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大班音樂說課稿模板集合五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音樂說課稿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音樂說課稿 篇1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大班音樂欣賞《化蝶》。
我將分“說教材理解—說目標確定—說過程設計”三大塊,進行我的說課。
首先說說我對音樂欣賞《化蝶》這一活動的理解。音樂欣賞《化蝶》是音樂劇《梁祝》中最經典的一段音樂,整首曲子共分四個樂句,旋律舒緩、優美、感人。加之蝴蝶又是幼兒非常喜歡的一種昆蟲,結合動畫,通過與樂曲內容相溫和的生動畫面,幼兒喜歡的游戲化表演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賞心悅目的音樂視聽覺環境,給孩子一種如臨其境的感覺。其次,由于幼兒園的音樂教育對幼兒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不論是欣賞活動,還是歌唱活動,韻律活動,器樂活動,對幼兒來說都意味著不同層次的學習。為此,我在為《化蝶》確定目標時,就是根據新綱要藝術領域中的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三個方面來制定。
1、欣賞《化蝶》,感受樂曲優美抒情的旋律。
2、在感受過程中分辨樂句,模仿蝴蝶飛以及停止時的動作造型。
3、大膽創編蝴蝶飛舞動作,心情愉悅地與同伴交往。
重難點定位在第二個目標。通過多種組織形式,雙主體互動模式,使幼兒能充分感受樂曲,在此基礎上獲得情緒體驗,引起聯想并嘗試用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感受,來表現樂曲優美抒情的旋律,來學會分解樂句,在句末能用停在花上或靜止造型來表現,從而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他們能“學中有玩,玩中有學”心情愉快地投入到整個活動中。
整個教學流程設計為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 激趣引題,啟動情感。
1、謎語導入,集體猜謎語。
2、看動畫,初聽曲子。
設計意圖:好奇是幼兒學習的重要契機。而謎語式的'導入方式針對大班幼兒來說,具有一定的挑戰,由此制造的懸念更能引起幼兒的好奇心。為此,活動一開始,我就用謎語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通過提問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通過生動形象的動畫啟發幼兒的情感。從而使幼兒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活動中。
第二部分 初步欣賞,動畫結合。
1、幼兒自由表述聽這首《化蝶》感覺到了什么?
2、邀請個別幼兒講述樂曲中蝴蝶在干什么?
3、播放動畫讓幼兒說說聽這首樂曲,除了能感覺到蝴蝶飛來飛去,還說了什么事。
4.、幼兒自由討論,表達自己的感受。
設計意圖:倡導“讓幼兒主動學習,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已成為教育工作者的共識。然而,如何在音樂欣賞,活動中發揮孩子的主體性,讓抽象的音樂欣賞變得形象生動、富有童趣,是我們常常遇到的問題。為此,我播放了動畫,在欣賞——設問——再欣賞——再設問——動畫結合這一環環相扣的過程中,使幼兒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欣賞活動中,主動地去感受,去體驗,去接納,去欣賞音樂《化蝶》的美。
第三部分 動作表達,分辨樂句。
1、蝴蝶仙子停了幾次?師幼一起用動作來表示。播放音樂,伸出食指,手劃節奏,由此感知樂曲有四句。
2、幼兒探索、嘗試用動作來表示停頓的地方。
3、依據個別幼兒的介紹,帶領大家邊聽音樂邊用相應的動作表示出來。
4、幼兒自由討論,了解樂句句末用停止動作表示較為恰當。
設計意圖:幼兒是天生的藝術家,音樂的興奮的語言,對幼兒有較大的感染力。他們在欣賞音樂的時候,會強烈地需要用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動作與音樂的結合一方面增加了音樂欣賞活動的趣味性,動靜結合;另一方面,幼兒能較形象直觀地掌握樂曲四個樂句的結構特點,自由發揮,互通信息,這種開放性的形式給幼兒的自我表達提供了豐富的廣闊天地。
第四部分 創編動作,感悟音樂。
1、幼兒表演《化蝶》這個舞蹈。
2、集體創編蝴蝶飛舞動作,并隨音樂表現,師觀察幼兒表現。
3、個別幼兒示范,擺出靜止造型動作。
4、播放動畫,看看蝴蝶仙子是怎么跳舞的?
