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做好幼兒園安全管理問題
摘要: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已進入新時代, 但幼兒園的安全管理依然不容樂觀。文章借鑒企業生產標準化的思想, 提出了幼兒園安全管理治理標準化概念。在分析了新時代幼兒園安全問題的表現和主要原因的基礎上, 從安全規程標準化、安全作業標準化、安全隱患排查標準化、安全事件應急管理標準化、安全教育標準化、食品安全標準化、環境安全管理標準化等七個方面進行了分析, 闡述了幼兒園安全管理標準化的主要途徑。
關鍵詞:幼兒園; 安全管理; 標準化;
2001年教育部印發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試行) 》中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2006年9月, 教育部等10部委聯合印發了《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 明確了中小學及幼兒園安全管理工作的分工和具體要求。2010年8月23日, 中央綜治辦、教育部、公安部聯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幼兒園安全防范工作建立健全長效工作機制的意見》要求“進一步加強學校、幼兒園安全防范工作, 建立健全維護校園安全長效工作機制, 從根本上預防涉校涉園重大惡性案件事故的發生, 確保校園及周邊良好的治安秩序”。可以說, 幼兒的健康、安全和身心成長, 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幸福和社會的安定, 關系到民族和國家的長遠發展。而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 近幾年城市將迎接一波新生兒出生熱潮, 幼兒園安全問題也就更顯突出。認真做好幼兒園安全工作, 也是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基礎。
1 新時代幼兒園安全主要問題
安全, 是指沒有受到威脅、沒有危險、危害、損失的一種狀態, 也是人類在生活、生產過程中, 將對人類的生命、財產、環境等可能產生的損害控制在人類所能接受水平以下的一種狀態。保護好每一個孩子, 避免、減少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意外事故, 已成為中小學、幼兒園安全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內容。
我國社會經濟已經進入新時代, 但是幼兒園安全管理現狀依然不容樂觀, 幼兒園安全事故仍然屢屢發生, 如紅黃藍幼兒園虐童事件、廣西桂平市“校車翻進池塘”事件、女童小諾在幼兒園跳繩摔倒致傷殘事件、寧德幼兒園火災事故, 以及老師毆打、針刺、猥褻兒童等事件不斷被媒體曝出, 說明幼兒園安全問題還沒有很好解決。近年發生的幼兒園安全事故, 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類型[1]:
(1) 幼兒來園、離園安全。
幼兒生活經驗不足, 缺乏自我保護能力, 在來園、離園的過程中以及和家長的交接過程中, 易發生交通事故、走失、意外傷害、被冒領等事件。在此過程中, 稍有疏忽或執行不到位、責任心不強等問題, 就有可能引發意想不到的來園、離園安全事故。
(2) 幼兒園生活安全。
在日常生活中, 幼兒辨別能力、處置能力差卻又對周圍事物充滿好奇, 隨時可能會在不知道后果的情況下貿然觸摸、感受各種事物, 看護不周、處置不當, 就有可能引發意想不到的生活安全事故。
(3) 幼兒園學習和活動安全。
幼兒在學習以及正常游戲活動中, 對工具、道具如刀子、小鏟子、牙簽、吸管的不當使用, 以及在與其他人的互動中的交往分寸把握不當, 造成自我傷害或互相傷害, 就有可能引發意想不到的學習、活動安全事故。
(4) 幼兒園食品衛生安全。
幼兒在園中往往會有正餐和加餐, 幼兒的身體還沒有長成, 抵抗力弱, 對食品也比較敏感, 在食品的采購、儲存、制作、消毒等各個環節, 都需要更加嚴格的規范、標準、要求, 稍有疏忽, 就有可能引發意想不到的食品衛生安全事故。
(5) 幼兒園環境安全。
幼兒園的環境設施、物品擺放、電器使用、公共環境等, 考慮到孩子們的認知、處置能力和天性有更高的國家安全標準和檢查維護規范。如果不能按照國家標準設計、配備或沒有健全檢查維護標準, 就有可能引發意想不到的幼兒園環境安全事故。
