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集錦9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受艾瑪的體色和大森林的關系。
2、獲得動物體色是保護色的經驗。
3、萌發(fā)對動物的興趣,樂意親近小動物。
活動準備:課件、每人一張大象圖片。
活動過程:
一 、出示課件,引起興趣。
1、老師今天帶來了一件禮物,是什么禮物呢?
2、什么是捉迷藏?
師:今天艾瑪和小動物一起捉迷藏,你們看看艾瑪是什么樣子的?讓我們一起去看看他們怎么玩游戲的。
二、觀看課件,分段理解故事。
1、艾瑪可能會躲在什么地方呢?小鳥找到艾瑪了嗎?
2、小鳥發(fā)現(xiàn)了誰?它為什么一下就發(fā)現(xiàn)了熊貓和七星瓢蟲?
小結:原來我們發(fā)現(xiàn)一個秘密,這些小動物都找了一個顏色跟自己身體很接近的地方躲起來,這樣就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了。小動物們也就是利用這個本領來保護自己,躲避天敵。
4、故事中的艾瑪可以去哪些地方躲一躲?
5、在生活當中,艾瑪還可以去哪些地方躲一躲?
三、拓展
1、觀看圖片中有誰躲起來來了?他們躲的'好嗎?
2、小結:原來解放軍叔叔也是向動物學來的本領,其實生活中還有許多地方也是從動物那學到的本領,我們回去再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
四、幫助艾瑪的朋友躲起來。
1、出示大象圖片,引導幼兒觀察,你喜歡哪只大象?為什么喜歡它?它們身上的顏色怎么樣?
小結:原來這些大象身上的顏色都是相近色。
2、請你們去想辦法,讓艾瑪的朋友躲起來。
3、展示幼兒作品。說說哪知大象藏的最好,哪知大象最容易被發(fā)現(xiàn)?為什么?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受自然界昆蟲的可愛、奇妙,萌發(fā)愛 護小動物的情感
2.學習靠腰部扭動貼地爬行,鍛煉軀干的柔韌性和協(xié)調性
3.對腰部扭動貼地爬行動作感興趣,能克服畏難情緒
【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模仿蟲子腰部扭動貼地爬,感受自然界昆蟲的可愛、奇妙
難點:能克服困難、協(xié)調地完成動作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組織幼兒觀看動物世界的錄像,模仿不同動物的爬行動作;了解青蟲的演變過程
物質準備:幼兒人手一只布袋、錄音機、磁帶。場地準備:有斜坡的青草地、花園,并放置好小青蟲的“糞便”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經驗回顧:哪些動物會爬?怎么爬?昆蟲爬的動作有哪些?
2.熱身運動:幼兒分散模仿各種動物爬行。
①自由模仿:手腳著地屈膝爬,手腳著地爬,匍匐等等;
、诩w模仿:兩人坐抱一起,模仿“西瓜蟲”滾動前進;幼兒全體屈膝,將手搭在前幼兒的臀部上,變成長長的“毛毛蟲”蠕動前進;變成“蜈蚣”,同時抬手抬腳爬行前進等等。
二、基本部分
1.討論:小青蟲長得怎么樣?是怎么爬的?
