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對待青春期叛逆
導語:青春期的青少年,思想上處于半成熟階段,有一定的自己的處事原則,希望得到尊重;有一定的自己的思想,希望能夠實踐;他們不再接受一味的指揮和控制,有一定的能力反抗,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進行著反抗的嘗試。
如何對待青春期叛逆
一、具體化分析現象狀態
對所謂的“叛逆”要分析是觀念上的(心理認知)?還是行為上的?亦或情緒表現上的?是觀念上的叛逆,要具體分析有哪些方面的觀念,比如生活觀念?社會政治、道德化觀念?分析現狀,是找到具體干預行為的基本過程,是為了“就事論事”而不“推論旁及”,避免出現因一言一行一事而“全盤否定”孩子個性。
二、細微化分析個案心身原因
在具體化梳理歸納分析孩子“叛逆”現象狀態的基礎上,接下來的核心問題是,細微分析孩子心身原因。從現象上看,叛逆,就是一種“對著干”、一種“反叛”,從心理發展的角度說,是人的思維發展過程中獨立性自我表達主張的一種欲求,是心智、心身發展向獨立、成熟邁進過程的一個必然階段。而且,這種“反叛和對著干”,或許是孩子對自己所處“境遇”的理解出現不合理、不周全的原因;或許是對**世界“陳規陋**”、“潛規則”有說不清道不明的不舒服感引起的情緒和行為反應。比如,大人的應酬,為了體驗社交禮儀,總想帶個案一起參與,而針對大人的“社交禮儀”,新生代的心智和生活閱歷及其知識經驗復合作用的理解,就存在不能理解或無法理解的現象,于是就出現阻抗或“反叛”。
因為“叛逆”的表現是孩子自我(內心)對其身處的“境況”的不舒服的反抗,不把握住具體原因、直接原因、心底的原因,任何教導都是乏力的,甚至適得其反,強化叛逆。
三、合理化用“損益法”
首先,具體化分析表現、細微化分析原因,都是為了找到合適于化解“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對孩子的叛逆處理不當,帶來的問題通常是對孩子人格發展上造成障礙或人格變異;其次,孩子會因為在處理人際關系特別是親子關系上的情緒化而出現人際關系沖突;最終,導致孩子生活、學**目標任務完成的效果效率不好,等等。
那么,“損益法”有三個關鍵詞:合理化關注、需要、損益。
合理化關注,就是用信任法。合理化關注是一種保持信任的態度下的控制行為。在對待叛逆問題上,往往是教育干預者,處于**,怕自損,而過多的阻擾叛逆行為,甚至也與孩子“對著干”;有的是難以接受孩子對家長老師權威的冒犯和頂撞,所謂的尊嚴受損而用威權控制,從而導致關系沖突愈演愈烈;一方面缺乏信任之心,自身安全感不足,一方面對孩子缺乏信任,另一方面缺乏關注能力,導致最終放棄合理關注,任其由性而然,于是出現破罐子破摔局面,愈管愈判,愈控愈逆。孩子叛逆,反映了孩子在心理發展過程中的“需要”的表達,需要是什么?是自我自主主張表達的需要;是表達自我全能感的需要。
損”和“益”是《周易》里的兩個卦名,“損”和“益”二卦的卦辭意義也就是心理學意義上的意象。損,“損上益下”;益,“損下益上”。叛逆,通常是孩子對家長、老師、學校、社會的“反叛”,在叛逆的關系中,家長、老師、學校和社會,為“上”,孩子自身為“下”,“損上益下”即為“上”者,要接受孩子認知、行為、情緒的自主自我的`表達,如此而“益下”發展,疏導孩子的對抗行為。其次,從孩子的心身角度,認知為上,行為、情緒表現為下。“損下而益上”,即:叛逆行為在可控情況下,任其信馬由韁表達,那么必然會出現碰壁、阻礙,這種被阻礙和碰壁,謂之被“損”,在這樣的被“損”的情勢下,會促進自我自主的主張(認知)的反思和調整,“見善則遷,有過則改”(益卦象辭),從而促進合理化認知的形成,即為“益”上(認知的合理化)。
四、多樣化豐富生活交往內容
現代社會生活,分工的越來越細化,加劇了個案生活視野的封閉性,尤其是獨生子女人口結構環境以及兒童少年“留守”等現實家庭型態,導致的孩子缺乏業余生活的同伴互動、親子互動,形成的心理現實空間的孤寂,都更容易導致處在青春叛逆期的個案在認知、行為和情緒情感表達上的“偏執 ”。要積極營造和創設豐富的生活環境、生活交往氛圍、社會實踐體驗機會,從而豐富其經驗,拓展其思維能力,感受多樣化情境,達到引導、疏導情緒,矯正“叛逆”性認知、行為和管理情緒情感表達的目的。
如何對待青春期叛逆
一、孩子青春期不愛理你,你要學會寬容對待
孩子處于青春期,這個階段充滿刺激和喜樂,也充滿憂慮、惶惑和煩惱,學生最需要扶植,家長的角色非常重要。叛逆期不僅是學生的煩惱,也是家長的困擾。如何安撫“處處跟我對著干”的叛逆子女?家長要多做飯,少說話。
二、家長既要信任學校,也要及時觀察自己的孩子
一個孩子的成長,教育的環境,基本上這么幾個,通俗來講:家庭、社會、學校。所以家校之間的合作,非常非常重要。我自己曾經也是家長,作為家長我覺得第一點要對學校充分信任。學校是一個專門的教育機構,專業的教育機構,老師是專職的教育者,他們對教育的理解比較準確,所以作為家長來講首先從心理上應該非常的相信學校,相信老師。當然不能因為相信學校了就不管孩子了,我們也得及時得觀察自己的孩子,畢竟學校是一個以班級為基本單位的組織,無法保證能兼顧到每一個孩子。
三、如何放手,幫助孩子安全度過青春期?