2 新時代幼兒園安全問題主要來源
從2006年教育部等10部委聯合印發的《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第六條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教育、公安、司法行政、建設、交通、文化、衛生、工商、質檢、新聞出版等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分工, 依法負責學校安全工作, 履行學校安全管理職責”可以看出, 幼兒園安全工作涉及面非常寬泛, 那么安全問題來源一定是多方面的。但總體上, 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 缺乏標準化法律依據和操作規定而無行動依據。
我國涉及幼兒安全問題還沒有專門法律法規, 只能在《傳染病防治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食品衛生法》等法規中參照。但是幼兒的情況不同, 完全參照是不行的, 在參照過程中標準不統一, 勢必造成執行和監督、檢查的混亂。幼兒園安全管理主要依據《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 但辦法體現的是指導性, 操作性弱, 沒有相配合的執行標準。勢必為產生安全隱患、造成安全事故埋下伏筆。
(2) 缺乏標準化執行規程而執行不力。
幼兒園安全管理需要全社會的聯動, 涉及教育、公安、交通、建設、衛生等多領域及部門的共同努力。但是因為沒有明確的各領域、部門的職責和標準化的管理規程, 勢必造成各領域、部門的資源整合和協調不到位, 執行力就大打折扣[2]。沒有標準化的安全制度, 各幼兒園及其員工就可能心存僥幸, 安全防范、管理工作就可能流于形式, 甚至只停留在口頭上, 不能夠切實執行, 勢必產生安全隱患、造成安全事故。
(3) 缺乏標準化監督檢查而流于形式。
幼兒園安全管理法律法規操作性標準化的缺失, 使得各級管理部門的監督檢查工作失去標準, 難以將幼兒園安全檢查工作統一標準、落到實處。尤其是偏遠地區、經濟落后地區的幼兒園, 更是難以得到有效的監督檢查。對于幼兒園內部的監督檢查, 更是難以落實到位。這就使得幼兒園安全工作監督檢查工作流于形式成為可能。
3 幼兒園安全管理需要標準化
“安全管理”一詞最早出現于企業生產中, 是企業管理中一項重要工作, 狹義的安全管理, 是指“對人類勞動生產過程中的事故和防止事故發生、對生活和生活環境中安全問題的管理”;廣義的安全管理, 是指“對物質世界的一切運動按對人類的生存發展繁衍有利的要求所進行的管理控制”[3]。幼兒園安全管理是通過一整套幼兒園安全法律法規和幼兒園安全責任體系、健全的安全工作執行規程和應急預案, 使幼兒園安全工作順利開展和實施, 確保幼兒及教師的身心安全。
安全管理標準化工作作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點, 在企業內部廣泛、全面開展、實施。安全管理標準化, 就是將標準化體系引入到安全管理工作中來, 要求企業在安全管理過程中, 自覺遵守和貫徹執行國家和地區、部門有關安全的法律法規、程序辦法, 并在管理過程中切實得到貫徹實施, 使企業的安全工作得到保障并不斷改進, 安全水平不斷提升, 保證企業健康快速發展[4]。管理實踐表明, 要消除生產經營中的事故隱患、有效控制安全風險, 達到要求的安全水平, 就必須全面開展安全管理標準化建設。
近幾年發生的幼兒園諸多安全事故表明, 很多幼兒園缺乏明確的安全管理機制和標準, 處于“想起啥就做啥, 能做啥就做啥”的狀態。究其原因, 是幼兒園安全工作沒有建立標準化體系。
根據對幼兒園安全管理工作的分析, 幼兒園安全管理標準化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3.1 安全規程標準化
我國陸續出臺了系列有關幼兒園的管理規程、辦法, 如2012印發的《校車安全管理條例》、《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工作規范》、2014印發的《中小學幼兒園應急演練疏散指南》、2016年的《幼兒園工作規程》、《中小學 (幼兒園) 安全工作專項督導暫行辦法》、2017年印發的《關于加強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建設的意見》等等均是有關幼兒園安全管理的指導文件, 對校園安全的預防、管控和處理分別做出了系統規定。