2.幼兒自由嘗試,模仿青蟲的爬行;
3.討論動作要領: “撅起小屁股,抬起小腦袋,彎彎身子伸伸腰,嘿咻嘿咻往前爬! (個別幼兒示范,教師示范講解:靠腰部的扭動,盡量不用手去推,將臀部往上拱,使身體成∩,膝蓋跪住,將上身往前伸長,如此反復。)
4.幼兒第二次練習(重點指導能力弱的幼兒:不用手腳幫忙,靠腰部扭動爬行,動作協(xié)調)。
三、游戲部分
1.“找肥料”
請“青蟲”用剛學會的爬行動作,將這些肥料分別運到指定地點,比比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哪組又快又多。
2.“我們長大了”
請每個幼兒取一只布袋,將身體套入布袋中(表示青蟲長大了)練習爬行(根據幼兒的活動情況調節(jié)幼兒的活動量,鼓勵能力強的幼兒幫助能力弱的幼兒)。
3.“小青蟲的夢”
①教師以蝴蝶姐姐的身份講述游戲規(guī)則:根據人數將幼兒分成2組,先是魚貫地爬過山坡,在山坡對面的草叢中揀起一根教師事先準備的`青草粘在身上,然后鉆入布袋,爬過草地,在音樂聲中鉆出布袋,代表蛻變成蝴蝶,翩翩起舞。
②幼兒跟著蝴蝶姐姐開始旅程:爬山坡――吃青草――吐絲結繭(將身體鉆入布袋中)――蛻變成蝴蝶――在花叢中飛舞。
四、結束部分
1.放松活動:隨音樂中,學蝴蝶飛舞;
2.整理活動場地,出場。
【延伸活動】
在晨間活動中,讓幼兒用布袋繼續(xù)進行游戲。
【活動評析】
一、設計意圖
戶外活動時,幼兒對花園里的昆蟲特感興趣,會長時間地觀察,有的甚至趴在蟲子后面跟著它爬,我就以青蟲成長的過程為游戲情節(jié),力圖做到:一、滲透環(huán)境教育:讓孩子了解周圍環(huán)境,了解其相互間的作用,體會到它的美妙,激發(fā)喜愛之情。因此,在活動中,我設計了“小青蟲的夢”的游戲情節(jié),讓幼兒以“青蟲”參與活動,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情景下活動。二、增加難度,提高爬行速度。幼兒軀干的扭動來爬行,難度頗大了,讓幼兒在游戲中探索學習。其三,讓幼兒嘗試用自己的身體來模仿小青蟲爬行,激發(fā)幼兒探索身體運動的樂趣。
二、效果分析
本活動場地在有斜坡的草地和花園,避免了體育活動中繁瑣的場地布置,幼兒在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感受到這些與我們的關系是這么的密切與和諧,使環(huán)境教育從情感角度入手潤物細無聲地滋潤孩子的心田。學習新動作、游戲、課中小肆還是放松活動,教師均以游戲的口吻進行,如在動作學習時,教師以“噘起小屁股,抬起小腦袋,彎彎身子伸伸腰,嘿咻嘿咻往前爬”的兒歌來形象化幼兒的動作要領,使幼兒在瑯瑯上口的兒歌中,興致盎然地進行學習。幼兒在形象的游戲情節(jié)中,反復練習爬行,樂此不疲,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的重難點。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能按要求連接管子,發(fā)現(xiàn)管子的多種連接方法。
2.嘗試繪制和使用管子組合連接線路圖,了解線路圖的作用。
3.體驗操作活動的樂趣,并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活動準備:
接管子的模型(線路)結構框架、長短不一的各種管子、接頭、記錄表。
三、活動過程
1.提出問題,通過討論,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2.實驗操作:按要求連接管子。
(1)觀察操作材料,了解連接要求:將分離的.兩個管子連接在一起,并能通過兩個“花園”。
(2)幼兒兩人一組連接管子。
。3)幼兒交流介紹,發(fā)現(xiàn)管子的多種連接方法。
3.依據管子組合連接順序繪制線路圖。
。1)集體討論線路圖的繪制方法。
。2)幼兒根據本組管子的組合連接順序繪制線路圖。
。3)集中展示線路圖,并驗證是否正確。
4.實驗操作:看線路圖接管子。
(1)幼兒交換線路圖,并看圖連接管子。
(2)討論并小結:線路圖的作用。
5.延伸活動。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篇4
設計背景
春天來了,萬物蘇醒。很多小朋友都對昆蟲很感興趣,所以特設這個活動讓小朋友認識青蛙。
活動目標
1、明白青蛙與人類之間的關系,激發(fā)幼兒愛護、關注小動物的情感。
2、觀察并描述青蛙的外形特征,通過故事《小蝌蚪找媽媽》了解青蛙從卵變蝌蚪最后變成青蛙的生長過程。
3、鍛煉幼兒的肢體動作協(xié)調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活動重難點
蝌蚪如何變成青蛙的過程,青蛙為什么是吃蟲子的好蛙?
活動準備
青蛙圖片,《小蝌蚪找媽媽》掛圖
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
引導幼兒欣賞圖片并提問:
1、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有誰?
2、這些青蛙平時都是吃什么長大的呢?
3、你們害怕青蛙嗎?為什么?你們會去捉青蛙或吃青蛙嗎?
二、青蛙外形特征
1、自主探索:請幼兒仔細觀察青蛙圖片、模型,幼兒觀察青蛙的外形特征,如頭部扁而寬,口闊、眼大,皮膚光滑,通常為莖綠色,趾間有薄膜相連,青蛙生活在水中或靠近水的地方,善跳躍,會游泳,多在夜間活動。
2、集體探索:你見過青蛙,聽過青蛙的叫聲嗎?說說青蛙和其他動物的不同之處?
