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无码作爱视频,女厕厕露p撒尿八个少妇,精品人妻av区乱码,国产aⅴ爽av久久久久久

危險品泄漏處置應急預案

時間:2024-10-24 23:39:33 王娟 應急預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危險品泄漏處置應急預案(精選11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有時會出現一些意料之外的事件或事故,為了減小事故造成的危害,常常需要預先準備應急預案。那要怎么制定科學的應急預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危險品泄漏處置應急預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危險品泄漏處置應急預案(精選11篇)

  危險品泄漏處置應急預案 1

  1、目的

  為維護社會政治穩定和社會治安穩定,預防和遏制化學品造成的人身傷亡事故,遇突發事件時能夠迅速、有序地展開各項工作,根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目標管理的要求,結合我院實際,特制定本應急預案。

  2、依據

  本預案制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環境保護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家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預案》。

  3、范圍

  適用于院因危險化學品引發的突發事件。

  4、工作原則

  4.1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堅持應急與預防工作相結合,做好防范和預警工作,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社會影響。

  4.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在院的統一領導下,分級負責,條塊結合、屬地管理為主的應急管理體制充分發揮專業應急指揮機構的作用。

  4.3規范有序,保障到位。依據安全生產相關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依法規范應急管理和響應機制。

  5、應急組織體系

  成立應急指揮中心,應急指揮中心下設應急指揮中心辦公室,并在事故現場設派機構——現場應急指揮部。

  5.1應急指揮中心

  總指揮:由院長擔任(院長因公外出,可授權委托其他領導擔任)

  副總指揮:由黨委書記、主管副院長擔任

  成員:由院長辦公室、人事處、試驗研究所、后勤服務中心、地巖院負責人擔任。

  應急指揮中心職責:

  a)負責組織事故應急預案的修訂、審核、發布、演練和總結;

  b)按季度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規定下達預警和預警解除指令,專項應急預案啟動和終止指令;

  c)組織、指揮協調生產經營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工作;

  d)加強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建設。結合生產經營應急救援工作的特點,建立具有快速反應能力的安全事故救援隊伍,提高救援裝備水平,形成生產經營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的保障。

  e)做好穩定職工的情緒和傷亡人員的善后及安撫工作。

  5.2應急指揮中心辦公室

  應急指揮中心下設應急指揮中心辦公室,應急指揮中心辦公室設在院長辦公室,院長辦公室主任擔任主任,全面負責辦公室日常工作。各分院院長、經營處長、項目部負責人擔任副主任,負責各自主管區域現場指揮工作,經營處長負責外圍協調工作。

  應急指揮中心辦公室職責:

  a)接到事故報告后,要立即向指揮中心領導報告,并按照領導的指示,立即組織協調院屬各單位做好人員、車輛保障和物資備品等保障;

  b)隨時掌握安全事故的發生情報;

  c)按照應急指揮中心指令,及時將相關命令信息通知現場應急指揮部和各工作小組。

  5.3現場應急指揮部

  5.3.1現場應急指揮部是應急指揮中心的派出機構,設正、副總指揮和各專業小組,其成員主要由事故發生單位人員組成。必要時,應急指揮中心另行指派現場總指揮,當現場總指揮不能履行指揮職能時,由現場最高領導接替或應急指揮中心立即指派。

  5.3.2現場應急指揮部下設各工作小組,人員主要是由事故發生單位應急機構及救援隊伍的人員組成。

  5.3.3現場應急指揮部的職責:

  a)按照應急指揮中心指令,成立各工作小組,負責現場應急指揮工作,整合和調配現場應急資源;

  b)及時向應急指揮中心匯報應急處置情況;

  c)收集、整理應急處置過程的有關資料;

  d)核實應急終止條件并向應急指揮中心請示應急結束;

  e)負責現場應急工作總結

  6、應急啟動標準

  在發生的各類危險化學品事故,有下列情況之一應當啟動本預案:

  (1)發生一次死亡(含失蹤)3人以上、10人以下的危險化學品事故;

  (2)危險化學品由于泄漏、火災、爆炸等各種原因造成或可能造成較多人員急性中毒、傷害或死亡等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及其他對社會有較大危害的危險化學品事故;

  (3)其他性質特別嚴重,產生重大影響的危險化學品事故。

  7、預防與預警

  (1)發生危險化學品事故,單位主要負責人應當及時啟動應急救援預案,組織應急處置,并立即報告上一級主管部門,各部門接到報告后要立即趕赴事故現場。

  (2)發生危險化學品事故,不能很快得到有效控制或已造成重大人員傷亡時,應立即向上級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指揮部請求給予支援。

  8、應急響應

  8.1危險化學品泄漏事故處置措施

  (1)進入泄漏現場進行處理時,應注意安全防護進入現場救援人員必須配備必要的個人防護器具。如果泄漏物是易燃易爆的,事故中心區應嚴禁火種、切斷電源、禁止車輛進入、立即在邊界設置警戒線根據事故情況和事故發展,確定事故波及區人員的撤離。如果泄漏物是有毒的,應使用專用防護服、隔絕式空氣面具。為了在現場上能正確使用和適應,平時應進行嚴格的適應性訓練。立即在事故中心區邊界設置警戒線。根據事故情況和事故發展,確定事故波及區人員的撤離。應急處理時嚴禁單獨行動,要有監護人,必要時用水槍、水炮掩護。

  (2)泄漏源控制

  關閉閥門、停止作業或改變工藝流程、減負荷運行等。堵漏采用合適的材料和技術手段堵住泄漏處。

  (3)泄漏物處理

  圍堤堵截:筑堤堵截泄漏液體或者引流到安全地點,貯罐區發生液體泄漏時,要及時關閉雨水閥,防止物料沿明溝外流。

  稀釋與覆蓋:向有害物蒸氣云噴射霧狀水,加速氣體向高空擴散,對于可燃物,也可以在現場施放大量水

  8.2危險化學品火災事故處置措施

  (1)先控制,后消滅

  針對危險化學品火災的火勢發展蔓延快和燃燒面積大的特點,積極采取統一指揮、以快制快;堵截火勢、防止蔓延;重點突破、排除險情;分割包圍、速戰速決的滅火戰術。

  (2)撲救人員應占領上風或側風陣地

  進行火情偵察、火災撲救、火場疏散人員應有針對性地采取自我防護措施。如佩戴防護面具,穿戴專用防護服等。應迅速查明燃燒范圍、燃燒物品及其周圍物品的品名和主要危險特性、火勢蔓延的主要途徑,燃燒的危險化學品及燃燒產物是否有毒。

  (3)正確選擇最適合的滅火劑和滅火方法

  火勢較大時,應先堵截火勢蔓延,控制燃燒范圍,然后逐步撲滅火勢。對有可能發生爆炸、爆裂、噴濺等特別危險需緊急撤退的情況,應按照統一的撤退信號和撤退方法及時撤退。(撤退信號應格外醒目,能使現場所有人員都看到或聽到,并應經常演練)。

  (4)消滅余火

  火災撲滅后,仍然要派人監護現場,消滅余火。起火單位應當保護現場,接受事故調查,協助公安消防監督部門和上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調查火災原因,核定火災損失,查明火災責任,未經公安監督部門和上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的同意,不得擅自清理火災現場。

  8.3現場檢測與評估

  根據需要,報請應急指揮中心同意后,成立事故現場檢測、鑒定與評估小組,進入現場開展工作,主要工作內容如下:

  a)綜合分析和評價檢測數據,查找事故原因,評估事故發展趨勢,預測事故后果,為制訂現場搶救方案和事故調查提供參考;

  b)監測事故規模及影響情況、受損建筑物垮塌危險程度等;

  8.4信息報告和發布

  各部門及時將事故的進展情況報告應急指揮中心辦公室,應急指揮中心辦公室負責匯報指揮中心。事故信息的披露要嚴格按照我院有關信息披露程序進行,應急辦公室負責有關信息的收集、整理等工作和向上一級主管部門報告工作。

  8.5應急結束

  當遇險人員全部得救,事故現場得以控制,可能導致次生、衍生事故隱患消除后,經現場應急指揮機構確認,由事故應急協調辦公室協調,結束現場應急處置工作,應急救援隊伍撤離現場,由事故應急領導小組宣布應急結束。

  9、培訓與演練

  10.1院應急指揮中心辦公室負責本預案演習組織工作。

  10.2由試驗研究所、后勤服務中心負責預案演習組織工作。

  10.3預案演習每年進行一次。

  10.4應急演習結束后,各演習組織機構應在15日內向院應急指揮中心提交演習報告。

  10、附則

  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危險品泄漏處置應急預案 2

  1、總則

  1.1編制目的

  為積極應對可能發生的危險化學品事故,迅速、有效地組織和實施救援,防止事故蔓延、擴大,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財產損失,保護環境,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社會穩定,制定本預案。

  1.2工作原則

  根據“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方針,以“避免人員傷亡、減少財產損失、控制事故擴大、降低環境污染、保障車道暢通”為原則,把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地預防與減少生產安全事故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作為首要任務,快速反應、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單位自救與社會救援相結合,充分整合現有的專業和社會應急救援資源、完善工作體系,建設責任明確、反應快速、救援有力的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體系。

  1.3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務院關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和《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

  1.4適應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通過高管中心所屬收費站運輸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險化學品發生的各類安全事故。

  2、組織指揮機構及職責

  站長是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化學危險品泄漏事故應急處置的第一負責人,征稽股是事故處置職能部門,辦公室是事故處置日常管理部門,收費站全體人員都是事故處置的`責任人。

  2.1征稽股職責:

  (1)在發生化學危險品泄漏等威脅人身安全事件后,根據事故報告立即按本預案規定程序,組織力量對現場進行事故處理并及時向上級管理部門匯報。

 。2)負責向上級管理部門報告事故情況和事故處理進展情況。

  (3)組織和提供在搶險過程中及善后工作的物資及車輛供應。

 。4)當危急狀態消除,宣告應急行動結束。

  2.2日常管理辦公室職責

 。1)明確本應急預案修訂周期,日常檢查。

 。2)組織對本應急預案進行演練。

  (3)發生事故(原因、處理經過、人員傷亡情況及經濟損失情況)調查報告的編寫和上報工作。

  (4)定期檢查收費現場滅火器、消防箱、防護用品(防毒面具)是否符要求,如發現不符合的應立即更換。

 。5)建立經常經過收費站運輸化學危險品車輛臺賬(車牌號、所裝物品、如何處理)。

  (6)預案的培訓和演練

  1、定期組織針對重大危險源可能發生的危險化學品事故處置進行培訓和模擬演練。

  2、預案的培訓

  3、培訓應急救援人員熟悉應急預案和程序的實施內容和方式。

  4、確保應急救援人員熟知各自的職責和任務。

  5、熟練掌握器材裝備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6、熟知災害現場的危害、危險特性,配戴必要的個人防護裝具,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7、發生火災、爆炸事故的模擬演練。

  8、發生火災、爆炸事故且存在大量有毒危險化學品泄漏的模擬演練。

  9、發生同時具有火災、爆炸、有毒危險化學品大量泄漏的模擬演練。

  2.3應急通訊:

