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心得體會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心得體會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心得體會1
現在的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養成了事事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上學后,家長、社會、學校都給了他們太多的壓力,孩子們很難接受和適應,于是出現了很多心理問題。這些問題,影響著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和性格養成。與此同時,社會在進步,物質越來越豐富,對人們的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培養學生不能只教書。而是要教給他們如何學習,如何接受和處理更多的信息。因此,學生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心理狀況是保證
學生學習知識增強能力的根本。教師不僅僅是人類文化的傳遞者,也應該是學生健康心理的塑造者,是學生健康心理的維護者。作為教師,迎時時為學生減輕負擔,讓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
一、用愛打動學生。
人們常說:愛之深才能情更誠。教育人也必須使之情動而“解惑”。相信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微笑著面對學生。學生會把全部的愛心和敬意奉獻給我們。愛是啟動教師自身力量和智慧的能源;愛是通向學生心靈深處的橋梁;愛是創設教育環境和心理環境的瑰寶。對學生關愛、尊重、并關注他們豐富而復雜的內心世界,才能將教師的愛通向學生的心靈。
二、用活動減輕學生心理負擔。
過重的課業負擔壓在學生的身上,學生埋頭于作業堆里,就難以產生對生活的熱愛,對他人的關心,難以有舒展的胸懷和創新的精神,就會變得越來越壓抑,從而極易走向極端。作為教師,要在讓學生學會文化知識的同時,讓孩子學會盡情地活動,讓孩子們在活動中放飛心情。
三、用心營造釋放學生心懷的學習環境。
班級是學生學習生活的場所,是學生成長的搖籃。是學生良好心理素質形成的沃土。只有營造一種活潑、和諧的班級氛圍,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學生樹立健康的創新意識。
自評:作為一名教育者,不要把學生看成是一個能雕刻的作品,讓他們在你的刻刀下變成精美的擺設,而是要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創設一個廣闊的空間,讓他們自由地放飛夢想,快樂成長。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心得體會2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顆心,每顆心都有自己獨特的聲音。”反復咂摸,耐人尋味。的確,每個人的內心就是廣闊的天空,是浩瀚的海洋,具有豐富而神秘的內含。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每天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個體,他們的內心世界何嘗不是豐富多彩、變化萬千的呢?
一直以來,我對心理學都有著一份獨特的愛好,學校推薦讀《中小學心理健康與心理咨詢》,我便懷著強烈的好奇與探尋欲望讀完了它。讀完這本書,我的體會有兩點:
一、作為一名教師,應該了解而且必須了解中小學心理。
中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社會閱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他們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升學和自我意識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或問題。遇到問題怎么辦呢?靠自己解決?他們的心智還不夠成熟,人生經驗還不夠豐富。靠父母解決?現在的家長工作壓力也很大,每天奔忙導致和孩子溝通不夠,況且不懂得教育技巧,致使親子關系緊張。看來,只能靠老師幫助解決。老師關注學生的心理,懂得學生的心理,就能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和輔導,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中小學心理健康與心理咨詢》一書中向我們介紹了學習問題、情緒問題、性格問題、交往問題、行為問題的咨詢與矯治,具體涉及到考試焦慮、自卑、任性、挫折、逆反等問題。只要我們認真學習這些知識,再在工作中與真誠、與實際相結合,就能使學生感覺被尊重和理解,從而也就調動起了學生的積極性,班級管理、學校管理也就事半功倍。因此,為人師者一定要記住:好的心理是一劑良藥,能催人奮進,反之它就是枷鎖,使人滅亡。
二、作為一名教師,了解學生的心理就能調整好自己的心理。
現在,學生升學的愿望,家長望子成龍的期望,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統統變成壓在教師身上的巨大壓力。另外,現在的學生由于身處環境的.復雜,個性更加鮮明,這又增加了教育教學工作的難度。在這種雙重壓迫下,教師的心理也很容易出各種各樣的問題。一旦教師出現焦躁、倦怠等心理問題,常常會影響到對學生的態度,進而導致師生關系惡化,使得工作陷入惡性循環,這對學生和教師的發展都是極為不利的。