5、提供盆花,邀請四名幼兒表演。
設計意圖:“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這一環節我創設了一個輕松自由寬松的體驗環境,采用雙主體互動模式,只要不影響同伴,幼兒可以用各種動作,隨著音樂旋律釋放表演激情,而教師始終飽含熱情,不斷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并給予鼓勵,讓幼兒獲得成功感。
第五部分 扮演角色,充分體現。
1、出示蝴蝶,花朵頭飾,要求幼兒兩兩相對找好朋友,分配角色,戴上頭飾聽音樂,按樂句做蝴蝶或花動作。
2、師觀察幼兒表現,提醒“蝴蝶”與“花朵”的目光交流。
3、在愉快的游戲中結束活動。
設計意圖:優美的樂曲加上可愛的頭飾,幼兒想象著自己是一只美麗的蝴蝶或是一朵美麗的花,用舒緩的肢體動作非常投入地表演,這種幼兒喜歡的游戲方式耳濡目染的熏陶一下子就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將幼兒身心帶進音樂的殿堂,群情激動,氣氛達到了高潮。
以上這些是我本次說課的內容,謝謝!
大班音樂說課稿 篇2
一、說內容
《小紅帽》的故事深受兒童的喜愛,故事中人物形象鮮明生動,兒童喜聞樂見,善惡美丑昭然若揭。在欣賞故事之余,幼兒已不滿足于做故事的傾聽者,而是會嘗試著做表演者,因此我選擇了四段表現不同人物特點的樂曲,讓幼兒通過欣賞,感受樂曲的不同旋律,不同風格特點,并且在感受的過程中啟發幼兒用不同的動作表現音樂,進一步提高幼兒對音樂的理解能力。
二、說學生
幼兒園里的小朋友們非常活潑可愛,他們好奇、好動、好模仿,而且想象力非常豐富,表達能力也隨著年齡的增長飛速提高,對待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注意力會非常集中,但不會保持太長時間,為此,我將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資源,增加活動內容的豐富性、活躍性和趣味性,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并使他們體驗到活動的樂趣。
三、說活動目標
依據教學實際及課改精神,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通過活動,使孩子們感受樂曲的不同旋律,以及樂曲中用來表現人物特點的不同音樂風格,并且能用不同的動作表現音樂,培養他們對音樂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情境創設,興致激發,使孩子們聆聽感知,體驗參與,模唱表演。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初步培養幼兒聆聽的習慣和對音樂的熱愛之情;同時使他們初
步明白懲惡揚善的道理,樹立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重點:感受各段樂曲的不同風格。
活動難點:用動作來區分和表現音樂。
四、說活動方法:
根據孩子們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征,為保證他們的有效參與度,我主要采取情景表演、趣味激發的方法,以使此次活動愉悅、成功地進行。
五、說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了解小紅帽的故事和歌曲
2.物質準備:課件(其中代表四個人物的音樂:《森林狂想曲》小紅帽;《森林狂想曲2》外婆;《波斯市場》一大灰狼;《拉德斯基進行曲》
一一獵人)
3.人物頭飾若干
六、說活動過程:
1、故事牽引,趣味激發
上課開始時,我先讓孩子們看一段《小紅帽》的視頻故事,由此引出孩子們談論故事
中的人物,并說一說自己喜歡誰?不喜歡誰?為什么?
(設計意圖:從孩子們熟知的故事入手,調動他們積極思維,既習舊引新,又激發了他們表達的欲望。同時在孩子們的談話中初步辨析了善惡形象。)
2、音樂欣賞,層層遞進
在音樂欣賞階段,我先讓孩子們初步感知一下整首樂曲,然后再出示幻燈片,結合人物形象分段欣賞,使他們感受到各段樂曲的不同。
。ㄔO計意圖:初步感知——再次欣賞——分段賞析這個設計流程是為了遵循幼兒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使他們循序漸進的感知內容,不知不覺的進入活動中來。)
3、激發想象,模仿人物
在分段欣賞的過程中,我會引領孩子們走進情境,感知人物特征,分析每段音樂都像誰?為什么?并帶著自己的`想象學一學,做一做。
(設計意圖:讓孩子們在音樂的欣賞中模仿人物,既滿足他們的活潑、好動、好模仿的心理,又極大地調動了孩子們的熱情,使他們在愉快的活動中感受各段樂曲的不同風格。)
4、分配角色,情境表演
讓孩子們根據音樂的欣賞所得,用動作表達對音樂的感受,教師與他們商量分配角色進行情境表演,但在組織的過程中要求是明確的。
。ㄔO計意圖:通過商量分配角色,使孩子們知道到老師是他們的朋友,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尊重,同時在角色扮演中使孩子們再次深刻體會到音樂中的故事情節及人物形象。)
5、唱游結束,趣味延伸
在活動結束時,我會讓孩子們帶著大灰狼被打敗后的愉快心情,伴著《小紅帽》的歌曲,邊唱邊跳走出教室。
(設計意圖是:以唱游的形式結束活動,使孩子們體驗到活動的樂趣,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對音樂的熱愛之情。)
以上是我對此次活動的預設,我會在活動的過程中積極帶動,精心實施,保證其靈動生成,已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謝謝!