  領導、現場組織人員應急電話號碼:

  各職能部門主管人員應急電話號碼:

  報警電話:110

  醫院門診電話:

  2.4危急事件的表述

  危險化學品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主要是火災爆炸、泄漏,易燃化學品的泄漏處理不當,隨時可能轉化為火災爆炸事故,而火災爆炸事故又常因泄漏的蔓延而擴大。有毒有害氣體泄漏,易造成多人中毒事故發生。

  2.4.1當有裝有化學危險品車輛經過收費站發生大量泄漏或火災情況時,當班人員根據以“避免人員傷亡、減少財產損失、控制事故擴大、降低環境污染、保障車道暢通”的原則采取緊急避險措施迅速撤離事故現場并及時上報站長和職能部門。

  2.4.2撤離事故現場時應迅速戴好防毒面具(每個收費亭內都有)往上風、安全處撤離。

  2.4.3職能部門收到事故報告后應迅速上報上級管理部門并報警。

  2.4.4根據司乘人員提供的情況(車輛裝載何種物品、多少數量、如何搶救)或與車輛所屬單位聯系后根據所取得的情況在保證自身安全的情況下采取合理措施組織搶救。

  2.4.5當車輛發生火災時,根據司乘人員提供的情況(車輛裝載何種物品、多少數量、燃燒后是否會發生爆炸、如何搶救)或與車輛所屬單位聯系后根據所取得的情況在保證自身安全的情況下采取合理措施組織搶救。

  2.5危急狀態消除,由領導小組組長或副組長宣布應急行動

  2.6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宣布現場工作是否繼續。

  危險品泄漏處置應急預案 3

  一、指揮原則

  1、統一指揮原則

  當發生化學危險品事故,在上級主管領導到場前應當由管理處值班領導統一指揮,當上級主管領導到場后,應根據需要由上級領導實施統一指揮或指定人員負責指揮,并成立指揮部。地方政府等相關部門到場后,本單位指揮部并入現場總指揮部,服務總指揮部的指揮。

  2、屬地指揮原則

  本系統其他地區的增援力量到場后,服務本地指揮員的指揮。

  3、分部門逐級指揮

  本單位各部門指揮員服從于管理處指揮員的統一指揮,并負責指揮本部門的戰斗,上級指揮員不得越級下達命令,如有特殊情況要越級下達命令時,上級指揮員應將命令情況通報給被超越的指揮員,受命者應主動向本級指揮員報告情況。

  二、指揮體系及任務

  發生重、特化學危險品泄漏事故處置必須成立指揮部,根據本系統的工作特點在總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開展疏散、分流等工作。

  (一)指揮部人員構成及主要職責

  總指揮:xxx(負責與現場總指揮部工作協調,研究制定救援方案)

  副總指揮:xxx(負責本系統具體工作的指揮)

  成員:路政、收費站、服務區、交巡等部門主要負責人(負責各單位的具體工作)

  (二)人員分組及職責

  1、現場人員疏散組(注:具體人員名單和各人員所負責的工作應寫清楚)

  2、現場車輛疏散組

  3、車輛分流疏導組

  4、周圍群眾疏散組

  5、警戒組

  6、后勤保障組

  三、力量調集

  當發生重、特化學危險品泄漏事故時,指揮中心接到報警或調度命令后,應當立即按照預案調派交巡、路政、養排等力量趕赴現場,并通知管理處值班領導,同時向縣公安局指揮中心報告。

  四、疏散程序及措施

  (一)實施警戒。第一到場力量應對危險區域實施控制,在事故現場劃分警戒區、輕危區、重危區,設置警戒線;一般情況下重危區為50米、輕危區100米、警戒區為200米,對下風方向或泄漏量比較大時還要擴大警戒區。

  (二)清除火源。迅速熄滅警戒區內的所有明火,關閉電氣設備,包括呼機、手機等通信工具;車輛熄火,并注意磨擦、靜電等潛在火源。

  (三)維護秩序。節實對危險區嚴加控制,以防人員、車輛誤入危險區;在事故路段的主要進出口設安全檢查站,控制車輛進入,保證搶險救援車輛通行。

  (四)組織人員撤離。對危險區域內的人員應及時組織疏散至安全地帶(上風或側上風方向),在污染嚴重、被困人員多、情況比較復雜時要注意自身安全。

  1、撤離準備。救援人員首先應熟悉地形,明確撤離方向;準備好進入危險區應攜帶的標志物、擴音器以及強光手電筒等必要器材。

  2、積極防護。撤離前應及時指導危險區群眾做好個人防護?删偷厝〔,采用簡易防護措施保護自己。對于一進無法撤出的`人員,可將密封性好的房間設置為臨時避難間,指導他們緊閉門窗,用濕布將門窗縫塞嚴,關閉空調等通風設備和熄滅火源,等待時機再作轉移。

  3、迅速撤離。組織群眾撤離危險區域時,應選擇合理的撤離路線,避免橫穿危險區域;對粘有毒害性物品的人員要在警戒區出口處實施洗消,進入安全區后再作進一步的檢查,造成傷害的要盡快進行救護。

  五、要求

  化學危險品泄漏事故處置危險性大,專業性強,需要有嚴密的組織,在處置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所有進入作業區的人員要做好個人防護,不得擅自進入;

  2、加強統一指揮,協同作戰;

  3、每一個環節都應尊重科學,不可盲目行事;

  4、事故處置完畢后,要清點人員和裝備,并進行洗消。

  危險品泄漏處置應急預案 4

  1、總則

  1.1為及時、有效、迅速地處理由于化學危險品儲存、運輸、使用不善等原因造成的泄漏,防止因此引起的人身傷害、環境污染、設備損壞等次生事件,避免和減輕因化學危險品泄漏造成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和國務院《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危險化學品名錄》、《劇毒化學品名錄》、《重大危險源辨識》、《常用化學危險品儲存通則》,結合《海南xx集團有限公司重大突發事件(事故)應急管理辦法》的,特制定本預案

  1.2本預案按照“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保人身、保電網、保設備”為原則,以國家有關化學危險品儲存、運輸、使用等有關規定為指導,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制定。

  1.3發電企業主要是危險化學品的使用單位,我公司常用危險化學品有氨水、強酸強堿、燃油等。嚴重的化學危險品傷害人身傷亡應急處理,需要動員公司的力量乃至社會力量,公司員工都有參與危急事件處理的義務。

  2、概況

  2.1常用危險化學品特性:

  氨水(NH4OH),是不燃燒、無爆炸危險的液體。在正常條件下,從氨水中分離的氨氣具有強烈的氣味、有毒、有燃燒和爆炸危險,具有強烈的明顯刺激作用。

  強酸強堿:對皮膚和粘膜的刺激和腐蝕作用極強,經口服、皮膚接觸或由于呼吸道吸入其蒸氣均可中毒。

  2.2預警級別

  2.2.1二級化學危險品泄漏:酸堿儲罐或管道等運行設備泄漏,或儲存氨氣的容器泄漏,泄漏量較大,給周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并威脅人身及設備安全。

  2.2.2二級化學危險品泄漏:當濃酸、強堿等少量濺出,或氨氣等有毒有害氣體少量泄漏,造成輕微人身傷害,經簡單處理即可恢復,泄漏點容易消除。

  3、組織機構及其職責

  3.1組織機構

  3.1.1公司成立危險化學品泄漏應急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如下:

  組長:

  總經理

  副組長:

  副總經理、總工程師

  成員:生產技術部、發電部、化環部、總經理辦公室、安全監察室、檢修部、醫務室、保衛部負責人

  3.1.2危險化學品日常管理由保衛部負責,本預案的日常管理機構辦公室設在公司保衛部。應急工作領導小組在故障發生時,即作為現場指揮機構,進行現場指揮。組長主要負責重大決策,副組長主要負責現場指揮。

  3.1.3應急工作以部門職責分工為依據,下設運行應急組和6個應急專業組,分別由部門分管領導或部門負責人擔任組長,組織完成職責范圍內的具體應急工作。

  3.2組織機構職責

  3.2.1指揮部職責:

  1)在發生化學危險品泄漏等威脅人身安全事件后,根據事故立即按本預案規定,組織力量對現場進行事故處理,必要時向地方政府或申請援助。

  2)組織和提供在搶險過程中及善后工作的物資及車輛供應。

  3)當危急狀態消除,宣告應急行動結束。

  3.2.2日常管理辦公室職責

  1)明確本應急預案修訂周期,日常檢查。

  2)組織對本應急預案進行演練。

  3)發生事故(原因、處理經過、人員傷亡情況及經濟損失情況)調查報告的編寫和上報工作。

  3.2.3.運行應急組和專業應急組職責

  3.2.3.1運行應急組:由運行值長負責,主要職責是:

  1)及時向危險化學品泄漏應急工作領導小組報告事件情況。

  2)負責生產現場機組運行方式調整,根據泄漏點、泄漏量及時采取隔離措施,維護機組正常運行。

  3)在各應急專業組到位前,組織疏散無關人員,并通知值班人員正確佩戴必要的安全防護器具進入事故現場進行處理。

  3.2.3.2各部門(應急專業組)職責:

  1)化學專業(技術支持專業組):負責建立企業危險化學品檔案,明確危險化學品存儲數量、位置、化學特性及泄漏處理方法,在危險化學品泄漏后組織制定現場處理,對泄漏物進行回收,要求正確佩戴、使用安全防護用具。本專業組包括環保人員,負責對泄漏現場進行監測,對搶險提出指導意見,防止環境污染事故的發生。

  2)發電部、檢修部、化環部(現場處理專業組):及時與調度部門聯系,盡快隔離故障設備,保證運行設備的安全穩定;組織處理事故現場,消除泄漏點,轉移泄漏源;要求正確佩戴、使用安全防護用具。

  3)保衛部門(防火專業組):控制火災事故的發生,當發生火災時組織撲救,查明并安全轉移現場中毒人員,按現場處理方案協助清洗事故現場,防止事故擴大,要求正確佩戴、使用安全防護用具。

  4)安全保衛部門(安全保衛專業組):設置隔離帶,負責組織隔離帶內所有非值班人員從上風口處撤離,阻止無關人員進入隔離區內,并監督搶險人員安全防護用具的正確佩戴和使用。事故處理結束后,組織完成事故調查及事故信息報送工作。

  5)醫療部門(醫療衛生工作組):負責搶險現場傷員的醫療救治。

  6)總經理辦公室(后勤支持工作組):負責與地方政府的聯系溝通,按照應急工作領導小組指令,對外通報故障處理進展情況;正確調度應急車輛,保證應急物資、人員運輸;組織完成善后處理工作,如果發生人身傷害,工會應介入。

  3.3應急通訊:

  4、預防與預警

  4.1危險源監控:

  1)建立公司危險化學品檔案,定期檢查存儲、使用及運輸情況,報廢物品要經專業人員簽字后銷毀。

  2)定期檢查危險化學品使用車間、存儲倉庫等場所的監測、通風、防曬、調溫、防火防爆、泄壓、防毒、消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靜電、防腐、防滲漏、防護圍堤及隔離操作等安全設施、設備完好情況。

