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寶寶生理性腹瀉重在護理
一些寶寶生下沒幾天就開始腹瀉,每天大便薄薄的,呈黃色或黃綠色,少則2~4次,多則5次以上,時間長達幾個月,甚至半年。為此,家長們很擔憂,怕腹瀉影響寶寶的健康,于是,抱著寶寶到處看病求醫。
寶寶生理性腹瀉的幾個特點
發生在母乳喂養的寶寶中。
主要發生在6個月以內的嬰兒,尤其是初生的嬰兒,隨著年齡的增長,腹瀉有好轉的趨勢。
新生兒在吃奶的頭幾天,大便次數較多,大便較稀,這是因為小兒剛開始進食,胃腸道還有些不太適應的緣故。大約2周后生理性腹瀉寶寶大便持續稀薄,每日4~6次,多則10余次,以至滿月后大便次數和大便性質仍未見好轉。
大便次數增多,大便變稀薄呈稀水樣,帶奶瓣或帶少許透明黏液,常在喂奶后排便。無嘔吐、腹脹、腹痛所引起的陣發性哭鬧,也無食欲不振等其他消化道癥狀。無脫水表現,大便化驗無異常。
有些寶寶有點虛胖,面部、耳后或發際往往有奶癬。
除腹瀉外無其他異常。小兒精神愉快,反應良好,體溫正常,呼吸、心率平穩,尤其重要的是體重增長正常,對小兒生長發育無明顯影響。這種腹瀉稱為“生理性腹瀉”。
腹瀉在4~6 月后,隨著輔食的增加,消化功能趨于完善,可不治而愈。
生理性腹瀉與病理性腹瀉有別
生理性腹瀉多見于出生6個月以內的嬰兒,小兒虛胖。常伴濕疹,生后不久即出現腹瀉,但除大便數增多外,無其他癥狀,食欲好,生長發育正常。可能與嬰兒食奶較多,小腸乳糖酶相對不足有關,或由于母乳中前列腺素E含量較高所致。添加輔食后,大便即逐漸轉為正常
病理性腹瀉大多為感染性腹瀉, 患有這種腹瀉的寶寶多數有發熱現象,嘔吐不一定是主要癥狀,糞便有異常臭味,含有黏液或膿血,如不及時治療,則腹瀉會持續加重。不同病原體引起的腹瀉又各有其特點,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腹瀉一年四季都可發病,但在5~8月份發病率最高。多數小兒開始時不發熱,很少嘔吐,腹瀉次數不多,轉為重型后出現發熱、嘔吐劇烈,大便次數頻繁,很快出現脫水,大便以蛋花湯樣為主,含有黏液,有腥臭味。病毒引起的腹瀉最常見的是輪狀病毒腹瀉,多發生在8~11月份,常同時有上呼吸道感染。大便為白色米湯樣或蛋花湯樣,有少量黏液,但無腥臭味。霉菌引起的腹瀉大便為黃色稀薄或綠色,多泡沫,有黏液,呈豆腐渣樣,平時體弱、營養不良或長期服用抗生素的小兒,容易發生。
生理性腹瀉重在護理
生理性腹瀉的唯一問題是大便次數較多,給家長在護理上帶來不小麻煩。如果家長不能及時給寶寶換尿布和清洗臀部,還可能引起紅臀,甚至局部感染。因此,每次給寶寶換尿布時,都應先清洗臀部,并用消毒油膏涂抹,以保護局部皮膚。近年認為母親的前列腺素E2過高可引起寶寶生理性腹瀉,應用前列腺素抑制劑治療生理性腹瀉有效,但應在醫生指導下應用。
對生理性腹瀉寶寶,應警惕在此基礎上發生病理性腹瀉。如果大便次數突然增加,大便內水分增多,有臭味,就很可能有其他因素加重了腹瀉,此時應該到醫院尋找原因,去除造成腹瀉的新因素,積極給予治療,直到恢復平時狀況為止。
寶寶生理性腹瀉的護理方法
1. 飲食調整:
單一喂養:注意寶寶飲食的單一與穩定性。推薦母乳喂養,若寶寶喝配方奶,則應選擇固定的品牌,避免頻繁更換,以防寶寶腸胃不適。
稀釋進食:當寶寶發生腹瀉時,無論是母乳還是其他奶類喂養,都可用煮沸過的糖鹽水摻入適當稀釋奶質后再行喂養。一般多采取奶和糖鹽水1∶1的比例,并適當增加喂奶次數。這樣有助于補充寶寶流失的營養與水分,同時避免加重腹瀉。
營養米粉:給寶寶服用營養米粉可治療腹瀉,其中高濃度的碳水化合物有助于增加水鹽的吸收。但需注意米粉的稠稀度適中,飲用的次數和用量應與腹瀉的次數成正比。腹瀉好轉后,仍需堅持飲用兩三天米粉,以補充體內損耗的水分和營養。
2. 環境控制:
中性溫度:寶寶的小肚子對溫度的變化敏感,過高或過低都可能引起腹瀉。需根據寶寶的年齡和體重調整環境溫度,確保寶寶處于舒適的狀態。
3. 日常護理:
腹部保暖:做好寶寶的腹部保暖工作,避免受到寒氣入侵,以免加重腹瀉癥狀。
臀部護理:每次便便后要記得沖洗臀部,并在肛門周圍和臀部涂上護臀霜、植物油或鞣酸軟膏以防尿布疹的發生。使用布尿布的寶寶,尿布洗凈后也應煮沸消毒。
4. 母親飲食調整(針對母乳喂養的寶寶):
母親應盡量避免食用油膩或高蛋白質的食物,以防影響母乳的成分,從而加重寶寶的腹瀉癥狀。
5. 就醫檢查:
如果父母對寶寶的腹瀉情況不確定是否為生理性腹瀉,建議及時前往醫院做大便檢查。當糞便檢查異常時,可能是病理性腹瀉,需遵醫囑進行調理。
【寶寶生理性腹瀉重在護理】相關文章:
腹瀉嬰兒怎么護理11-03
腹瀉的寶寶如何飲食方法04-12
寶寶腹瀉是什么原因11-09
春季寶寶腹瀉高發季怎么辦10-27
寶寶腹瀉發燒的注意事項有哪些09-28
怎樣護理寶寶的嬌嫩的肌膚09-09
讓寶寶有規律性的護理是關鍵06-18
生寶寶的祝福語11-06
生寶寶的祝福語12-15
護理實習生總結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