大班音樂說課稿 篇3
人類的進步總是伴隨著無盡的戰火和銷煙,雖然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但也時有面臨戰爭的威脅,熱愛祖國,保衛祖國是我們每一位中華兒女的職責。所以,今天的音樂欣賞活動我選擇了歌曲《保衛黃河》。
其目的是:
。薄⒆層變涸谝魳沸蕾p中去感受歌曲雄壯、有力、氣勢磅礴的美。
。、讓幼兒在豪邁激越的音樂中想象歌曲所表現的意境,用語言、表情、動作表現出來。
。、激發幼兒從小熱愛祖國,反對侵略,有捍衛祖國尊嚴的情感。
目標1和3是本活動重點,目標2是本活動的難點。
活動前我作了以下準備:
。薄⒄n前認識黃河和觀看抗日戰爭記錄片。
。、歌曲《保衛黃河》的MTV和磁帶一盤。
3、紅旗、大刀、長矛、木槍等道具。
本次活動我主要用了直觀教學法和情景表演法,分四個環節來完成。
首先幼兒隨《兒童團歌》
的音樂踏步入場,營造本次活動的氛圍,教師簡單介紹歌曲的歷史背景及詞作家,提出欣賞要求后,放磁帶整體欣賞歌曲2遍,然后讓幼兒討論:
這首歌曲聽起來怎么樣,你好像看到了什么?讓幼兒初步感受歌曲雄壯有力、氣勢磅礴的美。
然后進入活動的第二環節:分段欣賞,深入的理解與感受。
首先欣賞歌曲的前面部分,聽聽、想想、說說、讓幼兒邊欣賞一邊想象歌曲所表現的意境,然后用語言表達出來,此環節重在讓幼兒說。
然后欣賞歌曲的后面部分,聽聽、想想、動動、讓幼兒把自己對歌曲的理解與感受用動作,表情表現出來,此環節重在讓幼兒動起來。
最后整體欣賞歌曲,比較歌曲前后兩部分旋律有什么不同,讓幼兒跟唱歌曲最后一句“保衛家鄉,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體驗歌曲雄壯有力的氣勢,激發幼兒熱愛祖國的激情與捍衛祖國尊嚴的`決心。
活動的第三個環節:放影歌曲《保衛黃河》的MTV,豐富幼兒想象,增進對歌曲的理解。
最后:自由欣賞,自由表現。
幼兒用木槍、大刀、長矛,等道具,在豪邁激越的音樂中大膽創作表現,同伴間相互合作交流來表現歌曲的意境。
整個活動都是在教師有序的引導下,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能動性,達到本次活動的目的。
大班音樂說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執教的是大班音樂欣賞活動《獅王進行曲》。選自省編教材大班上學期第四主題,是管弦樂組曲《動物狂歡節》中的一個片段。樂曲雖然復雜而且有點長,但是里面的動物形象栩栩如生,個個生動有趣,很容易吸引孩子。為此,我選擇了這節教育活動;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發展需求我擬定了以下活動目標:
1、認知經驗方面——欣賞樂曲,感受并理解樂曲表現的內容。
2、能力方面——能創造性的用肢體語言表現音樂內容和形象。
3、情感態度方面——樂于參與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的樂趣。
重點是:通過反復欣賞音樂,感受、理解樂曲所表現的內容。
難點是:能創造性的用肢體語言表現音樂內容和形象。
音樂欣賞這種借助旋律詮釋意境的藝術方式,必須通過靜靜地欣賞才能感受它特有的魅力。但對于幼兒園的孩子來說,這一要求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學中我采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故事融入法 2、圖譜教學法 3、視、聽、動結合法
這些方法貫穿并滲透于整個活動當中,滿足了幼兒多方面的心理需求,體現了新《綱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為較好的達成目標,活動中我設計了四個環節:談話導入——借助故事和圖譜輔助理解樂曲內容——分角色表演——結束環節,這是一個層層深入的欣賞模式。
(一)談話導入
開門見山,通過開放式提問,讓孩子帶著問題第一次完整欣賞音樂,使幼兒在森林這個大的空間內展開充分的想象,發展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對音樂的感受力。
(二)欣賞音樂,借助故事和圖譜輔助理解樂曲內容。
這一環節,我設計了一遍配樂講述故事、兩遍完整欣賞音樂和一遍分樂句欣賞,遵循合——分——合的欣賞層次。
大家都知道,生動形象的故事更容易吸引孩子的眼睛和耳朵。首先,引出故事,再加上配有音樂和畫面的故事講述,更能幫助幼兒對每個樂句有形象明確的感知。接著,引導幼兒結合連環畫完整欣賞音樂、根據情節匹配圖譜、看圖譜聽音樂等形式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和記憶,使幼兒很好的從故事這塊跳板轉到對音樂的欣賞和感知上來,實現了視、聽覺雙重而完美的體驗。最后,在充分感受樂曲的.基礎上我總結了進行曲的性質,并引出了樂曲的名字《獅王進行曲》,讓幼兒對世界名曲的內容和名稱有準確而全面的感知。