  3)監督危險化學品使用操作方法正確執行。

  4.2預防措施:

  1)對試驗所用化學危險品應儲放在專用的房間和柜內,并有專人負責保管,應有化學危險品領用登記本,取存化學危險品應登記入冊,注明數量和時間。

  2)化學危險品柜應用兩把鎖,鑰匙分別有兩人保管。

  3)揮發性的化學危險品應存放在單獨的專用柜內,化學危險品應按性質分類存放,專人保管。

  4)化學危險品應有名稱濃度級別標簽,否則應經有關人員鑒定確認后方可使用。

  5)失效變質化學危險品應經有關人員鑒定后,方可報廢,并采取適當方法予以消毀。

  6)使用危險品時,事先應知道其性質及防護辦法。

  7)禁止用口嘗和正對瓶口用鼻嗅的.方法來鑒別各化學危險品。

  8)供酸堿的工作人員應熟悉化學危險品的性質和操作方法,并根據工作需要戴口罩、橡膠手套及防護眼鏡,穿橡膠圍裙及長筒膠靴,工作負責人需檢查。

  9)高位酸罐頂部不準站人,以防酸罐受力不均破裂。

  10)開啟堿桶及溶解堿,均須戴橡膠手套、口罩和護目鏡并使用專用工具。

  11)供酸堿工作中應設有監護人,工作結束后,要關閉酸堿罐出口閥門。

  12)搬運苛性堿的道路應暢通,并設有水源。禁止用肩扛、背馱或抱住等方法搬運堿桶。

  13)堿區應設有明顯的警示標志,進出酸堿區應關門,以防閑人進入。

  4.3預警行動

  4.3.1一級預警,當發生一級危險化學品泄漏事件,值班員(化學班長)立即匯報值長及保衛部和化學專業負責人(宗忠),值長應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立即匯報應急工作領導小組,進入應急狀態,根據故障處理情況,與地方環保部門進行溝通。

  4.3.2二級預警,當發生二級危險化學品泄漏事件,值班員(化學班長)應匯報值長,由值長通知保衛部和化學專業負責人(宗忠),組織處理。

  5、應急響應

  5.1應急處置基本原則

  1)在危險化學品泄漏時,首先要保證人身安全,所有救援人員必須按要求佩戴安全防護用具。

  2)盡快消除泄漏點,降低環境污染面積。

  3)對于易燃易爆物品,要防止火災事故。

  4)堅持防御和救援相結合的原則,掌握泄漏物質特性,合理實施救援,必要時可尋求社會支持,正確、快速、有序地實施救援,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5.2應急預案的啟動

  5.2.1一級預警響應由危險化學品泄漏領導小組啟動本預案,組織處理,各級人員應在10分鐘內趕到指揮地點或泄漏現場,按照職責分工進行工作。

  5.2.1.1如果是化學加藥系統泄漏,化學專業負責人(宗忠)根據現場實際,調整設備運行方式,停止故障設備,隔離泄漏點。

  5.2.1.2如果是氣瓶泄漏,應根據泄漏情況,轉移泄漏源。

  5.2.1.3如果運輸危險化學品過程中發生不可處理的泄漏時,駕駛員和押運人員應立即報告當地部門,同時向運輸單位匯報,尋求支援。公司一般不介入此過程,僅是廠區內搬運,危險化學品數量較小,且處于廠區范圍內。

  5.2.1.4按照5.5條進行應急處理。

  5.2.1.5應急領導指揮小組根據現場事態發展,決定是否組織人員疏散。

  5.2.1.6現場工作人員佩戴防護用具,完成現場操作。

  5.2.1.7現場應急救援人員應站在上風側,疏散人員時要正確判斷風向,向上風側撤離。

  5.2.1.8當有人受毒氣輕微中毒后仍能行動者,應立即離開工作現場,口服復方樟腦酊解毒,并在胸部用冷濕敷法救護,中毒較重者應吸氧;嚴重者如已昏迷者,應立即做人工呼吸法,并拔打120急救。

  5.2.1.9當毒氣威脅當班運行人員安全時,由日常管理辦公室及時通知運行人員,使用正壓式空氣呼吸器或防毒面具,確保設備機組安全運行。

  5.2.1.10必要時指揮部總指揮,匯報當地政府要求進行協助處理。

  5.2.2二級預警響應由保衛部負責人組織處理,化學專業配合,受傷者按照5.5條進行應急處理,并送醫務室進行進一步處理,并組織其他人員清理泄漏物。

  5.3次生事故處理

  5.3.1如大量有毒有害氣體泄漏時,啟動《有毒有害氣體擴散應急預案》。封鎖現場,建立警戒區,處理事故源,疏散受污染地區的居民。大量泄漏,向上風側撤離,白天撤離至少800米,夜間至少3100米。

  5.3.2如大量易燃易爆氣體泄漏時,要消除泄漏區域附近的所有火源,特別要注意關閉無線通信設備,按照預警級別適時啟動《火災事故應急預案》。

  5.4通用處理方案

  5.4.1疏散無關人員,隔離泄漏點,轉移泄漏源。

  重點提示: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泄漏現場嚴禁使用無線通信設備、嚴禁穿帶鐵釘的鞋、嚴禁吸煙。

  5.4.2根據泄漏物質,采取的應急處置方法:

  1)濃酸濺到眼睛內或皮膚上時,應迅速用大量清水沖洗,再以0.5%的碳酸氫鈉溶液清洗。

  2)強堿濺到眼睛內或皮膚上時,應迅速用大量的清水沖洗,再用2%的稀硼酸溶液清洗眼睛或用1%的醋酸清洗皮膚。

  3)氨水濺出,損傷皮膚時,應用水洗滌,然后用3-5%乙酸或檸檬酸沖洗,當氨氣大量泄漏,發生氨中毒時,應立即轉移中毒者,使其呼吸新鮮空氣。

  4)危險化學品泄漏液漏至地面時,采用圍堤堵截方法,用沙土等筑堤堵截泄漏液體或者引流到安全地點。

  5)當酸、堿溶液排放到地溝內,應立即用堿性溶液或酸性溶液進行中和,并清理干凈,防止地下管道受損和造成污染事故。

  6)用熟石灰對地面存留的酸液進行中和;用鹽酸對地面存留的堿液進行中和。

  5.5控制次生事件的通用處理方案

  5.5.1切斷火源:化學品泄漏時要迅速切斷火源,清除泄漏污染區域內的各種火源,對于易燃易爆的泄漏物,救援人員要禁止使用無線通信設備。

  5.5.2控制泄漏:減少泄漏量及影響范圍。

  如果在生產使用過程中發生泄漏,要在統一指揮下,通過關閉有關閥門,切斷與之相連的設備、管線,停止作業,或通過切換運行方式控制化學品的泄漏。

  如果是容器發生泄漏,應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措施堵塞和修補漏點,制止進一步泄漏。

  處理過程中要防止泄漏物擴散,殃及周圍的建筑物、設備、車輛及人群。

  5.5.3泄漏物的處置:要求安全可靠。

  氣體泄漏物處置:應急處理人員要做的只是止住泄漏,如果可能的話,用合理的通風使其擴散不至于積聚,或者用噴霧狀水使之液化后處置。如果是氣瓶泄漏,可將氣瓶轉移到安全地點。

  液體泄漏物處置:對于少量的液體泄漏物,可用砂土或其它不燃吸附劑吸附,收集于容器內后進行處理。大量液體泄漏后四處蔓延擴散,難以收集處理,可以采用筑堤堵截或者引流到安全地點。為降低泄漏物向大氣的蒸發,可用泡沫或其他覆蓋物進行覆蓋,在其表面形成覆蓋后,抑制其蒸發,而后進行轉移處理。

  固體泄漏物處置:用適當的工具收集泄漏物,然后用水沖洗被污染的地面。

  5.5.4個體防護:參加泄漏處理的人員應了解泄漏化學品的化學性質和反應特性,且要聽從指揮,嚴禁單獨行動。根據泄漏品的性質和毒物接觸形式,選擇適當的防護用品。

  呼吸系統防護:防止有毒有害物質通過呼吸系統侵入人體。如泄漏化學品毒性較大、濃度較高,且缺氧的情況下,應采用氧氣呼吸器、空氣呼吸器、送風式長管面具等。對于泄漏環境中氧氣濃度不低于18%,毒物濃度在一定范圍內,可采用防毒面具(毒物濃度在2%以下采用隔離式防毒面具,濃度在1%以下采用直接式防毒面具,濃度在0.1%以下采用防毒口罩),在粉塵環境中可采用防塵口罩等。

  眼睛防護:防止眼睛受到傷害,可以采用化學安全防護眼鏡、安全面罩、安全護目鏡、安全防護罩等。

  身體防護:為避免皮膚受到損傷,可采用帶面罩式膠布防毒衣、連衣式膠布防毒衣、橡膠工作服、防毒物滲透工作服、透氣型防毒服等。

  手防護:為保護手不受損傷,可以采用橡膠手套、乳膠手套、耐酸堿手套、防化學品手套等。

  5.6應急結束

  5.6.1在危險化學品泄漏點有效隔離完畢,轉入檢修狀態,或泄漏源已轉移至安全區域,泄漏物清理完畢,經環保部門人員驗收合格后,應急工作領導小組宣布應急結束。

  5.6.2安監部門組織完成事故調查及上報工作。

  6、后期處置

  6.1現場作業人員應配合醫療人員做好受傷人員的緊急救護工作,安監部門人員應做好現場的保護、拍照、事故調查等善后工作。

  6.2現場的事故處理工作完畢后,應急行動也宣告結束。事故的調查和處理工作屬正常工作范圍。

  應急物資及裝備保障

  工作場所及化驗室應有自來水、沖眼專用設備、通風設備、消防設備、器材急救箱,急救酸、堿傷害時中和用的溶液藥品,以及毛巾、肥皂、膠皮手套、防護眼鏡、防毒面罩等物品,及搶險工具,工作人員穿專用工作服。并應儲備一定數量的人身防護用品,例如:正壓式呼吸器、防酸堿工作衣、防護手套、戴膠手套、口罩、防毒面具、中和急救用藥、應急照明燈等,并定期進行檢查維護,以備急用。

  酸系統應配備生石灰、卸酸泵、卸酸用軟管、酸系統檢修所需要的備品備件和工器具等應急救援物品。

  堿系統應配備卸堿泵、卸堿用軟管、堿系統檢修所需要的備品備件和工器具等應急救援物品。

  現場安裝噴淋、通風設備完好無損,保證現場水源充足。

  7、演練

  公司開展技術講課,講解企業存在的危險化學品性質、操作方法、自救常識、避險原則、個體防護等知識,以提高相關人員進行危險辨識、疏散人員、滅火撲救、緊急醫療救護的等的應急救援能力。

  公司每年組織對本預案的演練,以檢驗本預案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根據演練結果進行、分析、改進。

  危險品泄漏處置應急預案 5

  1、目的

  為了在發生化學危險品泄漏事故時,能迅速對事故進行應急處理和救援,避免或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并能在最短時間內處理好事故,特制定本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2、適用范圍

