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无码作爱视频,女厕厕露p撒尿八个少妇,精品人妻av区乱码,国产aⅴ爽av久久久久久

放射事故應急處理預案

時間:2024-09-04 09:50:26 秀雯 應急預案 我要投稿

放射事故應急處理預案(精選10篇)

  在我們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難免會面對無法預料的突發事件,為了可以第一時間作出應急響應,常常需要預先準備應急預案。應急預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放射事故應急處理預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放射事故應急處理預案(精選10篇)

  放射事故應急處理預案 1

  隨著x線產品的廣泛應用,影像新技術的不斷發展,在實際操作過程中,x射線電離輻射對人體的影響不可忽視。為快速有效地處置各種原因造成的事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國務院令第449號)、《放射診療管理規定》(衛生部令第46號)的精神,特制定本預案。

  一、組織保障

  成立由院長為組長、副院長為副組長、相關職能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應急處置領導組。

  組 長:

  副組長:

  成 員:

  第一責任人:

  直接責任人:

  日常工作由王宗強負責協調處理。

  二、報告程序及時限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事故管理規定》對放射事故實行分級管理和報告、立案制度的原則,對初步確診三級放射事故的必須24小時內上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公安部門;二級以下事故報省衛生行政部門和公安部門。

  2、三級事故以口頭方式報告時,必須報告事故的時間、地點、受累人數、當地處理情況、患者的嚴重程度,并報告通訊地址、郵編、電話號碼及主要聯系人的手機號碼。

  3、放射事故的報告均按統一表格報告。

  4、報告內容

  (1)事故單位和人員的事故報告。

  (2)調查事故的證明材料和取證資料。

  (3)處理事故的技術資料。

  (4)事故的危害評價。

  (5)受輻射人員的健康檢查和疾病治療有關資料。

  (6)認真填寫“放射事故報告”、“放射事故階段報告”、放射事件登記。

  三、調查處理

  1、接到報告后有關人員應迅速到達事故現場,并報告疾控中心的領導和相關專業人員攜帶事故處理的應急器材到達現場。

  2、確定事故的性質、級別、受輻射人員的基本情況,即身體損傷程度,并采取相應措施。

  3、為了保證放射工作人員及應急工作人員的健康安全,應進行個人劑量監測了解自己的累積劑量。

  4、對輻射人員立刻送相關醫院進行檢查。檢查內容包括外周血象、淋巴細胞鏡下計數,受輻射劑量較大的做外周血淋巴細胞染色體分析,并估算劑量。

  5、經相關部門的調查評估,對造成事故的當事人輕者批評、警告、記過等處分,重者應承擔刑事責任,移交公安機關立案處理。

  放射事故應急處理預案 2

  為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輻射事故,提高本院對突發輻射事故的處理能力,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減少突發輻射事故的損害,保障工作人員和公眾的生命安全、環境安全,根據《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放射診療管理規定》、《關于建立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輻射事故分級處理和報告制度的通知》、《放射事故管理規定》及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特制訂本預案。

  一、輻射安全管理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領導小組職責:

  1、組織有關部門制定核與放射性污染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并定期組織演練,根據情況變化,及時對預案進行調整、修訂和補充。

  2、根據事故發生情況迅速啟動預案,統一部署應急救援預案的實施工作,并對應急預案救援工作中發生的爭議采取緊急處理措施;

  3、根據事故災害情況,有危及周邊單位和人員的險情時,組織人員處理事故源和物資疏散工作;

  4、配合上級部門進行事故調查處理工作;

  5、做好穩定社會秩序和傷員的善后處理工作;

  6、適時將事故的原因、責任及處理意見予以公布。

  輻射事故應急處置小組辦公室電話:

  二、應急裝備及物質準備(存放地點:核醫學科,電話xx)

  (一)輻射測量儀器及設備

  1、r—劑量率儀

  2、即時報警劑量計

  (二)放射防護用品

  1、防護鉛衣

  2、防護靴、防護手套等

  3、防護屏風等

  (三)應急藥品

  1、放射損傷防治藥:雌三醇乳膏,炔雌醇環丙孕酮片等;

  2、吸附或沉淀藥:磷酸鋁凝膠,硫酸鋇粉,硫酸鋇混懸劑,氫氧化鋁片等;

  (四)其他應急設備及物資

  1、除污染洗消器械

  2、擔架、救護車

  3、去污箱

  三、應急處置程序

  (一)發生下列放射事件情形之一時啟動應急預案。

  1、診斷放射性藥物實際用量偏離處方劑量50%以上的;

  2、放射治療實際照射劑量偏離處方劑量25%以上的;

  3、人員誤照或誤用放射性藥物的;

  4、放射性同位素丟失、被盜和污染的;

  5、設備故障或人為失誤引起的其他放射事件,如火災等。

  (二)發生工作場所放射性同位素污染事故時,當作如下應急處理:

  1、立即撤離患者及有關工作人員,封鎖現場。

  2、切斷一切可能擴大污染范圍的環節,迅速開展檢測,嚴防對食物、畜禽及水源的污染。

  3、對可能受到放射性核素污染或者放射損傷的'人員,立即采取暫時隔離和應急救援措施。

  4、在采取有效個人安全防護措施的情況下組織人員徹底清除污染,并根據需要實施其他醫學救治及處理措施。

  5、迅速確定放射性同位素種類、活度、污染范圍和污染程度。污染現場尚未達到安全水平以前,不得解除封鎖。

  6、發生放射源丟失、被盜事故時,事故單位應當保護好現場,明確丟失放射性物質種類、活度,評估危害性,并認真配合公安部門進行調查偵破。

  四、報告程序

  發生或發現輻射事件時,當事人應立即向科室負責人匯報,科室負責人向醫院放射事件應急處置小組報告,醫院放射事件應急處置小組立即啟動本單位的放射事件應急方案,并在2小時內填寫[輻射事故初始報告表]向濟寧市環保局報告。

  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員超劑量照射的,還應同時向濟寧市衛計委報告。

  上級主管部門聯系電話

  濟寧市環保局應急電話:

  濟寧市公安局報警電話:

  濟寧市衛計委應急電話:

  五、應急處理程序

  發生輻射事故時應立即向醫務部報告。啟動本應急方案,采取以下應急處理:

  (一)發生人體受超劑量照射事故時,應當迅速安排受照人員接受檢查或者在指定的醫療機構救治,同時對危險源采取應急安全處理措施。

  (二)發生工作場所放射性同位素污染事故時,當作如下應急處理:

  1、立即撤離有關工作人員,封鎖現場;切斷一切可能擴大污染范圍的環節,迅速開展檢測,嚴防對食物、畜禽及水源的污染;

  2、對可能受到放射性核素污染或者放射損傷的人員,立即采取暫時隔離和應急救援措施,在采取有效個人安全防護的情況下組織人員徹底清除污染,并根據需要實施其他醫學救治及處理措施;

  3、迅速確定放射性同位素種類、活度、污染范圍和污染程度;

  4、污染現場尚未達到安全水平以前,不得解除封鎖。

  (三)發生放射源丟失、被盜事故時,事故單位應當保護好現場,并認真配合有關部門進行調查偵破。

  (四)事故發生后配合衛生、環保行政部門有關人員趕赴事故現場,核實事故情況,估算受照劑量,判定事故類型級別,提出救治措施及救治方案,迅速進行立案調查;協助公安機關負責事故現場的勘察、收集證據、現場保護和立案調查,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的擴大。

  (五)立即向當地環境保護部門報告處理環境放射性污染。

  六、預案終止

  (一)配合上級有關部門對現場進行勘查以及環保安全技術處理、檢測等工作,查找事故發生的原因,進行調查處理。

  (二)將事故處理結果及時報上級行政主管部門。當發生輻射事故的射線裝置或場所修復后經環保部門監測安全合格報請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批準,應急預案方可解除。總結經驗教訓,制定或修改防范措施,加強日常環境安全管理,杜絕事故發生。

  放射事故應急處理預案 3

  一、目的

  x射線穿透人體將產生一定的生物效應,如果劑量過大或接觸時間過長,對人體將產生一定程度的損害。因此,為了保證放射安全,特制定本預案。

  二、應急組織及職責

  醫院成立放射防護領導小組及院放射事故應急組織,其放射事件應急組織職責如下:

  全面負責醫院放射事件應急統一協調工作;

  負責協調各個科室做好放射防護相關的工作;

  定期組織放射工作人員學習放射事件應急知識;

  發生放射事件組織應急救援,并向相關部門匯報。

  三、放射管理

  (一)定期自查和監測制度

  在醫院放射防護領導小組的領導下,指定專人每周一次檢查每一個場所的射線警示標志和安全指示燈是否完好,否則及時更換;每年進行一次射線裝置監測;每個季度進行一次從放工作人員的個人劑量監測,建立個人劑量檔案集中統一保存;每年最后一個季度對本年度射線裝置放射防護安全進行管理評審,制定下一年度工作計劃與目標,對存在的內容提出改進措施;每1—2年安排一次從放工作人員的健康體檢,建立健康檔案,集中統一保存;每兩年安排從放射工作人員輪訓一次放射防護知識及相關法律法規;在省衛生廳、衛生執法監督總隊和省環保局的領導下,根據輻射劑量的大小與工齡長短,組織相關從放工作人員進行保健休假或療養。