(三)用動作創造性地表達樂曲的內容和形象。
《綱要》中指出:幼兒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教師要培養幼兒表現自己情感和體驗的能力。根據綱要精神我提供自由表演的機會,鼓勵幼兒根據音樂內容大膽地用肢體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將幼兒對樂曲的感受和理解推向了高潮。
結束環節的互動,使幼兒充分體驗到了表演的成功和快樂。
以上是我本次活動的主要環節及整體設計,不足之處,請各位領導、老師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大班音樂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節活動是幼兒園多元整合課程用書大班上學期的一節活動,《挪威舞曲》是一首ABA結構的樂曲,樂曲歡快優美,節奏明快。對于大班孩子,我們重點是引導幼兒通過欣賞,感受樂曲所表達的內容,并通過身體動作進行表現,提高幼兒的音樂感受力和表現力,使幼兒體會到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因此,我確定了本節活動的目標。
二、說目標:
1、能分辨音樂ABA結構,理解音樂形象。
2、學習根據空間大小的變化而改變自己的動作和幅度。
三、說重點難點:從活動目標可以看出,本節活動的重點是引導幼兒通過反復感受音樂,感知樂曲所表達的內容和樂曲ABA結構,培養幼兒的音樂感受力和表現力。難點是根據音樂內容創編身體動作。
四、說教學準備:樂曲磁帶、小樹生長變化圖等。
五、說精選教法,引發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育心理學也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的掌握學習對象!币虼,本節活動,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兩個教法:
1、把生活經驗融入活動,激發幼兒欣賞與理解樂曲的興趣。
2、多渠道調動幼兒多個感知通道參與活動,引導幼兒根據音樂內容創編身體動作。
六、說學法,讓幼兒主動欣賞和創編。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征,我設計了以下學法:
1、用聽、說、看、動等多種形式,體驗音樂,交流互動。
2、融合舞蹈等藝術表現形式表達自己對樂曲的感受。
七、說活動過程:
1、玩游戲:
(1)教師提問:“你知道小樹是怎樣生長的?你怎樣用動作來表現小樹生長?”(幼兒交流)
。2)幼兒用身體動作的變化來表現小樹生長的過程。
。3)教師介紹游戲規則:“小樹搖動時小動物不動,小動物動時小樹靜止。”
2、傾聽、欣賞音樂,了解音樂結構:
。1)教師播放音樂、提問,幼兒傾聽表達:“你知道這支樂曲有幾段?”“哪一段是說小樹生長、樹葉搖動?哪一段是說小動物出來跳舞?為什么?”
。2)幼兒第二次完整欣賞,感受音樂ABA的結構。
3、分段欣賞,理解音樂形象并創編動作:
(1)請幼兒做小樹,用一拍一下和扭動身體來表現A段。
。2)請幼兒想像各種小動物跳舞的動作,并提醒幼兒調整自己的動作幅度,不碰撞小樹。
(3)再次引導幼兒用小樹生長、搖動的`動作表現A段。
4、扮演角色,聽音樂做游戲:
。1)教師提供頭飾,幼兒自由選擇角色。
(2)幼兒分角色、聽音樂做游戲,教師提醒幼兒遵守規則。
八、感悟與反思: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一堂好的音樂活動應該體現“教學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我想,好的音樂活動應該是一種藝術享受,我會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們一起探索,一起成長!
【大班音樂說課稿】相關文章:
大班音樂說課稿11-12
大班音樂優秀說課稿11-12
大班音樂活動說課稿06-25
大班音樂說課稿15篇11-12
大班音樂說課稿(15篇)11-15
大班音樂保衛黃河說課稿11-05
大班音樂律動說課稿02-09
大班音樂捏面人說課稿06-10
大班音樂說課稿(精選12篇)03-23
大班音樂說課稿(精選16篇)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