  適用于項目部發生化學危險品泄漏事故時的應急救援處理。

  3、組織機構及職責

  3.1組織機構

  化學危險品泄漏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組員:

  3.2職責分工

  3.2.1組長職責

  (1)統一指揮事故發生后的應急救援處理。

  (2)負責向項目處、項目部領導匯報事故情況。

  (3)負責聯系當地醫院、公安、消防等有關部門,進行事故現場各部門之間的協調等工作。

  3.2.2副組長職責

  (1)負責事故現場的應急救援指揮工作。

  (2)負責與組長、各救援部門之間的聯系。

  (3)負責應急救援預案的實施,并進行監督。

  3.2.3組員職責

  (1)協助副組長對事故現場的應急救援處理。

  (2)負責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具體實施。

  (3)負責指揮事故應急救援狀態下的'生產和物資投入使用。

  (4)負責事故現場的安全監護工作。

  (5)負責事故應急救援物資的供應。

  (6)負責向副組長反映救援物資使用情況。

  4、應急處理程序

  (1)發生化學危險品泄漏事故后,發現者立即報告應急救援小組組員。

  (2)組員立即匯報組長。

  (3)組長立即組織人員趕赴事故現場,同時準備好車輛等搶救物資。

  (4)立即將遭化學危險品泄漏事故傷害的患者送往醫院進行搶救。

  (5)如發生大范圍化學危險品泄漏事故時,立即撥打急救電話120、119,請專業人員來現場進行急救。

  (6)組長負責向上級領導匯報和對外救援聯系。

  (7)組長組織人員和車輛,對遭受化學危險品泄漏事故的患者邊救治邊送往醫院搶救。

  (8)應急救援小組組員在事故發生后,立即疏散場內無關人員,并禁止與應急救援無關車輛和人員的進入,防止造成人員傷亡和交通堵塞。

  5、物資儲備

  略

  6、通訊錄

  略

  危險品泄漏處置應急預案 6

  1、總則

  為了控制使用、運輸、儲存過程中發生的火災、爆炸、觸電、可燃助燃氣體及化學危險品泄漏造成人員傷亡、急性中毒或重大經濟損失等突發事故發生,為了預防、控制和減少事故損失及人員傷亡,特制訂本預案。

  2、參照文件

  2.1《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2.2《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

  2.3《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

  2.4《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制導則》

  2.5《危險化學品名錄》

  2.6《劇毒化學品目錄》2.7《危險貨物品名表》

  2.8《常用化學危險品貯存通則》

  3、使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廠區危險品運輸、使用、儲存等危險化學品事故的預防與應急救援。

  4、演練日期

  20xx年7月18日——16:30時

  5、危險化學品事故的危險危害程度分析

  危險化學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蝕性等特點,在儲存、運輸、使用和廢棄物處置等過程中容易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毀損、環境污染,且危險化學品事故有多種形式,且往往在一次事故中同時存在多種形式的災害。一旦發生事故,危害大、影響大,事故處理及應急救援工作專業性較強、難度較大、涉及面較廣。

  5.1危險化學品的使用中存在的危險危害因素:

  ⑴火災

 、票

  ⑶中毒

 、嚷殬I病;

  5.2危險化學品的運輸中存在的危險危害因素:

 、判孤

 、苹馂

 、侵卸

 、缺;

  5.3危險化學品的儲存中存在的危險危害因素:

 、判孤

  ⑵火災

 、侵卸

 、缺。

  5.4危險化學品的廢氣處理中存在的危險危害因素:

 、判孤

 、苹馂

  ⑶中毒

  ⑷爆炸。

  6、應急處置基本原則

  6.1以人為本,安全第一。保障員工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防止人身事故或將其事故危害降到最低。

  6.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在公司應急指揮部統一領導下,相關部門各司其職,負責事故的應急管理和應急處置相關工作。

  6.3盡早處理,防止擴大。防止事故的進一步擴大,盡量將事故結束在早期狀態。

  6.4安全搶險、嚴防搶險過程中發生次生事故。

  6.5依靠科學,依法規范。充分發揮專家的作用,不斷改進和完善應急救援的裝備、設施和手段,提高應急處置技術和水平。

  7、組織機構與職責

  7.1應急組織體系:

  在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處理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資材部、安全管理T、各生相關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進行危險化學品事故的應急處理。

  7.2應急處置機構及職責

  (一)工程搶險組

  組長:劉紅

  組員:游利﹑劉書勇﹑安巖林﹑胡景﹑電工及各部門工程技術員

  職責:迅速查明事故性質、類別、影響范圍等基本情況;判斷事故后果和可能發展的趨勢,制定搶險和救援處置方案并報現場指揮部審定后組織實施;負責在緊急狀態下的現場搶險作業,及時控制危險源,并根據危險化學品的性質立即組織專用的防護用品及專用工具等。

  (二)醫療救護組

  組長:蘆碧霞

  組員:徐東興﹑姚浩﹑孫海霞﹑移珍珍

  職責:負責在現場附近的安全區域內設立臨時醫療救護點,對受傷人員進行緊急救援,應急救治并護送重傷人員至醫院進一步治療。

  (三)警戒組組長:盧青運組員:保安員

  負責對現場及周圍人員進行防護指導、人員疏散及周圍物資轉移等工作;負責布置安全警戒,禁止無關人員和車輛進入危險區域,在人員疏散區域進行治安巡邏。

  (四)滅火組組長:寇建斌組員:義務消防隊

  職責:負責現場滅火、現場傷員的救護、設備容器的冷卻、搶救傷員及事故后對被污染區域的洗消工作;負責搶修設備,切斷電源,轉移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對具有火災、爆炸性質的危險點進行監控和保護,防止事故的擴大及二次事故,降低事故損失;殘余物質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五)后勤保障組:

  組長:劉紅

  組員:陳彩虹﹑陳淑芳職責:籌措、調配、運送應急救援所需的交通工具、救援物資、搶險器材、設備等,組織車輛運送搶險物資。

  (六)測組

  組長:張雪蘭

  組員:張波﹑張嶺﹑張文宇

  職責:負責對大氣、水體、土壤等進行環境即時監測,確定危險物質的成分及濃度,確定污染區域范圍,對事故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評估,制定環境修復方案并組織實施。

  8、預警與預防

  8.1危險源監控

  加強對進廠車輛特別是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的管理,制定《危險化學品管理制度》,加強危險化學品運輸、危險品儲存和使用的監控,定期進行安全檢查,認真落實各級人員安全生產責任制,杜絕事故發生。同時要有計劃地開展防泄漏事故演習,提高應急處理能力,對可能發生的重大事故,及時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

  8.2預警行動

  發生危險化學品泄漏或爆炸事故后,現場人員在1分鐘內電話向單位領導和安全主任、總指揮匯報,總指揮、安全主任在接到匯報后應立即啟動應急預案。

  9、信息報告程序

  當事故發生時1分鐘內撥打總指揮:關和行

  內線:

  副總指揮:崔海霞

  電話:

  安全主任電話:

  手機號:

  匯報事故發生時間、地點、事故的簡要情況;應急指揮在接到情況匯報后立即向各應急小組組長下達應急救援命令,各小組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通知小組成員在2分鐘內趕到事故現場并按照職責迅速開展工作。在應急行動中所有直接參與或者支持應急行動的部門都應當滿足以下要求:

  1)建立總指揮部與事故現場的通訊聯系。

  2)準備數量充足的內線和外線電話并保證24小時有效,保障應急行動中通信通暢;3)備有一定數量的無線通信設備和其他通信設備,作為備用通信系統。

  事故發生后,總指揮、副總指揮應利用已有的電話、對講機進行通信聯絡。所有應急人員應保證通訊設備始終處于待機狀態,保持現場的信息溝通。

  10、應急處置

  10.1響應程序

  應急響應程序按過程分為接警、響應級別確定、應急啟動、救援行動、應急恢復和應急結束等過程。

  1)接警。應急指揮部接到報警時,做好詳細情況和聯系方式等方面記錄,并及時報告公司應急總指揮;

  2)響應級別確定。應急救援指揮部接到突發事件報告后,立即根據突發事件報告的詳細信息,做出準確判斷,確定應急響應級別;

  3)應急啟動。確定應急響應級別后,啟動相應應急預案,根據現場情況成立應急工作組;4)應急行動。應急工作組進入事故現場,積極開展人員救助、事故搶險等有關工作;5)應急恢復。救援行動結束后,進入應急恢復階段。包括現場清理、人員清點撤離和受影響區域的連續監測等。10.2處置措施

  危險化學品事故主要有泄漏、火災(爆炸)、中毒三大類。其中火災又分為固體火災、液體火災和氣體火災。針對不同的事故類型,采取不同的處置措施。主要措施包括:滅火、隔絕、堵漏、攔截、稀釋、中和、覆蓋、泄壓、轉移、收集、點火控制燃燒等。

  10.2.1帶有腐蝕性的危險化學品泄漏事故發生后應采取的處理措施:

  10.2.1.1危險化學品泄漏后,現場人員應立即電話向安全組匯報事故信息,安全組通知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總指揮,并通知所有相關應急人員迅速到位展開應急處置。

  10.2.1.2應急處理人員應穿戴防護服、戴空氣呼吸器、安全防護眼鏡、防腐蝕手套等防護裝備進入現場進行應急處置。應急人員到位后,通知污染區其他無關人員立即撤離至安全處(緊急疏散集合點),設置隔離帶限制無關人員進入危險化學品污染區,切斷污染區電源、火源,控制事故的擴大,盡可能使事故局部化。應急人員應第一時間查明泄露點位置及大小,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合理的措施對泄露點進行封堵。對于泄露出的危險化學品,小量泄露使用黃沙、蛭石或者其他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露需用黃沙、蛭石在周邊構筑圍堤,用泡末或粉末覆蓋,降低蒸汽的危害,繼而使用離心泵將泄漏物料進行收集并對殘余部分用黃沙、蛭石吸收后運到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10.2.1.3在事故發生時及救援時,如有人員受傷,需由醫療救護組進行簡單救治,必要時送往醫院作進一步檢查、治療。

  10.2.2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泄露后應采取的處置措施:

  10.2.2.1易燃的物品泄漏以后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到火源會導致火災爆炸事故的發生。一旦發生火災,應迅速查明燃燒范圍、燃燒物品及其周圍物品的品名和主要危險特性、火勢蔓延的主要途徑、燃燒的危險化學品及燃燒產物是否有毒。

  10.2.2.2正確選擇最適合的滅火劑和滅火方法;饎葺^大時,應先堵截火勢蔓延,控制燃燒范圍,然后逐步撲滅火勢。滅火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先控制,后滅火。危險化學品火災有火勢蔓延快和燃燒面積大的特點,應采取統一指揮、以快制快;堵截火勢、防止蔓延;重點突破、排除險情;分割包圍、速戰速決的滅火戰術。