三、探索青蛙生長過程
1、出示《小蝌蚪找媽媽》掛圖,講述故事。
2、提問:水草上沾著的'一團圓圓的東西是什么?大腦袋長尾巴、游來游去的動物是什么?是由什么變來的?小蝌蚪又是怎樣變成青蛙的?
3、幼兒復述故事。
4、游戲:小蝌蚪變青蛙。
玩法:小朋友圍成圓圈站好,老師一邊出示字卡一邊說:青蛙媽媽產下許多圓圓的卵(幼兒蹲下雙手抱腿,頭低下,做圓圈形狀),又成小蝌蚪(幼兒小跑步雙手放在身后做搖擺狀),小蝌蚪長出兩條前腿(幼兒伸出兩只胳膊繼續(xù)小跑做游泳狀),又長出兩條后腿(幼兒把兩腿分別伸一伸),最后成青蛙呱呱叫又跳(幼兒做蛙跳狀,嘴里學青蛙叫聲:呱呱呱)。
活動反思
在本節(jié)課中,小朋友學到了青蛙的外形特征,以及它演變過程,也知道青蛙是由小蝌蚪變來的。但是由于活動準備只是圖片,有幾個孩子不積極參加,如果再添加幾個相關動畫視頻,我覺得會調動起更多孩子的興趣。本節(jié)課少講了青蛙是好蛙,教導幼兒要從小保護它們。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jié)課,我會先告訴大家環(huán)境在不斷惡化,但有些小動物還是堅持自己的工作,幫人們捉害蟲,引入本篇課文。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大膽講述自己知道的"動物之最",體驗交流分享的樂趣。
2、知道各種"動物之最",積累相關經驗。
3、主動探索"動物之最"的問題,積極尋找答案。
活動準備:
"動物之最"圖片若干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引出動物之最的話題。
謎語: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猜一個關于動物的謎語:頭小四腿長,脖子高過墻,身穿花皮襖,不聲又不響。小朋友們猜出來了嗎?
提問:小朋友們真聰明,答案就是長頸鹿,你們知道長頸鹿為什么長得這么高嗎?它長這么高有什么好處嗎?
小結:長頸鹿是動物王國里面長得最高的小動物,它長長的脖子可以使他看的更遠,很快就能發(fā)現(xiàn)敵情,這樣它就能很快的逃走,它還能吃到大樹頂上最新鮮的.葉子呢!
二、辯論的形式,說說幾個"動物之最"1、提問:你們知道最重的動物是哪一個嗎?幼兒辯論。
小結:(出示圖片),藍鯨是世界上最大的最重的動物,平均有26米長,平均體重有150噸。
2、提問:你知道跑的最快的動物是什么嗎?幼兒辯論。
小結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出示獵豹)獵豹是世界上跑的最快的動物,他的最高時速達110公里,相當于高速行駛的小汽車的速度,他可真是了不起。
4、猜測:有一種動物活了152年,據科學家研究,有的能活到200多歲呢!你們知道他是誰嗎?
我們一起來看看動物中的老壽星(出示海龜龜)三、出示一些"動物之最",幫助幼兒認識了解簡單介紹飛的最快的昆蟲,最小的鳥,最大的鳥,游得最快的魚,最厲害的恐龍(依次出示澳大利亞蜻蜓,蜂鳥,鴕鳥,旗魚,霸王龍的圖片)小結:今天我們看來好多的動物之最,有最重的藍鯨,跑的最快的獵豹,最大的鳥鴕鳥,最長壽的烏龜,飛得最快的蜻蜓,最小的鳥蜂鳥,最大的鳥鴕鳥,游得最快的魚旗魚,最厲害的恐龍霸王龍。
三、分組搶答游戲,鞏固學習到的知識游戲規(guī)則:將幼兒分成3組,舉手回答知道哪些動物之最,哪個小組回答正確的次數最多的獲勝。
教師小結講評。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增進數數的能力。
2、獲得扮演開店游戲的樂趣。
3、在游戲中學習以認真的態(tài)度工作。
活動準備:
1、布置“商店”的'道具,如收款機、紙制錢幣、貨物架、海報紙、卡紙、色紙、漿糊、彩色筆、卷標貼紙。
2、事先選擇一家商店,并和商店主人聯(lián)系參觀事宜。
3、活動前一天,請家長為幼兒準備幾枚一元硬幣帶到幼兒園。
活動過程:
1、參觀前,與幼兒討論參觀時應遵守的規(guī)則,如不能買超過多少元的東西,買好后記得索取發(fā)票或找零錢。
2、實際到店里購物,并觀察店里出售商品的種類以及老板是如何為顧客服務的。
3、回園后,請幼兒分享購物過程中的趣事。然后問幼兒:如果你開了一個小商店,你想賣些什么東西?你會取什么樣的店名?你準備如何招呼客人?