讀了《中小學心理健康與心理咨詢》一書,可以讓我們明白,學生出現逆反、任性等問題,是由于多種原因造成的,并非故意和老師作對。而且,出現問題的孩子正是需要我們包容和幫助的對象,就像醫生不能嫌棄病人一樣,我們老師應該不嫌棄他們,而且要真誠地幫助他們。當我們把問題學生當成一個個研究對象“對癥下藥”時,就會就覺得有樂趣在其中,就能耐下心來想辦法,而不是怨天尤人或大動干戈。如此一來,我們教師的心理問題不是也緩解了嗎?另外,本書針對學生的各種問題都有具體的診斷方法和矯治方法,對我們的具體行動也很有指導性。例如:書中指出對待學習困難的學生,應該“起點要低,目標要明,速度要慢,及時表揚,體驗成功”,我班某生物理較差,我就用上述方法幫助她,先要求她每天向優秀生請教一個物理問題,一周后進行檢測有了一定的進步,及時表揚肯定后再要求她每天請教一個新問題,復習一個舊問題,一周后再進行檢測,成績優良。面對這樣的結果,她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我體驗到了教育的樂趣,我真慶幸讀了這本書,及時得到了指導。
總之,《中小學心理健康與心理咨詢》確實值得我們一讀,有了它的幫助,我們教師就會時時刻刻地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在和諧的校園里,擁有健康的心理,從而快樂地成長。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心得體會3
針對我校農民工子女較多的現狀和個別教師心理問題比較突出的問題,我選擇了到西南大學心理學部參加為期五天的xx區第一期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兼職教師脫產培訓。
20xx年10月8日上午七點正,在度過國慶長假后上班的第一天,我懷著激動的心情,從學校開車前往西南大學心理學部,拉開為期五天的學習,報道后拿到學校給我們的培訓指南才發現,課程安排十分緊湊,每天的學習從早上到下午六點半,有兩天晚上的課程安排到晚上九點半才結束。看后心理難免有些想法:一方面,覺得課程內容安排豐富,可以打發漫長的夜晚;另一方面,覺得是成人學習時間安排太不合理,沒有自己的活動空間。帶著這些想法,參加完簡單的開班儀式,通過第一天的緊張學習,我有了新的認識。
1、我是帶著問題來學習的。通過學習希望能夠找到解決學校農民工子女的學習問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問題、教師的倦怠等問題的'切入點。
2、自覺學習是收獲的前提。我是向區教委主要領導請假,經教委陳主任同意后才有這個脫產培訓的機會。因此只有通過自己自覺學習后,回到學校將自己學到的知識,內化后才能找到解決學校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力求改變學校師生的學習生活現狀,才是對上級領導最好的感恩。
3、第一天的課給了我學習的信心。徐展博士的《中小學生心理發展與心理問題》專題講座,從中小學心理發展的特點與規律、中小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表現等方面,以自己教育女兒和學生的鮮活事例,讓我受益匪淺。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心得體會4
自從從事小學教育以來,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每年班級管理工作都受到大家的好評,也曾拿到區級的“優秀班主任”榮譽。也明白班級是構成學校的小集體,而小集體管理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校的管理的好壞;班級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校風校紀的建設。可是自從xxxx年暑期起,國家教育部舉辦全國部分班主任培訓,目的為了幫助全國班主任提高管理水平,使原來業余的班主任管理水平上升到專業班主任管理水平上來,從而更好的充分發揮班主任作用,提高教育教學效果。此次本人參加培訓后,使我明白以前我的班級管理只是自己瞎摸索的。作為一名班主任肩負著教育和管理學生的重任,要想把學生教育好,把班級管理好,不僅要有股工作的沖勁,更需要不斷地學習班級管理的理論知識和不斷探索的精神,尤其是要根據時代變化來轉變自己的思想觀念,適應“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
通過這次的培訓,筆者認為做好班級管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充分了解學生,打好管理基石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發展,他的思維、興趣愛好、才能、稟賦的傾向就談不上教育。”因而,再接到一個新班級時,適時地對每一位學生進行家訪、談心、詢問學校原來老師以及適度的觀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充分了解學生,你才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教育教學管理;才能談論怎樣地管理好班級。了解學生的方法有調查表、家訪、問卷、電話交流、師生交談和詢問上任班主任等等,通過這些方法來深入了解學生,使自己對班級成員做到心中有數。
二、民主選舉班干,設立機動機制
俗話說:“群雁高飛頭雁領。”小干部的素質與能力,對班級工作的成敗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了培養學生的現代意識,使學生能夠樹立積極進取,勇于拼搏的精神,把競爭機制引入班級管理當中,實行班級干部競選制,為學生創造一個平等競爭的平臺,形成能者上的向上風氣。
三、共同學習規章,做到明理明事
作為學校的學生,首先,應該要懂得校紀校規,懂得小學生應該遵守哪些守則,哪些行為規范,這樣他們在校的學習生活才算的上是一個自由的學生。根據這一理念,應當組織全班學生學習《校紀校規》、《小學生守則》、《小學生行為規范》。利用班隊會課幫助學生理解校紀校規,明白遵守校紀校規的'重要性。讓學生用紀律、規范約束自己,使自己得到所應擁有的自由。除此之外,還應組織學生學習《交通安全法規》、《環境保護法》等。加強學生的法律意識,使他們成為快樂的自由人。