  (二)放射事件報告制度

  1、如果個人輻射劑量超標應立即向醫院放射防護領導小組及組長匯報,安排超標人員脫崗休息,分析原因,分類處理。

  2、發生或發現放射事故的'科室和個人,必須立即向醫務科報告。

  3、醫院必須立即向溫江區環境保護部門和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四、應急處置措施

  1、如果射線裝置出現故障,應立即切斷裝置電源,并迅速向放射防護領導小組匯報。

  2、若發生人體受超劑量照射事故時,醫院應當迅速安排受照人員接受醫學檢查或者在指定的醫療機構救治,同時對危險源采取應急安全處理措施。

  3、若放射源發生泄漏、丟失、被盜等,第一發現人應立即報告醫院保衛科或總值班。

  4、發生放射事故以后,醫院應立即組織放射防護領導小組成員進行討論,填寫(放射事故報告卡)(見附件),上報主管部門。

  五、保障措施

  1、登記預約人員要熱情接待患者及其家屬,細心介紹檢查流程,耐心解釋其所關心的問題,告知其x線穿透人體將產生一定的生物效應,對人體將產生一定程度的損害,但其產生只是在x線發生器電源開啟的瞬間,與可見光一樣,當開關關閉之后,沒有射線的殘留,檢查的受益(盡早診斷和治療疾病)遠遠超過可能產生損害的風險,而且我們放射科的醫生和技師已經接受過嚴格的培訓,將使用最小的曝射劑量和最小的曝射范圍可得到一幅可供診斷的影像資料;溫馨提示患者在放射科候診期間注意人身財產的安全。

  2、照片技術人員或醫生必須經過放射專業培訓合格之后方可進行臨床操作,對所操作的機器應十分熟悉;對遙控診斷床或機架機械臂的操作,應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并密切注意機件的動作和病人的情況;必須熟悉各機器的應急停止開關,并能對應急情況做出判斷。操作中必須注意對患者敏感部位的防護及家屬的防護,原則上檢查時不需要陪護,確需陪護者請穿鉛衣防護,絕對禁止無關人員停留,杜絕不必要的曝射。如果有疑問,應立即向科主任咨詢。

  3、保證全體放射工作人員定期參加培訓,全面掌握放射防護法律法規及其相關知識。醫院放射防護領導小組成員每周檢查一次放射防護警示標志和放射安全指示燈是否正常工作,個人劑量監測儀是否正常佩戴,場所門窗有無關閉不嚴的情況。放射防護領導小組成員的聯系電話必須隨時保持通暢。

  4、責任科室應定期對各機器,特別是帶電動步進設備如診斷床、機械臂、機架等的限位開關、鎖死機件和運動情況進行檢查,防止機件意外失靈。定期對球管管套、高壓電纜與高壓易擊穿部件進行檢查,嚴防高壓電擊事故的發生。加強日常維護。如果發現疑問,請立即向科主任匯報,并與總務科聯系維修事宜。

  放射事故應急處理預案 4

  一、 總則

  為有效處理放射性事故,強化放射性事故應急處理責任,最大限度地控制事故危害,將放射意外可能造成的損害降到最低限度,以保護患者、工作人員、放射設備安全和減少財物損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449號)和《放射事故管理規定》(20xx年衛生部令第16號)的要求,制定本預案。

  二、 成立放射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

  醫院成立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織、開展放射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其職責是放射性事故應急處理。應急救援小組由醫院放射防護委員會領導。

  組 長:

  副組長:

  成 員:

  秘書:

  應急救援辦公室:醫務科

  電話:

  應急救援小組的職責:

  (一)發生下列情況之一,應立即啟動本預案:

  1、 放射源泄漏污染

  2、放射源丟失

  3、人員受超劑量照射

  (二)事故發生后立即組織有關部門和人員進行放射性事故應急處理。

  (三)負責向衛生行政部門、公安機關及時報告事故情況。

  (四)負責放射性事故應急處理具體方案的研究確定和組織實施工作。

  1、發生丟失放射性物質事故時,密切配合衛生行政部門、公安部門迅速查找、偵查,盡快追回丟失的放射性物質。

  2、發生工作場所、地面、設備放射性污染事故時,應配合衛生行政部門、公安部門確定污染的范圍、水平,盡快采取相應的去污措施。

  3、 放射事故中人員受照時,要通過個人劑量計或其它工具、方法迅速估算受照人員的受照劑量。

  4、負責迅速安置受照人員就醫,組織控制區內人員的撤離工作,并及時控制事故影響,防止事故的擴大蔓延,防止演變成公共衛生事件。

  三、放射性事故應急處理的責任劃分

  (一)醫院放射防護委員會組長負責放射性事故應急處理的組織及指揮工

  作。

  (二)醫院放射防護委員會組長負責放射性事故應急處理中人員、物資的調動調配工作,向院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及衛生行政部門、公安部門快速上報,最遲不得超過兩小時。《放射事故報告卡》在二十四小時內報告。造成環境放射性污染的,同時報告當地環境保護部門。

