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羽毛球發球站位規則
羽毛球是一項隔著球網,使用長柄網狀球拍擊打用羽毛和軟木制作而成的一種小型球類的室內運動項目。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羽毛球發球站位規則,希望大家喜歡!
一、準備姿勢
要提高接發球的質量,首先要有正確的準備姿勢。
單打接發球的準備姿勢:(以右手握拍為準)通常應是左腳在前,右腳在后,側身對網,重心放在前腳上,膝關節微曲,后腳跟稍提起,收腹含胸,注視對方發球的動作;雙打接發球準備姿勢與單打基本相同,只是膝關節屈得多一些,以便能直接進行后蹬起跳。也有的接發球準備姿勢以右腳在前,左腳在后,這種準備姿勢僅少數人采用。
二、站位 接發球的站位是否合適對發球方的關系很大,如接發球站位有錯誤,會造成明顯的漏洞,就有可能給發球方造成發球搶攻戰術運用的好機會,因此應選擇一個合適的接發球站位。
單打接發球站位:應站在離前發球線約1.5米處,在右區應站在靠近中線的位置,以防發球方以平射球攻擊頭頂區域。在左區則站在中線與邊線的中間位置上。
雙打接發球站位:比單打更有講究,一般接發球站位法是站在離中線和前發球線適當的距離,在右區時要注意不要把右區的后場靠中線區暴露出來;在左區時注意保護頭頂區。雙打搶攻站位法應站在離發球線很近,前腳緊靠在前發球線,而且身體傾斜度較大,球拍高舉,這種站法以進攻型打法的男選手居多。較為穩妥的站法是站在離前發球線有一定距離,身體類似單打站位法,這種站法是在思想混亂、無法適應對方發球情況下采用的過渡站位法,一般業余選手多采用這種站位法。另外,還有特殊站位法,即以右腳在前,站位與一般站位法類似,接發網前球時右腳一步蹬上網擊球。
二、正確的發球
1.發球時,雙方不能以不當的理由及動作,延誤發球。發球方及接球方應站立于斜相對的發球區并不得踩及其界線;二人的雙腳必須部份與場地面接觸,并且固定不得移動位置,直到發球動作完成。
2.發球員的球拍擊到球體底座的瞬間,整個羽球應在發球員的腰部下方。
3.發球員球拍的軸部在擊球瞬間,必須朝向下方,且拍框面頭部的任何部份,應低于發球員握拍的手部最下緣。
4.發球員開始發球時,其球拍的移動必須朝前連續不斷,直到發球動作完成。
5.發球員揮起球拍,拍擊羽球向上飛行及越過球網,如果未經攔截,羽球落向接球員的發球區。
6.球員們一經就位,發球員首先向前移動其球拍,發球即行開始。
7.接球員未準備就緒前,發球員不能發球,但是接球員只要有還擊的動作,就算已有準備。
8.一經開始發球,該球就應為接球員擊到或落到地面。
9.雙打發球時,只要不妨礙發球員或接球員的視線,雙方的同組球員,可站于場區任何地點。
三、拓展資料:硬件要求
1.球場
羽毛球球場為一塊長方形場地,長13.40m,寬6.10m(單打場地寬5.18m),雙打球場對角線長14.723m,單打球場對角線長14.366m。球場各線寬均為4cm,丈量時要從線的外沿算起。球場各條界線最好是白色、黃色或其他易于辨別的顏色。
所有場地線都是它所確定區域的組成部分。理想的羽毛球比賽場地是用彈性木材拼接而成,國際比賽已采用化學合成材料做成可移動的球場。按國際比賽規定,羽毛球場上空12m以內,球場四周2m以內(含相鄰的兩個球場),不得有任何障礙物。球場四周的墻壁最好為深色,同時避免風的干擾。如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達不到上述要求,經有關部門批準,可以制定出切合實際的補充規定。
2.球網
羽毛球球網長6.10m,寬76cm,用深色優質的天然或人造纖維細繩制成。網孔為方形,邊長在15—20mm之間,網的上沿縫有75mm寬的雙層白布,把細鋼絲繩或尼龍繩從白布夾層穿過,然后牢固地張掛在兩根網柱之間。球場中央網高1.524m,球網兩端高1.55m。球網的兩端必須與網柱系緊,它們之間不應有缺縫。
3.網柱
從球場地面起:網柱高為1.55m,網柱必須穩固地與地面垂直,并使球網保持緊拉狀態,網柱應放置在雙打邊線中點上。
4.球
羽毛球應有16根羽毛固定在球托部,羽毛長64—70mm,但每一個球的羽毛從托面到羽毛尖的長度應一致。羽毛頂端圍成圓形,直徑為58—68mm,球托直徑25—28mm,底部為圓形,羽毛球重4.6—5.5g。而對于非羽毛制成的球,則要求制成裙狀,質量、性能不得超過10%的差距。
5.球拍
球拍拍面應為平面,以拍弦穿過框架十字交叉或以其他形式編織而成。球拍的框架,包括拍柄在內,總長度不超過680mm,寬不超過230mm。球拍框一般為橢圓形,拍框長度不超過290mm,弦面長不超過280mm,寬不超過220mm。球拍沒有重量限制。球拍不允許有附加物和突出部,不允許改變球拍的規定式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