四、制定班規,齊心規劃目標
自古就有:“無規矩不成方圓”。作為中隊的學生就像盤中的沙子,如果沒有粘合物的作用,這個班級將是一盤散沙。而班紀班規就像這粘合物,能把班級組織起來,形成一個團體,因此,組織學生根據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來制定班紀班規,共同規劃班級奮斗目標是班級建設不可缺少的環節。班級是師生共同組成的集體,只有師生共同努力才能把班級管理好,建設好。因此,需要班主任實施民主管理,提高管理效果。民主管理的關鍵是使學生形成主人翁意識和班級責任感。
五、重禮儀習慣養成,提高學生文明修養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文明世界的禮儀之邦。而如今現代的中國新一代,在禮儀方面還很欠缺。有的學生在校也許經過教育后還能講一些禮貌,在家就無尊長之習。筆者認為,開設禮儀課程是非常重要的。為了提高學生禮儀行為,在班級組織學生學三字經、背三字經是很有必要的。各種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能充分展現出這個班級的朝氣。
六、組織各種活動,激進學生向上
對于孩子來說,各種游戲是最有魅力、最能吸引他們的活動。如果班主任只會利用語言進行說教的話,勢必引起學生的反感。而如果在適當的說教后,將你所教育的內容轉換成有趣的游戲活動,在游戲中進行觀察、引導學生,使學生將所明的的道理,通過各種活動進行運用表現出來,從而提升教育效果。
七、做好家長工作,得到家長配合
學生家長的素質各不相同,往往教育孩子比較缺乏科學性;又因為如果只有教師的努力教育,沒有家長的密切配合,學生容易形成兩面性,在校是一種表現,在家是一種表現。家校只有統一教育,才有利于學生的品德培養。
八、教師充分展示,凝聚班級力量
教師在研究、觀察學生,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要不失時機的展示自己的的德才,使學生對你即親近又崇拜,產生主動與您交朋友愿望,愿意聽您的指揮,從而有效地樹立起教師的崇高威信。
九、施人性化管理,促生身心健康
“嚴師出高徒”這話沒錯,但是,如果只有嚴而無人性化管理的話,往往容易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
,管理措施實施一段時間后會很容易失效。學生改錯需要有個過程,它不可能像刀切西瓜一樣,一刀下去就一分為二,當教師給學生處不足的同時,要給學生一定的時間使其逐漸改正錯誤,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總之,班主任在班級教育管理上,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各種方法,不斷學習更新自己的教育管理理念,做到與時俱進才不會被社會所淘汰。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心得體會5
這次福州市骨干班主任培訓,我有幸聆聽了劉曉明的《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狀況》講座。首先是教師的講座非常的生動有趣;其次就是通過教師心理健康講座,在我心中奠定了教師心理健康對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特殊的地位。使我對“健康”有了重新認識,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師,只能在課堂上造成一種緊張或恐怖的氣氛,使學生如坐針氈,惶惑不安。所以,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系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發點和首要原則。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往往只關注自已的身體健康,事實上除了身體健康,更應該關注心理的健康,心理專家認為,心理問題已成為現代社會中的一種職業病,而教師又是這種心理問題的高危人群之一。
心理的健康不僅影響我們教師的個人生活,還會影響我們周圍人的生活,也會影響工作。所以,我們必須重視我們教師的心理健康。
通過學習,我也知道了教師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心理衛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樂于為工作奉獻,并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總之,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會保持一顆健康的心態,關注每一個學生,善待每一個學生。時刻保存高度的責任心,關心愛護自己的學生,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快樂成長,成為祖國的有用人。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心得體會11-12
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教案12-10
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心得體會(通用24篇)12-30
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講座簡報11-15
心理健康講座心得體會01-29
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講座簡報范文11-19
心理健康講座心得體會優秀03-18
教育講座心得體會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