  (三)醫院放射防護委員會副組長應全力協助安全第一責任人,在抓好放射性事故應急處理工作的同時,協助做好受傷害人員的家屬安撫工作。

  (四)放射工作部門要認真做好事故現場的`保護工作,協助上級主管部門調查事故、搜集證據,整理資料并做好記錄。

  (五)參加事故應急救援人員要自覺遵守紀律,服從命令,聽從指揮,為完成救援任務盡職盡責,通過積極工作最大限度地控制事故危害,為盡快恢復工作創造條件。

  (六)加強對發生事故現場的治安保衛工作,放射工作部門安全責任人要密切配合、協助黨政領導及上級主管部門做好事故現場的保衛工作,防止現場物資及財產被盜或丟失。

  四、放射性事故應急救援應遵循的原則

  (一)迅速報告原則;

  (二)主動搶救原則;

  (三)生命第一的原則;

  (四)科學施救,控制危險源,防止事故擴大的原則;

  (五)保護現場,收集證據的原則。

  五、放射性事故應急處理程序:

  (一)事故發生后,當事人應立即通知同工作場所的工作人員離開,并及時上報;

  (二)應急救援隊隊長召集專業人員,根據具體情況迅速制定事故處理方案;

  (三)事故處理必須在單位負責人的領導下,在有經驗的工作人員和衛生防護人員的參與下進行。未取得防護檢測人員的允許不得進入事故區。

  (四)除上述工作外,防護檢測人員還應進行以下幾項工作:

  1、 迅速確定現場的輻射強度及影響范圍,劃出禁區,防止外照射的危害。

  2、根據現場輻射強度,決定工作人員在現場工作的時間。

  3、協助和指導在現場執行任務的工作人員佩戴防護用具及個人劑量儀。對嚴重劑量事故,應盡可能記下現場輻射強度和有關情況。并對現場重復測量,估計當事人所受劑量,根據受照劑量情況決定是否送醫院進行醫學處理或治療。

  4、各種事故處理以后,必須組織有關人員進行討論,分析事故發生原因,從中吸取經驗教訓,采取措施防止類似事故重復發生。凡嚴重或重大的事故,應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

  六、放射性事故的調查

  (一)本單位發生重大放射性事故后,應立即成立由放射科第一責任人為組長的,由保衛科負責人和總務科負責人參加的事故調查組、善后處理組和恢復工作組。

  (二)調查組要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對事故的發生時間、地點、起因、過程和人員傷害情況及財產損失情況進行細致的調查分析,并認真做好調查記錄,記錄要妥善保管。

  (三)配合醫院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編寫、上報事故報告書方面工作,同時,協助衛生行政部門、公安部門進行事故調查、處理等各方面的相關事宜。

  七、預案自發布之日起生效,實施過程中如有與國家、省、市應急救援預案相抵觸之處,以國家、省、市應急救援預案的條款為準。

  放射事故應急處理預案 5

  一、目的

  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根據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公安部、衛生部《關于建立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輻射事故分級處理和報告制度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加強對醫院內放射源與射線裝置的安全監管,減少在使用過程中發生輻射安全事故,控制和減輕事故后果,在輻射事故發生后,立即啟動本事故應急方案,采取防范措施,盡全能降低事故危害,同時按要求報告當地環保、公安和衛生行政部門,特制訂本預案。

  二、工作原則

  統一指揮、明確職責、大力協同、及時處理、常備不懈、保護員工、保護環境。

  三、適用范圍

  1、放射源應用中發生的事故。

  2、放射性物質存放中發生的事故。

  3、放射性廢物處置設施事故。

  4、其它輻射事故。

  四、指揮體系及職責

  1、醫院設立輻射安全與環境保護領導小組。

  2、醫院輻射安全與環境保護領導小組組成: 組 長: 副組長: 組 員:

  3、醫院輻射安全與環境保護領導小組主要職責是:

  1)貫徹執行國家輻射應急的方針政策和輻射應急工作要求;

  2)負責向上級和屬地有關部門報告醫院內發生的.輻射應急事故和事件;

  3)組織制訂醫院應急響應方案,做好應急準備工作;

  4)應急期間充分調動人力、物力支援,實施統一指揮,統一組織,統一行動;

  5)采取各種有效快速的救援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污染危害,避免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消除對醫院的負面影響;

  6)組織人員參加輻射應急人員培訓和應急演練;

  7)配合上級有關部門進行事故調查和審定工作。

  4、醫院輻射安全與環境保護管理小組職責分工

  組 長:

  副組長:

  成 員:

  五、醫院輻射應急處理程序

  (一)嚴格遵守放射工作各項規章制度和放射性同位素安全防護管理制度,規范放射源的儲存、保管,嚴格執行放射診療操作規范。

  (二)發生射線裝置或電磁波、同位素等放射源泄露、污染等嚴重事件時:

  1、立即終止原放射診療操作,關閉操作電源,切斷繼續泄露可能;

  2、封鎖現場,切斷一切可能擴大污染范圍的環節;

