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班社會活動:《鼓樂喚龍騰》
活動名稱:
鼓樂喚龍騰
活動主題:
項目課程《鼓樂喚龍騰》是滲透在全面發展的教育中的,并不是單項技能的訓練。即便是合作舞龍、打擊鼓樂,也是建立在班級孩子的興趣和發展可能性的基礎上。例如:集體開展鼓樂活動,也是在班級中先建立了鼓樂演奏區,孩子們每人選擇自己喜愛的鼓帶來,他們在區域活動中進行自由的演奏后,產生的課程活動。一開始,孩子們帶來的鼓就不一樣,如:圓鼓和非洲鼓,外形和演奏方式大相徑庭。在區域活動時,我們看到了以下的互動態勢:
劉孫煜很認真地在嘗試各種節奏型,這些擊鼓的節奏型,我們在下午活動的時候,已經集體學習過了。聽到老師提示去看圖譜打擊的時候,他蹲下來和宋沂寧研究了好一會兒。他說:“我知道了,這個叉叉就是打鼓,一個叉就是打一下。那個圈圈是什么呢?”宋沂寧說:“我想起來了,以前在學習打擊樂的時候,圈圈就是空。”劉孫煜說:“空是什么?”宋沂寧說:“就是不打鼓!”劉孫煜:“那是打什么呢?”宋沂寧:“嗯嗯,我估計,是打鼓棒吧!”劉孫煜想想,認可了她的想法。兩個人又開始演奏了,這一次,果然把擊鼓和敲擊鼓棒都演奏出來,十分開心。
孩子們在區域活動中,發現新的難點——按圖譜打擊鼓。孩子們有自己的判斷和選擇,他們的理解有一定的道理,教師通過資料查詢,發現打擊樂的圖譜確實與其他樂器的圖譜不太一樣。師幼共同討論一種適合打鼓使用的圖標,能夠引導孩子們進一步拓展參與活動的思路,增加活動的興趣,從而實現“鼓樂喚龍騰”的活動主題。
活動目標:
1、在理解自編鼓譜的基礎上,小組合作擊鼓演奏。
2、發現合作演奏的困難,嘗試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解決。
3、在集體合作演出的過程中,體驗有序合作帶來的美妙。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已基本了解各種鼓譜圖示,并能用擊打動作表現出來。
物質準備:幼兒一人一鼓;可插式打擊圖譜底板以及各種擊鼓方式的小卡片;寫生架;大黑板;一套舞龍道具等。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集體看譜進行基本擊鼓方式的復習,進一步熟悉樂曲動作圖譜,初步體驗合作表演。
二、基本部分
(一)小組合作,用六張兩款鼓譜編配器方案。
師:老師為每一組小朋友都準備了一份可以插卡的鼓譜,還有鼓譜的卡片,請你們在小組長的協助下,把卡片插好編配好鼓聲,大家一起演奏,好嗎?等一會兒,再請你們演奏給大家聽一聽,看看哪組演奏的整齊悅耳。
幼兒分組討論并編好鼓譜,小組合作演奏。
教師巡回指導,當幼兒出現矛盾或者問題的時候,教師傾聽并引導幼兒嘗試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解決,完成編曲和演奏。
(二)小組合作,在集體面前表演自己組的編曲。
師:你們覺得哪一組演奏的最棒?你們為什么能這么出色?
師:如果鼓譜編曲更加復雜后,你們能繼續專注排練,合作成功嗎?
