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膨脹》附反思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膨脹》附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幾種不同材料的嘗試探索,讓幼兒了解有的物體遇水會膨脹,有的不會,會膨脹的物體膨脹速度是不同的。
2、學習實證研究的方法,學會做實驗記錄。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學準備:
1、用來探索的多種材料:塑料雪花片,鑰匙,紫菜,木耳
2、實驗用的冷水、熱水、盛水的玻璃缸。
3、記錄實驗結果的表格、筆。
教學過程:
一、觀察講述。
1、教師一手拿一杯泡有胖大海的茶,另一手拿一顆胖大海,請幼兒觀察。
2、引導幼兒說出:胖大海“大了”“脹了”。
3、教師歸納:對,放在水里的胖大海“膨脹”了。
(評析:通過一個對比讓幼兒自然地認知“膨脹”這個概念。)
二、想象記錄。
教師呈現多種材料:塑料雪花片,鑰匙,紫菜,木耳------請幼兒猜一猜:哪些材料放到水里能膨脹,哪些不能,在記錄紙上作記錄。
(評析:幼兒生活經驗有限,他們的猜測會有對有錯。在這個環節當中老師請幼兒作記錄實際是將猜測變為“研究假設”。)
三、操作探索。
1、把材料投放在冷水里:
請幼兒看幾種材料放入水中后發生什么變化?(引導幼兒在記錄觀察結果后再集體分享:讓幼兒分清什么材料放在冷水里會膨脹,什么不能。)
2、想象記錄:
教師:你覺得木耳、紫菜等能膨脹的材料如果同時放在水中什么東西膨脹得快?什么東西膨脹得慢?
3、幼兒操作:提醒幼兒注意材料要同時放入水中。
4、讓幼兒理解:不同的材料在冷水中膨脹的速度是不同的。
(評析:這是一個證實或證偽的過程,它孕伏了科學研究的重要理念:以事實為依據,用事實說話。)
5、再次想象:出示木耳:你覺得它放在冷水里和熱水里哪里膨脹得快?(引導幼兒經過假設后再一次實驗,看看自己的猜想對不對,同時,再次提醒幼兒注意材料要同時放在熱水中,進一步認知同一種材料在冷水中或熱水里膨脹的速度是不同的。
(評析:通過一個個活動設計,一方面逐步引領幼兒深入探索生活中的膨脹現象,另一方面使幼兒從較規范的研究方法中學會觀察、習得知識和研究方法。)
四、討論交流。
教師:今天我們一起研究了很多材料遇水會膨脹的問題,你們想想:還有哪些材料遇到什么情況也能膨脹?(遇熱、遇潮、遇空氣等。)
(評析:這是將幼兒的認知放大、拓寬,引向生活的重要一步;是讓幼兒認識、了解、熟悉、理解生活的重要一步。)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教師給幼兒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引導幼兒大膽想象、自主操作,充分體現了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幼兒的想象能力和動手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調動了幼兒的學習積極性。教師的教學從嚴格掌控到逐步放開,幼兒探索的思維空間和學習自主權逐漸擴大,也體現了教師教學的規范性和嚴謹性,更體現了幼兒在做中學、試中學、想中學的主體性。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膨脹》附反思】相關文章: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筷子》附反思04-03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膨脹》11-09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放屁好臭》附反思04-03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空氣在哪里?》附反思04-03
《膨脹》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04-24
幼兒園中班美術《蝴蝶》教案附反思04-05
幼兒園中班音樂《秋葉》教案附反思04-05
幼兒園中班健康教案《過河》附反思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