  3、迅速撤離有關人員,對事故受照射人員進行及時的檢查、救治和醫學觀察。

  4、實行現場警戒,劃定緊急隔離區。保護事故現場,保留導致事故的材料,設備和工具等。

  5、及時報告醫院輻射應急領導小組,并在 2 小時內填寫《輻射事故初始報告表》,及時報告環境保護部門、公安部門和衛生行政部門。

  6、根據放射事故的性質,配合有關部門,積極采取相應的去污染措施。

  (三)丟失放射性物質時:

  1、保護事故現場。

  2、及時報告醫院輻射應急領導小組,上報市衛生行政部門、環境保護部門及公安部。

  3、協助公安及衛生部門迅速查找,追回丟失的放射性物質。

  放射事故應急處理預案 6

  為了加強輻射污染防治工作,預防和減少輻射事故危害,有效控制輻射污染事件發生,切實保障放射源的安全使用,維護職工、群眾身體健康,保持社會穩定,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制定相應事故應急措施如下:

  一、事故處理原則:

  1、控制源:首先要把密封源置于有效的防護措施之下,比如用鉛皮或其它防護性材料進行隔離等。如果是密封源丟失,應協助公安、環保、衛生部門查找偵破追回丟失的放射源;如果發生放射源被盜,應保護好現場,立即報告保衛、公安機關、環保、衛生部門查找。

  2、及時處理:無論發生哪種類別的事故,也不管起程度如何,事故的處理工作要及時,特別是丟失放射源事故一定要采取措施全力追回,因為在無控制狀態下會發生意想不到的后果。

  3、防止異常照射:在著手處理事故前,應制定出]具體的處理方案和步驟,盡量縮短工作人員在事故現場的時間,盡可能減少工作人員受到異常照射的劑量。

  二、事故處理步驟:

  1、及時報告和處理:一旦發生事故,當時單位要及時采取妥善辦法,盡量減少和消除事故的'危害和影響,并迅速按照法定程序呈報:應將事故的危害及時報告上級主管部門和環保、衛生行政部門,由環保、衛生行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調查處理。

  發生事故后不能等待,要及時組織人力、物理和制定合理的處理方案,在處理措施制定之前,應利用現有的條件迅速及時地采取一些必要的處理措施,切不可貽誤時機,否則,一般性事故可能導致嚴重后果。

  2、控制事故源:不論發生什么樣的事故,在處理事故時首先考慮工作人員和公眾的生命安全,先把事故源控制住,以防蔓延或造成更大的事故。為控制事故應盡快采取保護性措施,如封閉現場、劃定禁區等,同時盡快采取應急處理措施。

  3、減少和控制事故的危害:要及時認真地收集有關物品和資料,仔細分析事故原因,判定事故級別,采取各種方法估算人員的受照劑量,積極采取醫學救護,必要時組織控制區內人員撤離,以最大限度減少事故的危害。

  4、控制事故的不良影響:無論事故大小,都會給相鄰的工作人員、居民及社會帶來一定的影響,所以采取措施和宣傳解釋都應本著消除不良社會影響為前提,進行科學的宣傳和解釋。一切夸大、不符實際的宣傳都不利于控制事故的影響。

  三、應急措施:

  1、建立健全安全保衛制度,落實防火、防盜、防丟失、防泄漏安全責任制。保安部電話:

  2、制定詳細的事故應急預案,對各類事故應急相應程序要落實到責任人、負責人。

  3、發生放射源丟失、被盜時應立即向當地環保、衛生、公安部門報告。

  衛生部門電話:

  公安部門電話:110

  發生放射源火災時,應立即向當地消防部門報告。

  消防部門電話:119

  發生放射源污染事故時,應立即向當地環境保護部門報告。

  環境保護部門電話:

  4、發生事故時,必須立即采取防護措施,控制事故影響,保護事故現場,并向縣級以上環保、衛生、公安部門報告。對可能造成環境污染事故的同時必須向所在地環境保護部門報告

  放射事故應急處理預案 7

  為及時有效地處理放射事故,提高快速反應能力,確保事故發生后及時采取必要的行動,根據國家《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放射防護條例》和《放射和事故管理規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適用范圍

  本方案適用于無錫美聯臣醫療美容醫院醫用X射線在使用中發生的一般放射性事故的處理。對嚴重、重大放射事故,由省級人民政府有事故管轄權的有關部門組織立案調查,高級人民政府環保、衛生和機關配合工作。

  二、應急組織體系與職責

  放射事故應組織體系由應急指揮組、應急技術組和應急救援組組成。

  應急響應體系在應急指揮組的統一指揮下,各部門及有關科室按職能分工各盡其職,平時做好準備,應急時快速響應。

  (一)應急指揮組織的組成與職責

  應急指揮組由院長任組長,院辦公室和放射科主任任副組長,相關科室成員為組員。負責組織應急準備工作。在應急響應期間綜合協調各應急響應單位的行動的配合,傳達和貫徹指揮小組指令。