4、將幼兒分成數組,各組決定所要開的店,并著手布置商店。然后實際進行扮演游戲。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孩子們對風、雨、雪、虹、雷鳴、閃電等自然現(xiàn)象,已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我設想通過這一活動,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觀察自然現(xiàn)象,關心周圍事物的變化,培養(yǎng)幼兒對大自然的濃厚興趣。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天氣的種類,了解每種天氣的基本特點。
2、嘗試用動作來表示不同的`方法。
活動準備:
天氣牌(晴天、雨天、刮風)
活動過程:
一、觀察天氣
1、小朋友看,今天是什么天氣呀?
2、引導幼兒觀察窗外的情景,說說今天是晴天還是雨天,有沒有刮風,風大不大。
3、如果是下雨是大雨還是小雨。
二、認識天氣牌。
1、分別出示晴天、雨天、刮風、下雪的天氣牌,小朋友知道這是什么嗎?
2、幫助幼兒了解天氣的種類及其特征,教幼兒認識天氣牌告訴幼兒有太陽的是晴天,畫了小雨點的是雨天.
3、讓幼兒說說自己喜歡哪種天氣,為什么喜歡,為什么不喜歡。
三、用動作表示天氣
1、這些天氣我們可以用動作來表示,小朋友想一想都可以用什么動作來表示,晴天可以用什么動作來表示,下雨天又可以用什么動作來表示,下雪可以做什么動作。
2、我們一起來想一想我們手臂向上圍成一個圓圈當作太陽,表示晴天。
3、我們五指張開,從頭頂向下?lián)u動手腕,表示下雨。
4、高舉雙手,在頭頂左右擺動,表示刮風。
5、緊握拳頭,輕敲大腿,表示下雪了。
6、老師高舉某一個天氣牌,幼兒根據天氣牌指示的天氣表演相應的動作。
四、游戲介紹游戲玩法
找一個朋友,讓他背對自己,在好朋友背上用手的動作表示天氣,讓他猜猜是什么天氣。
反思:在教學中我始終以天氣的的變化為導線,根據天氣的變化同時出示各種天氣符號的標志,晴、陰、小雨、大雨、雨夾雪等,引導孩子們分別認識了這些標志符號,結束部分天氣又變的晴朗,和孩子們一起繼續(xù)去郊游,前呼后應。以游戲的形式讓孩子們關注了天氣的變化,并認識了各種天氣的標志符號,本節(jié)課使孩子們在愉快的游戲中學到了知識,學得輕松快樂。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感知一分鐘時間的長短,初步建立時間概念。
2、了解時間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要珍惜每一分鐘。
3、鞏固對鐘表的認識。
活動準備:
1、幻燈片:完整的鐘面,嘀嗒聲,秒針走一分鐘課件。 【幼兒園ppt課件制作】
2、幼兒操作材料:花生、碗、筷子;珠子、線;小組記錄表、筆等。
3、定時器一個。
活動過程:
一、想想說說,喚醒已有經驗。
1、通過集體、小組或個別交流的方式與幼兒說說以下話題:
。1)你在哪里看見過鐘?
(2)鐘面上有什么?
(3)鐘有什么作用呢?
。4)除了鐘,還有哪些生活用品也能告訴我們時間?
2、鼓勵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大膽進行表達。
3、教師用幻燈展示鐘面,結合幼兒的回答進行小結。
引導語:我們在家里、教室里等許多地方都能看見鐘。鐘面上有數字1—12,它們有規(guī)律地排列著。鐘面上還有時針、分針和秒針,它們指向什么數字,就表示現(xiàn)在是什么時間。手表和鐘的功能是一樣的,我們統(tǒng)稱為鐘表。有了鐘表,我們才能知道準確的時間。鐘表是我們生活中的好朋友。
二、數數聽聽,感知一秒鐘有多長。
1、提問:秒針走一格就表示一秒鐘,你們覺得一秒鐘是長還是短?