  2)撲救人員應位于上風或側風位置,切忌在下風側進行滅火。

  3)進行火情偵察、火災撲救、火場疏散的人員應有針對性地采取自我防護措施。佩戴防護面具,穿戴專用防護服等。

  4)如2分鐘內仍無法撲滅或控制初期火災,則需要立即撤離至緊急疏散集合點,等待消防單位救援。10.2.2.3對于爆炸事故,一旦接到報警,須立即啟動緊急疏散程序,附近人員緊急撤離,并報警尋求援助。發生火災、爆炸、物料泄漏的區域周邊20m范圍內為危險區域,危險區域內除應急人員外其他人員禁止入內。

  10.2.2.4總指揮部負責對外報警及尋求支援。接到險情報告后,立即向消防單位請求支援,并根據人員是否受傷等情況請求醫療救助等。

  10.2.2.5在事故發生時及救援時,如有人員受傷,需由醫療救護組進行簡單救治,必要時送往醫院作進一步檢查、治療。

  10.2.3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火災事故的處置措施

  10.2.3.1撲救可燃氣體火災切忌盲目滅火。如在撲救時或在冷卻過程中,不小心把泄漏處的火焰撲滅了,在沒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況下,也必須立即用長點火棒將火點燃,使其恢復穩定燃燒,防止可燃氣體泄漏,引起燃爆。

  10.2.3.2首先應撲滅外圍被火源引燃的可燃物火勢,切斷火勢蔓延途徑,控制燃燒范圍,并積極搶救受傷和被困人員。

  10.2.3.3如果火焰中有壓力容器或有受到火焰輻射熱威脅的壓力容器,能搬離的應盡量搬離到安全地帶,不能搬離的應采用足夠的水槍進行冷卻保護。為防止容器爆裂傷人,進行冷卻的人員應盡量采用低姿射水或利用現場堅實的掩蔽體防護。對臥式貯罐,冷卻人員應選擇貯罐四側角作為射水陣地。

  10.2.3.4如果是輸氣管道泄漏著火,應首先設法找到并關閉氣源閥門。

  10.2.3.5儲罐或管道泄漏關閥無效時,應根據火勢大小判斷氣體壓力和泄漏口的大小及其形狀,準備好相應的堵漏材料(如軟木塞、橡皮塞、氣囊塞、粘合劑、彎管、卡管工具等)。

  10.2.3.6堵漏工作準備就緒后,即可用水撲救火勢,也可用干粉、二氧化碳滅火,但仍需用水冷卻儲罐或管壁;饎輷錅绾螅瑧⒓从枚侣┎牧隙侣瑫r用霧狀水稀釋和驅散泄漏出來的'氣體。

  10.2.3.7如果第一次堵漏失敗、再次堵漏需一定時間,應立即用長點火棒將泄漏處點燃,使其恢復穩定燃燒,并準備再次滅火堵漏。

  10.2.3.8如果泄漏口很大,根本無法堵漏,只能靠水冷卻著火容器及其周圍容器和可燃物品,控制著火范圍,一直到燃氣燃盡,火勢自動熄滅。

  10.2.3.9現場指揮部應密切注意各種危險征兆,當出現以下征兆時,總指揮必須及時做出準確判斷,下達撤退命令,F場人員看到或聽到事先規定的撤退信號后,應迅速撤退至安全地帶。

  1)可燃氣體繼續泄漏而火種較長時間沒有恢復穩定燃燒,現場可燃氣體濃度達到爆炸極限;2)受輻射熱的容器裂口或安全閥出口處火焰變得白亮耀眼、泄漏處氣流發出尖叫聲、容器發生晃動等現象。

  10.2.4易燃液體火災事故處置措施

  易燃液體通常是貯存在容器內并用管道輸送的。與氣體不同的是,液體容器有的密閉,有的敞開,一般都是常壓。只有反應鍋(爐、釜)及輸送管道內的液體壓力較高。液體不管是否著火,如果發生泄漏或溢出,將順著地面流淌或在水面漂散。當易燃液體著火時,應按以下原則處理:

  10.2.4.1首先應切斷火勢蔓延的途徑,冷卻和疏散受火勢威脅的密閉容器和可燃物,控制燃燒范圍,并積極搶救受傷和被困人員。如有液體流淌時,應筑堤(或用圍油欄)攔截漂散流淌的易燃液體或挖溝導流。

  10.2.4.2及時了解和掌握著火液體的品名、比重、水溶性以及有無毒害、腐蝕、沸溢、噴濺等危險性,以便采取相應的滅火和防護措施。

  10.2.4.3對較大的貯罐或流淌火災,應準確判斷著火面積。大面積的(>50㎡)液體火災則必須根據其相對密度(比重)、水溶性和燃燒面積大小,選擇正確的滅火劑撲救。

  對不溶于水的液體(如汽油等),用直流水、霧狀水滅火往往無效,可用普通氟蛋白泡沫或輕水泡沫撲滅。用干粉撲救時滅火效果要視燃燒面積大小和燃燒條件而定。在撲救的同時用水冷卻周圍貯罐的罐壁。

  比水重又不溶于水的液體起火時可用水撲救,水能覆蓋在液面上滅火。用泡沫也有效。用干粉撲救時滅火效果要視燃燒面積大小和燃燒條件而定,同時用水冷卻罐壁,降低燃燒強度。

  具有水溶性的液體(如醇類,酮類等),最好用抗溶性泡沫撲救,用干粉撲救時滅火效果要視燃燒面積大小和燃燒條件而定,同時需用水冷卻罐壁,降低燃燒強度。

  10.2.4.4撲救毒害性、腐蝕性或燃燒產物毒害性較強的易燃液體火災,撲救人員必須佩戴防護面具,采取防護措施。對特殊物品的火災,應使用專用防護服。考慮到過濾式防毒面具作用的局限性,在撲救毒害品火災時應盡量使用隔離式空氣呼吸器。為了在火場上正確使用和適應,平時應進行嚴格的適應性訓練。

  10.2.4.5撲救閃點不同粘度較大的介質混合物,如重油等具有沸溢和噴濺危險的液體火災,必須注意計算可能發生沸溢、噴濺的時間和觀察是否有沸溢、噴溢的征兆。一旦現場指揮發現危險征兆時應迅速作出準確判斷,及時下達撤退命令,避免造成人員傷亡和裝備損失。撲救人員看到或聽到統一撤退信號后,應立即撤退至安全地帶。

  10.2.4.6遇易燃液體管道或貯罐泄漏著火,在切斷蔓延方向并把火勢限制在一定范圍內的同時,應設法找到并關閉進、出口閥門。如果管道閥門已損壞或貯罐泄漏,應迅速準備好堵塞材料,然后先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或霧狀水等撲滅地面上的流淌火焰,再撲滅泄漏處的火焰,并迅速采取堵漏措施。與氣體堵塞不同的是,液體一次堵漏失敗,可連續堵幾次,只要用泡沫覆蓋地面,并堵住液體流淌和控制好周圍著火源,不必點燃泄漏處的液體。

  10.2.5受傷人員現場救護、救治與醫院救治

  10.2.5.1事故發生后由醫療救護組對受傷人員進行檢傷分類

  10.2.5.2對輕傷人員進行包扎、沖洗等醫療處置,對輕度中毒人員安排至空氣新鮮處進行休息。10.2.5.3對重傷員在現場進行必要的處置后送醫院治療。10.2.6現場保護和現場恢復10.2.6.1事故現場的保護措施事故處理結束以后由警戒疏散組對事故現場進行保護,對事故現場周圍設置保護圍欄,并由警戒疏散組看管,以便進行事故原因調查。

  10.2.6.2現場恢復

  事故調查、處理完畢以后,由指揮部對救援人員、物資、設備進行清點、指揮撤離、解除警戒。同時由指揮部總指揮宣布應急行動結束,關閉應急程序,F場恢復后由消防救援組對現場進行清洗,環境監測組對受影響區域進行連續監測,并由有關部門組織事故調查專家進行事故調查和后果評價。

  10.2.7信息發布

  事故發布由人事行政部安全主任,發布前需經應急總指揮同意方可對外發布信息;發布內容包括:事故發生時間、地點、事故經過、事故原因、事故搶險處理情況以及人員傷亡情況和事故調查處理結果。

  11、應急保障

  11.1應急保障

  11.1.1建立應急救援指揮部、安全疏散組、滅火搶險組、工程搶險組、醫療救護組、警戒組、通訊組、檢測組、后勤保障組等織機構。

  11.1.2安全部負責繪制消防設施配置圖、危險化學品位置圖和廠區周圍地區圖,并負責收集、保管危險化學品名錄。

  11.1.3公司應急指揮部各成員手機保障24小時暢通,同時公司各部門均設有固定電話,并在危險場所、部門公布應急救援人員的電話號碼。

  11.1.4公司應急電源、照明由檢修維護電工部負責。

  11.2物資保障:

  11.2.1消防器材:消火栓、消防水帶、水槍、手提式滅火器、推車式滅火器、沙土等

  11.2.2通訊器材:移動電話、內外部電話、對講機

  11.2.3防護器材:防毒面具、防護服、乳膠手套、空氣呼吸器等

  11.2.4救援器材:運輸車輛等

  11.2.5救護藥品:5%硼酸水(堿燒傷)、2%碳酸氫鈉、2.5%氫氧化鎂或肥皂水(酸燒傷)、氫氧化鋁凝膠或氫氧化鎂懸液(上消化道燒傷)、繃帶、擔架等。

  危險品泄漏處置應急預案 7

  1、目的

  為有效控制危險化學品、油品泄漏事故的發生,一旦發生危險化學品、油品泄漏事故時做出響應,將危險化學品、油品泄漏事故影響減少到最低程度,保護公司環境及內部生產穩定。

  2、范圍

  本程序適用于對公司生產、活動過程中可能發生危險化學品、油品泄漏事故的控制。

  3、職責

  3.1行政部負責制定《危險化學品、油品泄漏事故應急預案》。

  3.2各車間、部門應按危險化學品、油品管理制度實施管理,防止危險化學品、油品泄漏事故的發生。

  3.3行政部負責對相關人員對本應急預案的培訓。

  3.4公司“應急響應領導小組”負責指揮公司內部的危險化學品、油品泄漏救援工作,公司“應急搶險小組”實施救災行動。

  3.5行政部負責組織預案的演練;協調各車間、部門處理緊急情況和事故,必要時請求專業部門支援。

  4、工作內容

  4.1發生危險化學品、油品泄漏的初期,現場管理人員應立即組織采取抹布、黃沙堵截及吸附等處理方法,阻止液態危險化學品、油品流入排水管道,盡最大努力減少污染的擴散。處理后的.吸附物質按危險廢棄物處理規定收集和處置。

  4.2出現大量泄漏事件后,現場人員在處理泄漏的同時,立即通知公司“應急響應領導小組”。

  4.3“應急響應領導小組”接到泄漏報警后,應立即調動“應急搶險小組”組織處置。

  4.4當發生危險化學品、油品泄漏導致人身傷害事故時,立即用大量水沖洗等自救,將傷害減少到最低程序,然后根據情況到相關醫院進行醫療救治。

  4.5發生泄漏后,非事故處理的工作人員在行政部、“應急搶險小組”工作人員的安排下有序地撤離現場,并有義務協助進行堵漏及維持現場秩序。

  4.6行政部劃定警戒區域,禁止無關人員及車輛進入,泄漏區域禁止使用火源、禁止操縱現場電源控制開關(防爆開關除外)以防止發生火災和爆炸。

  4.7當由于液態危險化學品、油品泄漏遇明火造成火災時,應按《火災事故應急預案》執行。

  4.8事故處理結束后,應立即組織對污染現場進行清理,清理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按《廢棄物管理辦法》處理,產生的污水按《水污染控制管理辦法》處理。