  (二)應急技術組的組成與職責

  應急技術組是放射事故應急響應工作的技術支持單位。應急技術由環境監測站、衛生監督所、疾控中心共同組成。應急技術組的職責是提供技術支持和保障。對放射性污染事故進行事故分析和評價(包括事故分級和評價),進行事故情況分析和預測,對事故后果進行評價和預測。并對應急狀態終止和恢復提出建議。

  (三)就急救援組組成與職責

  為全面妥善處理突發放射事故的救助工作,成立救援工作組,工作組工作職責

  (1)初步確定事故的級別、性質和類別,監督受照人員及時給予醫學檢查和處理。

  (2)提出有效防護措施的建議,使參加事故人員的`受照劑量控制在國家標準以內。

  (3)負責現場監測,醫療搶救及對相關人員進行體檢。

  三、放射事故的應急響應工作程度

  (一)醫療發生放射性事故后,應當立即向有事故管轄權的衛生、公安、環保、民防部門報告,同時報警。市衛生、公安、環保、民防等部門接報后應迅速組織人員攜帶儀器、設備趕赴事故現場,開展前期處置工作。包括核定事故情況、劃定安全區域、撤離無關人員、保護和封鎖現場。應急指揮組同時通知應急工作組進入工作狀態。統一聽從指揮,務負責責,協調工作。

  (二)應急技術組趕赴現場后,應迅速劃定事故類型、級別、估算受照劑量以及污染范圍和污染程度,提出危險源應急安全處置措施和控制、消除污染辦法,為指揮部決策提供技術支持和保障。

  四、應急終止和恢復

  (一)應急終止條件

  (1)事故得到控制,事故條件已經消除

  (2)事故中放射性物質強度已降到規定限值之下;

  (3)繼續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以保護公眾免受污染,并使事故和長其后果可能引起的照射劑量達到國家標準水平。

  (二)應急終止程序

  未產生放射性污染的放射事故應急狀態的終止,應由有事故管轄權的衛生行政部門和公安機關提出,報上級部門批準。放射性污染事故所導致的應急狀態終止,由事故責任單位提出,經省環保局核應急負責人批準,報國家環保局核應急辦核準。

  (三)應急終止后的行動

  應急終止后,應急技術還應執行下列行動

  (1)評價所有的應急日志、記錄,書面信息等;

  (2)評價造成應急狀態的事故,指導有關部門和事故責任單位找出原因,防止重重出現類似事故;

  (3)評價應急事故期間所采取的一切行動;

  (4)汲取實踐經驗,修改現有的應急計劃和程序。

  應急終止后,衛生、公安、環保部門應根據事故類型、級別,按各自職責,繼續開展事故調查、偵破和處罰。

  應急狀態終止后,應急辦公室責匯總應急響應情況,并在事故后向相關部門提交總結報告。

  放射事故應急處理預案 8

  根據國務院《放射同位素與射線裝置防護條例》和衛生部《放射工作衛生防護管理辦法》,加強放射防護安全,為規范和強化應對突發放射事故的應急處置能力,提高師生員工對放射事故應急防范的意識,最大限度地保障放射工作人員與公眾的安全,維護正常和諧的放射診療秩序,做到對放射事故早發現,速報告,快處理,建立快速反應機制特制定本預案。

  一、定期自查和監測制度:

  1、科室每月對各機器進行一次大檢查,并會按照規定請有關部門對機器進行監測;

  2、要求工作人員每日開始工作前均要對機器進行常規的檢查,一旦發現問題,及時報告科室負責人。

  3、操作機器時要嚴格遵守操作規程。

  4、加大宣傳力度,使全院有關醫務人員認識到輻射防護的`重要性,高度警惕并落實防范和應急處理措施。

  5、定期對輻射工作場所及周圍環境進行防護檢測和檢查。

  6、按時參加上級有關部門組織的有關工作人員防護法規及專業技術知識培訓。

  二、事件報告制度:

  1、放射科一旦出現超劑量照射發生放射事故的情況,應立即將病人情況及具體照射量必須于1小時內報告醫務科。且放射事故發生后應立即停止使用有關儀器,并進行檢修。

  2、放射性同位素丟失、被盜的放射事故由保衛科向公安機關報告,造成環境放射性污染的,還應當同時報告當地環境保護部門;人體受到超劑量照射的放射事故由醫務科向韶關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

  3、不按規定程序和時限報告或者阻撓、干擾有關科室執行職責的,對有關責任科室和責任人員追究行政責任;發現或遇到問題時,應首先報告科室負責人。

  4、由科室負責人上報醫務科,醫務科上報上級部門。程序可參照國家《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國務院令第449號)規定,在2小時內填寫《輻射事故初始報告表》,向當地環境保護部門和公安部門報告。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員超劑量照射的,還應同時向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發生放射事件報告應急電話:

  三、應急控制措施:

  1、在射線控制區進出口及其他適當位置,設有電離輻射警告標志和工作指示燈。

  2、一旦有應急事件發生,工作人員應首先關閉射線源,保證患者立即脫離有害射線,并進行下一步的處理,同時保護自己,減少傷害。

  3、工作人員應按照上級要求佩戴劑量監測計。如有事故發生,應立即啟動應急指揮系統,按照應急處理機構的人員和措施進行。

  四、應急組織及職責:

  醫院成立放射事故應急處理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為本單位法人代表,副組長為主管領導及放射衛生科負責人,成員各相關人員組成,領導小組成員名單如下: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主要職責:

  (1)負責組織應急準備工作,調度人員,指揮其他各應急小組迅速趕赴現場,首先采取措施

  保護工作人員和公眾的生命安全,保護環境不受污染,最大限度控制事態發展;

  (2)對放射事故的現場進行組織協調,安排救助,不讓無關人員進入,保護好現場,指揮放射事故應急救援行動;

  (3) 迅速、正確判斷事件性質,負責向上級行政主管部門報告放射污染事件應急救援情況;

  (4)負責恢復本單位正常秩序。穩定受照人員情緒等方面的工作。

  五、保障措施:

  1、放射衛生科和急診專家組成技術專家小組保障技術;

  2、醫院總務科、醫務科和保衛科負責后勤工作保障;

  3、先由醫院支付保障經費,事件結束后再定責任;

  4、放射科與放射衛生科、急診科、臨床相應科室、保衛科、后勤和院長辦公室保障保持聯絡。

  5、經常根據《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等進行學習,依法行醫,提高預防突發事件發生的保障意識。

  放射事故應急處理預案 9

  為有效處理放射性事故,強化放射性事故應急處理責任,最大限度地控制事故危害,將放射意外可能造成的損害降到最低限度,以保護患者、工作人員、放射設備安全和減少財物損失,特制定放射科放射事故應急預案。

  一、總則

  根據國家《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與防護條例》及《放射診療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的要求,在一旦發生放射診療事件時,能迅速采取必要和有效的應急響應行動,保護工作人員及公眾及環境的安全,制定本應急預案。

  二、放射性事故應急救援應遵循的原則:

  (一)迅速報告原則;

  (二)主動搶救原則;

  (三)生命第一的原則;

  (四)科學施救,控制危險源,防止事故擴大的.原則;

  (五)保護現場,收集證據的原則。

  三、放射事故應急處理機構及其職責

  成立由放射科主任為領導的放射事故應急處理小組,

  四、放射事故處理程序

  發生人體受超劑量照射事故時,事故單位應當迅速安排受照人員接受醫學檢查或者在指定的醫療機構救治,同時對危險源采取應急安全處理措施。

  發生工作場所放射性污染事故時,事故單位應當:

  (一)立即撤離有關工作人員,封鎖現場;切斷一切可能擴大污染范圍的環節,迅速開展檢測。

  (二)對可能受到放射損傷的人員,立即采取暫隔離和應急救援措施,在采取有效個人安全防護措施的情況下,組織人員根據需要實施救治及處理措施。

  (三)迅速確定污染范圍和污染程度。

  (四)污染現場尚未達到安全水平以前,不得解除封鎖。發生事故后,應立即保護好現場,并在國家規定時間2小時內向公安機關、衛生行政部門及當地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報告,并積極配合有關部門進行調查,偵破。

  五、應急能力的保持

  每月對放射科室相關醫療人員進行放射事故應急知識的普及教育,提高放射從業人員的應急處理能力。通過每三月一次的放射事故應急演練,切實提高醫療從業人員在應對突發性放射事故中的應急處理能力。

  放射事故應急處理預案 10

  1目的

  為了預防和控制潛在的輻射危害,在放射源(也稱射源)發生故障、失竊、意外事故等情況時能迅速得到應急響應,最大限度地減少輻射對放射工作人員和公眾的危害和財產損失,根據公司有關管理程序和具體情況,特制訂本預案。按環保主管部門要求,做了修訂,本次修訂主要內容是報警程序和要求。