(1)喚醒孩子自主學習的意識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積極主動地求知,而不是在督促下學習,但是很多孩子都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只是在老師和父母的督促下被動地學習,這就需要父母放棄監督,喚醒他們自主學習的意識。父母要重視培養孩子的主動性、自信心、自律性和責任感,這是自主學習能力所必需的。所以要學會讓孩子懂得怎樣自主支配自己的學習時間,自主完成預習、聽課、作業、復習這四個完整的學習步驟。
(2)用賞識促進孩子主動學習
孩子學會自主學習,既能使孩子走上成才的道路,又能減輕父母的負擔,這是兩全其美的事情。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成功的體驗極其重要。孩子有了成功的'體驗,會把尋求這種愉悅感內化為自己的習慣,所以父母要創造機會給予孩子鼓勵和肯定,讓孩子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樂趣。比如可以在孩子自主學習之后及時給予夸獎和鼓勵,賞識孩子的每一點進步。
(3)不要讓孩子滋生依賴心理
有些父母坐在孩子身邊,看到孩子有不會做的題時急著把答案告訴他,這種做法是極其錯誤的,這樣會使孩子養成不獨立思考的壞毛病。在以后的日子里,當他一碰到稍微難點的題目時,就會不動腦子坐在那里等待著旁邊的人給他幫助。這其實就是依賴心理的產生。
如何對待青春期叛逆
第一,理解孩子的叛逆心理,懂得一定程度的叛逆心理是非常正常的,是孩子走向成長和獨立的必然階段。
如果父母尊重孩子的獨立,那么這種叛逆心理就會減輕。如果父母不尊重,那么這種叛逆心理反而容易變得更強。
第二,給孩子充分的獨立空間。
在正常情況下,不必太想“知道孩子在做什么。”青春期是一個心理變化非常劇烈的階段,因為他什么都想嘗試,今天是這種心理狀態,明天可能就變成另一種樣子了,做父母的不必太為孩子偶然出現的異常行為而焦慮。
第三,青春期之前,一般說來,父母是孩子心中無所不能的“神”,孩子們普遍對父母有一定的.崇拜心理,這種心理讓他們依賴父母。
但進入青春期后,這種崇拜心理一般會消失大半,孩子們會重新崇拜新的偶像,譬如明星人物、政治家、科學家等。這種心理的轉變,會讓孩子們變得不再對父母言聽計從,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大大下降,父母應做好這種思想準備,明白孩子這種心理轉變背后的積極意義。
第四,不要對孩子偶爾出現的強烈叛逆行為——譬如離家出走、早戀等大動干戈,要理解這種行為背后的心理,適當反思是不是對孩子控制得太厲害了。一般說來,強烈的叛逆行為是對父母強烈的控制欲望的一種反擊,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控制適當變弱,孩子們的叛逆程度也會自然而然地下降。
第五,孩子進入青春期后,不要再把“乖”、“很聽話”還當成優點來看。相反,做父母的應該感覺到焦慮和擔憂,并適當地調整自己的教育方法,把孩子推向獨立的世界,減少他的依賴心理。如果孩子不會叛逆,很乖,說明孩子不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沒有自己的思想,這樣,長大后會影響孩子獨立應對社會的能力。
第六,謹防孩子陷入嚴重的抑郁狀態。
如果孩子比較叛逆,你起碼不用擔心他會想到自殺,因為叛逆的孩子一般會有較強的生命力。相反,如果孩子非常聽話,那父母倒是應該有所擔憂。評定孩子是否陷入抑郁癥的標準可以概括為“三少”,即話少、行動少、情緒少。由于父母過分的控制,孩子不能夠主張自己的權利,認為怎么反抗都無效,慢慢會習得對任何事都不關心,都無所謂,都不反抗,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導致孩子變成孤獨、冷漠,抑郁的性格。
【如何對待青春期叛逆】相關文章:
如何對待處于叛逆期的孩子10-09
家長如何對待青春期的暗戀04-26
如何對待調皮的孩子07-29
如何對待大孩子08-21
如何對待孩子情緒07-20
如何對待親子閱讀11-08
青春期孩子叛逆應對方法04-27
孩子青春期叛逆的表現有哪些07-20
如何對待妒忌你的人03-30
如何正確對待朋友03-31