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國際籃球規則是什么?
籃球比賽即根據籃球運動進行的比賽,籃球比賽的形式多種多樣,有較為常見的五人籃球,也有最流行的街頭三人籃球賽,是三對三的比賽,更講究個人技術。那么,國際籃聯三對三規則是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國際籃球規則
1、球場和比賽用球
比賽應在擁有一個球籃的三對三籃球場地上進行。標準的三對三籃球場地面積應為15米(寬)×11米(長)。場地須具有一個標準籃球場尺寸的區域,包括一條罰球線(5.80米)、一條2分球線(6.75米),以及球籃正下方的一個“無撞人半圓區”。可以使用傳統籃球場的半個比賽場地。
所有級別比賽統一使用6號球。
備注:基層比賽可以在任意場所中進行;如果場地帶有標線,則標線應根據場地條件做相應調整。
2、球隊
每支球隊應由4名隊員組成(其中3名為場上隊員,1名為替補隊員)。
3、裁判員
比賽裁判員應由1名或2名臨場裁判員,以及計時員和記錄員組成。
4、比賽的開始
4.1比賽開始前,雙方球隊應同時進行熱身。
4.2雙方球隊以擲硬幣的方式決定擁有第1次球權。獲勝一方可以選擇擁有比賽開始時的球權或擁有可能進行的決勝期開始時的球權。
4.3每隊必須有3名隊員在場上才能開始比賽。
備注:第4.3條和第6.4條僅適用于國際籃聯官方比賽(不強制適用于基層比賽)。國際籃聯官方比賽是指奧運會、三對三世界錦標賽(含U18)、地區錦標賽(含U18)、三對三世界巡回大師賽、全明星賽等。
5、得分
5.1每次在圓弧線以內區域出手中籃,計1分。
5.2每次在圓弧線以外區域出手中籃,計2分。
5.3每次罰球出手中籃,計1分。
6、比賽時間/勝者
6.1一節常規的比賽時間為10分鐘,在死球狀態下和罰球期間應停止計時鐘。在雙方之間完成一次傳遞球后,進攻隊員獲得防守隊的傳球時,應重新開動計時鐘。
6.2然而,球隊如果在常規比賽時間結束之前率先得到21分或以上則獲勝。該規則僅適用于常規的比賽時間(而不適用于可能發生的決勝期)。
6.3如果比賽時間結束時比分相等,則應進行決勝期比賽。決勝期開始前,應有1分鐘的休息時間。決勝期中率先取得2分的球隊獲勝。
6.4如果在預定的比賽開始時間某球隊沒有3名隊員入場準備比賽,則判該隊由于棄權使比賽告負。如果比賽因棄權而告負,比賽得分應記錄為W-0或0-W(“W”代表勝)。
6.5如果某隊在比賽結束前離開場地,或該隊所有的隊員都受傷了和/或被取消了比賽資格,則判該隊因缺少隊員使比賽告負。在因缺少隊員使比賽告負的情況中,勝隊可以選擇保留該隊的得分或使比賽作對方棄權處理,在任何情況下因缺少隊員使比賽告負的球隊,得分應登記為0。
6.6某隊因缺少隊員告負或以不正當的方式棄權而告負,將取消該隊在整個比賽中的參賽資格。
備注:在沒有比賽計時鐘的情況下,由組委會決定比賽的時長。國際籃聯建議采取與比賽時長一致的得分限制(10分鐘/10分;15分鐘/15分;21分鐘/21分)。
7、犯規/罰球
7.1某隊全隊犯規發生6次后,該隊處于全隊犯規處罰狀態。為避免疑義,對應規則第15條,隊員不因個人犯規的次數被逐出場外。
7.2對在圓弧線以內做投籃動作的隊員犯規,應判給1次罰球.對在圓弧線以外做投籃動作的隊員犯規,應判給2次罰球。
7.3對在做投籃動作的隊員犯規,如果球中籃應計得分,并追加1次罰球。
7.4全隊累計第7、第8和第9次犯規總是判給對方2次罰球。第10次及隨后的全隊犯規同技術犯規和違反體育道德犯規,總是判給對方2次罰球和球權。此條款也適用于對投籃動作的隊員犯規,但不按照7.2和7.3判罰。
7.5所有技術犯規將判罰給對方1次罰球以及隨后的球權;違反體育道德犯規將判罰給對方2次罰球以及隨后的球權。完成技術犯規或違反體育道德犯規的罰球后,比賽將以防守隊與進攻隊員之間在場地頂端圓弧外傳遞球方式繼續進行。
8、如何打球
8.1在每一次投籃中籃或最后一次罰球中籃后(不包括第7.5條):
——非得分隊的一名隊員在場內球籃正下方(而非端線以外)將球運至或傳至場地圓弧線外的任意位置重新開始比賽。
——此時,防守隊不得在球籃下的“無撞人半圓區”內搶斷球。