  4.9事故發生后,行政部負責組織責任部門按“四不放過”原則處理(即:事故原因不清不放過,責任人不受教育不放過,事故隱患沒有得到整改不放過,事故責任人不處理不放過)對事故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行政部負責將事故發生和處理的全過程及時向公司領導匯報。

  4.11行政部事后根據《應急準備和響應程序》要求組織對本預案進行評審,并保持評審記錄。

  危險品泄漏處置應急預案 8

  一、目標:

  杜絕泄漏揮發,避免造成人員傷害和環境污染

  二、指標:

  1、對揮發、泄漏進行有效控制,控制率100%。

  2、失效化學品材料及其運裝物100%進行集中回收處理。

  三、控制措施

  1、凡接觸化學品采購、保管、運輸使用的人員,都必須經過崗前培訓,持證上崗。

  2、材料部負責采購合格化學品原料。

  3、裝運化學品的槽罐應與所裝危險品性能適應,并具有足夠的強度,應配備緊急切斷閥,液壓閥,壓力表等相應安全裝置,不發生跑、冒、滴、漏現象。

  4、裝運化學品的車輛,應經過當地公安部門審核,并按規定的時間、路線運送,化學危險品中途不得停車休息和改變行駛路線,并做好危險品的警示,警告標志。

  5、裝卸操作做到文明作業,輕拿輕放,對有圖示標志的包裝件,不準倒置、傾斜,碰撞,防止所裝物品泄漏。

  6、化學性質抵觸,易產生反應爆炸的化學危險品不得同車混裝、混運或在同一倉庫同一儲室存放,裝卸化學品車輛嚴禁超高、超寬、超載,裝卸時,發動機必須熄火。

  7、遇熱、遇潮容易引起燃燒的化學品在裝運時應采取隔熱防潮措施。

  8、配備一定數量的膠帶、棉紗等應急材料,一旦發生泄漏,立即采取緊急止漏措施,并清理現場,減少揮發對環境的影響。

  9、儲存化學物品的倉庫設在施工現場相對獨立的安全地帶,一般在短期儲存的少量化學危險品應與其它物品保持一段距離,尤其是容易相互產生化學反應的化學危險品,要嚴格隔離存放,預防碰撞,庫房要保證隔熱、通風、防潮。

  10、工程、試驗應做好所需化學品數量的使用計劃、時間,報主管領導審批,本著用多少,買多少的原則,嚴格控制使用,并做好領用回收記錄。廢污溶劑要集中存放,統一回收處理,禁止亂潑亂倒,對沾有易燃、易揮發的廢紗頭、抹布、廢包裝、廢工具等廢棄物應收入有蓋的容器密封存儲,按有毒有害廢棄物控制方案處理,并建立處理記錄檔案。

  11、庫管員嚴把入庫關,確認所購化學品封口嚴密、無滲漏、無變質、無分解現象方可入庫,并及時做好標識。嚴禁任何人帶火種入庫和吸咽,無事逗留。

  12、對有劇毒、惡臭的化學品,要專門存放或做隔離標識,加強安全保管措施,對其使用要有詳細的交底和專人監護(包括使用登記和用后容器、工具、防護用品剩余物的處置)建立使用記錄。

  13、庫管員經常檢查化學品的存放、包裝、發現遺漏、包裝損壞,氣味異常及時匯報處理。

  14、氧氣瓶、乙炔發生器,焊割作業點三者間應當分別保持10米距離,場地窄小時最低不得低于5米;氧氣瓶及附件、軟管、閥、表、齊全有效,不得沾染油污,氧氣瓶不許強光爆曬、倒置,開放氧氣閥動作應緩慢,隨時觀察壓力表是否正常;嚴禁使用未安裝減壓氣的氧氣瓶進行作業;氧氣管和乙炔發生器管不得互換使用,同時防止破損漏氣,氧氣焊作定完畢后,確認閥門關閉方可離去。

  15、化學品儲存倉庫,配備充足有效的消防設施和水車,以便發生泄漏沖洗消毒。

  16、凡從事化學品操作的人員,必須嚴格操作規程,作業時必須佩戴好相應的勞動保護用品,并有監護人監護,增強自我保護和環境意識。

  17、每月結合安全生產工作檢查,定期檢查應急救援工作落實情況及器具保管情況。

  四、應急措施

  1、成立應急領導組

  組長:

  副組長:

  組員:

  2、配設應急搶險車輛及物資

  指揮車:輸送救護車:面包車兩輛

  灑水消毒清理車:解放水車三輛配備適量防毒面罩(過濾式呼吸器),棉布工作服、防護手套、膠帶、棉沙等物質。

  3、從事化學品操作人員,必須穿戴所配備的勞動保護用品,嚴禁皮膚直接接觸。

  4、配備相應的洗刷用品、毛巾、肥皂、洗滌劑、臉盆等。

  5、對從事接觸化學危險品的人員,定期進行體格檢查,每年兩次,每年一次,即時了解情況,防止職業病發生,對皮膚病過敏人員,及時調整工作崗位。

  6、與當地人民醫院建立醫療網絡,保證搶救急時到位。

  7、建立臨時救急小組,配備相應的急救藥物。

  五、應急響應

  1、一旦發生意外事件,24小時值班電話()領導組,同時采取一切辦法切斷事故源。

  2、領導組馬上組織人員施救,迅速設置警戒線,組織疏散人員有序撤離現場,搶險時著裝相應的保護用品,防止人員中毒,煬燙。

  3、領導組在組織搶險的同時,求助當地相關政府部門協助搶險。

  4、如有人員傷害、煬傷及中毒及時護送醫院搶救。

  5、對泄漏區域進行認真的仔細的消毒作業,經當地有關部門監測合格后,方可撤離警戒人員和恢復作業。

  6、對事故進行認真的調查、分析、總結、評估和處理。

  六、資金投入

  1、勞動保護用品,金額300元;

  2、試驗室洗刷用品,金額200元;

  3、防泄漏應急物資,金額1000元;

  4、消防器材設備,金額500元;

  七、職責和權限

  1、應急領導小組負責本單位“預案”的制定、修訂,檢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預防措施和應急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

  2、應急領導小組負責組建應急救援隊,并組織實施和演練。

  3、項目經理負責預案資金的落實和預案的監督實施。

  4、財務部長負責預案資金落實到位。

  5、試驗室主任負責編制工程所需化學品名稱、數量及時間計劃報主管領導審核。

  6、材料部長按規定要求負責采購。

  7、試驗室主任施衛平負責所用化學品的驗收、入庫及保管領用審批和回收處理等工作。

  8、路基作業組負責搶險車輛的完好使用率,協助項目經理負責工程搶險、搶修工作的現場指揮和對外聯系。

  9、專職安全員負責日常監督、檢查和所備消防器材的完好使用率,協助項目經理做好事故報警,情況通報及事故處置工作。

  10、辦公室主任負責現場醫療救護指揮及中毒、受傷人員分類搶救、護送轉院工作和搶救受傷、中毒人員的生活必需品供應。

  八、實施控制階段

  1、從20xx年xx月xx日至20xx年xx月xx日。

  2、從化學品的購買、保管、使用至廢棄物容器100%回收處理止。

  危險品泄漏處置應急預案 9

  為了進一步加強危險品道路運輸事故應急救援的領導和組織指揮,提高危險化學品運輸事故應急處理能力,使事故發生后能迅速得到控制并盡可能排除事故造成的危害,將事故對人民生命財產和環境造成的損失降低到最小程度,現結合單位實際,特制定寧國交運局危險化學品道路運輸事故災難應急預案。

  一、應急處置和救援的指導思想和原則

  指導思想:堅持“以人為本,救人第一”和“快速有效救援”的思想,對轄區發生的危險品運輸事故能夠盡快有序的實施處置和救援,及時搶救和疏散人員,控制事故發展,最大限度的減少人員和財產損失。

  處置原則:預防為主,快速反應,統一指揮,分級負責,條塊結合,自救為主,局部服從大局,下級服從上級。

  二、組織領導

  1.為了做好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確保轄區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交運局專門成立了危險化學品運輸事故應急救援工作領導小組,組成人員名單如下: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2.成立應急救援小分隊。聽從指揮部統一指揮,迅速進行現場救援工作

  第一小分隊:

  隊長:

  副隊長:

  成員:

  第二小分隊:

  隊長:

  副隊長:

  成員:

  三、危險化學品道路運輸事故的基本內容

  1.危險化學品的種類及分布

  種類:爆炸物品,助燃氣體,易燃氣體,易燃液體,有毒氣體,腐蝕品

  分布:江南、政捷危化品公司及外地通過我市區域危化品運輸

  2.事故的主要類別:爆炸、泄漏、著火。

  3.事故應急和救援的主要措施:堵漏、滅火、抑爆、疏散、冷卻、隔離、中和、回收。

  四、各種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的具體措施

  1.銨油炸藥

  消防方法:燃燒或爆炸后著火可用水撲救。

  急救:對外傷,要及時做好止血、包扎、固定和護送工作;危重燒傷病人,要保持呼吸道暢通,防止出現燒傷性休克。

  2.爆破用非電管

  消防方法:爆炸若起火,可用可用大量水撲救,但必須保持一定安全距離,充分利用掩蔽物,嚴禁擊打壓蓋。

  急救:對外傷,要及時做好止血、包扎、固定和護送工作;危重燒傷病人,要保持呼吸道暢通,防止出現燒傷性休克。

  3.導火索

  消防方法:爆炸若起火,可用可用大量水撲救,但必須保持一定安全距離,充分利用掩蔽物,嚴禁擊打壓蓋。

  急救:對外傷,要及時做好止血、包扎、固定和護送工作;危重燒傷病人,要保持呼吸道暢通,防止出現燒傷性休克。

  4.石油氣、液化氣

  泄露處理:首先切斷一切火源,戴好防毒面具和手套,勿使其燃燒,同時關閉閥門等措施,制止滲漏,并用霧狀水保護關閉閥門的人員,對殘余廢氣或鋼瓶泄露出來的氣體用排風機排送至空曠地方。

  應急處置: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靜電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盡可能切斷泄漏源。用工業覆蓋層或吸附/吸收劑蓋住泄漏點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氣體進入。合理通風,加速擴散。噴霧狀水稀釋。漏氣容器要妥善處理,修復、檢驗后再用。

  滅火方法:切斷氣源。若不能切斷氣源,則不允許熄滅泄漏處的火焰。噴水冷卻容器,可能的話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滅火劑:霧狀水、泡沫,二氧化碳。

  急救:皮膚接觸:若有凍傷,就醫治療。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5.汽油

  泄漏處理:隔離泄漏污染區,限制出入。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防塵面具(全面罩),可防酸堿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揚塵,用潔凈的鏟子收集于干燥、潔凈、有蓋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洗水稀釋后放入廢水系統。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滅火方法:用水、砂土撲救,但須防止物品遇水產生飛濺,造成灼傷。