(三)小組再次合作,增加鼓譜圖卡,續編配器方案。
師:老師還為每一組小朋友準備了其他演奏方法的卡片,請你們再去試一試,選擇你們喜愛的演奏卡片,接著編配鼓曲,大家一起演奏,好嗎?幼兒分組討論并續編鼓譜,小組合作演奏。
教師巡回指導,當幼兒出現矛盾或者問題的時候,教師傾聽并引導幼兒嘗試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解決,完成編曲和演奏。
(四)教師將各組編好的鼓譜一條一條地展示在黑板上,按小組順序聯合演奏。
1、慢速合奏,教師引導各組注意連接和配合。
2、幼兒嘗試演奏其他小組編排的鼓譜,共同演奏鼓樂。
三、結束部分
龍騰鼓樂
1、邀請部分感興趣的幼兒,扮演角色準備舞龍的演出。
2、幼兒合作表演龍騰鼓樂,體驗有序合作帶來的美妙。
經驗與反思:
對于4歲的孩子來說,如何引導他們掌握,則要考慮到他們的年齡特點。我們知道四歲的孩子理解方式主要是具體形象思維。那么,在師幼互動后創設新的鼓譜時,就應該考慮到這個問題,采用形象的小鼓打擊畫面作為鼓譜的圖示,應該能夠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促進更多幼兒主動嘗試。孩子們在與同伴合作演奏時,磨合了想法,能使用統一的演奏圖譜,這種“存大同求小異”,肯定自己融合他人的文化思考,師幼都受益匪淺。
因此開展“鼓樂喚龍騰(藝術打擊樂)”活動時,我們考慮到師幼和幼幼之間的有效互動,采用分組形式進行。活動開展時,因為是分組學習,教師能夠關注到更多孩子發展中的細節,給與積極的等待或者回應。
第三組小朋友編排了一條鼓譜,他們也能在顧可馨的口令:“預備,開始!”中,把這條較為簡單的鼓譜合作演奏出來。
第二條鼓譜在編排的時候,戴寧遠發現有幾張空白的圖卡。蘇陽看見了,想想后說:“是不是老師沒有打印啊?”丁天也小聲地嘟噥:“沒有印出來吧,是壞的吧?”老師發現了,對他們搖搖頭,說:“這可不是錯的哦!想想到底應該怎么打呢?”顧可馨煥然大悟:“哦,我知道了,這個是不打,對不對,老師?”老師對她豎了一個大拇指,說:“你們試一試,好嗎?”孩子們把空白卡插在鼓譜底板上,但是在演奏空白部分的時候,并不能表現出來。老師又問:“空白的地方,我們怎么辦?”顧可馨想想說:“我們是不是可以像龍一樣哈一聲呢?”小朋友的話夾子一下打開了,戴寧遠說:“我學老虎嗷一聲。”徐佳陽說:“我學青蛙呱一聲。”哈哈哈哈,大家十分開心。最后,定了下來,大家一起“哈”一聲。這個辦法想出來以后,孩子們的演奏也有了模樣。
課程不斷地發展。接下來的活動中,師幼嘗試鼓與舞龍的配合。師幼在交流后,發現各種打擊鼓的方法,并用畫面表現出來,引導幼兒理解各個圖示的畫面,鼓勵他們設計各種打擊節奏型和組合方式。提供更多適宜兒童經驗發展的打擊學習模式,如:單獨演奏、兩人合作演奏、小組合作演奏和集體合作演奏等等,在不同演奏模式中,不斷提升孩子的興趣和能力,同時促進孩子思考合作演奏與單獨演奏的不同之處?如何合作的更好?
幼兒對演奏鼓樂、理解鼓樂演奏特點、理解鼓樂和龍騰的合作,的確做到了積極、主動的認知參與。《綱要》指出:“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項目活動的開展,確實能夠有更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孩子能夠交流、探索地更加充分,教師和孩子也能找到更加準確的發展點和發展空間,滿足個體發展個性需要的同時,促進孩子全面發展
【中班社會活動:《鼓樂喚龍騰》】相關文章:
龍騰世紀 審判一周目通關游戲心得攻略05-26
中班社會活動方案03-26
社會活動中班教案04-01
中班社會活動說課稿12-12
中班社會活動教案12-03
車中班社會活動教案05-08
恭喜中班社會活動教案04-29
幼兒園中班龍的教案02-13
社會活動中班教案14篇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