各地管理部門應該在此系列文件基礎上, 發揮幼兒園行業協會的作用, 總結多年的管理經驗, 制訂詳細的操作規程規范。各幼兒園應將相關要求及時轉化為本單位的標準化操作規程, 落實到各崗位從業人員, 貫徹到各項工作中。同時, 還要對執行情況進行標準化檢查反饋, 做好安全作業過程、事件、活動、檢查的安全記錄檔案。
3.2 安全作業標準化
作業標準化, 是指在對作業系統和作業規程深入分析的基礎上, 以科學方法、技術、規章制度和實踐經驗為依據, 以安全、質量效益為目標, 將作業的每一操作程序、動作進行優化分解, 從而形成一種優化作業程序, 取得最優作業效果。如何讓員工按照制訂出來的標準去自覺地執行, 并成為一種好慣, 這是安全作業標準化所面臨的難題。
為此, 要在以下方面做好工作:深入宣傳全員安全作業標準化的意義;努力在全體師生及兒童家長中培養遵守安全標準的強烈意識;在幼兒園顯眼的位置, 樹立宣傳欄將安全作業標準展示出來, 讓所有師生知道、理解, 并遵循這個標準而執行;管理者帶頭嚴格遵守、執行安全標準, 并現場指導、跟蹤確認;對涉及幼兒園的安全問題能夠接受其他人的質疑;對安全作業的標準能夠不斷完善修正。
3.3 安全隱患排查標準化
幼兒園為防患于未然, 必須對安全隱患進行排查、預警和治理。排查工作應依據有關安全法律法規要求、安全管理及技術標準、安全目標等建立標準化制度及過程。幼兒園安全隱患排查標準化應制定排查方案, 明確排查目的和范圍, 確定合適的排查方法, 建立排查檔案。排查范圍應包括所有與幼兒園經營管理相關的人員、活動、設施設備、場所和環境, 應根據不同作業的特點采用日常檢查、綜合檢查、專項檢查、節假日檢查等方式進行隱患排查。同時, 還應該制定隱患預警、治理標準化方案, 對隱患及時進行預警、治理并評估。
3.4 安全事件應急管理標準化
安全事件的應急管理, 是幼兒園安全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做好幼兒園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 需要對安全事件應急預案、師生及兒童家長的應急處理能力、日常預防危機訓練三方面進行標準化。
應急安全預案可以有效預防管控各類突發安全事件。建立相應級別、類型的安全應急預案, 把各應急預案的作用、流程、處置方法向師生及兒童家長進行培訓和宣傳, 以保證安全事件發生時, 師生及兒童家長能有條不紊地處置。提高師生及兒童家長的應急處理能力, 可以避免在安全事件發生時手忙腳亂, 貽誤解決時機。在安全事故發生時, 尤其是需要教師有事故處理的知識和技能, 比如呼救、疏散轉移、消腫止血等常用到的臨時處理方法, 對危急事件進行妥善的處理。而幼兒園加強日常安全事件應急處理訓練是預防和應對安全事件的行之有效方法。
新時代幼兒園安全有效治理必須要進行標準化推進, 但實現標準化的過程也不會一蹴而就, 還會存在著思想認識上、制度上、技術上、主體上等層面的支持、協同, 以及利益各方的博弈。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各部門的大力支持, 需要教育部門的正確引導, 需要幼兒園的認真落實。
參考文獻
[1]劉嬌嬌, 賈淑新.淺析幼兒園安全管理工作[J].教育現代化, 2017, 4 (26) :150-151.
[2]叢明慧, 牛琀.試析幼兒園安全管理聯動工作的運行保障[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 2016, 32 (9) :67-68.
[3]葉龍, 李森.安全行為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5.
[4]王松, 施大鵬.淺談企業安全生產中的標準化建設[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 (下旬刊) , 2015, (11) :23.
[5]李莉.幼兒園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問題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 2015.
【如何做好幼兒園安全管理問題】相關文章:
如何全面做好幼兒園的安全管理02-24
幼兒園如何做好安全管理06-03
如何做好幼兒園安全管理06-04
幼兒園如何做好安全危機管理06-04
學校如何做好安全管理04-30
班組如何做好安全管理06-04
小學安全管理如何做好06-04
如何做好護理安全管理02-18
如何做好安全管理的工作06-04
工地安全管理如何做好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