2、鼓勵幼兒用聲勢自由地表達。
3、播放一秒鐘的"嘀嗒"聲,引導幼兒感知和進一步表達。
4、小結:一秒鐘是很短暫的,"嘀嗒"一聲就過去了。
三、比比做做,感知一分鐘有多長。
1、比較一分鐘和一秒鐘。
(1)交流:一分鐘時間長?還是一秒鐘時間長?一分鐘里有多少個一秒鐘?
。2)教師用幻燈演示秒針從數字12開始走一圈,同時引導幼兒數數,感知一分鐘時間的長短。
2、提問:你覺得一分鐘時間大概能做些什么事?
3、分組操作
。1)介紹材料和活動規(guī)則。
引導語:老師給大家提供了花生,珠子,小組記錄表和筆等操作材料,大家可以隨便選擇,或是用筷子把花生夾到另一個碗里,或是把珠子串進線里,給大家的操作時間是一分鐘,一分鐘到了就要停下來,再把剛才的操作結果記錄到小組記錄表里。
。2)幼兒分組操作(播放計時器定時一分鐘的課件,幼兒可邊操作邊看時間)
(3)交流操作結果
引導語:請各組的小朋友都來報報你們一分鐘的`操作成果是多少,先請第一組,再請第二組,第三組……
。3)討論:一分鐘時間是長還是短?為什么同樣一分鐘的時間,有的小朋友做的多,有的小朋友卻做的少呢?
。4)小結:因為做的事情不一樣,有的難有的簡單,所以結果就會不一樣。而做同一件事情,如果動作有的快有的慢,它們的結果也會不一樣,所以只有抓緊時間,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務。
。5)再次操作,加快速度。
引導語:老師再給大家一次機會做同樣的事情,請你們加快速度,看看這次在一分鐘時間里的操作能不能比上次有進步。
(6)分享第二次操作成果并小結:很多小朋友第二次的操作結果比第一次好的多,這說明只要我們抓緊時間,加快速度,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四、提升總結,學會珍惜時間。
1.討論如何珍惜時間
引導語:時間是寶貴的,我們應該如何珍惜平時的一分一秒呢?
2.小結:一秒鐘、一分鐘雖然都很短。但是時間就是由一秒一秒鐘,一分一分鐘組成的。我們要學會珍惜日常生活中的每一秒每一分鐘。
活動延伸:
1、引導幼兒開展各種與時間有關的競賽活動,如:跑步比賽等,讓幼兒進一步感知時間的長短。
2、在日常生活中提醒幼兒做事不拖拉,學會看時間,珍惜時間。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篇9
一、活動題目
大班科學教案――天然“膠水”――水
二、活動目標
通過周圍生活中有趣的科學現(xiàn)象,使幼兒感知身邊濕的物品與干的物品的不同特性。培養(yǎng)幼兒正確的`觀察方法和動手實驗的能力。
三、適用對象
5~6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盤子、水、樹葉、花瓣、小紙片、熊貓紙片、布、毛線、塑料布、地毯、吹塑紙剪成的各種圖形、手套、盤子、用布剪成的各種面具、畫好的大灰狼等。
五、活動過程
試一試:哪張紙片能吹動起來?
方盤子里放干紙片,圓盤子里放濕紙片。
(1)干的紙片容易被吹起。
(2)濕的紙片不容易吹起。
探究的問題。
(1)熊貓能站在指尖上嗎?
①在手上蘸點水就能讓熊貓紙片站在指尖上。
、诟傻男茇埣埰荒苷驹谥讣馍。
③手上有唾液、汗水也能讓熊貓紙片站在指尖上。
(2)戴干、濕兩種不同手套有什么感受?
①濕的手套不易戴也不易脫。
②干的手套容易戴也容易脫。
幼兒討論:生活中的現(xiàn)象。
(1)褲子尿濕后不易脫下來。
(2)下雨淋濕衣服后也不易脫下來。
(3)洗澡后馬上穿衣服會很難穿。
畫一畫:把自己探索的過程用繪畫的形式記錄下來。
六、拓展思路
雨后讓幼兒做值日生,感知濕的落葉粘在地上不好掃,也不容易吹走,請幼兒提出解決的辦法。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08-26
幼兒園科學領域活動教案12-27
【精】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02-10
科學活動設計幼兒園教案07-22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影子08-25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春天》08-25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蚯蚓08-25
《青蛙》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11-29
幼兒園科學觀察活動教案03-17
【薦】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