  急救: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洗至少15分鐘。就醫。食入:用水漱口,就醫。

  6.氧氣

  應急處置: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一般作業工作服。避免與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觸。盡可能切斷泄漏源。合理通風,加速擴散。漏氣容器要妥善處理,修復,檢驗后再用。用水保持容器冷卻,以防受熱爆炸,急劇助長火勢。迅速切斷氣源,用水噴淋保護切斷氣源的人員,然后根據著火原因選擇適當滅火劑滅火。

  急救: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7.氯氣

  應急處置: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并立即進行隔離,小泄漏是隔離150m,大泄漏是隔離450m,嚴格限制出入。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毒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合理通風,加速擴散。噴霧狀水稀釋、溶解。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產生的大量廢水。如有可能,用管道將泄漏物導至還原劑溶液。也可以將漏氣鋼瓶浸入石灰乳液中。漏氣容器要妥善處理,修復,檢驗后再用。

  滅火方法:消防人員必須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離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風向滅火。切斷火源,噴水冷卻容器,可能的話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滅火劑:霧狀水、泡沫、干粉。

  應急: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衣物,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就醫。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呼吸心跳停止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術,就醫。

  8.氫氧化鈉(液體堿)

  泄漏處置:隔離泄漏污染區,限制出入。應急處理人員戴防塵面具(全面罩),可穿防酸堿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楊晨,用潔凈的.鏟子收集于干燥、潔凈、有蓋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洗水稀釋后放入廢水系統。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滅火方法:用水、沙土撲救,但須防止物品遇水產生飛濺,造成灼傷。

  急救: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洗至少15分鐘,就醫。食入,用水漱口,就醫。

  五、危險品道路運輸事故報告

  1、發生事故后,事故單位負責人必須以最快的速度向市交運局報告,聯系電話:0563-4016629,聯系人:周懇新13905639737,然后再以書面形式及時補報。

  2、做好事故的有關續報工作。

  3、書面事故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事故發生時間和地點;事故的簡要經過,傷亡人數;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斷;事故搶救的進展情況和措施;報告單位和時間。

  六、應急救援現場組織

  1、事故發生后,事故單位應迅速組織現場人員采取可靠的自救措施,防止事故擴大,并保護好現場。

  2、交運局接到報告后,應急救援指揮部成員和分隊必須立即趕赴事故現場,迅速開展事故救援工作。

  3、應急救援指揮部應做好以下工作:

 。1)組織有關單位按照應急救援預案,根據事故現場制定具體措施。

 。2)統一安排部署應急救援的各項工作。

 。3)根據事故情況變化及時修改、調整和補充應急預案。

 。4)負責緊急調集各類救援物資、設備、人員和占用場地。

  (5)負責事故地點的人員、物資疏散工作。

 。6)配合上級部門進行事故調查處理工作。

  七、有關要求

  1、局屬各單位、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危險品道路運輸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的重要性,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專人負責。

  2、根據行業特點、單位性質,配備必要的救援設施。

  3、加強宣傳,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交通行業預防意識。

  4、局屬各單位要成立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制定應急救援預案,報市交運局辦公室備案。

  危險品泄漏處置應急預案 10

  1.總則

  1.1編制目的

  建立健全我市鐵路安全和事故恢復應急工作機制,最大程度地減少我市境內鐵路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對公共安全的影響,協助鐵路部門及時有效處置鐵路安全事故,盡快恢復鐵路運輸正常秩序。

  1.2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國家處置鐵路行車事故應急預案》、《岳陽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岳陽市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編制管理辦法》、《岳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規范專項應急預案和部門應急預案編制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等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

  1.3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本市范圍內國家鐵路、合資鐵路、市內企業專用鐵路和鐵路專用線發生特別重大和重大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置。

  1.4工作原則

  (1)堅持以人為本。以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最大程度地減少鐵路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2)盡快恢復運輸?焖贀屚ň路,盡快恢復通車和運輸秩序。

  (3)實行分工負責。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單位)積極協助鐵路部門做好鐵路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工作。

 。4)堅持預防為主。積極采用先進的預測、預防、預警和應急技術,提高行車事故防范水平。

  2.應急指揮體系及職責

  2.1應急組織機構

  設立岳陽市鐵路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工作領導小組,由市交通局局長任組長,市交通局分管副局長任副組長,市鐵路專線辦、市交通局相關科室負責人為成員。

  鐵路安全事故發生后,市人民政府設立岳陽市鐵路安全事故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以下簡稱市鐵路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由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長任指揮長,市人民政府分管副秘書長、市交通局局長任副指揮長,市交通局、市安監局、市公安局、市衛生局、各基礎電信運營企業、市武警支隊、市消防支隊等單位負責人為成員。

  市鐵路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設在市交通局,由市交通局分管副局長兼任辦公室主任。

  2.2應急組織機構職責

  2.2.1市鐵路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

  市內國家鐵路發生Ⅰ、Ⅱ級安全事故時,具體負責事故現場群眾疏散安置、社會救援力量支援等方面的現場指揮和后勤保障工作;市內企業專用鐵路和鐵路專用線發生Ⅰ級、Ⅱ級安全事故時,全面負責應急處置工作。

  2.2.2市鐵路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

  落實市鐵路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鐵路事故應急救援決策,負責鐵路安全事故應急處置中的組織、協調。

  2.2.3市鐵路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成員單位

  市交通局:負責鐵路安全事故信息收集和處理;組織修訂鐵路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對鐵路事故信息進行分析,提出應急處置方案和建議,供領導決策參考。

  市安監局:參與指揮、指導、協調鐵路事故應急救援工作。

  市公安局:指導、協助鐵路公安維護事故現場社會治安秩序,協助組織群眾從危險地區安全撤離,依法對事發地道路實施交通管制;負責組織、協調、指揮火災事故滅火救援工作,負責消防力量、資源的統一調配;指導事故發生地公安機關配合當地政府做好維護社會穩定工作。

  市衛生局:協調鐵路安全事故傷病員的醫療救護和事故現場的衛生防疫工作。

  各基礎電信運營企業:負責事故現場的通信保障工作,確保應急指揮聯絡暢通。

  市武警支隊、市消防支隊:組織武警、消防部隊參與鐵路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工作,協助事發地公安部門維護現場秩序和疏散、轉移群眾等工作。

  3.應急響應

  根據《湖南省鐵路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規定,國家鐵路安全事故應急響應是在國務院領導下,由發生事故的鐵路運輸企業、鐵道部、事故發生地人民政府和國務院有關部門(單位)按照各自職責開展救援工作。

  市內企業專用鐵路、鐵路專用線安全事故的應急響應,由事發地人民政府全面負責,并商請鐵路部門支援,共同做好應急救援工作。

  3.1應急響應分級

  根據鐵路安全事故的可控性、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應急響應級別分為Ⅳ級(一般)、Ⅲ級(較重)、Ⅱ級(嚴重)、Ⅰ級(特別嚴重)四級。

  3.1.1未達到Ⅲ級及其以上的鐵路安全事故,為Ⅳ級。

  3.1.2符合下列情況之一,為Ⅲ級:

  (1)造成3人以上9人以下死亡(含失蹤),或10人以上49人以下中毒(重傷)的鐵路安全事故。

  (2)鐵路沿線群眾需要緊急轉移1萬人以上5萬人以下的鐵路安全事故。

  3.1.3符合下列情況之一,為Ⅱ級:

 。1)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含失蹤),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重傷)的鐵路安全事故。

  (2)直接經濟損失為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的鐵路安全事故。

  (3)鐵路沿線群眾需緊急轉移5萬人以上10萬人以下的鐵路安全事故。

  (4)鐵路繁忙干線遭受破壞,造成行車中斷,經搶修24小時內無法恢復通車。

  3.1.4符合下列情況之一,為Ⅰ級:

 。1)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蹤),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100人以上中毒(重傷)的鐵路安全事故。

 。2)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億元的鐵路安全事故。

 。3)鐵路沿線群眾需緊急轉移10萬人以上的鐵路安全事故。

 。4)鐵路繁忙干線遭受破壞,造成行車中斷,經搶修在48小時內無法恢復通車。

  3.2應急響應行動

  3.2.1市內國家鐵路發生Ⅳ級安全事故,由事發地縣市區政府根據鐵路部門的請求和應急需要,負責啟動本級應急預案。市鐵路安全應急領導小組指導、協調有關應急救援工作。

  3.2.2市內國家鐵路發生Ⅲ級安全事故,由市人民政府根據鐵路部門的請求和應急需要,負責啟動本級應急預案。市鐵路安全應急領導小組指導、協調有關應急救援工作。

  3.2.3市內國家鐵路發生Ⅱ級、Ⅰ級安全事故,市內企業專用鐵路和鐵路專用線發生Ⅱ級、Ⅰ級鐵路安全事故,在省鐵路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工作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和指揮下,由市交通局報請市人民政府批準后啟動本應急預案。

 。1)市鐵路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立即組織應急救援工作。市鐵路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立即通知各成員單位趕赴事故現場。

 。2)市鐵路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可根據事故災情,設立綜合協調組、醫療救治組、治安保衛組、后勤保障組,通信保障組、信息發布組等工作組。各工作組按照職責分工,各自開展救援工作。

  綜合協調組:由市交通局牽頭,向有關成員單位下達現場救援指揮部的指令,并督促落實;與各成員單位、事發地人民政府以及鐵路部門溝通聯絡;收集匯總事故災情情況和救援進展情況。

  醫療救治組:由市衛生局牽頭,救治事故現場傷病員,對可能導致疾病發生的安全事故,采取防疫措施。

  治安保衛組:由市公安局牽頭,維護事故現場鐵路保護區外的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依法加強對事故現場的治安管理,保障搶險救援工作順利進行,防止次生、衍生新的突發事件和不穩定因素。

  后勤保障組:由事發地人民政府牽頭,根據鐵路部門的請求,疏散、轉移事故現場人員、物資,保障搶險救援現場道路通暢。

  通信保障組:由市交通局牽頭,各基礎電信運營企業負責事故現場通信保障,確保通信聯絡暢通。

  信息發布組:由市安監局、市政府新聞辦牽頭,依據鐵道部或鐵道部授權的路局(集團公司)提供的事故災情情況以及搶險救援進展情況,向新聞媒體及時準確發布信息,正確引導社會輿論。

  3.2.4市內企業專用鐵路和鐵路專用線發生Ⅳ級、Ⅲ級鐵路安全事故,由事發地的人民政府負責應急處置工作,并根據需要向廣鐵集團公司提出支援請求,市交通局負責有關協調工作。

  市內企業專用鐵路和鐵路專用線發生Ⅱ級、Ⅰ級安全事故處置情況,及時向省鐵路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工作領導小組和市人民政府報告,并根據需要向鐵路部門提出支援請求。

  3.3緊急處置

  3.3.1事故發生后,事發地人民政府根據鐵路部門的災情報告和救援請求,要迅速趕往現場,先行協助應急處置,搶救受傷人員,疏散人員,迅速控制危險源,防止事故擴大,并立即向上一級人民政府報告。