  2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本公司放射源存放、運輸、使用及其相關的活動。

  3應急組織機構與職責

  3.1應急指揮組組長由公司管理者代表擔任,負責射線探傷事故/事件發生時的.領導、指揮工作以及協調相關方。組員由安全保衛部、金屬試驗中心和有關專業人員組成。

  3.2安全保衛部負責向公安部門報告,負責現場組織和公眾疏散。

  3.3金屬試驗中心負責現場事故/事件處理(配合處理),并聯系專業人員。

  4應急配置和管理

  4.1庫房由金屬試驗室、安全保衛部負責管理。金屬試驗中心負責將放射源存放在正確的位置,安全監察科負責庫房外的警告牌和標志,安全保衛部負責庫房防盜設施。

  4.2放射源的運輸,金屬試驗中心派出監護人要配帶射線報警儀(一只)、計量儀(一只),運輸要有專車和明顯警示標志。

  4.3放射源使用,工作人員要配帶射線報警儀(一只)、計量儀(一只)、警示牌、紅白帶。

  4.4由金屬試驗中心、安全保衛部對庫房定期進行例行檢查,并做好相應記錄。

  4.5射線報警儀、計量儀的管理。

  4.5.1射線報警儀,射線計量儀計量合格后才能使用。

  4.5.2維修過的射線報警儀、計量儀要重新通過計量合格才能使用。

  4.5.3工作人員在接受工作前要檢查射線報警儀、計量儀是否外于正常工作狀態。

  5潛在的輻射事故誘發因素

  5.1放射源失竊。

  5.2運輸過程中交通事故。

  5.3射線探傷機故障。

  5.4現場工作意外事故。

  5.5γ射線探傷機私自外借。

  6預防措施

  6.1射源存放于專用貯藏室內,專用貯存室的設施環境符合國家《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防護條例》和《工業γ射線探傷衛生防護標準》,如制作鉛房、鉛貯容器等,嚴禁與易燃易爆、易腐蝕等物品放在一起,周圍無生活設施。

  6.2射源使用、運輸均辦理專門的手續,落實專人負責,實行“五雙”制度,即雙人管理、雙人收發、雙本賬冊、雙鎖、雙人使用,定期由安全保衛和金屬監督部門檢查,嚴格管理登記制度;射源從貯存室帶至現場均有專用可靠的鉛貯容器。

  6.3射源在施工現場使用結束后應及時帶離現場放入貯存室,嚴禁將射源留置施工現場,射源丟失或被盜,應保護好現場,立即報告公安部門、衛生防疫部門和業主方、監理單位。

  6.4現場進行射線探傷時,須設置黃白帶作安全圍欄,懸掛醒目警告標志,并有專人監護,禁止非工作人員進入;射線探傷一般安排在每天下班后進行。

  7應急處理程序

  7.1當γ射線源出現故障發生輻射事故時

  7.1.1放射工作(監護)人員應利用手中儀器,判斷γ源大體位置,同時上報金屬試驗中心負責人。

  7.1.2金屬試驗中心負責人接報后應立即前往事故現場并上報安全保衛部、及環保局、衛生防疫部門,現場組織人員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7.2現場應采取的措施

  7.2.1圍出警戒范圍,設定安全區或,根據具體情況確定,主要是確保周圍公眾免受輻射傷害。

  7.2.2工作人員迅速撤到安全地帶,迅速有序地疏散周圍公眾。

  7.2.3確定γ射線源所在位置。

  7.2.4根據現場情況,采取緊急減少輻射措施。如堆放黃沙、設置屏蔽等。

  7.2.5在事故處理專業人員到現場后,詳細匯報事故情況。

  7.2.6配合專業人員進行事故處理。

  7.3報警程序及要求

  7.3.1失竊(遺失)部門安全保衛部門辦公室公司領導

  7.3.2報警要求:報清單位名稱、路名、門牌號、有關情況、聯絡人、電話。

  7.3.3公司金試中心

  7.4放射源失竊、遺失

  7.4.1保護好現場。

  7.4.2啟動報警程序。

  7.5疏散程序

  7.6事故處理程序

  7.6.1環境保護部門負責對事故應急響應,調查處理和定性定級工作。

  7.6.2公安部門負責立案偵察和追繳。

  7.6.3衛生部門對受輻射人員進行醫療和應急。

  8對放射源事故的原因分析

  按《事故調查、處理和報告管理規定》(編號:Q/SDA255AQ20-2001)執行,進行事故分析,事故調查,總結教訓,為今后對潛在事件的發生采取預防措施,提供改進意見。

【放射事故應急處理預案】相關文章:

放射事故應急處理預案03-09

放射源事故應急預案03-30

應急事故處理預案08-31

觸電事故應急處理預案08-02

事故處理應急預案05-19

停電事故處理應急預案03-17

火災事故處理的應急預案06-27

安全事故處理應急預案05-15

供熱突發事故處理應急預案06-06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宁县| 宾川县| 仪陇县| 靖边县| 册亨县| 榕江县| 十堰市| 五台县| 广河县| 吴旗县| 肥城市| 马尔康县| 云龙县| 射洪县| 龙胜| 贵德县| 彩票| 千阳县| 江门市| 富宁县| 汤阴县| 铁岭县| 绥阳县| 襄汾县| 萍乡市| 大余县| 渭南市| 屯昌县| 连州市| 岳阳市| 嘉义县| 鹤庆县| 慈利县| 色达县| 海原县| 台山市| 岑巩县| 当涂县| 清原| 齐齐哈尔市| 南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