料或問題引導學生剖析現實,體驗和感悟所學知識。在課后,教師要引導學生踐行道德,透過各種渠道獲取反饋信息,必要時,教師可再通過課堂教學引導學生進一步澄清、升華。
通過思想品德課這個“結點”,實現了課堂教學的雙向延伸,思想品德課教學和學生的生活實踐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學得更好,做得更積極,悟得更深更透,大大增強了思想品德課的實效性和吸引力。
四、自主探究、多元互動是思想品德課教學的主旋律
隨著我國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學生可通過多種渠道獲取大量信息,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信息嚴重毒害著青少年,教師不可能杜絕所有不良信息對學生的影響。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德育教學中,應堅持生本意識,重視過程和方法,指導學生通過列舉實例、回憶經驗、資料演示、小組討論、分組辯論、合作探究等方式自主學習,引導學生自學自練、自得自悟、互動交流、自評自糾,通過學生自身的努力去陶冶情操并獲取獨立的分析、鑒別、體驗、評價各種信息的技能技巧,最終實現學生良好品德的自主生成。
五、實行教學與學生的成長需求動態結合的教學策略。
教材不會經常發生變化,學生的成長需求卻因人因時而異。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通過行為記錄法、作品分析法、訪談法、事件剖析法等方法了解學生的成長需求,并根據其所揭示的實質不同分別歸類,教學時,教師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成長需求,組織學生有針對性的開展社會調查、搜集資料、辯論、討論、征文、現場體悟、實例分析等活動,極大地豐富了信息量,避免了學生因信息的局限性造成對事物的認識以偏概全而走向極端。學生原有的品德結構、品德誤區、思維方式、真情實感等在互動中得到自然的抒發和暴露,并與教材及其他主體所表現出來的道德觀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為等發生共鳴和碰撞。教師的重要作用之一是對這種共鳴和碰撞因勢利導,幫助學生對其進行分辨、總結、積累、升華,鼓勵學生踐行自己總結出的結論,解除成長中的困擾,不斷提高自身的品德修養。
六、建立以“動”為主要內容的行為評價和激勵機制,重視養成教育。
持之以恒的行動是養成行為習慣的關鍵環節,是道德內化為品德的必備條件,是知、情、意、行的“融合點”。只有通過道德行動,道德認識才能付諸實踐,道德情感才能受到陶冶和深化,道德意志才能得到鍛煉,道德判斷和道德評價水平才能不斷提高。
【大學生德育實踐總結】相關文章:
德育實踐總結03-07
德育實踐活動總結05-26
餐飲德育實踐作業總結07-13
德育實踐活動總結9篇02-21
德育實踐活動總結(9篇)03-29
德育實踐活動總結(通用10篇)08-15
德育實踐總結錦集[14篇]03-16
大學生實踐總結 大學生實踐總結報告06-06
大學生實踐總結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