  3.3.2事發地人民政府根據鐵路部門的請求和事故現場需要,立即啟動本級應急預案,調集本行政區域內應急救援資源,協助鐵路部門進行現場救援。

  3.4應急人員及群眾安全防護

  應急救援人員的自身安全防護,必須按設備、設施操作規程和標準執行。參加應急救援和現場指揮的人員,必須配帶有明顯標志并符合防護要求的安全帽、防護服、防護靴等。

  需要對旅客進行安全防護、疏散時,由鐵路部門負責,必要時,由事發地人民政府協調武警部隊配合。需要對沿線群眾進行安全防護、疏散時,由事發地人民政府負責。

  3.5應急結束

  當鐵路安全事故發生現場對人員的危害性消除,傷亡人員和旅客、群眾已得到醫療救護和安置,列車恢復正常運輸后,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宣布應急結束。

  4.善后工作

  4.1善后處置

  事發地鐵路運輸企業按國家及鐵路有關規定對受害旅客、貨主、群眾及其家屬進行補償或賠償;對處置事故需要而征用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財產,應進行補償;對事故現場殘留物應及時清除,或將其控制在安全允許的范圍內。事發地人民政府協助做好有關工作。

  4.2應急救援總結

  應急救援結束后,市鐵路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組織各成員單位,分析總結應急救援工作,提出改進應急救援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報送市鐵路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

  5.保障措施

  5.1通信保障

  市交通局負責組織、協調通信工作,保證應急救援的通信暢通。

  5.2物資保障

  各相關部門(單位)應配備事故搶險救援的應急設備和器材,專人負責,定期檢查。

  5.3人力資源保障

  各相關部門(單位)應建立應急處置隊伍,確保搶險救援調用。

  5.4醫療衛生保障

  市衛生部門應制訂相應的醫療衛生保障應急預案,明確鐵路沿線可用于應急救援的醫療救治資源和衛生防疫機構能力與分布情況,提出可調用方案,檢查督促醫療衛生防疫單位的應急準備保障措施。

  5.5治安保障

  鐵路安全事故發生后,事發地人民政府負責安排必要的警力,協助鐵路公安維護治安秩序,做好事故現場的治安保衛工作。

  5.6專項保障

  市鐵路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各成員單位要針對鐵路安全事故,易造成人員傷害,可能運有易燃易爆及化學危險品,易擴大事故,污染環境和危害周邊人員,需迅速撤離避險;事故發生地有可能在偏僻地區,電訊信號無法覆蓋,沒有道路無法通行等特點進行研究,確保各自專項應急預案能適應事故救援的需要。

  6.監督管理

  6.1培訓和演練

  市有關部門(單位)加強對應急管理救援人員的上崗前培訓和常規性培訓,并適時組織演練和模擬操作演習。

  6.2獎勵與責任

  對在鐵路應急救援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獎勵。對因玩忽職守、嚴重失職造成事故的責任人,依法依規追究責任。

  6.3監督檢查

  以市交通局、市應急管理辦公室會同市直有關部門對本預案進行監督檢查,保障各項措施到位。

  7.附則

  7.1預案管理與更新

  市鐵路安全應急指揮領導小組根據情況變化,對預案進行修訂和完善。

  危險品泄漏處置應急預案 11

  一、編制目的

  為規范危險品運輸事故應急處置程序,明確各所轄管理所、機關各科室在應急管理體系中的職責,及時、高效、有序的組織實施危險品運輸事故的應急救援、處置工作,最大限度減少交通事故傷亡、財產損失和社會影響,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所管轄路段火災事故應急處置的實際,制定本預案。

  二、指導思想

  以“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分級管理、逐級負責”的基本原則,明確各管理所、機關各科室的應急管理、救援職責,強化搶救意識和大局觀念,統一指揮,明確分工,各盡其責,保證救援工作安全高效、快速有序進行。事件處理堅持“安全第一,防范為主”的原則,以人員疏散為先,人員搶救為主,其次減少設備、財物損失,再次考慮障礙排除,維持交通秩序、車輛疏散及改道分流。

  三、適用范圍

  適用于載有易燃、易爆、劇毒、腐蝕、放射等危險化學品的.車輛在所管轄路段內發生的交通事故,可能造成嚴重后果的;車輛發生泄漏、爆炸、疏散等情況。

  四、危險品運輸事故應急救援小組

  為加強對危險品運輸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特成立危險品運輸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全面協調和指導危險化學品運輸事故應急救援、處置工作。

  組長:分公司經理

  副組長:黨委副書記、分公司副經理

  成員:分公司各科室、管理所負責人

  值班電話:xxxxx

  五、應急響應

 。ㄒ唬┦鹿实膽碧幹靡运犅范沃鞴軉挝豁憫獮橹,依托領導小組具體組織實施本路段內發生的危險化學品運輸事故的應急救援、處置工作,各管理所、直屬各單位的負責人是事故路段內應急處置領導小組的第一責任人。

  (二)所轄各管理所監控室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及時受理各類突發性事件的報警,詳細了解突發性事件的發生時間、事故地點、車輛類型、牌號、是否載有危險物品、人員傷亡等簡要情況并認真做好接警記錄,對接警后的處置情況也應認真做好記錄。

 。ㄈ┲蛋啾O控員在了解事故現場的具體位置及性質后,及時通知值班領導、駐地交警、火警及路政值班人員趕赴火災現場。

  如火災事故嚴重,人員傷亡較多時,救援應急小組在報請上級單位同意后應立即向當地政府、安監局報告,請求政府啟動應急救援預案。

 。ㄋ模┰诒匾闆r下,及時通知醫療、急救、公安及政府安監部門、上級機關趕赴現場協調指揮應急救援工作;涉及跨區域分流的,應及時與相鄰高速管理單位聯絡。

  六、現場處置

  (一)先期到達的值班領導與路政巡查人員在到達事故現場后,及時在事故現場設置警示標志、警示牌,規范放置救援車輛,劃定警戒區,及時查明現場情況(包括死傷人數、危險品種類及損失情況)及時上報,在確認現場無安全隱患的前提下,盡快組織搶救傷員,減少損失;對于危險化學品泄漏等危險情況,不得盲目操作,應立即向領導報告,按指令啟動應急預案,采取有效措施處理,以減少不必要的傷亡及損失。

 。ǘ⿷本仍〗M迅速組織,實施應急方案、組織救援:

  1.現場保衛和交通疏導組以路政和交警為主,對現場進行警戒或管制,應按照下列要求進行:

  (1)協同有關部門劃定隔離區,封閉道路、疏散過往車輛、人員,禁止無關人員、車輛進入現場。同時,根據需要采取臨時交通分流、交通管制措施,并安排交警在來車方向警戒,防止發生二次事故。

  (2)確保緊急救援通道暢通,引導指揮、消防、急救、勘查、搶險、環保等部門的車輛駛入現場依次停放在警戒線內的來車方向便于勘查、救援的位置(車輛應當開啟警燈,夜間還應當開啟危險報警閃光燈和示廓燈),指揮其他車輛迅速駛離現場。

 。3)指揮駕駛人、乘客等人員在路邊安全地帶等候,勸說圍觀人員退離現場劃定范圍,防止發生意外。

  2.危險品處置原則上以當地政府、安監、消防部門為主:

  (1)及時向駕駛人、押運人員及其他有關人員了解運載貨物的情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隨時向應急指揮部報告;盡可能查清泄漏貨物的種類、屬性和泄漏源,不要讓有毒和腐蝕性物質沾在手上和皮膚上。

 。2)對流淌在地面的泄漏物,不要隨意踐踏,可指導有關部門或有關人員用泥土筑圍攔截;現場如有容易被腐蝕、污染的物品,可指導有關部門或有關人員采取轉移、遮蓋等保護措施。

 。3)會同安監、消防、醫療、交通路政等部門根據現場情況,確定危險區域,疏散無關人員,進行現場施救,處理、清理危險化學品。

 。4)在警戒區域內嚴禁吸煙、撥打手機、使用明火和能夠產生靜電的器材等可能引起燃燒、爆炸等嚴重后果的行為;一旦出現槽罐安全閥發出聲響或槽罐變色,要立即將現場警力和其他人員撤至警戒區域外;盡量選擇上風口位置站立,避免吸入有毒氣體。

 。5)除發生爆炸、起火和其他原因,有人員需要救護的緊急情況外,路政人員一般不得靠近載物車;原則上營救工作由受過專門訓練的消防人員或其他專業人員承擔,路政人員予以協助。

  3.事故現場須確保與監控中心信息暢通,及時向監控中心匯報事故現場情況,監控中心可采取可變情況板、收費站預警等方式向過往司乘人員告知事故情況,引導司乘人員繞行其他路段,避免因火災而再次發生惡性事故。

  (三)現場撤除及其他善后工作

  事故救援處理完畢,現場路政人員及時撤去警示標志、警示牌和標志筒,通知養護部門及時清理事故現場,維修已損設施。并根據環保部門對;愤z留及危害情況的監測,確定是否恢復交通。事后按照上級要求寫出事故書面報告,在24小時內上報上級主管部門。

  七、其他要求及注意事項

  (一)要落實安全措施,確保自身安全。在沒有明確現場危險品名稱、性質的情況下,要處于現場上風位置,一切行動聽從現場指揮員的指令,不能魯莽蠻干進入事故現場,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人員傷亡。

 。ǘ┨幹眠^程中要以大局為重,不得因個人問題與現場周圍群眾或者當事人及家屬等發生摩擦,導致不穩定因素產生。

  (三)嚴格請示、報告制度。對發生的重、特大交通事故情況一律實行逐級上報,未經領導小組許可任何人不得越級上報;所形成的事故相關材料必須經領導小組審核通過后方可上報。

 。ㄋ模﹪栏裥麄髦贫。重特大事故和;愤\輸事故的新聞報道,由應急領導小組確定新聞發言人,按照集團有關突發事件新聞報道的有關發布原則、內容、規范性格式,審查、確定發布方式和時機,向社會和媒體通報有關情況。未經許可,任何個人不得以個人名義向外界宣傳有關信息,發生問題從嚴追究有關責任。

【危險品泄漏處置應急預案】相關文章:

泄漏事故應急預案12-13

燃氣泄漏應急預案07-23

泄漏專項應急預案06-25

應急處置預案08-08

應急處置預案08-19

暴雨應急處置預案10-16

反恐應急處置預案12-10

輿情處置應急預案04-20

火災處置的應急預案09-19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神池县| 崇文区| 交口县| 清涧县| 锦州市| 嘉义县| 祁东县| 秭归县| 漯河市| 海兴县| 凯里市| 龙泉市| 兴宁市| 锡林郭勒盟| 东乡族自治县| 宁安市| 屯昌县| 乾安县| 龙胜| 壶关县| 临沧市| 新津县| 宜城市| 临西县| 霞浦县| 广灵县| 桐城市| 连南| 宁夏| 南江县| 永康市| 五寨县| 石阡县| 邵东县| 武定县| 宜阳县| 高州市| 青河县| 克拉玛依市| 融水| 靖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