8.2在每一次投籃沒有中籃或最后一次罰球沒有中籃后(不包括第7.5條)。
——如果進攻隊搶到籃板球,則可以繼續投籃,不需要將球轉移至圓弧線外。
——如果防守隊搶到籃板球,則必須將球轉移至圓弧線外(通過運球或傳球的方式)。
8.3如果防守隊搶斷球或者封蓋投籃,獲得球后必須將球轉移回弧線外發動進攻。(通過傳球或運球的方式)。
8.4死球狀態下給予任一隊的球權,應以在場地頂端的圓弧外交換球開始。即:一次場地頂端圓弧外(防守隊與進攻隊隊員之間)的傳遞球。
8.5若隊員的雙腳都不在圓弧線內,也沒有踩踏圓弧線,則被認為“處于圓弧線外”。
8.6跳球情況發生時,由當時場上的防守隊獲得球權。
9、拖延比賽
9.1拖延或消極進行比賽(例如不嘗試得分)應判違例。
9.2如果比賽場地裝備了進攻計時鐘,則進攻隊必須在12秒之內嘗試投籃。一旦進攻隊持球(在防守隊向進攻隊傳遞球后或在球籃下方得分后),12秒計時鐘應立刻開始計時。
備注:如果比賽場地沒有裝設進攻計時鐘,并且某隊消極比賽,裁判員應以最后5秒倒計時報數的方式警告該隊。
10、替換
當球成死球并且防守隊與進攻隊隊員之間完成傳遞球或執行罰球之前,允許任一隊替換球員。替補隊員在其隊友離開場地并與之發生身體接觸后,方可進入場地。替換只能在球籃對側的端線外進行,替換無需臨場裁判員或記錄臺裁判員發出信號。
11、暫停
每隊擁有1次30秒的暫停。隊員可以在死球狀態下請求暫停。
12、抗議程序
如果某隊認為裁判員的某個宣判或在比賽中發生的任何事件已對該隊不利,則必須按照以下程序進行抗議:
1.在比賽結束后、裁判員簽字前,該隊隊員應立即在記錄表上簽字。
2.賽后30分鐘之內,該隊應提交一份抗議的書面確認并且付給競賽主管200美元保證金。如果抗議被采納,則該筆保證金予以退回。
3.比賽錄像僅用于決定最后一次投籃是否于比賽結束前出手,以及/或者該投籃應該得1分或2分。
13、裁判員
下列原則將適用于小組賽和賽事整體的球隊名次排列。如果雙方在第一步的比較后積分仍然持平,則進行下一步的比較,以此類推。
1.獲勝場次最多(在參賽隊數量不同的小組之間比較時可使用勝率);
2.相互之間比賽結果(只考慮勝負,僅適用于小組賽排名);3.場均得分最多(不包括因對方棄權而獲勝的得分)。
如果經上述3個步驟的比較后球隊間依舊持平,則具有更高種子隊排位的球隊排名靠前。
14、種子隊排位規定
種子隊排位依據球隊相關排名積分確定(參加比賽前該隊最好三名隊員個人積分總和即為該隊排名積分)。如果排名分數相同,種子隊排位將比賽開始前隨機決定。
15、取消比賽資格
隊員累積兩次違反體育道德犯規(不適用于技術犯規),在其被裁判員取消比賽資格的同時也將被比賽組織者取消其在該賽事中的參賽資格。賽事組織者將立即取消一切涉及暴力行為、
言語或肢體的攻擊行為、不正當影響比賽結果、違反國際籃聯反興奮劑條例(國際籃聯內部規章第四卷)或國際籃聯的道德準則(國際籃聯內部規章第一卷第二章)的隊員比賽資格。競賽組織者有權根據其他球隊成員的參與程度(包括對上述舉動不作為)而取消全隊的參賽資格。國際籃聯在賽事管理框架內強制執行紀律處罰的權利、關于隊伍和賽事的要求以及國際籃聯內部規章不因第15條取消比賽資格而更改。
拓展閱讀:國際籃球和NBA籃球規則有什么區別?
1、比賽時間不同
NBA每場比賽為48分鐘,分4節進行,每節12分鐘;FIBA為40分鐘,分上下半場,每半場的時間為20分鐘。
2、三分線距離不同
NBA的3分線距離為23英尺9英寸(邊線的3分線則為22英尺)頂弧距離籃筐(7.24米);FIBA三分線距離為6.25米,相對近一些。
3、暫停規則不同
NBA在比賽中,球員和教練都可以叫暫停,國際籃協規定只能教練員叫暫停。
4、暫停次數不同
NBA每場比賽暫停次數為7次;FIBA為4次。決勝期暫停數NBA為3次; FIBA為1次。
【國際籃球規則是什么?】相關文章:
籃球裁判規則是什么09-07
籃球犯規規則08-01
國際跳棋規則07-20
籃球打手犯規規則07-18
打籃球的基本規則10-28
淺談打籃球規則08-17
籃球初學者必會的籃球基本規則07-21
打籃球必看的基本規則04-04
籃球違例規則常識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